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趋势度的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李全胜  叶旭君 《生态学报》2001,21(5):695-700
在对农业生态系统时间演替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以评价指标年际变异性、评价指标的时间发展斜率变化率和评价指标的初如阈值水平为评价领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趋势度的概念。并以德清县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县的可持续度为0.657,属中上水平。  相似文献   

2.
一种城市生态系统现状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惠春  刘伟  何剑  刘鹿  师晓娟  万海滢 《生态学报》2012,32(17):5542-5549
生态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最终趋势。从结构、功能、活动、发展演化规律等方面来看,城市生态系统都可以被看作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引入到城市生态系统现状评价中,提出和解释了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概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城市生态系统的现状,建立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集对分析方法,将评价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多个指标系统合成一个与最优评价集的相对贴近度,用来描述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兰州市城市生态系统现状评价。结果表明,在2004—2010年间,兰州市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折线型关系,而且有明显的陡降现象。具体变化趋势是从2004年的0.5081平缓上升到2005年的0.5581、然后陡降到2006年的0.4073、接着平缓上升直到2009年的0.5010、最后平缓下降到2010年的0.4706。尽管不同时期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有所变化,但是总体来说,一直处在基本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协调程度一般;该评价方法能够很好的反映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为建设生态城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义客家梯田是中国最大的客家梯田,为当地客家人提供了多项生态服务功能。综合评价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有助于人们合理开发和利用其资源。运用综合加权函数、协调度模型和发展障碍度模型对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现状、可持续发展潜能以及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作了分析诊断。结果表明:1990—2014年间,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增长了2.22倍。各指标间的协调度均大于0.65,指标间协调发展的程度良好,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存在较大潜能。影响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单项障碍性因素有服务业产值、农民受教育程度、农民恩格尔系数和农田受灾率4项,他们的障碍度值分别为0.17、0.17、0.15和0.13。直观的数据反映了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也为当地政府制定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对策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态系统现状评价的生命力指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美蓉  杨志峰  陈彬  赵彦伟  徐琳瑜 《生态学报》2008,28(10):5141-5148
鉴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生命特征,采用比拟思想,引入城市生命体概念到城市生态系统现状评价中,以全面而形象地反映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状况。构建了包括生产力、生活态、生态势和生机度的城市生命力指数框架,并进一步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及评价结果分级标准。以重庆万州为例,开展了城市生命力指数评价的案例研究。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5年间,万州城市生命力指数处于较衰弱状态,但一直在平稳上升,应通过一定的生态规划措施,提高万州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生活态、生态势及生机度,尤其要注重增强生态系统的生机与活力,以实现城市生命力的继续提升。  相似文献   

5.
基于投影寻踪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广洲  汪家权 《生态学报》2009,29(9):4918-4923
掌握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对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一种新型的多指标数据处理方法-投影寻踪模型,选取典型指标,利用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优化求取最佳投影方向,对广州市2000年、2005年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00年,广州市对应的等级值为2.95,处于亚健康状态,符合其客观状况,该结果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所得结论一致;2005年,广州市对应的等级值为3.48,仍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其等级值大于2000年的数值,等级值在增大,表明经过5a的建设,广州市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在不断好转.此外,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比,该模型能精确地刻画出生态系统的具体健康水平,具有较高的评价精度和区分度.  相似文献   

6.
罗钦方  陈瑛 《生态科学》2019,38(2):191-198
以西安市为案例地, 借助包含生产力、生活势、生态势和生机度的城市生命力指数框架,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从时间序列上进行城市生态系统生命力评价, 以期从生命力视角对西安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评价结果显示, 基于目标层, 2007—2016年西安城市生命力与参考序列的关联度排序为: R2007年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维持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促进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城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已有研究进行综述:基于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与内涵,总结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特征,即人为主导性、高需求性、异质性、动态性、多功能性、社会经济属性以及负效应;当前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指标法、价值评估法与模型模拟法;在城市生态系统不同类型服务中,调节服务与文化服务对提高城市居民健康尤为重要;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主要表现在支持服务与文化服务之间、调节服务与文化服务之间.最后,总结了未来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发展的主要方向,特别强调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在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不同规模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晓  刘旭升  李锋  陶宇 《生态学报》2016,36(17):5590-5600
城市是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是衡量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状况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以中国277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不同规模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3类24项指标,对其2000—2010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不同城市规模类型间横向对比分析来看,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相应提高,生态环境指数却随之下降。从不同规模城市类型内的时间序列分析对比来看,2000—2010年不同规模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指数各个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也伴随着提升。并且,巨大特大型城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提高幅度最大;大型城市在社会进步方面提高幅度最大;中小型城市在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方面提高幅度最大。但截止到2010年,不同规模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均为Ⅲ级,可持续发展能力仅处于一般水平。探究了中国不同规模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今后的新型城市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李锋  刘旭升  胡聃  王如松 《生态学报》2007,27(11):4793-4802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基地。城市将各种社会的、经济的、环境的、文化的因素与冲突融为一体,形成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是衡量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管理成效的主要依据。以山东济宁市为例,建立了济宁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4类45项指标。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评价城市在各个不同时段的建设成效。研究结果表明,济宁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2004年为0.24,处于Ⅳ级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2006年达到0.45,处于Ⅲ级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2010年达到0.62,进入Ⅱ级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好;2020年达到0.84,进入I级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优良。评价指标全面,方法直观明了,反映了整体大于或者小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整合原理,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连市城市生态系统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对大连市城市生态系统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用系统动力学和灰色系统等方法探讨了大连市城市生态系统在3种不同策略下的发展趋势,为大连市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发生分类半淋溶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特征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利用最新建立的1∶100万中国土壤数据库,研究了我国发生分类半淋溶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归属及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下的空间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发生分类半淋溶土总面积为427 843.1 km2,可参比归属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4个土纲,即淋溶土、雏形土、均腐土、人为土,分别占发生分类半淋溶土总面积的51.3%、35.2%、10.7%和2.8%,其中包含了系统分类的22个土类和38个亚类.对发生分类某一类型土壤分属于系统分类不同类型的面积比例及其标准偏差的分析表明,土壤参比归属的单元级别越低,越易于参比和把握.研究结果对于土壤类型的正确参比、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杨芸  祝龙彪 《生态科学》1999,18(4):48-52
城市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它必须凭借一定的生态支持维持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寻求进一步的发展。城市生态支持系统能为城市提供资源、能源、空间等最基本的支持,并调控城市发展速度、规模与演替方向。在提出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城市生态支持系统所具有的人工与自然的双重特征及其研究的内容,包括有城市人口、资源、能源、环境、边缘系统、绿地、空间结构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3.
复合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社会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当代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社会调控机制、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状况。虽然社会、经济、自然是三个不同性质的系统,有着各自的结构、功能和发展规律,但它们各自的存在和发展又受其它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制约。因此,不能将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系统割裂开来,而必须将它们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即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加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江龙  徐梦月  苏曦  高金龙 《生态学报》2014,34(17):5087-5095
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流转研究是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重要部分,对于制定区域生态补偿标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衡量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流转到外部区域的相对价值大小,提出了地区比较生态辐射力概念,利用断裂点公式、指数距离衰减函数,衡量比较生态辐射力的大小。基于南京市主体功能区研究,定量研究南京市各保护型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对各开发型区域的辐射力,计算出各开发型区域从不同保护型区域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例。结果表明:高淳县、江宁区、溧水县对于白下区、秦淮区比较生态辐射力相对较大,六合区对于鼓楼区、下关区比较生态辐射力相对较大,浦口区对于鼓楼区、秦淮区的比较生态辐射力相对较大。以白下区为例,提出了南京市实施生态补偿建议,根据白下区从外部保护型区域获得的生态系统服务总量,在其提供的生态补偿金中,浦口区、江宁区、六合区、溧水县、高淳县应分别获得总额的22.76%、22.67%、21.50%、17.27%与15.80%。  相似文献   

15.
区域生态系统持续利用管理初探--以青岛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系统管理的相关理念,对青岛市的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区域生态系统持续利用发展的框架。该构架由4类生态空间组成:①由林木植被及山体等构成的主体生态结构区;②以河流、湖泊、水库等为重点控制区;③城市生态廊道如城市绿色通道、蓝色通道和绿色海岸线等;④以广大农田等为开阔腹地的非控制性组分。最后探讨了区域生态系统持续管理的对策建议:①维护和强化区域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②保护和恢复区域湿地生态系统;③以循环经济理念推行工业生态化策略;④基于环境友好的空间整合;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工程;⑥实施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空间演变规律及调控机制——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陈爽  刘云霞    彭立华   《生态学报》2008,28(5):2270-2270~2278
长三角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大城市向外扩张及郊区城市化作用共同推动城市空间的加速扩展,在政府干预下,生产、生活性用地与生态性用地间表现出复杂的双向流动特征. 鉴于生态性用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服务功能,以及人文因素在解释城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中的重要意义,有必要针对人类干预下的城市生态性用地时空和质量演化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利用1986、1996、2002年TM影像解译的南京市土地利用数据,研究南京市城生态空间数量增减和质量变化,从经济发展阶段、宏观政策环境和城市扩展规律等方面分析变化的驱动力,揭示政府干预下生态空间的结构和功能演变规律,并提出生态空间保护对策.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生态空间面积总体保持平衡,其中绿色空间有所增长,蓝色空间有所下降;(2)生态空间的服务功能下降,景观格局上总体呈现破碎化、人工化趋势;(3)空间分布上,城市扩展前缘的主城区生态空间数量和质量下降严重,而属于城乡交错地区的都市发展区在退耕还林和农业经济结构变化等影响下生态空间数量有所上升,水面及洲滩湿地等高生态服务价值生态空间消失或蚕食,造成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研究发现,简单的面积指数难以控制生态空间的服务功能下降,生态空间保护必须依靠政府的多方面干预和调控行为.研究可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丰富城市生态安全的空间策略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7.
王辰星  朱捷缘  郑天晨  严岩  徐舒 《生态学报》2019,39(21):8193-8199
第十届生态系统服务伙伴关系全球大会(10th Ecosystem Services Partnership World Conference)于2019年10月20日-10月26日在德国下萨克森州首府汉诺威市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生态系统服务科学、政策与实践前进中的十年:面向一个可持续的未来",旨在探讨生态系统服务科学研究、政策支持、实践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并寻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与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及实践的有机结合。本文对本次会议的开幕式、7场特邀报告,48个主题会场、160个海报展览等内容进行述评,大会内容围绕当前生态系统服务领域的前沿与热点领域展开,包括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与模型,生态系统服务与可持续性、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区域政策分析与决策支持、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等方向。  相似文献   

18.
南京城市化食物生产消费系统氮素流动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的发展对食物生产消费过程中氮素的流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1995—2012年南京市食物生产消费变化为基础,分析了食物生产消费过程中氮素的流动变化及其引起的环境负荷。结果表明,农村和城镇人均食物氮消费量分别由1995年的5.09 kg人~(-1)a~(-1)和3.04 kg人~(-1)a~(-1)下降至2012年的4.11 kg人~(-1)a~(-1)和2.65 kg人~(-1)a~(-1);与1995年相比,南京市食物消费代价降低了39.29%;农田系统和畜禽养殖系统氮素综合利用率由1995年的18.71%增加至2012年的24.34%,整体低于全国水平,大量的氮素进入环境;1995年食物链引起氮素的环境负荷为100.49 Gg N/a,到2012年下降至69.90 Gg N/a,下降了30.44%。南京城市化的发展增加了食物进口,会使食物生产地的氮环境负荷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群 (居民 )为核心 ,包括其它生物 (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和周围自然环境以及人工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8] 。近年来许多学者就城市中大气和水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而对城市土壤的相关研究开展的相对较少 ,对于直接受土壤质量变化影响的土壤动物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研究也不多。土壤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可以通过自身的运动分解有机物质 ,促进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并通过群落及细胞组织病理学的变化 ,监测环境质量的变化。因此 ,开展对城市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的研究 ,拓展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从生态经济价值理论出发,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体系及其基本估价方法。结合我国国情,将Costanza等人单纯自然资本的测算推广到自然、经济、社会综合资本的测算,重点突出人类活动干扰下的区域生态系统资本价值结构分析。研究表明:1997年灵武市牧草地和水域提供的资本价值约占自然资本总价值的97%,工矿业消耗的自然资本占自然资本总损耗的84%。根据本文的全面测算结果,1990-1997年灵武市生态价值总资本年均递增4.5%,它将部分抵消该市国民生产总值12.6%年均增长率。此外,如果用自然资本的增减作为强可持续发展的临界指标,1990-1997年本区域自然总资本以年均4%的速度递减,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