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栉叶蒿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栉叶蒿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用GC-MS结合Kovats保留指数(KI)对比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了38个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62.22%.结论:通过对栉叶蒿挥发油的分析,其主要成分为大香叶烯D(7.34%),α-桉叶醇(5.65%),丁香烯环氧物(5.12%)等,为充分开发利用这一植物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贵州老鹰茶(红果黄肉楠)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提取贵州老鹰茶(Actinoaphne cupularis(Hembsl.)Gamble)的挥发油,挥发油得率0.21%,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定性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NIST化合物谱库检索,应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Actinodaplme cupularis挥发油中检出138种成分,鉴定出66种成分,占挥发油组成的47.83%,主要成分是异丁子香烯(I*socaryophillene),含量8=28%;其次是大根香叶烯B(Germacrene,1,2,3,4,4a,5,6,8a-octahydro-7-methyl-4-methylene-1-(1-methylethyl)-(1.α.,4a.α.,8a.α.)-),含量6.57%,其挥发油成分主要是萜类。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首次对扁桃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鉴定出其中的3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52%,其主要成分为:大根香叶烯(18.33%),喇叭醇(9.46%),石竹烯(9.04%),δ-杜松烯(5.73%),...  相似文献   

4.
湖南红足蒿嫩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对湖南红足蒿嫩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比色法测定其鲜嫩叶的多糖含量,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分析乙醇提取物的指纹谱.结果表明,(1)GC-MS分析鉴定出湖南产红足蒿嫩叶挥发油中的1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7.76%,主要有樟脑(26.94%)、桉树脑(15.59%)、石竹烯(13.29%)、大牻牛儿烯D(5.45%);(2)比色法测定出湖南红足蒿鲜嫩叶的多糖含量达1.55%;(3)湖南红足蒿鲜嫩叶乙醇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重现性好,成分保留时间在100 min之内, 在 280 nm下5~100 min内有25个面积较大的色谱峰,说明湖南红足蒿嫩叶化学成分丰富,具有研究与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假烟叶树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两相溶剂萃取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茄科植物假烟叶树(Solanum verbascifoliumL.)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其新鲜叶片提取10 h的挥发油得率为0.0611%。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18个峰,共鉴定出17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73%;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大牻牛儿烯D(37.07%),咕巴烯(26.29%),1β-(1-甲基乙基)-4,7-二甲基-1α,2,4a()β,5,8,8a()α-六氢萘(13.63%),石竹烯(8.03%),1-β乙烯基-1-α甲基-2,β4-β双(1-甲基乙烯基)-环己烷(5.81%),-γ榄香烯(2.16%),α-筚澄茄油烯(2.06%),异喇叭烯(0.98%)。以上8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含量的90.22%。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湿地蒿的化学成分. 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湿地蒿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结果:经毛细管色谱分离了38个峰,并鉴定出峰所对应的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7,11-二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56.20%);IR-α-蒎烯(18.63%);3-(苯二甲酰亚氨甲基)-苯甲酸(4.8%);1-甲基-4-(1-甲基乙基)-1,4-环己二烯(3.46%);6,6-二甲基-2-亚甲基-[3,1,1]二环庚烷(1.41%);庚烷(1.28%)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短柄南蛇藤叶普通粉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汽蒸馏提取短柄南蛇藤挥发油,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鉴定出50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2.24%,其中含量大于2%的分别为油酸31.59%、13-十八碳烯29.74%、棕榈酸4.41%、反-2-己烯醛3.36%、异丁基邻苯二甲酸酯3.26%、香叶基丙酮2.30%.结论:该文首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短柄南蛇藤叶普通粉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燕  张洪斌 《生物技术》2005,15(4):52-54
目的:分析白叶蒿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白叶蒿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31个峰,并鉴定出峰所对应的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2,5-辛二烯(41.41%);(z,z)-3,5辛二烯(17.87%);桉油醇(6.75%);3,3,6-三甲基-1,5-庚二烯-4-酮(3.26%);1-甲氧基-4-(2-丙烯基)-苯(2.79%);3,3,4,4-四甲基己烷(2.71%);1R—α-蒎烯(2.67%);(1-甲基-1,2-丙二烯基)环丙烷(2.61%);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2.30%)等。结论:报道了白叶蒿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首次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对石油菜地上部位进行提取,分别获得挥发油和SFE萃取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计算机数据库检索对这两种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其中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从挥发油中共分离出39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28个化学成分,已鉴定出的成分的相对含量总和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91.90%,化合物类型均为萜类。从SFE萃取物中共分离出136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65个化学成分,已鉴定出的成分的相对含量总和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58.17%,化合物类型包括萜类、芳香族类和脂肪族类。挥发油和SFE萃取物均含有α-蒎烯、石竹烯和桉油烯醇,其他成分则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雪菊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提取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与计算机检索联用技术,对雪菊挥发油的化学组分进行分析和鉴定.从该挥发油中检测出54个峰,确定了其中的43个化合物,其含量占全油的88.28%,主要成分为(1R)-右旋樟脑(3.68%)、大根香叶烯(4.63%)、二十烷(5.20%)、2-乙基-4-甲基咪唑(8.32%)、(2R-cis)-1,2,3,4,4a,5,6,7-八氢-α,α,4,8-四甲基-2-萘甲醇(18.30%)、等.采用微波提取方法具有时间短、提取率高等优点;首次系统分析了雪菊中挥发油的组成和相对含量,为其质量评价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莳萝蒿精油的化学成分,并探究其抑菌活性及抑菌机理.该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莳萝蒿精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其化学成分.采用抑菌圈法、二倍稀释法和生长曲线法测定精油的抑菌活性,采用电导率法和扫描电镜法探究精油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1)莳萝蒿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醇类(47.12%)和萜烯类(19.9...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171个中国蒿属植物样品的精油化学成分,鉴定出305个化合物。这些样品代表64个种,其中蒿亚属47种,龙蒿亚属17种。 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在两亚属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在蒿亚属精油中主要含单萜类和倍半萜类化合物,而在龙蒿亚屑精油中主要含倍半萜类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这种分布与中国蒿属植物从较原始到进化划分为7个组的系统分类有一定的相关性,即蒿亚属:莳萝蒿组(单萜类化合物)→艾蒿组(单萜类化合物)→艾组(单萜类化合物)→腺毛蒿组(单萜类化合物和倍半萜类化合物)→白苞蒿组(倍半萜类化合物)。龙蒿亚属:龙蒿组(倍半萜类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牡蒿组(倍半萜类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鸭儿芹根、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蒸气蒸溜法提取其根、茎、叶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归一化法计算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鸭儿芹根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1个峰,鉴定出11种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的98.61%,主要成分为α-芹子烯、γ-芹子烯等;茎中共分离出25个峰,鉴定出25种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的100.00%,主要成分为...  相似文献   

14.
北艾蒿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燕   《广西植物》2006,26(1):110-11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北艾蒿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26个峰,并鉴定出峰所对应的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Z,Z)-3,5-辛二烯(63.99%);2,5-辛二烯(10.08%);3,4,5-三甲基-1-己烯(3.55%);桉油醇(2.84%);长叶薄荷酮(2.36%);3-甲基-2-环己烯-1-酮(2.37%);樟脑(2.32%);十氢-1,1,7-三甲基-4-亚甲基-1H-奥(2.13%)等。  相似文献   

15.
The essential oil of Artemisia dubia var. dubia and dubia var. subdigitata were analysed by GCMS and a tatal of 82 compounds including 50 terpenoids, 12 aromatics and 20 aliphatics were identified, among which variety dubia and var. subdigitata contained 54 and 67 compounds respectivey. Comparative studies indicate that 39 compounds (27 terpenoids, 5 aromatics and 7 aliphatics) were shared by the two varieties. The difference in constituents of essential oil between the two varieties is that more types of biocyclic and tricyclic sesquiterpenes, aromatics and aliphatics were shown inA. Dubia var. subdigitata than A. dubia var. dubia. Compositionally, the terpenoids in essential oil of the two varieties were endowed with a higher degree of cyclization than those of the species from Subgen. Artemisia, but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species from Subgen. Dracunculus. Thus the assignment of the two varieties in Subgen. Dracunculus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phylogeny of the genus Artemisia.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产地的千只眼精油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易门、通海和建水产的千只眼(Murraya tetramera Huang)枝叶分别经水蒸汽蒸馏得到精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了27个化学成分。从易门产的千只眼精油中分离鉴定了21个化合物,为精油含量的99.69%;从通海产的千只眼精油中分离鉴定了18个化合物,为精油含量的99.44%;从建水产的千只眼精油中鉴定了20个化合物,为精油含量的99.72%。这些成分除石竹烯为倍半萜外,其余化合物都属于单萜或其含氧衍生物。三个产地的千只眼精油中都含主成分柠檬烯和紫苏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的方法分析了牛尾蒿原变种Artemisia dubia var. dubia及无毛变种B A. dubia var. subdigitata精油化学成分,共鉴定出82种化合物,其中萜类50种,芳香类12种,脂肪族类20种。经比较研究表明,这两变种的精油中有39种化合物(27 种萜类,5种芳香类和7种脂肪族类化合物)相同,而它们的差别在于牛尾蒿无毛变种中二环、三环倍半萜、芳香类及脂肪族类化合物的类型比原变种多。从精油的萜类化学组成特点来看,这两个变种的萜类化合物环化程度比蒿亚属植物高,而与龙蒿亚属植物相近。因此,这两个变种归属于龙蒿亚属较合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了贮存0、1、2年的北艾和蕲艾精油,采用GC-MS检测精油化学成分,选取10种常见细菌,检测了其抗菌谱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发现:0、1年份北艾精油中小分子挥发性物质较多,随着贮存年份的增加,大分子挥发性物质随之增加;侧柏酮为蕲艾的特有成分。0年份艾叶精油的抑菌活性较高,对沙门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菌耐药菌、绿脓杆菌均具有抑制作用。综上,不同贮存年份和品种的艾叶精油在化学成分、抗菌谱和抑菌活性方面均存在差异,综合考虑精油含量和抑菌活性,以0年份的北艾为原料提取精油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