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口咽部过路菌定植的微生态学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用SPF级CBA/J/Ola近交系小鼠研究抗生素对咽部正常群的破坏与防治方法。观察发现小鼠咽部甲链菌群被破坏后咽部出现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定植。采用咽部人工接种甲链活菌的方法,成功地使小鼠咽部甲链菌群迅速恢复,并能有效防止咽部革兰氏阴性杆菌定植的发生、发展。为临床上应用微生态制品防止呼吸道二重感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正常人与过敏性鼻炎患者口咽部菌群差异,探讨菌群定植的变化对过敏性鼻炎发生存在的影响。方法利用PCR-DGGE方法分析正常人与过敏性鼻炎患者口咽部菌群定植,并利用切胶测序分析DGGE图谱中两组样本之间的差异菌群。结果正常人与过敏性鼻炎患者口咽部菌群定植存在显著差异,与正常组相比,过敏性鼻炎患者口咽部菌群多样性显著增大,且类杆菌门的Prevotella pallens,厚壁菌门的Veillonella atypica、Veillonella parvula、Streptococcus salivarius,变形菌门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fluorescens的含量均高于正常人。结论过敏性鼻炎患者口咽部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以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的增加为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肺炎患者口咽部菌群分布情况,探讨肺炎患者与健康人群口咽部菌群分布差异。方法采集细菌性肺炎稳定期患者(29例)和健康人群(31例)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其咽部菌落进行计数和菌种鉴定。结果肺炎患者咽拭子培养中主要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检出种类和检出率较健康者明显增加,肺炎组与健康组相比需氧菌与厌氧菌的菌群密度具有上升趋势,使用t检验计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可培养的肺炎组人群口咽菌群中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微球菌、副溶血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在健康体检人群口咽部菌群中甲型链球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奇异变形杆菌、微杆菌属、轻型链球菌、颗粒链球菌。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肺炎患者口咽部菌群分布紊乱,且肺炎组患者呼吸道菌群数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4.
本文调查了一周龄新生长的口咽部菌群,结果显示有约50%的5-7天龄的新生儿其咽部正常的甲型链球菌群未能建立,易于为致病性较强的菌株定植,这段时间是这部份新生儿的敏感“窗期”。表皮葡萄球菌也是在新生儿口咽部最早定值的“先驱菌”之一,但对新生儿似无保护作用,其致病作用表现得亦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大气污染高血压(SHR/NCrl)大鼠动物模型,对染尘染毒前后SHR大鼠呼吸道微生态状况进行动态研究。了解染尘染毒前后其口咽部、呼吸道黏膜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从而对大气污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染尘染毒SHR大鼠模型,用无菌棉拭子进行咽拭取材后对菌群分离培养、纯化、革兰染色。结果在染尘染毒后SHR大鼠的需氧菌、厌氧菌及总细菌的菌群密度有上升趋势,其中需氧菌及总细菌的菌群密度与染尘染毒前相比有明显增高(P0.05)。结论暴露于大气污染物中使SHR大鼠口咽部细菌出现菌群失调,破坏了机体的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健康老年机体上呼吸道微生态菌群构成,了解老龄人群上呼吸道优势菌群种类及数量,为从微生态学角度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自沈阳市选取年龄为65~70岁健康老人为研究对象,无菌咽拭法采集咽后壁粘膜表面标本,对菌群进行定量分析、定性鉴定。结果老年人群咽后壁需氧菌群与厌氧菌群数量之比为2.65∶1,检出率较高的需氧菌及厌氧菌包括唾液链球菌、口腔链球菌、缓症链球菌、微黄奈瑟菌、灰色奈瑟菌、麻疹孪生球菌等,检出率较高的菌构成比也较高。结论健康老年人群中检出率和构成比都较高的需氧菌和厌氧菌共同构成老年人上呼吸道口咽部优势菌群,在维持呼吸系统微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上呼吸道微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指标菌。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健康婴幼儿与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婴幼儿口咽部的菌群相对丰度,探讨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对婴幼儿口咽部的菌群影响。方法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53例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婴幼儿和21例健康婴幼儿口咽标本进行16S rDNA测序,对测序序列进行分析,比较两组间的菌群多样性及在门、属水平上菌群结构差异。结果 健康婴幼儿与百日咳鲍特菌感染患儿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婴幼儿比健康婴幼儿口咽部菌群多样性显著增加。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作为主要的门在百日咳鲍特菌感染患儿组中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婴幼儿组;两组排在相对丰度前15位的属,共有3个主要的属在百日咳鲍特菌感染患儿中显著增加,分别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和鲍特菌属(Bordetella);而罗氏菌属(Rothia)显著减少。结论 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婴幼儿口咽部的菌群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百日咳鲍特菌感染患儿口咽部的菌群多样性比健康婴幼儿显著增加,在门和属水平百日咳鲍特菌感染患儿与健康婴幼儿主要组成方面均有显著性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哮喘患儿呼吸道菌群多样性及其组成特征,同时研究所分离的3株优势菌对流感嗜血杆菌的抑制作用,探究哮喘与呼吸道菌群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集沈阳市儿童医院呼吸内科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1例4~12岁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咽拭标本,并同时采集23例同龄健康儿童的咽拭标本作为对照,对呼吸道菌群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和16S rRNA鉴定。采用牛津杯法检测健康儿童口咽部分离的3株优势菌对流感嗜血杆菌的拮抗作用。结果 哮喘和健康儿童呼吸道培养出的需氧菌(t=2.143,P=0.038)和厌氧菌(t=3.270,P=0.002)的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哮喘患儿咽部需氧菌以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厌氧菌以韦荣球菌为主。健康儿童咽部需氧菌以缓症链球菌和口腔链球菌为主,厌氧菌以干酪乳杆菌为主。健康儿童口咽部的3株优势菌对哮喘儿童口咽部流感嗜血杆菌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与健康儿童相比,哮喘患儿口咽部菌群发生紊乱,且哮喘患儿口咽部需氧菌、厌氧菌密度显著增加。健康儿童口咽部的某些优势菌可能对哮喘致病菌的定植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气污染对大鼠呼吸道微生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大气污染引起呼吸道症状和机体健康效应的作用机理,为防治大气污染及其对机体的损害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模拟现实大气污染的方法,分高、中、低浓度用Wistar大鼠制备大气污染动物模型,对大鼠口咽部菌群进行定性、定量、定位检测,动态研究。大气污染大鼠模型口咽部微生态发生改变。与污染前比,肺炎克雷伯杆菌等致病菌检出率明显增加(P<0.05),厌氧菌含量明显减少(P<0.05),并且随着染毒时间厌氧菌和细菌总量都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口咽部菌群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没有随着染毒浓度改变而呈明显改变。大气污染对呼吸道正常菌群有毒害作用,对微环境有破坏作用,导致微环境改变,正常菌群含量减少,致病菌定植,是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健康儿童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口咽部菌群的差异,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儿童口咽部菌群变化的可能影响。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16SrDNA进行测序分析,比较两组间的菌群多样性及在门、属水平上菌群结构差异。结果健康儿童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在性别、年龄、抗生素使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口咽部菌群多样性比健康儿童明显降低。在门水平上,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和Fusobacteria(梭杆菌门)在健康儿童中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组,而Firmicutes(厚壁菌门)、Tenericutes(柔膜菌门)和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组中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儿童组;在属水平上,两组排在相对丰度前10位的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共有6个属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显著增加,分别为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Actinomyces(放线菌属)、Acinetobacter(不动细菌属)、Atopobium(阿托波菌属)、Corynebacterium(棒状杆菌)和Abiotrophia(营养缺陷菌属)。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口咽部菌群存在明显的改变,其口咽部菌群多样性比健康儿童明显降低,在门、属水平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与健康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甲流(IA)患儿鼻咽部及口咽部菌群与健康儿童的差异,分析甲型流感病毒(IAV)感染后可能对儿童鼻咽部及口咽部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20例甲流患儿作为病例组,120例年龄性别相近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集的所有鼻咽部及口咽部标本行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比较两组儿童间的菌群多样性及在门、属水平上菌群结构的差异。结果病例组鼻咽部及口咽部的菌群多样性均高于对照组(Ps0.05)。在门水平上,两组儿童鼻咽部及口咽部的第一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Ps0.05),病例组鼻咽部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组(Ps0.05);在鼻咽部菌属水平上,病例组中正常优势菌莫拉氏菌属(Moraxella)、棒状菌属(Corynebacterium)、狡诈菌属(Dolosigranulum)、普氏菌属(Prevotella)等的相对丰度显著减少(Ps0.05),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盐单胞菌属(Hal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等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s0.05),叶杆菌属(Phyllobacterium)仅见于病例组;在口咽部菌属水平上,病例组菌群相对减少的有奈瑟菌属(Neisseri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奇异菌属(Atopobium)、放线菌属(Actinomyces)等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s0.05)。结论通过对甲流患儿进行上呼吸道菌群分析,揭示了甲流患儿鼻咽部及口咽部菌群的失调,这提示我们可从微生态角度研究甲流,从而进一步了解甲流的发病机制,为减少甲流严重并发症及病死率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微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冬季是呼吸道反复感染的多发季节。我们对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病人口咽粘膜菌群的定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组需氧菌群密度为4.1135±0.0884,厌氧菌群密度为4.4101±0.35861;患者需氧菌群密度为4.5290±0.0086,厌氧菌群密度为4.8718±0.3424。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含量均不于正常对照组(P<0.05)。18例病人分离出两种以上需氧菌,奈瑟氏菌和肺炎链球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8.7%和22.6%;厌氧菌以韦荣氏球菌和消化链球菌为多见,检出率分别为32.2%和58.1%。有7例病人分离出白色念珠菌。4例病人分离出绿脓杆菌,明显表现出微生态失调。药敏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抗生素均有一定的耐药性存在。  相似文献   

13.
流脑防治的微生态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初探人咽部正常菌群对A群、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调查人群中2417%的人咽部存在可抑制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生长的细菌;一般健康者、流脑病人密切接触者和流脑病人之间差异不显著。对41株抑制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生长的细菌的检测可见,有23株(占5610%)对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生长有抑制作用;有5株菌对8种实验标准致病菌的生长都有抑制作用,表明人咽部正常菌群对致病菌拮抗作用的非特异性和多重性。部分人咽部正常菌群细菌的代谢产物亦可抑制A、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咽部重建成形术在治疗OSA中,扩大咽部空间和减小咽部塌陷的疗效.方法:咽部重建成形术的基本原则包括扁桃体切除术、去除扁桃体上的粘膜和脂肪组织,把上咽缩肌缝合到前柱来固定咽侧壁,以及把咽腭弓皮瓣头侧缝合到扁桃体上窝以增强软腭强度.结果:术后三个月,没有病人感到吞咽障碍和发音改变.病人恢复正常营养的时间是15天.术后六个月,在打鼾(P=0.005)和白天嗜睡(P=0.008)症状上,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改善.多功能睡眠记录结果显示AHI(P=0.005)和快眼动期显著改善.此外,发现咽部重建成形术术后病人的AHI有所减小.结论:在做过咽部重建成形术(通过增强软腭和固定咽侧壁)的患者中,打鼾和日间嗜睡症状以及不利睡眠呼吸事件和睡眠结构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也保留了咽部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肾移植术后病人体表微生物群的变化进行了连续动态的观察。正常人体表微生物群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阴性球菌和阳性杆菌,感染发生前这些微生物群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24个病例中有22人发生了体表革兰阴性杆菌定植,其中有19人在革兰阴性杆菌定植后的2天~3周后并发了不同程度的泌尿道、肺部、伤口、血液和其它体液的同种细菌感染,并发严重感染的7例病人中有6例表现为全身性革兰阴性杆菌定植。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不动杆菌和沙雷氏菌是常在体表定植的致病菌。作者认为:皮肤正常菌群的改变和病原性革兰阴性杆菌定植是监测肾移植术后感染,尤其是严重感染的有效手段。病人的口咽部和腹股沟等处是引起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持续稳定的贮菌所,全身性同种革兰阴性杆菌定植是严重感染的征象。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地区人群咽部正常菌群抑制脑膜炎双球菌生长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琼脂铺层技术检查了健康者咽部正常菌群对脑膜炎余瑟氏菌(Nm)生长的抑制作用。有些健康者咽部正常菌群对 A 群、B 群和 C 群 Nm 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而且这种抑菌作用较稳定.1989年冬~1990年春选择流脑发病高的江西宁都县青塘乡和该县未发病的东山坝乡与北京昌平县百善乡作为未发病地区的对照.在流脑发病率高的青塘乡只有8.5%的健康者咽部正常菌群具有抑菌作用;在东山坝乡和百善乡中分别有30%与50%的健康者咽部正常菌群可以抑制 A 群 Nm 生长。这种抑菌作用随年龄增长而增强。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健康者咽部正常菌群对 Nm 原发感染似乎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对调查中所收集的对 Nm 具有抑菌作用的细菌按 Bergey 氏手册进行了鉴定,现已确定它们是血液链球菌、缓症链球菌、米勒氏链球菌和唾液链球菌四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对呼吸道微生态的影响的机制,为预防吸烟对机体健康的损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模拟被动吸烟的方法,对健康Wistar大鼠进行大气污染,研究大鼠口咽部菌群污染前后的变化。结果被动吸烟前后大鼠口咽部的微生态菌群明显发生改变(P〈0.5)。吸烟前与吸烟后相比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检出率明显增高(P〈0.5),厌氧菌密度减少,随着被动吸烟时间的延长,细菌的密度呈上下波动,且厌氧菌菌群密度变化更为明显(P〈0.5)。结论被动吸烟对大鼠口咽部有破坏作用,导致菌群发生改变,致病菌增多,是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老年住院患者口咽部念珠菌定植状况及菌种分布特点,为有效预防念珠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解放军第44医院收治的894例住院患者口咽部念珠菌定植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94例住院患者口咽部标本共培养出念珠菌121株,念珠菌定植率为13.5%,老年患者的定植率高于非老年患者。念珠菌定植以白色念珠菌所占比例最大,占74.5%。年龄≥80岁、肺部基础疾病的存在及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口咽部念珠菌定植率高于普通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口咽部念珠菌定植率较高,菌种分布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常见。念珠菌定植与患者年龄、肺部基础疾病的存在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肾移植术后的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与控制咽部绿脓杆菌的定值及其感染作了前瞻性研究。36例上述病人分为常规抗生素治疗和改进治疗两组各18人。肾移植术后常规治疗组病人咽部定植绿脓杆菌的16人(88.89%),发生绿脓杆菌继发感染的7人,感染率为38.89%。改进治疗组中,18例病人咽部定植绿脓杆菌的5人(27.78%),发生感染的1人,感染率为5.56%,此组患者感染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绿脓杆菌的血清型83.15%为第四群6型。质粒分析表明咽部定植绿脓杆菌的同感染灶上的绿脓杆菌具有相同的质粒图谱。作者认为:肾移植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预防术后感染,但必须控制抗生素的疗程和剂量,否则将会导致机体正常菌群微生态平衡失调,耐药性绿脓杆菌定植于局部,极易造成感染的爆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人类健康的大气细颗粒物干扰小鼠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菌群定植及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大气细颗粒物暴露的小鼠模型。BALB/c小鼠随机分为PM2.5暴露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收集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灌洗液进行菌群测序分析,并进行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改变情况。结果 大气细颗粒物暴露小鼠,破坏肺组织气血屏障结构。16S rRNA测序证实了上、下呼吸道微生态的组成因大气细颗粒物暴露而发生改变。明确了与细颗粒物暴露组相比较,对照组的噬几丁质菌定植的丰度较高。结论 大气细颗粒物影响小鼠上、下呼吸道的微生态结构。研究发现的差异菌群改变将会成为新的肺损伤治疗的潜在菌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