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 Triton 抽提和卡马氏亮蓝染色方法,在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中观察到网状结构物的存在。秋水仙素和细胞松弛素 B 的处理,进一步区分出两种不同的网状结构:近质膜较细的网状结构能被秋水仙素破坏;核周围与核成切线状结合的较粗的网状结构,经细胞松弛素 B 处理后,其形象更为突出。本文讨论了卡马氏亮蓝方法所揭示的带壁细胞的网状结构物。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过去的实验中曾经观察到:(1)针刺对血压反应的调整作用在去大脑动物上仍可出现(刘觐龙等,1964);(2)通过埋藏电极用脉冲电刺激中脑网状结构可以出现镇痛作用,并可对针刺的效应产生影响(广西医学院针麻研究小组,1973)。为了进一步研究中脑网状结构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进行了以下三项实验工作: 1.中脑网状结构神经元对于伤害性刺激有哪些反应形式?这些神经元在中脑内分布如何?针刺能否对这些反应产生影响?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伤害性刺激和针刺对中脑网状结构神经元的作用,是否有赖于高一级的中枢结构  相似文献   

3.
制作方法 1.制作肾单位生尿结构部分 (1)取一根医用输液管编织的网状结构物,将它放入塑料漏斗中。 (2)取另一个网状结构物放在第一个网状结构物的右下方,二者之间用一小段塑料输液管连接起来,此管表示出球小动脉。 (3)取另一根输液管,一端与塑料漏斗出口端相连,表示肾小囊与肾小管相连,将此管蜿蜒迂回地穿越毛细血管网的网状结构物之间;穿出网状结构物  相似文献   

4.
网状结构的系统的生理学研究,是在最近10—15年才开始的,这些研究阐明了它在调节神经系统本身机能中的特独的巨大作用。但是网状结构的解剖学已经在很早就被探讨了。早存1855年解剖学家 Lenhossek 发表了这样的意见,脑干的网状细胞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系统。稍后,Deiters(1865)给这一灰色质团和在整个脑  相似文献   

5.
用免疫组化 ABC 技术,观察了八肽缩胆囊素(CCK—8),甲硫氨酸脑啡肽(M—ENK)免疫反应(IR)结构在猫延髓吻侧腹侧区的分布。结果表明:CCK—8—IR 细胞分内、外两群:内侧群细胞分布于巨细胞网状核(NGc)、旁巨细胞外侧核(PGL)以及下橄榄核背外侧的网状结构,从吻侧向尾侧逐渐减少;外侧群细胞分布于外侧网状核(LRN)及其背内侧网状结构,从吻侧向尾侧逐渐增多。在中缝苍白核(Rpa)、中缝大核(Rm)仅见少量 CCK—8—IR 细胞。察见 CCK—8—IR纤维主要有3种:粗、细和终末前纤维。CCK—8—IR 纤维在面后核、疑核以及二核紧邻的网状结构最为密集;在 PGL 密度中等;在 NGc、LRN、Rpa 和 Rm 稀疏分布。M—ENK—IR 细胞和纤维分布于 Rpa、Rm、NGc、PGL 和 LRN,此外在面后核、疑核以及二核紧邻的网状结构可见较密集的纤维。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正常人淋巴细胞DNA的高重复顺序某些特性进行了研究。应用复性动力学方法分离了重复顺序并观察了复性后的稳定性。复性后的高重复顺序极易交织成网状结构,用低离子强度缓冲液透析,特别是除去磷酸根离子能使网状结构拆开,而镁离子对这种网状结构有稳定作用。用~(125)Ⅰ标记的高重复顺序用核酸酶S_1处理后热稳定性增加,但T_m值仍低于天然DNA,表明复性后的高重复顺序除包含有单链片段外,碱基对中仍有错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正常人淋巴细胞DNA的高重复顺序某些特性进行了研究。应用复性动力学方法分离了重复顺序并观察了复性后的稳定性。复性后的高重复顺序极易交织成网状结构,用低离子强度缓冲液透析,特别是除去磷酸根离子能使网状结构拆开,而镁离子对这种网状结构有稳定作用。用~(125)Ⅰ标记的高重复顺序用核酸酶S_1处理后热稳定性增加,但T_m 值仍低于天然DNA,表明复性后的高重复顺序除包含有单链片段外,碱基对中仍有错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腺苷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三维管状结构形成的影响.方法:建立上、下两层内皮细胞,中间为胶原凝胶的三维培养方式.设对照和试验各3孔.对照孔不加腺苷,实验孔内加入10-4mol/L腺苷.观察并记录特定视野下芽生的管状结构数目.结果:HUVEC可以在Ⅰ型胶原凝胶中形成三维网状结构,腺苷实验组细胞生长快,出芽快,管状结构粗大,甚可形成贯穿胶原的三维网状结构.血管芽生数与对照组比较在24 h、48 h、72 h、96 h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腺苷对HUVEC三维网状结构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线粒体形态学改变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对于线粒体形态学以及其在凋亡过程中的改变和作用的研究打破了传统的观点。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在细胞内相互连接成管网状结构,并发生着频繁的融合与分裂。融合和分裂由一系列蛋白质介导,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维持着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在细胞凋亡的早期,线粒体融合和分裂失平衡,导致线粒体管网状结构碎裂和嵴的重构,这些改变对线粒体随后的变化以及凋亡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融合和分裂的蛋白质不仅调控线粒体形态和细胞凋亡过程,也和某些凋亡相关疾病有关。此外,促凋亡的Bcl-2蛋白可能通过改变线粒体的构形来调控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0.
Hoo R  Liu ZQ  Lu X 《生理科学进展》2001,32(2):157-159
细胞膜骨架是指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状结构。它参与细胞质膜结构的维持,民膜蛋白的相互作用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Adduci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细胞膜骨架蛋白,它含有多个功能位点,参与细胞膜骨架网状结构的构建、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膜离子转运等,并有证据表明adducin与高血压的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对adducin的结构和功能以及adducin基因变异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人兽共患的泡状肝包虫病原,西伯利亚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sibiricensis (Rausch andSchiller, 1954)泡状蚴和多房棘球绦虫Ech inococcusmultilocularis ( Leuckart, 1863)泡状蚴在KM株小白鼠发育成熟过程比较观察的结果.此两虫种泡状蚴的发育成熟过程仍然和它们早期发育的规律(唐崇惕等,2001)相同.虽然它们成熟的泡囊都被着生在网状结构中的许多原头节所充满,但是在多房棘球绦虫9-14个月的泡状蚴,仍然可以见到它们的原头节和网状结构都是起源于泡囊囊壁内表面的胚细胞层,并且始终保持与该层的联系.而西伯利亚棘球绦虫泡状蚴在鼠肺脏或肝脏的各泡囊中的原头节和网状结构是由可移动的胚细胞团发育生成,它们与泡囊囊壁没有如前者样的联系.西伯利亚棘球泡状蚴在各别小白鼠肝脏也能发育成熟,但不正常,宿主反应异常强烈.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使用连续单相方波脉冲(波宽:0.6ms,频率:80-150Hz,电压:1-7V)刺激麻醉兔延髓孤束核、最后区、网状结构内2/3区域的背侧部以及三叉脊束核等区域,观察对皮层诱发性下颌运动的影响。刺激孤束核、最后区以及网状结构,抑制皮层诱发性下颌运动。刺激三叉脊束核常使皮层诱发性下颌运动增强。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分裂、融合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粒体是高度动态变化的细胞器,其在细胞内不断分裂、融合并形成网状结构。线粒体的分裂和融合是由多种蛋白质精确调控完成的。Drp1/Dnm1p,Fis1/Fis1p,Caf4p和Mdv1p参与线粒体分裂的调控;Mfn1/2/Fzo1p控制线粒体外膜的融合,而Mgm1p/OPA1则参与线粒体内膜的融合。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片段化,网状结构被破坏,线粒体嵴发生重构,抑制这一过程可以部分抑制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细胞凋亡。线粒体形态对于细胞维持正常生理代谢和机体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旦出现障碍会导致严重的疾病。  相似文献   

14.
用以下三种方法在8只猴人工产生了牵涉性耳郭压痛点:(1)切断腓骨;(2)化学物质(辣椒的乙醚提取物)刺激坐骨神经;(3)下肢肌肉及皮下注射高渗盐水。压痛点可出现于耳郭各处,但比较集中于三角窝尖端及对耳屏附近。压痛点在损伤后40分钟至数小时出现,持续3天至数月(平均7—10天)。静脉注射药理学上认为对脑干网状结构有抑制性影响的药物(氯丙嗪及戊巴比妥)后,压痛点增多,压痛反应增强。注射对网状结构有兴奋性影响的药物(离麦角酸二乙胺、苯异丙胺或肾上腺素),效果相反。这暗示参与耳郭压痛现象的神经结构受来自网状结构的冲动的抑制。第三脑室注射普鲁卡因溶液可在1—2分钟内取消耳郭压痛点,至第13—60分钟又行恢复,表明参与牵涉性耳郭压痛反应的一个中枢环节在脑干前端的中央部分。  相似文献   

15.
白皮松针叶内皮层中具凯氏带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显微镜对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e.)针叶内皮层结构进行深入观察,确认内皮层径向壁和横向壁上具有能够激发荧光的带状结构;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对内皮层充分酶解分离后,首次从叶中得到类似于根部内皮层特有的网状结构。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光术(FTIR)对网状结构进行化学成分鉴定,其吸收光谱的分析结果表明,针叶内皮层细胞壁带状结构部分含有木质素,木栓质,纤维素和细胞壁蛋白等,而这些成分与针叶维管组织的成分不尽相同,上述证据表明,白皮松针叶内皮层细胞壁具有与根部内皮层相似的凯氏带结构。  相似文献   

16.
用超薄切片和原生质体负染的方法,在电镜下观察到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周质微管的存在。其出现时间、分布状况以及排列形态,基本上与考马斯亮蓝染色法观察到的网状结构物相一致。讨论了包被囊泡和微管组织中心可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工作在28例局部麻醉、肌肉麻痹的家兔上进行。实验观察到静脉注射大剂量回苏灵(1.5mg/ kg)后,在胫神经、膈神经及脑干孤束核(NTS)区与网状结构等部位均可记录到痉挛性放电。其中胫神经上先出现紧张性高频放电,后转为阵挛性排放,一般在50—100min 后恢复。膈神经也可出现类似放电,但其排放节律比胫神经快,两者不完全同步;在恢复期,吸气放电与痉挛性排放可交替出现。高位离断脊髓后,胫、膈神经的痉挛性放电即消失。NTS 区的吸气相关单位所出现的痉挛性排放,其频率与膈神经的不完全同步;但在脑干网状结构可找到与胫神经、膈神经痉挛性排放基本同步的放电单位,且孤立脑干,仍可见该单位的痉挛性放电。以上结果提示,回苏灵痉挛性放电的发源部位主要在脑干网状结构。切断脊髓背束及外侧束的大部,保留网状脊髓束和脊髓网状束,不影响胫,膈神经的痉挛性放电;脊髓半横切后,同侧胫、膈神经的痉挛性放电则消失。  相似文献   

18.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快速低廉的生化分析技术。由于凝胶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电泳时兼具有分子筛效应和电荷效应,从而比其他电泳的分辨力大为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SDS聚丙烯酰胺电泳、梯度胶电泳和等电聚焦聚丙烯酰胺电泳等技术。除大量用于各种蛋白质分析、分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SLCTs)伴网状结构及异源性成分的病理学差异,为病理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哈医大二院2010年1月-2019年1月手术切除的病例,病理诊断为SLCTs伴网状结构及异源性成分的病例共4例,观察这4例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对纳入研究的4例伴网状结构及异源性成分的卵巢SLCTs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1).肿瘤均发生于单侧卵巢。2).患者年龄较年轻,平均年龄21.7岁。3).按照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级:无高分化病例,中-低分化SLCTs 3例,低分化SLCT 1例。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α-inhibin、Calretinin、MelanA、CK、Vimentin(+),细胞质着色,EMA、CD10、CD99部分(+),细胞膜着色,ER、PR、WT-1部分(+),细胞核着色,且四例肿瘤α-inhibin均呈阳性。5). 2例患者术前,睾酮水平均升高,其中一例也伴有肿瘤标志物CA125升高,并于术后均下降至正常。6).术后对其中两例患者采用BEP(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进行联合化疗3个疗程。对这4例患者术后随访3~36个月,有一例复发。结论:伴网状结构及异源性成分的卵巢SLCTs十分罕见,对肿瘤的及时正确病理诊断对临床治疗、术后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多孔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用于动物细胞培养的优秀细胞支持物,其内部网状结构的小孔具有固定细胞和保护细胞免疫机损伤的功能,适合于贴壁细胞和悬浮细胞的培养,能提高培养密度,可应用于大规模培养系统。本文综述了多孔载体的物化性质、制作材料和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