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从11份南海海洋沉积物中分离耐盐真菌,并对其物种多样性及产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平板涂布法分离耐盐真菌,基于形态学和ITS序列的系统进化研究耐盐真菌多样性;利用6种筛选培养基对耐盐真菌进行产酶活性筛选。【结果】分离得到1689株耐盐真菌,共41个形态种。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表明,这些真菌归于15个属,其中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ium)为优势菌群。对已测序的41株耐盐真菌的产酶活性研究表明,8株产纤维素酶,9株产淀粉酶,5株产复合酶,16株产蛋白酶,3株产脂肪酶,未发现产壳聚糖酶的菌株,其中Acrodontium sp.8m和Aspergillus sp.86b产复合酶的活性相对较高,而Penicillium sp.41m产蛋白酶的活性相对较高。【结论】南海局部海洋沉积物中耐盐真菌丰富,多数菌株具有产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产纤溶酶海洋微生物B5815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酪素平板、纤维蛋白平板的初筛和摇瓶复筛的方法从205株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得到4株纤溶酶活性较强的菌株,其中菌株B5815产纤溶酶活性最高,平均达258 IU/mL。通过对菌株B5815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综合鉴定其为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  相似文献   

3.
[目的]纯培养分离大鲵肠道细菌并研究其多样性及产酶活性。[方法]分离大鲵肠道细菌并进行胞外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研究,并应用16S rRNA系统发育分析对菌落进行分子鉴定。[结果]纯培养分离得到65株细菌,产酶活性结果表明:62株产蛋白酶、46株产淀粉酶、61株产纤维素酶、2株产脂肪酶。将65株细菌16S rRNA序列扩增并进行RFLP分析后选取33株进行测序,可划分为2个门5个属: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总数的54.5%,分为普罗维登斯菌属(Providencia)、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总数的45.5%,分为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结论]大鲵肠道细菌产酶活性,分离出的细菌多样性丰富进行测序的肠道细菌可分为2门5属。  相似文献   

4.
肠道微生物在昆虫的食物消化、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对昆虫肠道真菌了解不多。本研究以重要林业害虫—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 kikuchii Matsumura为材料,分离鉴定其幼虫中的肠道真菌。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纯培养的方法从思茅松毛虫4龄幼虫肠道样品中分离肠道真菌,运用ITS序列分析鉴定,并对其产酶活性初步研究。经同源序列比对分析,思茅松毛虫4龄幼虫肠道中共分离得到12株真菌,分别属于德巴利酵母属Debaryomyces sp.,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sp.,青霉属Penicillium sp.,弯担菌属Curvibasidium sp.。产酶活性研究表明8株菌产纤维素酶,9株菌产淀粉酶,7株菌产脂肪酶,2株菌产蛋白酶。DKF-8产淀粉酶能力最高,酶活力是60.907 U/mL。DKF-10产纤维素酶能力最高,酶活力是14.276 U/g,菌株DKF-6产蛋白酶活力是5.561 U/mL,菌株DKF-8产蛋白酶酶活力是2.918 U/mL。思茅松毛虫4龄幼虫肠道真菌物种丰富度较低。本实验为未来深入研究思茅松毛虫肠道微生物功能提供了菌株材料。  相似文献   

5.
湘江河岸土壤中高产甲壳素脱乙酰酶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甲壳素脱乙酰酶(CDA)是将天然甲壳素生物转化为可商品化利用的壳聚糖的关键酶。本文旨在从湘江河岸的土壤中筛选可高产CDA的新菌株。【方法】以甲壳素为唯一碳源,利用4'-硝基乙酰苯胺为显色剂,通过变色圈法进行产CDA菌株初筛,产酶活性分析复筛;通过形态学和ITS区序列特征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湘江(长沙段)河岸边的土壤中分离出的117株菌株中筛选到可产CDA的菌株30株,其中4株具有较强产CDA的能力。进一步经发酵产酶分析验证,菌株A1具有较强的产CDA能力,其胞外CDA酶活高达13.21 U/m L。结合形态学和ITS区序列特征,菌株A1初步鉴定为层生镰孢菌。【结论】从湘江河岸边的土壤中筛选到可高产CDA的菌株A1,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从重楼根茎中分离、鉴定具有产纤维素酶活性的内生真菌。采用表面消毒法从重楼块茎中分离内生真菌;用纤维素酶活性CMC平板检测分离菌株的产纤维素酶活性;对高产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测序鉴定;探究影响纤维素酶活力的因素;利用平板法检测该株菌产其他胞外水解酶的活性。从3个来源的重楼中分离出41株内生真菌,通过平板检测发现AS-5、AS-7、AS-9和AS-18菌株能产生纤维素酶,其中AS-9菌株活性最强;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LSU序列分析将AS-9菌株鉴定为Setophoma terrestris;该菌在pH值为7.0和温度为28℃时表现出最大纤维素酶活性,紫外线照射对产纤维素酶活性无明显作用;检测发现AS-9菌株同时具有产酪蛋白酶、脂肪酶、天冬酰胺酶、谷氨酰胺酶和脲酶活性。首次在重楼中发现内生真菌Setophoma terrestris,且具有较好的产纤维素酶能力,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一株产纤维素酶细菌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新型产纤维素酶菌株,促进纤维素资源利用.方法:利用刚果红染色法,从农产品表面筛选产纤维素酶细菌,利用16 S rDNA序列信息,初步确定较高活性的产酶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筛选到1株产酶活性较高的菌株Yl.测序获得长度为1 405bp的16S rDNA序列,提交到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基因库中,序列号是FJ796220.结论:菌株Y1是Pantoea ananatis,该文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快速细菌分类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千层塔中分离产石杉碱甲内生真菌。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千层塔内生真菌,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筛选,结合薄层层析和HPLC测定活性菌株中的石杉碱甲含量,通过形态学ITS-rDNA序列分析鉴定内生真菌。共分离得到94株内生真菌,筛选到S29、L44、S94共3株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都在50%以上,筛选到一株S29能产石杉碱甲的菌株。摇瓶发酵产量为每克干菌体的石杉碱甲含量为50.64μg。形态学与ITS-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该内生真菌为Podospora sp.属。药用植物千层塔体内Podospora sp.属的内生真菌可产石杉碱甲。  相似文献   

9.
从土壤中分离到28株产蛋白酶菌株,用其粗酶液水解多肽并经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产物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和种类,从中筛选到一株产羧肽酶的菌株。对该菌株的菌落和菌体形态进行观察,确定其属于曲霉菌属。该菌株在发酵至第48h时,发酵液中羧肽酶活性达到最大。此时发酵液pH值为7.46,菌体已处于衰败期,说明该酶的合成方式为延迟合成型。  相似文献   

10.
以凤丹牡丹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其营养器官分离株筛选出一株产β-甘露聚糖酶菌株,编号为JP13。经过魔芋粉鉴别培养基初筛,初步判断JP13具有产β-甘露聚糖酶活性;采用DNS法对菌株JP13经过54 h连续发酵液每6 h进行一次β-甘露聚糖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开始后的每次测定均能检测到β-甘露聚糖酶活性,发酵30 h酶活性达到最大值11.2 U/m L,确定JP13为产β-甘露聚糖酶菌株。通过显微观察、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 D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JP13隶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暂命名为Bacillus sp.JP13。菌株JP13丰富了产β-甘露聚糖酶野生菌株资源,对拓展凤丹牡丹的开发应用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