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大豆子叶发生的细胞学和组织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3.
绿豆子叶衰老期间核酸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萌发绿豆子叶衰老期间蛋白质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5.
萌发绿豆的子叶自然衰老期间,核酸含量降低,RNA降低的幅度比DNA大。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子叶衰老期间细胞核主带DNA明显降低;而迁移慢的卫星带DNA变化不大。在RNA各组分中,18S rRNA从衰老前期就开始降低;25S rRNA和4~5S小分子RNA到衰老后期才缓慢下降。DNase和RNase活性在子叶整个衰老期间都明显升高,是导致核酸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3H-核苷掺入试验表明,核酸的合成速率在子叶衰老前期有所上升,到衰老后期又降低。poly(A)~ -mRNA含量在子叶开始衰老时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6.
大豆子叶细胞中由液泡发育成蛋白体的不同方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7.
8.
萌发绿豆子叶自然衰老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一直下降;从衰老开始到衰老前期,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上升;但游离氨基酸各组分在子叶衰老期间的变化趋势并不相同。~3H-亮氨酸掺入蛋白质试验和多聚核糖体的相对量及其与总核糖体的比值(P/T)测定都证明在子叶衰老前期有蛋白质的新合成。子叶衰老期间。氨肽酶活性明显降低;而以酪蛋白为底物的蛋白水解酶活性却急剧上升,承担着催化蛋白质降解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9.
萝卜(Raphanussativus)离体子叶在暗中培养过程中,作为叶片衰老指标的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出稳定的下降。4PU处理可减轻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的下降,表现出明显的延缓衰老的效应,其中以101mg/L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萝卜(Raphanus sativus)离体子叶在暗中培养过程中,作为叶片衰老指标的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出稳定的下降。4PU处理可减轻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的下降,表现出明显的延缓衰老的效应,其中以10-l mg/L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外源Me-JA 对菜用大豆荚采后衰老和腐烂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 (Me JA)处理对菜用大豆荚贮藏期间衰老与腐烂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 1和 10 μmol/L浓度的Me JA处理可以降低豆荚呼吸强度、乙烯产生和O- ·2 的生成 ,保持荚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 ,减少荚内O- ·2 的积累 ,保持豆荚中Vc和叶绿素含量 ,并显著地提高豆荚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和木质素的含量 ,减少腐烂的发生 ,从而延长贮藏期。但是 ,用 10 0 μmol/L的Me JA处理会促进豆荚衰老 ,增加腐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大豆开花后叶片衰老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大豆开花后叶片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呈单峰曲线变化,光合速率在叶片展开后21d达到高峰,气孔导度在展开后8d达到高峰(1998年)。CAT活性、SOD活性和POX活性的变化似于光合速率,也呈单峰曲线变化,叶片展开后8d内和33d后其含量都比较低,一般在25d达到高峰。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双峰曲线变化,分别在叶片展开后8d和25d达到高峰,只是前一高峰的峰值比较低。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含量也呈  相似文献   

13.
大豆下胚轴线粒体的衰老与膜脂的过氧化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离体的大豆下胚轴线粒体,在人工衰老条件下,产生了结构膨胀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的下降。衰老的线粒体也发生膜脂的过氧化作用——丙二醛、脂质的氢过氧化物和荧光脂褐色素明显增加。而且,线粒体衰老时产生的膜脂过氧化产物雨二醛,可能是膜脂的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中的亚麻酸发生过氧化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草鱼人工雌核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用紫外线辐射处理后的鲤鱼精子诱导草鱼卵子雌核发育的细胞学过程。结果表明精核在卵子内主要有2种变种(1)始终保持固缩状态,不形成雄性原核;(2)形成雄性原核。冷休克处理可破坏卵子第二次成熟分裂的纺锤体。冷休克处理后,室温孵化期卵子内变化有2种(1)卵子内重新形成了纺锤体和纺锤丝,其中部分卵子可排出第二极体;(2)卵子内纺锤体或纺锤丝不恢复。  相似文献   

15.
油茶子叶体细胞胚形成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油茶子叶块为外植体,在附加2.0mg·L-1 2,4-D和1.0mg·L-1KT的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诱导产生的体细胞胚性愈伤组织细胞学结构.结果表明:油茶体细胞胚可直接起源于表皮或近表皮的单细胞原胚或者多细胞团.其中,单细胞原胚先分裂形成二细胞原胚,二细胞原胚再进一步分裂后聚集形成多细胞团,最终经过球形胚、梨形胚、心形胚发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细胞胚.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磷效率不同的两个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大豆幼苗期子叶酸性磷酸酶活性和同工酶谱对外源磷有效性的响应,及其参与子叶磷高效转运和利用的过程。结果表明:在幼苗生长前期,子叶酸性磷酸酶活性及其同工酶谱组成变化明显,而且不受外源磷有效性的调控;在幼苗生长的前8天,子叶全磷含量随着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增加而显著降低,而且磷高效大豆品种比磷低效大豆品种具有较高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和植株全磷含量。以上结果说明在大豆幼苗生长前期,由于大粒种子不仅具有较高的磷含量,而且具有较高子叶酸性磷酸酶活性,促进子叶有机磷的水解和转运是磷高效大豆品种适应低磷胁迫的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叶片持绿能力及其衰老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12个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田间实验连续2年于开花后定期测定各品种的绿叶数目、绿叶面积、叶绿素和MDA含量以及SOD和CAT活性等指标,并以生理成熟时的保绿度、衰老启动时间为指标进行Hierarchical聚类分析,对小麦品种持绿能力进行分级.结果表明,参试冬小麦品种可分为持绿和非持绿两种类型,‘潍麦8号'(WM8)和‘豫麦66'(YM66)两年均表现为持绿型小麦.在整个灌浆期,持绿型小麦品种绿叶数目、面积、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非持绿型品种,叶片保护酶SOD与CAT活性也较非持绿小麦强,而其MDA含量明显低于非持绿型小麦品种.持绿型小麦叶片衰老启动时间延迟,生育后期绿叶面积较大,光合作用时间延长,具有较高的产量.本研究结果为冬小麦的品种选育、布局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聚乙二醇处理的大豆种子的异柠檬酸裂解酶、苹果酸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超氧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明显高于受低温吸胀冷害的种子子叶的活性,相关的酶活性协同地增长,而蛋白质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这些酶活性的提高可能是渗透调控处理对细胞膜系统修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survival senescence by using life tables have identified generalizations including the observation that mammals senesce faster than similar-sized birds. These generalizations have been challenged because of limitations of life-table approaches and the growing appreciation that senescence is more than an increasing probability of death. Without using life tables, we examine senescence rates in annual individual fitness using 20 individual-based data sets of terrestrial vertebrates with contrasting life histories and body size. We find that senescence is widespread in the wild and equally likely to occur in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Additionally, mammals senesce faster than birds because they have a faster life history for a given body size. By allowing us to disentangle the effects of two major fitness components our methods allow an assessment of the robustness of the prevalent life-table approach. Focusing on one aspect of life history – survival or recruitment – can provide reliable information on overall senesc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