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菌粘附素的分子结构和装配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细菌感染的第一步是必须粘附于易感细胞,以获得立足点,在局部繁殖,释放毒素和酶类损坏组织,导致感染,细菌的粘附作用主要靠粘附素特异的识别结合到宿主细胞的受体,使细胞在局部定居,本文主要综述菌毛粘附素的分子结构及其因控制,菌毛粘附素如何通过四种典型途径装配,以及参与装配的蛋白质是如何协调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能改变细菌表面性状;电镜观察显示,抗生素存在时细菌的某些超微结构会出现一些变化。某些抗生素能干扰细菌表面结构组分的代谢及功能,另一些抗生素则能破坏细菌表面结构。不论抗生素以何种机制发挥作用,由于细菌表面生化特征的变化,细菌与宿主细胞间  相似文献   

3.
细菌的粘附与基因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云 《微生物与感染》1991,14(6):254-257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粘附于胃黏膜是其进一步发挥致病作用的前提,本文从幽门螺杆菌的粘附素、粘附素相关受体、粘附于胃上皮细胞的病毒机制以及粘附素在粘附素在该菌疫苗构建中的作用对其粘附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刘丽  章文明  王翀  汪海峰 《微生物学报》2016,56(9):1398-1405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是糖酵解中的关键酶,参与糖酵解过程,生成能量。除了这些基本功能,GAPDH还参与t RNA出核、催化微管聚合、调节蛋白质表达与磷酸化、参与自噬等多种其他生理功能。研究表明GAPDH在细菌的黏附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GAPDH的基本功能,及其黏附作用与其机制,最后展望了GAPDH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艰难梭菌粘附的研究进展厦门大学生物系厦门361005王隽,苏文金“艰难梭菌(Clostridiumdifficile)是重要的肠道致病厌氧菌。它是抗生素疗法所引起的伪膜性结肠炎的致病菌,并且是引起抗生素相关的腹泻的最主要病原菌之一,同时还与一些非抗生...  相似文献   

7.
细菌和藻类的粘附行为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活在水中的细菌和藻类粘附到物理和生物表面是一种普遍现象(Fletcher,1979b;1980)。一根木头,一块洁净的玻璃板放入水中后表面很快被细菌和藻类占据。从水中捞起的植物碎屑表面布满细菌和藻类等生物。浮游甲壳动物和轮虫表面为绿藻和鞭毛藻等密集粘附后,原表面色泽被掩饰而表现为绿色。对细菌和藻类粘附行为的研究在很早以前就已开始,至今人们在这方面获得了相当多的认识,本文就其中的某些研究结果予以介绍。1 细菌和藻类的粘附过程细菌和藻类的粘附是一个分阶段进行的过程。最初的粘附是可逆的。在这个阶段,细菌和藻类与被粘附…  相似文献   

8.
双歧杆菌粘附机制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最重要的生理性细菌 ,对宿主发挥生物屏障、营养、免疫、控制内毒素血症、抗肿瘤、抗衰老等生理作用。由于双歧杆菌粘附及定植于肠粘膜上皮细胞是其发挥作用的首要条件 ,而且生理性细菌的粘附可能参与了正常菌群生物屏障形成机制。因此有关双歧杆菌粘附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现状综述如下。1 一般特征1985羊 ,Cam p等用  1 4 C- 油酸标记一株分叉双歧杆菌的脂磷壁酸 (L TA) ,然后用酚提取 L TA ,研究 L TA与人肠上皮细胞的粘附 ,他们发现双歧杆菌的 L TA与肠上皮细胞的粘附是特异的和可逆的…  相似文献   

9.
实验性痴呆动物的肠道菌群和粘附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F64A复制实验性痴呆动物模型,分析该动物的肠道菌群,并以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作为肠道菌的代表,初步探讨它们对实验性痴呆动物肠道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粘附特性。结果表明,实验性痴呆动物的肠道菌群是紊乱的,二种试验菌均能粘附到正常小鼠肠上皮细胞上,双歧杆菌的粘附率明显高于大肠杆菌,而双歧杆菌对实验性痴呆小鼠肠上皮细胞的粘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大肠杆菌则相反。  相似文献   

10.
细菌粘附宿主细胞外基质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细菌粘附宿主组织时与胞外基质(ECM)结合的粘附素分子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这类识别粘连基质分子的微生物表面成分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具体涉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耶尔森菌和气单胞菌等,涉及的ECM分子有纤维结合蛋白(Fn)、胶原及血纤维蛋白原。此外,还对MSCRAMM-ECM相互作用在细菌定居后,组织向性及致病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C2H2+Ar处理医用涤纶材料的细菌粘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最常用心脏血管替代材料涤纶片作最新发展的具有全方位表面改性特征的混合等离子体浸没注入,以观察经处理后的涤纶片抑制细菌粘附的效果。方法:用多功能全方位等离子体浸没及离子注入机(PⅢ),用射频电源建立气体等离子体,对涤纶材料作全方位乙炔和氩气混合离子(C2H Ar)注入获取表面改性涤纶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制取细菌悬液并作5-^125I-2’-脱氧尿嘧啶核苷(^125I-UDR)标记,再对改性涤纶材料作体外细菌动态粘附实验。结果:表面改性涤纶材料改变了亲水性和表面能,降低了水分子接触角。与未改性材料相比,改性涤纶材料抗细菌粘附能力有较明显提高。结论:混合离子(C2H2 Ar)表面改性涤纶片有良好的抗细菌和血小板粘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肺炎链球菌粘附机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英俊 《微生物与感染》2000,23(3):29-30,33
肺炎链球菌粘附宿主我肺炎链球菌侵袭、感染宿主细胞的先决条件。粘附过程是特异的,是细菌表面的粘附分子和宿主细胞膜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英膜对肺炎链球菌的粘附无影响,而细胞壁(CW)在介导肺炎链附粘附宿主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W亚组人脂磷酸(LTA)介导肺炎链球菌的粘附过程,并导致炎症反应;细菌表面的结构蛋白或分泌蛋白是细菌与宿主细胞连接的桥梁;肺炎链球菌能与宿主细胞外基质蛋白特异性结合,进而粘附宿主  相似文献   

13.
目前微生态制剂迅猛发展,乳酸菌是微生态制剂中应用最为广泛,效果较好的一类。美国FDA批准用作直接饲喂的微生物已有43种,其中乳酸菌28种,我国农业部允许使用的饲料微生物添加剂有12种,其中乳酸菌7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是肠道最重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生理性细菌,它们对宿主发挥生物屏障、营养、免疫、抗肿瘤等生理作用。粘附是微生物与宿主相互关系的先决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细菌在油水界面粘附主要应用于烷烃污染的环境修复、石油开采与加工、食品加工等方面,其研究已经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XDLVO理论阐述细菌在油水界面的粘附机理;总结细菌表面特性、油相及水相性质对细菌粘附的影响;介绍细菌粘附作用在微生物驱油、生物乳化与破乳以及烷烃降解方面的应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肠道黏膜受损及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肠道屏障功能依赖于肠黏膜上皮屏障,肠道免疫系统以及肠道的正常微生物的平衡。一些常见肠道疾病是通过破坏肠道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其病理和生理的变化而发病。本文就肠道黏膜的受损及保护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影响血链球菌粘附作用的微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血链球菌粘附的外界因素。实验采用Clark于1977年创立的体外粘附实验模型,选择胰蛋白酶及血链球菌培养液作为影响因素,测得cpm值为观察指标,发现当PBS菌液的胰蛋白酶浓度为1mg/ml时,测得cpm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0.01〈0.02);菌培养液组测得cpm值与对照组有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活菌和灭活菌两种生物状态的肠道主要益生菌--德氏乳杆菌、双歧杆菌和肠球菌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粘附性及其对肠道几种常见病原菌的粘附拮抗效应.方法: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分析了两种生物状态的三种益生菌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粘附指数,通过排除实验、竞争实验和替代实验研究了两种生物状态益生菌对侵袭性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和痢疾志贺菌的粘附拮抗效应,应用平板扩散法观察了三种益生菌的代谢乏液对上述肠道病原菌的抑制能力.结果:德氏乳杆菌和肠球菌的灭活状态较活菌状态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粘附性显著增高,双歧杆菌经灭活后对细胞的粘附性与活菌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两种生物状态的三种益生菌对肠道致病菌均具有粘附拮抗作用.滤过后的德氏乳杆菌、双歧杆菌和肠球菌的代谢乏液对侵袭性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和痢疾志贺菌均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经42℃、65℃和100℃加热不影响德氏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代谢乏液的抑菌作用.结论:灭活状态的德氏乳杆菌、双歧杆菌和肠球菌是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实验对象, 运用厌氧培养的方法, 研究了饥饿状态下草鱼肠道黏膜固有微生物的类群及其在不同肠段的分布。实验结果显示草鱼前肠、中肠与后肠中细菌的数量分别是3.17×103、1.63×104和1.79×107 cfu/g。研究共分离到274株单菌落, 经16S rRNA鉴定, 分别属于拟杆菌属(Bacteroides spp.)、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 spp.)、梭形杆菌属(Fusobacterium spp.)、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p.)、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泛菌属(Pantoea spp.)和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spp.)8个种类, 其中专性厌氧细菌的数量占9.1%, 兼性厌氧细菌的数量占90.9%。进一步分析发现, 前肠中只分离到兼性厌氧细菌, 中肠与后肠专性厌氧细菌和兼性厌氧细菌都有分布。专性厌氧细菌Bacteroides paurosaccharolyticus和Bacteroides luti在中肠与后肠都有分布, 而Cetobacterium somerae和Fusobacterium ulcerans只在后肠有发现。兼性厌氧细菌是草鱼肠道黏膜的优势菌群, 其中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占73.7%。草鱼肠道不同部位固有厌氧微生物组成存在差异, 细菌数量也明显不同, 后肠中具有更高的细菌丰度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淋巴细胞的粘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0.
双歧杆菌的粘附特性及其对肠道致病菌的体外拮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 从实验室现有的20株不同生境来源的双歧杆菌中筛选具有较强粘附能力的菌株, 并通过混合培养和牛津杯方法, 研究了具有粘附特性的双歧杆菌对肠道致病菌的体外拮抗作用。结果显示, 长寿老人源菌株A03和I06的粘附能力最强, 其菌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性, 但是菌体及中和后的发酵液均没有抑菌性, 说明受试菌主要通过其代谢产物中的有机酸来发挥其抑菌性能; 此外, 通过分析比较受试菌和肠道致病菌分别与Caco-2细胞粘附后释放的乳酸脱氢酶量, 证实双歧杆菌与致病菌对细胞的作用具有本质上的区别, 双歧杆菌的粘附能减缓致病菌对细胞所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