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BALB/C小鼠55只,经鼻滴入呼吸道合胞病毒悬液100μl(106PFU)引起小鼠肺炎。用潘生丁(50mg/kg·d)于不同时间(感染前1天、感染同时及感染后1天)和不同剂量(100、25、12.5mg/kg·d)灌胃,共3天。通过病理学和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鼠肺和脾脏,发生感染后1天(50mg/kg·d)给药组肺泡炎最轻,上皮细胞内病毒颗粒少,浆细胞数量多,脾动脉周围淋巴鞘T淋巴细胞增殖最轻。提示适量口服潘生丁通过抑制炎症早期T淋巴细胞增殖,促进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浆细胞生成,减轻免疫损伤使病情改善。  相似文献   

2.
大黄在体内抗柯萨奇病毒B3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柯萨奇病毒 (Coxsackievirus ,CV)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根据其对乳鼠的致病能力不同分为A、B两组 ,A组病毒能够引起乳鼠广泛性肌炎及坏死 ,B组病毒可致局灶性肌炎。研究表明 ,CVB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因[1,2 ] 。为寻找一种有效的抗CVB3 治疗药物 ,笔者通过体外实验发现大黄注射液有抗柯萨奇病毒作用[3] ,并根据中药大黄五脏皆治的理论 ,本研究进一步利用CVB3 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观察了该药的抗病毒作用。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细胞Hep 2细胞由武汉大学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提供。细…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F1小鼠生态条件(鼠龄和免疫状态)对Friend小鼠白血病病毒(Fr.MuLV)感染的影响。利用对Fr.MuLV抗性的Fv4小鼠(含Fv4抗性基因纯合子的BALB/C小鼠)与对Fr.MuLV敏感的BALB/C小鼠交配,获得含Fv4抗性基因杂合子的F1小鼠(BALB/C×Fv4)。然后经小鼠腹腔接种Fr.MuLV病毒液进行攻击,并检查不同鼠龄和免疫状态下的F1小鼠对Fr.MuLV的敏感性,以阐明F1小鼠的鼠龄和免疫状态对Fr.MuLV感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生F1小鼠可发生Fr.MuLV感染,脾脏中有大量病毒增殖,并引起白血病;免疫抑制剂Fk506投与下的成年F1小鼠亦可发生Fr.MuLV的感染,脾脏中有病毒增殖,但不引起白血病;而新生或成年Fv4小鼠以及成年F1小鼠可抵抗Fr.MuLV的感染,脾脏中无病毒增殖,不发病。说明F1小鼠的鼠龄和免疫状态等生态条件可影响其对Fr.MuLV感染的敏感性,并且可影响Fv4基因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鼠艾滋病模型评价虎杖水提液的抗病毒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脾指数、病毒抗原阳性细胞、血清IgG和脾细胞对刀豆蛋白A的刺激应答为指标,用LPBM5C57BL/6鼠艾滋病模型评价了虎杖水提液的抗病毒作用。结果显示:虎杖水提液可以部分地抑制LPBM5病毒导致的C57BL/6鼠的脾肿大,免疫抑制和病毒血症;病毒接种前和接种同时给药效果较好,接种一星期以后开始的治疗对感染鼠的各项异常指标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提示早期用药效果较好;持续给药可以部分地控制感染鼠脾肿大和脾细胞对刀豆蛋白A的刺激应答降低,但对高球蛋白血症的改善作用是非持续性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证明金黄地鼠对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包括家鼠型和野鼠型毒株均敏感。除口饲外,多途径接种均可使地鼠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浙5株10001D_(50)接种3周龄地鼠,五天后即可在肺、脾、肠、肝等多种组织中检出病害抗原,至8—10天达最峰,其中肺最强,抗原持续时间至少50天。接种病毒后10天左右,可在血中检出抗体,后缓慢上升,至第50天达1:1280—1:5120。乳鼠感染EHF病毒后可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病毒抗原可在全身软组织中找到。乳鼠感染强毒株可发病致死,但幼鼠和成鼠不表现症状为健康带毒者。  相似文献   

6.
甲型流感病毒PR8株两次注射治疗S180腹水瘤小鼠(6周龄),第一次注射后小鼠存活率为52%,间隔不同时间二次注射PR8,小鼠存活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达60%—90%;小鼠植入S180细胞后第2、5、7、10天分别给予病毒治疗,其存活率分别是70%、35%、17.5%和0,对照组则100%死亡。为观察荷瘤鼠体内抗病毒抗体对疗效的影响,首先用PR8免疫小鼠,待产生抗体后植入S180细胞再行病毒治疗,小鼠存活率为62.5%;而未经病毒免疫过的荷瘤鼠,其存活率仅33.3%。PR8治疗“老”龄荷瘤鼠(10月龄),存活率为0,平均生存时间为22.3天,对照组为20.5天。环磷酰胺可增加病毒对瘤细胞的感染率,二者协同作用,能提高小鼠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了两株从病人体内新分离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114株和435株对乳鼠的致病特点,并在感染的乳鼠脑内找到了EHF病毒。免疫荧光检查发现,病毒抗原广泛存在于感染鼠的脑、肺、肝、肾等脏器。脑内和腹腔两条感染途径的比较发现,病毒抗原在上述脏器中的分布基本一致,但前者脑内的病毒感染滴度较后者高一个对数单位。对病毒的动态观察发现,EHF病毒首先在乳鼠腹腔感染6小时后的腹腔巨噬细胞(Mφ)中分离到、并持续阳性;病毒血症出现在感染后2天,随之在脑、肺、肝、肾和脾脏中查到。以上结果表明:EHF病毒对乳鼠具有广泛的嗜性,脑内感染途径能获得较高滴度的感染性病毒。提示EHF病毒在鼠mφ中增殖并携带至全身播散,可能是造成乳鼠全身性弥漫性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金晓玲  何新霞 《兽类学报》1998,18(2):144-149
用电泳比较分析了鼠科动物6个种的组织LDH同工酶的A、B、C亚基和SOD同工酶位点的种属差异。结果表明,LDH的A和B亚基在进化上的可变性程度不同。在被分析的2个属共6种鼠中,首次发现B亚基的结构具有属的特征,同属的鼠种B亚基泳动度相同,在垂直凝胶电泳板上处于同一泳动线上。不同属的鼠其B亚基泳动度不同,家鼠属的鼠B亚基比姬鼠属的泳动快;A亚基的结构既有属的特性,更具有种的特征,同属不同种的鼠A亚基泳动速度不同,表现为LDH同工酶带的间距不同。LDH的C亚基结构因鼠种不同而异,由C亚基组成的LDH-X带黄毛鼠位于自身的LDH-3和LDH-4之间,社鼠和褐家鼠此带位于自身的LDH-4和LDH-5之间,白腹巨鼠此带位于自身的LDH-5以外的阴极端,与黑线姬鼠此带的位置特征相同。SOD同工酶带只表现种的差异,其3条带泳动速度的改变具有协同而变的共同特点。被分析的鼠种经配对法比较生化特征的相同程度,初步表明黄毛鼠亲缘上与褐家鼠比较近,白腹巨鼠亲缘上又比其余3种鼠更近于姬鼠属。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人巨细胞病毒(HCMV)建立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小鼠模型。以电镜研究探讨HCMV先天性感染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和程度。方法 将HCMV腹腔内中纯系6-8周龄Balb/c雌雄小鼠成功后给予酱受孕,待雌鼠临产时取出胎鼠脑双侧大脑皮层,进行病毒分离、病理学检验和电镜研究。结果 在鼠脑组织上清液中分离出HCMV;病理学证实,鼠脑为侵袭性脑膜脑炎性病理改变;电镜下研究,在感染组子代鼠脑组织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人轮状病毒G3型709株感染4d龄昆明小鼠乳鼠模型。方法通过灌胃病毒的方式造模,观察乳鼠被病毒攻击后不同时间其临床表现、小肠组织病理改变、小肠组织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在乳鼠粪便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轮状病毒在乳鼠小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4d龄昆明小鼠乳鼠被轮状病毒攻击24h后出现腹泻表现和小肠组织病理改变,72h最严重,之后腹泻率下降,病理改变减轻,第7天腹泻停止,病理改变消失。乳鼠小肠上皮细胞出现糖、脂肪代谢紊乱,其粪便和小肠组织中都可以检测出轮状病毒抗原表达。结论4d龄昆明小鼠乳鼠被人轮状病毒A组G3型709株经口攻击后病毒能够在其体内复制,出现腹泻表现。该病毒感染腹泻过程具有自愈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不同EV71毒株在新生鼠的毒力。方法临床轻症、重症和死亡来源的EV71毒株,接种1日龄BALB/c乳鼠,观察14 d小鼠的症状,于感染后1、3、5、7 d和9 d,取小鼠组织RT-QPCR测病毒载量,HE染色观察病变。结果重症株与轻症株症状严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693),且两组均较死亡株组重(P=0.000,P=0.000);轻症、重症和死亡株组小鼠生存率分别为77.2%、81.7%和97.8%,差异有显著性(P=0.0010,P=0.001,P=0.0004);轻症株组肺出血最重,脑、肌肉、脾和肠病理定性差异无显著性;轻症株组各组织病毒量最高,死亡株组最低。结论临床轻症毒株在乳鼠症状最重,死亡株最轻,与人的临床结局不一致,可能与病毒基因、宿主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2.
用甲型流感病毒75-39株鼠肺适应型,免疫治疗S37腹水瘤小鼠,存活率达93.3%。体外流感病毒感染37肿瘤细胞,经不同时间观测,到3天时S37细胞胎盘蓝染色发现细胞100%死亡。而对照组S37的细胞死亡率为10%左右。进一步研究病毒免疫治疗S37腹水瘤小鼠的机现,发现经病毒感后小鼠NK杀伤活性升高达58%,正常鼠NK活性为2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乳鼠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形态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规超薄切片技术,对新生乳鼠脑内接种ALC96株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后不同时期的脑组织进行电镜观察。感染早期(4天),大脑海马回神经细胞显示核周胞浆内高尔基膜囊堆增生,小泡密布。感染晚期(8天、10天),在显著增生、扩大的高尔基嚷泡池内找到为数不多的直径在70—110…的圆形、卵圆形或杆状病毒颗粒。成熟病毒具有双层脂质包膜及表面穗状微突,核心含少量细管丝或微细颗粒。病毒成熟的方式是从高尔基囊泡膜内壁上发芽进入池内。在感染细胞高尔基区及其邻近可见到由中等致密的细管丝或细颗粒样结构所组成的胞浆包涵体。根据感染乳鼠大脑神经细胞内病毒的形态学和形态发生学特征,可以证实HFRs病毒属于布尼安病毒科(Famiiy Bunyaviridae)的成员。  相似文献   

14.
人巨细胞病毒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将人巨细胞病毒(HCMV)接种至8 ̄12周龄Balb/c雌雄小鼠腹腔后,交配。等雌鼠临产时剖腹取出胎鼠脑双侧大脑皮层,进行病毒分析、病理学检测及用地高辛标记的HCMV寡核苷酸探针对大脑皮层细胞压印片进行原位分子杂交检测。病理学研究结果证实,鼠脑为侵袭性脑膜脑炎性病理改变,并在神经细胞内发现病毒特性性的大的核内嗜碱性包涵体;原位杂交结果显示,病毒核酸存在于受染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核内及胞浆内;在鼠  相似文献   

15.
以柯萨奇B_3病毒(CVB_3)感染Balb/c小鼠建立心肌炎模型,检测了小鼠脾脏中T细胞亚群和血清中的抗心肌抗体,并进行了心脏病毒分离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病毒感染后5天,脾脏中Thy1,2 ̄+(T_总)增高,7一15天降低,第21天恢复正常。L3T4 ̄+(Tc/Ts)于病毒感染后5一21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L3T4+(Th/i)于病毒感染后7天开始增高,直到21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毒感染后15天,抗心脏肌球蛋白抗休开始增高,第21天继续增高。病毒感染后3一5天,心脏病毒分离均为阳性;第7天部分小鼠心脏中仍可分离出病毒;第15天心脏病毒分离为阴性。病毒感染后7一21天,心肌坏死、间质炎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进行性加重。上述结果提示,病毒感染本身和免疫因素都可能参与心肌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双单克隆抗体ELISA间接夹心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抗原的双单克隆抗体(McAb)ELISA同接夹心法,用本法和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AT)相比较,IFAT检出感染细胞内病毒抗原的高峰在感染后第8天,而ELISA检测感染上清中病毒抗原的高峰在第14天,两方法检测179份人工感染EHF病毒的乳鼠脑和肺组织标本,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2.1%和68.2%,实验结果表明,本法特异,敏感,简便,不仅可用于EHF病原学研究,也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检测大量鼠肺标本。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分离虫媒病毒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1994年,从新疆地区的蚊、蜱和病人血清分离了多株病毒,为了明确这些病毒的分类地位,对其中的20株病毒进行了组织培养细胞感染实验和血清学检验,对部分毒株做了动物接种实验和理化性质鉴定。结果显示:20株病毒均可使BHK-21细胞病变(1-3天),主要表现为细胞圆宿、聚集,融合,破碎,脱落等;致Vero细胞病变为2-4天;15株病毒致C6/36细胞病变(2-4天),5株病毒对C6/36细胞连续观察7天未见细胞病变。11株病毒对乳鼠2-4天致死,对成年鼠2-5天致死。选取6株病毒进行理化性质鉴定,4株病毒(90260、91002、91004和91028)对5-氟脱氧尿苷耐受,对乙醚和酸敏感,提示为有膜RNA病毒;一株病毒(90265)对5-氟脱氧尿苷、乙醚和酸均敏感,提示为有膜DNA病毒;另一株病毒(9059)对5-氟脱氧尿苷耐受,对乙醚和酸也耐受,提示可能为无膜RNA肠道病毒。20株病毒中,17株病毒与甲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和布尼亚病毒的特异性免疫腹水不反应,提示这些病毒中可能不存在甲病毒、黄病毒和布尼亚病毒;3株病毒(90260、91002和91004)只与甲病毒的特异性免疫腹水反应,与乙型脑炎病毒和布尼亚病毒的不反应,提示这三株病毒为甲病毒。  相似文献   

18.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乳鼠原代培养脑神经细胞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明丽  陈贵海 《病毒学报》1999,15(2):136-142
为了研究确定人巨细胞病毒(HCMV)体外感染Balb/c新生乳鼠原代培养脑神经细胞及其感染特征,制备了培养了新生乳鼠脑神经细胞并进行病毒感染。感染后每隔2 ̄3天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培养物并摄影记录。在感染后第1 ̄4周,取样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尼氏(Nissl)染色。同时,用已知抗HCMV外膜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地高辛标记的HCMV寡核苷酸特异性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检  相似文献   

19.
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流行的时间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病病幼虫进行跟踪观察,观察了病毒不同浓度处理下,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的田间流行动态结果表明,在试验病毒浓度范围(3.1*10^5-3.1^10^8PIBs.ml^-1)内,幼虫大多在喷施病毒后第4天开始发病,第5-7天为发病高峰,第5-6天开始病死,第6-天为病死高峰,宿主现患高峰民发病高峰基本一致。宿主种群发病和病死时间分布可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较好地拟合,模型模拟与实测值有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20.
昆明鼠或DBA/2鼠腹腔植入S180肉瘤细胞。P388白血病细胞或Friend白血病细胞后100%死亡。然而在小鼠感染PR8株甲型流感病毒、NDV或M14病毒25天左右的恢复期腹腔接种上述三种恶性肿瘤细胞时,30~95%的小鼠能抑制肿瘤发生而存活。另外,自然感染鼠痘而存活的小鼠,在其感染恢复期内接种上述肿瘤细胞,小鼠的存活率可达100%,而相应的禾感染鼠痘组小鼠100%死于肿瘤。病毒感染恢复期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是机体非特异性肿瘤免疫机能强化所致。我们的结果表明,病毒恢复期T细胞的杀肿瘤作用增强并伴有巨噬细胞数量增加及其吞噬活性增加的现象。本研究的结果提示,自然或人为地非致病病毒感染有利于机体清除变异细胞或肿瘤细胞,对肿瘤发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