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解脲脲原体的生物群、血清型与致病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解脲脲原体可以寄居于人泌尿生殖道,在性成熟无症状妇女40%~80%子宫颈或阴道内携带解脲脲原体,感染多见于年青、多性伴及口服避孕药者.作为一种条件致病微生物,女性子宫颈处的解脲脲原体不一定引起临床上可见的炎症改变,其致病性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宿主免疫力、性伴数、血清型别等,如果无明显的临床体征,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其致病性与可能血清型别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解脲脲原体感染和不孕不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原因不明的不孕不育夫妇(甲组)2181例,解脲脲原体培养阳性1203例,阳性率55.16%。其中男性阳性率55.48%;女性为54.92%。正常生育夫妇(乙组)366例,阳性107例,阳性率为29.03%,其中男性18.93%,女性35.04%。两组比较,无论总阳性率,还是单独男性或女性,甲组均显著高于乙组(p<0.005)。经以强力霉素为主治疗后,转阴率达83.87%,其中妊娠390人,占38.65%。作者认为解脲脲原体感染和部分原因不明不孕不育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3.
溶脲脲原体的血清型与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溶脲脲原体的分型分展历史,重点综述近几年有关Uu的研究及其精型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还涉及到Uu膜抗原变异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健康妇女下生殖道Uu携带情况和定量值,揭示正常携带状态下Uu的分群分型情况。方法对2005年4月至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妇女1018例,取宫颈分泌物进行Uu FQ-PCR检测,Uu阳性标本再用RDB法进行Uu分群分型。结果1018例中Uu阳性371例(阳性率36.4%),其中Uu FQ-PCR<1×106copy/ml且Uu呈单独阳性289例(77.9%)。371例Uu阳性标本,可以检测出血清型的共337例,未检出34例,总检出率为90.8%。parvum群278例(82.5%),urealyticum群30例(8.9%),两群混合阳性29例(8.6%);parvum群中,血清1型单型别阳性50例(18.0%),血清3型单型别阳性81例(29.1%),血清6型单型别阳性111例(39.9%),血清14型单型别阳性4例(1.4%),多型别阳性32例(11.5%)。结论Uu在健康妇女下生殖道中存在无症状的携带状态。在健康妇女中,Uu主要表现为Uu定量<1×106copy/ml而且Uu呈单独阳性。健康妇女中Uu以parvum群占优势,并且以parvum群中的1、3、6型的单型别为主,提示parvum群,尤其是其中的1、3、6单型别是正常人群携带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5.
解脲脲原体的酶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与感染》1995,18(5):24-25,28
  相似文献   

6.
7.
初步探讨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对82例自然流产,44例人工流产(对照组)的胚胎组织进行Uu的人工分离培养,并对部分组织的超薄切片及培养物负染片置电镜下观察。结果显示,自然流产胚胎组织Uu的检出率为64.6%(53.82),与对照组相比6.8%(3/4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电镜下观察,Uu检出阳性标本中合体滋养细胞和细胞滋养细胞膜表面见大量的Uu颗粒,与阳性培养物经负染后了颗粒相似,而Uu阴性对照标本中未见此颗粒,提示:Uu可引起宫内感染,损伤绒毛膜滋养细胞,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相似文献   

8.
解脲脲原体(Uu)生物膜的培养及药敏检测技术是继支原体体外游离药敏试验之后,探讨Uu耐药水平与耐药机制的又一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支原体生长的生物学特性,使实验中需要多次更换培养基,增加了污染的概率。培养过程中的杂菌污染由此成为决定Uu生物膜实验成功与否的一大问题。本文将对解脲脲原体生物膜的培养与药敏检测技术,从检测方法、常见污染途径与解决策略3个方面展开,对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207例男性尿道炎患者的解脲脲原体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解脲脲原体(Uu)的耐药性,更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 采用支原体药敏检测试剂盒和支原体固体培养基进行Uu培养、鉴定和药敏检测。结果 Uu阳性率为21.7%,强力霉素、美满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和壮观霉索耐药率依次为3.4%、1.4%、53.6%、29%、1.4%、2.4%、0.05%、24.6%和13.5%。结论 广州地区对于Uu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NGU),首选药物是以强力霉素、美满霉素、诺氟沙星、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为主,开展体外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
解脲脲原体(Uu)是女性泌尿生殖道黏膜中常见的微生物,其致病性仍存在争议。Uu感染下生殖道可表现为尿道炎或宫颈炎,而定植于新生儿下呼吸道可引起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慢性肺部疾病等。研究Uu感染的发病机制、宿主的免疫反应以及Uu感染的防治,动物模型是不可缺少的。目前国内、外已成功建立多种Uu感染动物模型,主要包括下生殖道感染模型及呼吸道感染模型。在Uu生殖道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中,雌二醇的预处理必不可少,实验动物首选BALB/c小鼠;而呼吸道感染模型不需雌二醇预处理,多位学者成功使用C3H/HeN小鼠建立了该模型。  相似文献   

11.
对163株从中毒甘蔗和变质甘蔗样品中分离的产毒节菱孢进行了分类鉴定,其中98株定名为甘蔗节菱孢(Arthrinium sacchari M.B.Ellis),占60.1%;43株定名为蔗生节菱孢(A.saccharicola Stevenson),占26.4%;22株为暗孢节菱孢[A.phaeospermum(Corda)M.B.Ellis],占13.5%。前两个种为国内新记录。并用小培养法及扫描电镜观察了分生孢子的形态及着生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不同鱼源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分子分型特征, 分析菌株之间的相关性和同源性, 研究在采用S. agalactiae特异性cfb基因对分离菌株鉴定的基础上, 对26株不同鱼源S. agalactiae进行了荚膜多糖血清型(CPS)多重PCR鉴定, 同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特征比较与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 26株菌CPS型存在Ia (n=22)和III型(n=4)两种类型, 其中黄河裸裂尻鱼源和罗非鱼源菌株均为Ia血清型, 齐口裂腹鱼源菌株存在Ia (n=2)和III (n=4)型两种CPS型; 多位点序列分型共得到3种STs序列型(ST-891、ST-103、ST-19), 其中黄河裸裂尻鱼源和罗非鱼源菌株均为新的序列型ST-891, 齐口裂腹鱼源菌株存在ST-103和ST-19两种STs型; PFGE聚类分析可分为16个PFGE谱型(A-P), 其中优势带型为P型(n=9)。相同荚膜多糖血清型—MLST分型菌株在PFGE带型中呈现高度聚集。CPS分型与MLST分型、PFGE分型有很好的相关性, 而CPS型、STs序列型、PFGE带型与宿主的来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不同鱼源S. agalactiae分子特征的相似性, 提示其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而齐口裂腹鱼源S. agalactiae分子特征的多样性, 提示其存在遗传变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分离并鉴定了329例成人牙周炎龈下优势厌氧菌群,并对不同病程中的菌群变迁、厌氧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了分析.成人牙周炎龈下标本中厌氧菌阳性检出率为97.9%,其中以牙龈紫质单胞菌检出率最高(38.5%),具核梭杆菌次之(18.9%).随着牙周病变程度的加重,牙龈紫质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产黑色素普氏菌、星群厌氧链球菌、厌氧消化链球菌的检出率增高(P<0.05),小韦荣球菌的检出率下降(P<0.01),表明前5种厌氧菌在AP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小韦荣球菌与之无关.替硝唑、甲硝唑和克林霉素对438株革兰氏阴性厌氧菌的MIC90分别为1~8,2~8和4~16 mg/L,对278株革兰氏阳性厌氧菌的MIC90分别为16~32,16~64和4~16 mg/L,表明替硝唑和甲硝唑体外抗革兰氏阴性厌氧菌效果优于克林霉素,抗革兰氏阳性厌氧菌作用不如克林霉素.  相似文献   

14.
从临床化脓性感染中分离到九株革兰氏阴性产生脂溶性红色素的小杆菌。经详细鉴定(20种生化反应,120种底物利用试验及G+C mol%测定)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其中两株能利用3,4-二羟基苯甲酸盐为唯一的碳源而生长,证明此试验适用于本属的种型鉴定。9株菌中有7株细菌属于粘质沙雷氏菌A2型。药敏试验显示青霉素及其它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对这些菌无效而所试验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几乎全有效。红霉紊、链霉素和复方增效磺胺则各株间的敏感性不同;磺胺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87例不明原因不育的男性患者的精液,进行了溶脲脲原体的分离,检出率为62.07%,而38例正常对照中,溶脲脲原体的检出率为18.42%,二者差别非常显著(P<0.001)。溶脲脲原体感染者精子的活动率与活动力同正常人相比,差异显著(P<0.05),提示溶脲脲原体感染与部分男性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五个地区流行的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血清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肇寅  周长发 《病毒学报》1989,5(4):393-397
  相似文献   

17.
18.
黄土高原根瘤菌数值分类及DNA-DNA杂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内陆,气候比较干旱,生长的植被较少,水土流失严重,而有些豆科植物如锦鸡儿(Caragana sinica)、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苦马豆(Swainsoniasalsula)、洋槐(Robinia pseudoacacia)等却能很好生长.这些豆科植物的生长,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绿化环境、作为饲用牧草等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人们对于黄土高原野生豆科植物根瘤菌的研究尚很少.为此,作者在地处黄土高原的陕西、宁夏及甘肃的部分地区进行了广泛的根瘤菌资源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分离的部分菌株进行了数值分类和DNA同源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西藏根瘤菌的数值初步分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取分离自西藏林芝和拉萨地区11种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菌株64株,并与6株Rhi-zobium leguminosarum,Sinorhizobium fredii和Mesorhizobium loti的参比菌株一起进行了105项表型特征的测定,数值分类的结果表明,除菌株XZ8-6,XZ47-7和XZ18-1外,全部供试菌株在80%相似性水平上可分为8个表观群,其中表观群1,表观群7分别由13株和7株西藏根瘤菌组成,是不同于已描述根瘤菌种的新表观群,是否为新属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从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收集了自病人及各种动物分离到的40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用出血热病毒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抗原分析,发现大多数省市分离的EHFV株能与MA25-1 McAb起反应,但湖北、湖南分离的EHFV不与之起反应,而该McAb对EHFVA9株抗原的滴度为1/2560。实验还发现,湖北省内长江以北地区分离的EHFV毒株Q25、J173。WP43和从江南地区分离的EHFV毒株A24和HA1018在抗原性上也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