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1990年4至10月我们对作胃镜检查的254例胃病患者的胃活检标本进行幽门螺旋菌(简称HP)感染的直接尿素酶试验、涂片镜检和烛缸法培养HP,并将3种方法加以对比。3种方法共检出HP阳性者173例,检出率68.11%,尿素酶试验阳性170例(66.93%),4小时内阳性率为97.65%,12小时即100%出现阳性,涂片镜检阳性165例(64.96%),镜检与尿素酶阳性符合率为95.3%。培养阳性172例(51.97%)。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痢特灵、四环素、青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2.
<正>幽门弯曲菌感染常伴发生消化不良症状、治疗前必须做出早期、可靠的诊断。组织学标本的尿素酶试验由于快速、费用低、操作简便被视为有效的方法,但敏感性不足,在找们实验室,这种方法与其他试验方法如培养、活检组织标本刮取物与胃液颗粒球的电镜检查相比,其阳性检出率可有62%。本篇报道根据对胃液尿素和pH的鉴别分析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可以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幽门螺旋杆菌标准菌株建立稳定可靠的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小鼠胃炎模型对Hp疫苗研制、Hp致病机制的研究及抗Hp药物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灌胃国际标准菌株幽门螺旋杆菌Hp ATCC 43504,构建了BALB/c小鼠动物胃炎模型。利用小鼠胃部Hp尿素酶活性检测、Hp的定量培养、PCR检测、组织病理学等多种方法鉴定BALB/c小鼠动物胃炎模型。通过Hp诊断试剂盒检测,造模组小鼠的胃组织能使Hp尿素酶试剂变色,呈现玫瑰红色,而健康小鼠的胃组织不能使Hp尿素酶试剂变色,依旧呈现黄色;通过小鼠胃组织匀浆液培养Hp,造模组小鼠的胃组织匀浆液均可在BHI血平板长出Hp菌落,而对照组小鼠的胃组织匀浆液不能培养出Hp菌落;利用PCR对造模组和对照组BALB/c小鼠的胃组织进行Hp检测,造模组小鼠胃组织可扩增出150 bp的DNA产物,而对照组小鼠胃组织无扩增产物;通过HE染色法观察小鼠胃部病理变化和炎症情况,与健康BALB/c小鼠比较,造模组小鼠胃粘膜和粘膜下层有大量白细胞浸润,胃部炎症明显。利用国际标准菌株Hp ATCC 43504菌株成功构建了BALB/c小鼠胃炎模型,为评价防治Hp感染药物的效果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中Shh和C-myc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胃癌中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和Sonic Hedgehog(Shh)、C-myc表达,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胃癌发生的可能机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9例胃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上皮组织中Shh及C-myc的表达。并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测两种方法检查Hp。实验结果显示,胃癌组织Shh的表达要明显高于正常上皮组织,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胃癌组织C-myc的表达水平也高于正常胃上皮组织,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Hp阳性的C-my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Hp阴性,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Shh表达阳性率在Hp阳性和阴性胃癌中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胃癌的发生与癌基因Shh及C-myc的过度表达有关,Hp感染的致癌机制中可能有癌基因C-myc参与。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对25只成年狗和12只幼犬,通过胃镜下活检或处死后立即取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的六个部位的粘膜标本作尿素酶试验、涂片革兰氏染色、细菌培养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1)全部成年狗均有尿素酶试验阳性、革兰氏染色阴性的人胃螺旋菌相似菌定植,而无Hp相似菌定植。(2)该螺旋菌定植于胃小凹、腺管、和腺腔的底部,且在壁细胞内常可见到螺旋菌,少数出现壁细胞破坏。(3)粘膜有弥漫性慢性胃炎改变,胃底腺壁细胞数量减少。(4)经隔离的幼犬,在生后第60天胃粘膜均见螺旋菌定植,以胃窦多见。结果表明:(1)狗胃中的螺旋菌具有一定致病性,可破坏壁细胞。(2)狗可能是人胃螺旋菌的传染源,而不是Hp的传染源。(3)不宜选用成年狗或较大的幼犬建立Hp感染普通狗模型,所选幼犬也需隔离。  相似文献   

6.
原位杂交及原位PCR检测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建立了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原位杂交和原位PCR技术,采用PCR掺入的方法标记原位杂交的生物素探针,6份HP阳性胃活检组织冰冻切片杂交均为阳性,6份阴性对照组织为阴性。9/12份HP阳性对照组织石蜡切片杂交阳性,2份阴性对照切片为阴性。3份阳性对照猫胃粘膜冰冻切片杂交也是阳性。原位PCR的引物来自HP的16srRNA基因,在扩增过程掺入生物素基因。4/4例HP阳性人胃粘膜冰冻切片原位扩增阳性,2/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体胃内菌群,探讨老年与非老年人胃内菌群的差异。方法选择67例无严重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0例、女性17例。年龄≥60岁53例,〈60岁14例。胃镜下取胃组织及胃液,测胃液pH,并做胃组织需氧、厌氧细菌培养及真菌培养,计数胃组织细菌培养数量。16SrRNA法鉴定胃组织细菌种类。真菌的鉴定按微生物科常规菌种方法鉴定。结果老年人中胃内需氧细菌培养阳性为23例(48.93%),12例(25.53%)胃内需氧菌培养〉1×10^5CFU/g;厌氧细菌培养阳性为22例(46.81%),12例(25.53%)胃内厌氧菌培养〉1×10^5CFU/g。非老年人中需氧细菌培养阳性为4例(28.57%),1例(7.14%)胃内需氧菌培养〉1×10^5CFU/g;厌氧细菌培养阳性为4例(28.57%),1例(7.14%)胃内厌氧菌培养〉1×10^5CFU/g。但老年人与非老年人比较,细菌培养阳性率及细菌培养〉1×10^5CFU/g的比率差异无显著性。仅1例老年人胃组织分离出真菌,为白色念珠菌。胃内共分离出细菌6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31株(44.93%),革兰阳性杆菌12株(17.39%),革兰阴性球菌11株(15.94%),革兰阴性杆菌15株(21.74%)。需氧菌13株(18.84%),需氧兼性厌氧菌54株(78.26%),专性厌氧菌2株(2.90%)。老年人胃内常见的细菌是: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奈瑟菌;非老年人胃内常见的细菌是: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多为口咽部和胃肠道常见菌群,部分为条件致病菌。结论约46%~48%的老年人胃内细菌培养阳性,约25%的老年人有胃内细菌过度生长(〉1×10^5CFU/g)。约28%的非老年人胃内细菌培养阳性,约7%的非老年人有胃内细菌过度生长。老年人胃内菌群分布与非老年人相似,为口咽部和胃肠道常见菌群,部分为条件致病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临床及实验研究.方法 患者男,72岁,红皮病1年2个月,口服醋酸泼尼松治疗,双下肢出现结节、溃烂6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尿素酶试验、PCR扩增测序比对明确诊断,同时做胸部及脑部CT.结果 皮损组织病理显示为感染肉芽肿改变,可见大量圆形和椭圆形酵母细胞.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可见酵母样菌落生长,菌株尿素酶试验阳性,ITS区测序比对鉴定为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胸部CT显示左下肺后基底段空洞性病灶.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由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引起的 播散性隐球菌病.给予患者静滴氟康唑400 mg/d治疗2周,之后改口服300 mg/d治疗,3个月后结节性皮损全部消退,胸片显示左肺陈旧性病变,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治疗15个月后,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仍阳性(++).结论 对该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为临床明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确定菌种需要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人胃螺旋菌的分离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首次从一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胄粘膜活检组织中成功地分离到一株人胃螺旋菌(Gastrospirillumhumini5,GH),并观察到此菌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混合感染存在。GH直径0.3μm(在扫描电镜下测量),氧化酶阳性,过氧化氢酶阳性,并有很强的尿素酶活性。此菌为微需氧菌,在含5%O2、10%CO2和85%N2的混合气体环境中生长良好。在含6%、10%脱纤维绵羊血布氏琼脂培养基及含10%小牛血清布氏肉汤中表现为不同菌体形态,可呈球状、肾形及1~14个较密螺旋状,菌体长度可达17Ftm。在一70℃保存30天后发生球形变,但在连续传代培养后可恢复典型形态。GH的分离培养成功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氧化酶和尿素酶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检出率和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氧化酶和尿素酶和涂片对1738例胃病患者进行HP检测。结果 1738例中氧化酶试验、尿素酶试验试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7.41%、89.99%,阳性预测值为89.76%,阴性预测值为95.3%;尿毒酶试验的敏感性为99.72%,特异性为96.02%,阳性预浊值为95.36%,阴性预测值为9.76%,两者相比较各个参数间均无明显差(P>0.05)。结论 氧化酶试验和尿毒酶试验一样对检测HP快速有效,两者联合应用可提供对HP感染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报道1例由须癣毛癣菌引起的难辨认体癣。患者女,45岁,左臂伸侧多处红斑、丘疹伴脱屑、瘙痒2a余。曾多次就医诊断不明,患处皮损取活检做病理检查倾向于"银屑病"但疗效不佳。刮取皮屑镜检见真菌菌丝,小培养见葡萄串状小分生孢子及螺旋菌丝,尿素酶试验阳性,毛发穿孔试验阳性,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经内服特比萘芬和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28d后皮损消退,复查真菌阴性。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是一种常见的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的病原体。临床中通常利用具有不同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侵入性或非侵入性诊断方法来检测H. pylori的感染。目前,诊断H. pylori的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试验、血清学、内镜检查、胃活检组织学、快速尿素酶试验、培养、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在实际临床实践中,考虑不同的医疗条件、医生的专业水平、检测成本、敏感性和特异性等多方面因素,如何合理地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来诊断H. pylori感染进而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是一项重要的临床研究课题。本文将对H. pylori感染诊断方法的最新进展、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针对幽门螺杆菌(HP)尿素酶A基因设计一对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株HP标准株和7株临床分离株均阳性,而4株其它肠道菌均阴性,特异性100%。10倍系列稀释试验表明敏感性达到100pgDNA水平。从35例胃镜检查者取幽门旁组织块进行快速和常规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及PCR检测,15例HP阳性者PCR检测也为阳性,其中7例阳性者有3例唾液PCR检测为阳性,表明HP确存在于口腔中。本研究采用直接热裂解法处理临床标本,取其粗提物行PCR,免除复杂的酚一氟仿抽提步骤,该法简便快速,且损失小,成功率高,在临床实验诊断中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尿素酶试验的最佳pH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尿素酶试验过去一直用来鉴别变形杆菌。由于变形杆菌的尿素酶活性很强,对于实验条件无特殊要求。除变形杆菌外,具有较强尿素酶活性的细菌还有克雷伯氏菌,耶尔森氏菌。而柠檬酸杆菌和阴沟杆菌,则被认为是尿素酶阴性的细菌,或少数为阳性或迟缓阳性,在菌属鉴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后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及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播散性隐球菌病临床及实验研究。方法患者女,47岁,肝移植术后2 d,面部、肩部、四肢皮肤出现多发溃疡,伴昏迷。通过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皮损组织病理检查、PAS染色、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及激光俘获显微切割结合PCR扩增序列分析确诊,并对获得菌株进行尿素酶试验、API试验、PCR扩增测序等实验研究。结果皮损组织病理可见大量圆形和椭圆形菌体,PAS染色阳性。血液和脑脊液真菌镜检均为阴性。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可见酵母样菌落生长,菌株尿素酶试验阳性,API试验鉴定为新生隐球菌。ITS区序列分析鉴定为新生隐球菌grub ii变种。激光俘获显微切割结合PCR扩增,序列分析与培养获得的菌株直接PCR扩增后序列分析结果一致。脑脊液特异性隐球菌抗原(++),血液特异性隐球菌抗原(++++)。脑CT显示为多发结节灶。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播散性隐球菌病,致病菌为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结论通过对该病例的深入研究,为临床明确诊断播散性隐球菌病奠定基础,确立了显微切割技术在皮肤真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对2306例次胃镜检查、尿素酶试验衣胃粘膜活检涂片革兰氏染色检测HP及GH,以了解这二种病原菌在各种上消化道疾病,尤其是慢性办炎和消化性溃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核各种H.pylori感染诊断方法,试图证明分离培养仍是细菌性感染诊断的最可靠方法.方法:315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同时进行胃活检组织分离培养,病理切片找菌,快速脲酶试验,14CO2呼气试验检查,比较它们之间的检出率差异.结果:四种方法各自的总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以分离培养为金标准,其他方法的误诊误治率可达12.06%~22.22%.各种诊断方法对H.pylori感染的实际检出率差异存在着显著性.结论:本研究提示,分离培养应为H.pylori感染临床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8.
【背景】通过培养微生物来获得新β-葡萄糖苷酶因只有少部分微生物可以被培养而受到限制,但宏基因组学技术可以挖掘非培养微生物来源的β-葡萄糖苷酶资源。【目的】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挖掘土壤微生物来源的新型β-葡萄糖苷酶,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构建土壤微生物的宏基因组文库,利用七叶苷平板显色法对所构建的文库进行筛选获得阳性克隆,并对阳性克隆所含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进行异源表达和生物化学特性分析。【结果】通过筛选文库中的62万个克隆,获得一个具有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克隆,其插入片段中包含一个2 301 bp的ORF(YNBG3),蛋白同源性分析显示其属于β-葡萄糖苷酶第三家族。对YNBG3酶的生化分析确定其最佳反应温度为53°C,最适p H为5.2,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对一定浓度范围内的DMSO、丙酮、乙醇等有机试剂有较好的耐受性,EDTA和尿素可增加该酶的活性。【结论】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获得了一个有较好热稳定性及耐受一定浓度有机试剂和尿素的新β-葡萄糖苷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四格小孔径包埋盒应用于胃肠镜活检组织病理标本取材和石蜡包埋过程中的改进方法,以提高制片效率和质量。方法将胃肠镜活检组织随机放入四格小孔径包埋盒内作为对照组,包埋盒上不记录(对照组A)或记录(对照组B)每例活检组织的数量;改进组对四格小孔径包埋盒的四个分区重新定义为I-IV四个象限,取材时将1-4个活检组织分别对应放入I-IV四个象限的小格中。对照组和改进组标本均进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以及HE染色,比较3组间病理组织取下后放入包埋盒内的耗时、石蜡包埋过程中收集标本的耗时以及显微镜观察标本数与实际标本数的符合率。结果改进组平均每例标本取材后放置标本和包埋收集标本耗时均显著短于对照组B;与对照组A相比,改进组放置标本耗时无显著差异,而收集标本耗时显著缩短。改进组镜检标本数量符合率为100%,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组。结论对四格小孔径包埋盒的四个小格重新定义并赋予特定的数量关系,将该规则应用于病理组织取材过程和常规石蜡包埋过程中可提高胃肠镜活检组织的制片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胃癌病因迄今不明[1]。胃肠道的微生态环境的改变参与了人体的生理、生化及病理等过程[2]。为了探讨胃微生态环境与胃癌的关系,我们对叽例不同消化道疾病患者胃粘膜微生物群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91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其中女36例,男55例,年龄22岁~79岁。均经电子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确诊。胃癌组34例(实验组),其它胃病患者57例(对照组),后者包括胃溃疡25例,萎缩性胃炎13例,浅表性胃炎19例。1.2取样培养在电子冒镜检查时,由活检孔无菌方法取病变胃粘膜组织3~4块进行细菌分离培养。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