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灭活双歧杆菌调整小鼠抗生素相关性菌群失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灭活的双歧杆菌及其耗尽培养上清液(SCS)对小鼠肠道生理菌群的影响。方法:应用腹腔注射青霉素造成肠菌群失调动物模型,分别以灭活的双歧杆菌菌液,耗尽培养上清液以及活菌菌液对菌群失调小鼠进行灌胃治疗。结果:活菌组、死菌组及SCS组同自然恢复组的肠道生理菌群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死菌组与SCS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灭活的双歧杆菌及其SCS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恢复具有调整作用,尤其对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有更明显的扶持作用。  相似文献   

2.
双歧杆菌对菌群失调大鼠血清NO及NO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对抗生素诱导的菌群失调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itricoxlcle,NO)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影响。方法肠道盐酸林可霉素脱污染制备肠道菌群失调大鼠。造模成功后用双歧杆菌活菌灌胃治疗,14 d后血清学检测细胞因子NO、NOS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NO含量明显增多(P<0.05);NOS含量降低(P<0.05)。结论双歧杆菌活菌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NO、NOS含量而调整菌群失调大鼠肠道内有益菌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原解放军309医院北京100045何道生1前言为了健康的目的人类利用乳杆菌的历史可以追朔到1908年。细菌学的创始人梅奇尼可夫提出,“为了延长人类的生命,应该饮用乳杆菌发酵过的牛奶。”他说,肠道微生物能产生“毒素”,使...  相似文献   

4.
双歧杆菌预防化疗后肠道菌群失调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双歧杆菌对乳腺癌患者由于化疗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作用。2010年在我科住院的98例乳腺癌患者,在第一周期化疗后有48例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为48.9%;在3周后的第二周期化疗前1d予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一次4片,一日2次),直至化疗后2周,肠道菌群失调例数减少到32例,发生率为32.7%。在前后两周期化疗期间监测血常规,粪便菌群失调检查。治疗周期出现菌群失调比例32.7%明显低于对照周期48.9%(P〈0.05),双歧杆菌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导致胃肠菌群失调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双歧杆菌与乳杆菌原生质体的融合及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双歧杆菌与乳杆菌的原生质体融合构建耐氧双岐杆菌,以解决双岐杆菌制剂开发中始终存在的“活菌数低”和存活时间短等问题。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Mutanolysin分别制备长岐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原生质体,在电场作用下诱导长双岐杆菌原生质体和经56℃热灭活30min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原生质体融合,并在双层再生培养基上筛选融合菌株。结果:成功地构建出几种较为稳定的兼具长双岐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生物学特性的融合菌株;其中融合株F2具有良好的耐氧性;且能在有氧、CO2条件下良好生长。结论: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能改良双歧杆菌的严格厌氧特性,有利于对双岐杆菌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在诱发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给封闭群昆明小鼠腹腔注射,在体内激活后,胸腺细胞和脾细胞对ConA刺激的增殖反应,脾贴附性细胞对YAC-1,L929的细胞毒作用,以及脾贴附性细胞产生对上述二株瘤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活性都比对照动物明显增强。结果提示短双歧杆菌和嗜酸性乳杆菌给小鼠腹腔注射后,通过激活脾脏淋巴细胞和贴附性细胞(巨噬细胞)所介导的免疫功能而明显地增强宿主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对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乙肝后肝硬化SBP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保肝利尿、降血氨、降低门脉压、抗感染、补充白蛋白和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0 g/次,2次/d,连用2周。对照组患者除不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余治疗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DAO和D-Lac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DAO和D-Lac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χ2=5.31,P〈0.05)。结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辅助治疗肝硬化SBP患者具有较好疗效,具有良好肠黏膜屏障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8.
双歧杆菌、乳杆菌制剂在食品工业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正常人体肠道中存在着大量微生物 ,这些菌群的平衡对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肠道内正常菌群作为一个整体存在 ,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机体肠道内菌群失调则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为腹泻和感染等。而近年来 ,益生菌 (剂 ) (probiotics)作为一类对人体有益的细菌的总称 ,它对腹泻和感染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有特殊的功效 ,已成为微生物学的研究热点 ,并在保健食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双歧杆菌、乳杆菌是目前开发应用最热门的两种益生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是机体有益的与人类健康又密不可分的重要生理菌群 ,二者对人健康和营养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QJ405和乳杆菌QJ405在试管内对肠道致病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方法 抑菌实验:实验组,双歧杆菌QJ405和乳杆菌QJ405分别与各致病菌共同培养;对照组,实验组中的细菌各自单独培养。然后观察一定间隔时间(每2h或4h)细菌的数量变化,并绘制生长曲线。杀菌实验:将2种菌的培养上清液定量滴在已均匀涂布定量致病菌的平板表面,然后观察滴过上清液的区域内是否有细菌生长。结果:4种肠道致病菌和2株标准菌株(ATCC252922,ATCC25923)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乳杆菌QJ405的代谢产物有杀菌作用。结论 双歧杆菌QJ405和乳杆菌QJ405具有益生菌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螺旋藻在体外对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增殖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用改良的TPY和GAM培养基作为螺旋藻的基质,在试管内证实了螺旋藻对双歧杆菌、乳杆菌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钝顶螺旋藻在实验浓度下,对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增殖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这一结果也说明了钝顶螺旋藻在调整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内环境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双歧杆菌微囊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双歧杆菌微囊化的初步研究显示,微囊化的双歧杆菌在干燥过程中死亡率明显下降,在室温条件下保存其存活率比对照组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螺旋藻及其水提物对肠道菌群体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外观察螺旋藻及其水提物对肠道菌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螺旋藻及其水提物对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和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培养 48h,P<0 .0 0 1) ,对肠道其他菌亦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而对大肠埃希菌的促生长作用不显著 (P>0 .0 5 )。  相似文献   

13.
短双歧杆菌和嗜酸性乳杆菌对小鼠抗肿瘤活性的激活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活的短双歧杆菌,嗜酸性乳杆菌和BCG给昆明小鼠腹腔注射,在原位激活后,由肝脏分离的非实质性细胞(NPC)对YAC-1,P815和L929的细胞毒性作用,以及NPC和Kupffer(KC)培养上清中所显示出对三株瘤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都比对照组明显增强。其次,胸腺细胞和脾细胞对ConA刺激的增殖反应也明显增强。实验结果表明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在小鼠体内诱发抗肿瘤活性的启动能力与BCG几乎相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了青春型双歧杆菌(Bif.a)对小鼠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青春型双歧杆菌在瘤细胞移植前或移植后应用均显示了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将青春型双歧杆菌注入肤腔可激活肤腔巨噬细胞,提高其吞噬功能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而加入体外培养的小鼠肝癌细胞未显示有杀伤瘤细胞作用。认为青春型双歧杆菌的抑瘤作用可能是该菌刺激了宿主的免疫活性细胞杀伤了瘤细胞,而非直接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由健康婴儿分离的双歧杆菌DM9227株进行了试管内的生物拮抗试验。将双歧杆菌DM9227株分别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及侵袭性大肠杆菌以一定的比例等量混合接种于PYG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厌氧培养。试验证明双歧杆菌DM9227株能明显抑制上述3种细菌的生长繁殖,显示出较强的生物拮抗作用。拮抗机制可能与双歧杆菌DM9227株能产生一定量的醋酸和乳酸,降低培养基的pH,从而抑制该3种菌的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气相色谱测定烧伤猪和羊的MSOF动物模型尿内乳果糖和甘露醇分泌比率(L/M)。烧伤猪治疗组72小时L/M分泌比率为0.024±0.007,而对照组为0.026±0.003,伤前L/M分泌比率为0.007±0.005,与伤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L/M分泌比率升高与烧伤前期治疗及伤后天数无关。而在羊的MSOF的动物模型内M组中,输入内毒素4小时及伤后3天的L/M分泌比率为0.62±0.2、1.70±0.60,对照组为0.28±0.25、0.20±0.10,伤前为0.029±0.02,L/M分泌比率升高显著(P<0.05),提示内毒素血症可能与肠通透性改变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乳酸杆菌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M)的活化作用及其细胞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腹腔注射乳酸杆菌后,PEM体外细胞毒作用及体内细胞毒作用增强,酸性磷酸酶含量及非特异性酯酶含量增加、TNF—α释放量增加。电镜显示:PEM体积增大、伪足增多、线粒体、溶酶体等细胞器数量增多。本研究表明:乳酸杆菌具有较强的活化PEM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机械分离法和Perco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鼠小肠提取小肠上皮间淋巴细胞(intestinalintra-epitheliallymphocyte,iIEL),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进行表面抗原表型测定;同时,应用嗜酸性乳杆菌细胞壁提取物与iIEL细胞共同孵育作用后,检测iIEL细胞的自然杀伤活性和IL—2产生情况。结果表明:iIEL细胞膜表面抗原的表型738%以上为CD8+T细胞,且有438%表达TCRγδ。酸性嗜乳杆菌细胞壁提取物能增加iIEL细胞的自然杀伤活性,并能促进iIEL细胞产生IL—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