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下人参生理特性和生长与林内生态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模拟试验,对林下人参的生理活动及生长过程与林内生态因子的关系进行 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林内光照、水分、温度等因子与林下人参生长的关系极为密切.一 般林内光照在中等条件下,即相对光照在10~35%左右.林分郁闭度约0.6~0.8,土壤含 水量在 35~40%时人参生长最好;林下人参的物候进程及生长与温度的关系密切.林内 温度在5℃左右人参芽胞开始萌动,15℃左右地上茎高生长进入速生期,6月上旬生长停 止.因此,人为调节各种生态因子在适宜的范围内有利于林下人参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海滨木巴戟(Morinda citrifolia)生长的抗逆性,对西沙群岛东岛的海滨木巴戟的生物学和生理生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滨木巴戟属于阳生性植物,具有较强的光资源竞争能力;其叶片氮、磷含量、叶绿素b含量较高,是其长期适应热带海岛生境的重要原因。海滨木巴戟叶片的海绵组织及气孔密度大,导管直径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高,脯氨酸含量低,均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旱性。且生长环境中土壤的氮含量低,盐分含量高。因此,海滨木巴戟可作为热带海滨植被恢复中的优良适生物种。  相似文献   

3.
野生人参最佳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生人参最佳生态位的研究吴德成,陆兆华,张国君(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资源究研所)(柴河林业局)人参(PanaxginsengC.A.Meyer)是五加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药用植物。野生人参天然分布于北美、中亚及东亚。亚洲东部天然分布于红松阔叶林区,主产地为...  相似文献   

4.
光质对人参叶绿体结构和光合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相似文献   

5.
人参皂苷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条件影响中药材活性成分的形成和积累.利用各种数学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影响人参皂苷积累的生态因子,提高人参品质.人参样品采自人参道地产区(主产区)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5年生栽培人参,同时采集采样点处的土壤样品.超高效液相(UPLC)色谱法分析了不同产区9种人参皂苷(Rg1、Re、Rf、Rg2、Rb1、Rc、Rb2、Rb3、Rd)的含量;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生态因子空间数据库,获得采样区包括温度、水分、光照等10个生态因子数据;按土壤理化性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有效硼、有效铁等微量元素和速效氮、速效钾等有效养分.对人参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养分进行典型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中的有效硼、有效铁、速效氮与人参皂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即适当提高土壤中有效硼、有效铁和速效氮的含量可以促进人参皂苷成分的积累,土壤水分与所测人参皂苷含量(Rb3除外)呈显著正相关,速效磷(P)、pH、速效锌(Zn)与各人参皂苷含量呈弱相关;人参皂苷与气候因子相关分析表明,温度(年活动积温、年平均气温、7月最高气温、7月平均气温、1月最低气温、1月平均气温)与人参皂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药典中人参含量测定项下的人参皂苷Rg1、Re、Rb1负相关尤为显著(r>0.6),说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人参皂苷是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的,即适当低温有利于人参皂苷有效成分的积累;海拔与人参皂苷Rc、Rb2、Rb3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即相对较高的海拔可以促进这3种成分的积累;而年均降水量、年相对湿度和年均日照时数与人参皂苷相关不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典型相关分析、排序等统计方法,考察不同产地样品中人参皂苷含量与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揭示了温度在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皂苷类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越有利于人参皂苷的积累;阐明了土壤中的有效硼、有效铁、速效氮与人参皂苷含量成正相关.研究结果提示在人参实践生产中可以通过适当低温处理,增施硼、铁、氮肥等农艺措施来调控人参皂苷含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分析,结果得出,油菜菌核病菌生长温度范围在0~34℃之间,23℃以下菌丝生长速度与温度呈正相关,25℃以上则呈负相关,23~25℃最适宜,菌丝和菌核致死温度分别为45℃和75℃.该菌对酸碱度适应范围很广,PH1~14范围内只在PH_1条件下不能生长,其最适PH值为5~6。病菌利用铵态氮源能力最强,硝态氮源次之,不能利用亚硝态氮;对氨基酸利用能力以精氨酸最强,其次是酪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赖氨酸最差。植株内精氨酸和赖氨酸比值大的白菜型油菜“黄鳝籽”病情扩展最快。  相似文献   

7.
银耳及其伴生菌营养生理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银耳与其伴生菌在木屑培养基和废棉渣培养基上生长期间,栽培基质中主要成分的降解规律及其有关的酶学基础。试图从营养生理角度探讨银耳与其伴生菌之间的生态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银耳菌单独在木质纤维素上生长时,不能形成子实体。当银耳与伴生菌生长在一起时,银耳菌在木质纤维废物上生长发育良好,可形成子实体。银耳子实体生长对培养基中的纤维素降解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施硒对人参菜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施硒对人参菜生长的影响并培育富硒人参菜,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了施硒(0、2.5、5、10、20 mg/kg)对人参菜生长、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生理特性以及硒积累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施硒对人参菜生长有"低促高抑"的影响,人参菜的株高、茎粗、根长、分支数、生物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施硒能增加人参菜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其中高浓度硒(≥10 mg/kg)对人参菜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影响显著。(3)人参菜叶片SOD、POD活性在硒浓度为2.5 mg/kg时最高(P0.05),CAT活性在硒浓度为5 mg/kg时最高(P0.05);随着硒浓度的增加,人参菜叶片中维生素C含量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后降,可溶性糖含量下降。(4)人参菜中硒含量的分布表现为:根叶茎,且随硒浓度升高而升高,表明人参菜根系是硒积累的主要部位。研究认为,硒浓度为5 mg/kg是培育富硒人参菜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9.
果园生态栽培及其生理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果园生态栽培及其生理生态效应研究进展周志翔李国怀徐永荣(华中农业大学,武汉430070)OrchardEcocultivationandtheResearchAdvancesofEcophys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Fru...  相似文献   

10.
薛瑞德  陆宝麟 《昆虫学报》1990,33(4):444-449
中华按蚊 Anopheles sinensis以成蚊越冬.在上海、无锡从11月至3月上旬当气温超过10℃时,于畜棚可诱捕到新饱血蚊.卵巢发育观察表明,71.5%为发育蚊,吸血蚊生殖营养协调.另外还捕到个别经产蚊(1.3%).采自户外草堆等处的越冬蚊人工喂血与卵巢发育观察表明,64%为滞育蚊,35%为静止的发育蚊.滞育蚊出现于11月份,持续2个月,到2月底及3月上旬滞育开始解除.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按蚊在上海、无锡是以深滞育(3%)、浅滞育(41%)与静止(56%)的生理状态越冬.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地理种源长白落叶松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丽华  姜春玲 《植物研究》1999,19(2):164-171
在人工气候室中测定了10个种源长白落叶松二年生硬枝扦插苗的光合、水分生理生态参数。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长白落叶松生理生态参数变异较大,但有一定规律可循。各种源的总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半饱和光强时的净光合速率>光呼吸速率>呼吸速率,只偶有例外。各参数中呼吸速率在各种源间变异最小,光呼吸速率变异较大,总光合速率变异最大。各参数在种源间的变化趋势均与净光合速率一致,即净光合速率大的种源其它参数也大,净光合速率小的种源其它参数也小。相对光呼吸在各种源间变异较大,其释放的CO2相当于光合固定CO2的总量的1/3。光补偿点、饱和点和半饱和点在各种源间的变异较大。水分利用率在各种源间的较大变异主要是由净光合速率引起,与蒸腾速率关系不大。净光合速率占总光合速率的百分比、呼吸功效、CO2补偿点、蒸腾速率和水势在各种源间变异不大  相似文献   

12.
真菌诱导子对悬浮培养西洋参细胞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报道了不同真菌诱导子对悬浮培养的西洋参(Panaxquinquefolium)细胞生长、皂甙和多糖合成,以及细胞内和培养液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生理效应。悬浮培养的西洋参细胞经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nicoltianae)丝体诱导子处理后,总皂甙产率可由对照的296mg/L增加到679mg/L(约占细胞干重的(16.3%),比对照提高约1.3倍,而且总皂甙的85%排放在培养液中;经黑曲霉(Aspergillusnigran)诱导子处理后,细胞多糖含量可达到11.79%(细胞干重),比对照增加1倍多。初步纯化的刺盘孢菌丝体诱导子和尖孢镰刀菌(Fusuriumoxysporum)滤液诱导子在诱导处理前期能明显促进西洋参细胞生长,同时细胞内及培养液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加;随时间延长,细胞生长和酶活性逐步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3.
红色角毛虫生理改组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色角毛虫在生理改组时,随着老纤毛器的瓦解,先后出现新的口器,额、腹、横棘毛,左、右缘棘毛和背触毛四个原基区,并发生原基区的分化、新结构的形成和定位。这种新、老结构的更替过程相似于同种纤毛虫正常形态发生时期纤毛器的演化过程,口围带改组时,新口围带原基在左列中腹棘毛左侧的范围形成,后来,随着老口围带的瓦解,它向前方移动并处于老口围带的右侧,并继续朝老口围带位置移动、替换老口围带。这不同于其他常见的腹毛类纤毛虫,生理改组时新口围带原基在瓦解着的老口围带的位置逐渐移动替换老口围带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三七.人参和西洋参细胞悬浮培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用薄层层析对三七、人参和西洋参愈伤组织进行的初步鉴定表明,三种愈伤组织都含有皂甙和主要皂甙成分Rb_1、Rg_1,三七愈伤组织还含有一种抗癌皂甙Rh_1。对愈伤组织的生长,三七低于人参高于西洋参;对愈伤组织中总皂甙含量,三七均高于人参和西洋参。三种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结果类似于他们的愈伤组织培养,但生长又进一步提高。三七细胞悬浮培养中皂甙产生的时间进程几乎与生长平行,合适的收获期为培养30天。寡糖素不仅增强三七培养细胞的皂甙形成而且促进细胞生长,较合适的浓度为1.25 ppm。通过以上研究,使三七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干重增加178毫克)为最初培养愈伤组织的4倍以上,总皂甙产率高达20.6毫克,为最初培养愈伤组织的8.5倍。  相似文献   

15.
深绿拟青霉代谢产物生理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metabolites of Paecilomyces arovirens exhibited insecticidal activities tomany inscct pcsts, including cotton aphid, Aphis gossypii, hawthorn Ispidcr mitc,Tetranychus viennensis and larvae of imported cabbage worm, Pietis rapae. Acompanson was made between the metabolites of P.arovirens and naphthye acetic acid(NAA) i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and water melon (Cucumis sativus) bioassays ontheir physologieal effects.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some of the metabolites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of P. arovire…  相似文献   

16.
猪獾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4-1985年,作者在陕西省陇县关山林区研究了猪獾的生态,包括栖息地类型、生活习性、食性、繁殖、换毛、天敌和寄生虫。  相似文献   

17.
复齿鼯鼠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 Milne-Edwards)为我国特有种,其粪便即五灵脂,为中医常用药。近年来,山西、河北二省已有饲养(王福麟,1981,1981a),其饲养方法亦有报道(高士贤等,1977;单宏权等,1980),但对其生态报道甚少,本文于此加以补充。 我们自1978年9月进行了复齿鼯鼠的家、野生态观察。家养观察在3个饲养点进行,介休县榛树公社兴地大队;平定县东回公社互岭大队;灵石县小柏沟生产队。野外工作地在介休县棉山黄士湾;灵石县北大沟、石板沟。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Shibata提取方法,以人参皂甙Re为标准品,通过对样品提取液的薄层分离,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对不同产地、不同年生、不同规格的西洋参及其不同部位中的总皂甙和分组皂甙作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种西洋参样品总皂甙含量差异较大;三醇型与二醇型皂甙含量比为1:2.93~1:3;花蕾皂甙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人参细胞大量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参细胞培养液的 pH 值在培养过程中先迅速降低然后缓缓回升,后又趋于平稳。合成皂甙高峰在细胞生长对数期稍后出现。生产皂甙的最佳收获期,细胞悬浮培养为20—25天,细胞发酵培养为15—18天。细胞生长和皂甙累积要求有一个稳定而又适宜的 pH 值环境。发酵培养无论对细胞生长、培养规模、还是皂甙含量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20.
绒山蝠生态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绒山蝠(Nyctalus noctula velutinus)是芜湖市周围地区常见的食虫蝙蝠,国内仅见于南方。关于翼手类的生态资料,国内报道不多,绒山蝠的生态尚未见系统报告。从1980年起,我们连续3年对绒山蝠进行了定点观察和测定,现将初步调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