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全面了解余甘子转录组SSR位点的分布特征和变异规律,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 4000平台对余甘子叶片转录组进行测序,通过MISA软件对获得的Unigenes进行SSR位点搜索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9 538条包含SSR位点的Unigenes,共检测到9 991个SSR位点,平均每5.49 kB出现1个SSR。单碱基和二碱基为余甘子转录组SSR主要重复类型,分别占SSR总数的42.3%和30.79%。位于基因编码区的SSR位点共有1 731个,出现频率为0.039 SSRs/kB,优势重复类型为三碱基重复。余甘子转录组SSR中共有169种重复基元,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A/T(42.10%),其次是AG/CT(22.91%)和AAG/CTT(5.02%)。SSR各基元的重复次数波动于4~75次,且多数集中于4~20次。重复片段长度≥ 20 bp的SSR占21.20%,且SSR发生频率与片段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561。本研究获得的余甘子转录组SSR位点出现频率较高、分布密度较大、低级重复基元较多,重复次数较高、长片段较多,大多数SSR位点的多态性潜能较高,用于余甘子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潜力较大,为下一步余甘子转录组SSR标记的大规模开发和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信息,进而为余甘子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余甘子提取物对肺癌细胞A549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同剂量(低、中、高剂量)余甘子提取物组、si-NC组、si-LINC01772组、高剂量余甘子提取物+pcDNA组和高剂量余甘子提取物+pcDNA-LINC01772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嵌入式细胞共培养法(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和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LINC01772和miR-153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INC01772和miR-153调控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余甘子提取物组A549细胞中LINC01772表达降低,且光密度值(OD值)、克隆形成数、迁移以及侵袭细胞数减少(P<0.05),而miR-153含量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LINC01772在A549细胞中负调控miR-153表达。与si-NC组相比,si-LINC01772组A549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受到抑制(P<0.05)。与高剂量余甘子提取物+pcDNA组相比,高剂量余甘子提取物+pcDNA-LINC01772组A549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增强(P<0.05)。结论:余甘子提取物可能通过调控LINC01772/miR-153轴抑制肺癌细胞A549增殖、迁移和侵袭,其可能通过下调LINC01772进而上调miR-153表达发挥作用,具有开发为治疗肺癌药物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药用果树——余甘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药用果树——余甘子汪开治余甘子(Phylanthusemblica),又称庵罗果、庵摩勒、印度醋栗,系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原产于印度及亚洲热带地区,我国云南、贵州、四川、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均盛产。余甘子的扁球形肉质浆果甘酸可口,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4.
李昆  崔凯  张春华 《生态学杂志》2009,28(2):243-248
余甘子(Phylanthus emblica)是干热河谷植被的重要特征种和建群树种。本文通过模拟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地区元谋盆地4月气候条件下,研究了余甘子种子的活力散失机制及其有关生理生化变化情况,并对余甘子天然群落的自然更新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随着高温干旱处理时间延长,种子活力不断降低,相对电导率、Pro含量和MDA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呼吸强度、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膜保护酶系统活力降低和保护性物质含量减少是造成种子活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实验处理的第18天至第24天是余甘子种子抵御逆境的临界期;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应采取人工辅助措施来提高其种子的天然更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余甘子果实的产地、特性、化学成份、药用以及栽培管理,《中国野生植物》1986年第2期已作介绍。本文着重叙述余甘子果实加工品的加工工艺及临床应用。一、加工蜜饯把余甘子鲜果加工成蜜饯是余甘子鲜果综合加工利用的一个主要产品。余甘子蜜饯基本上能够保持原有色、香、味,且有脆度。分析结果表明,余甘子蜜饯含有较多维生素 C 和其它营养成分,是一种比较好的蜜饯食品并保持药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结合民族植物学和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对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哈尼族和基诺族等3个少数民族民间利用番石榴(Psidium guajava)、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和水柳(Homonoia riparia)的传统知识进行调查研究及体外抗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番石榴和余甘子在村寨中较为常见,当地少数民族将其种植于庭院中,常作为果蔬食用,食用番石榴嫩叶可缓解拉肚子的症状,治疗腹痛、腹泻。水柳生长在水边,傣族会将其叶作为腌酸鱼的配料之一。根据文献记载,番石榴、余甘子和水柳的叶部位作为药使用时,常煎水外洗,治疗皮肤瘙痒。对这3种药用植物叶部位采用80%乙醇浸泡制备的提取物进行体外抗菌实验,结果显示番石榴、余甘子和水柳3种药用植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均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在98~390 μg·mL 1之间,最小杀菌浓度MBC在98~781 μg·mL 1之间。番石榴和水柳叶对铜绿假单胞菌有一定抑菌和杀菌活性,其MIC和MBC范围均为6 250~12 500 μg·mL 1。由此可见,这3种药用植物的民间利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药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应用ISSR技术开展余甘子遗传变异分析、辅助育种、品种鉴定、系统进化等研究,以(TC)8C为引物,采用正交设计和单因素试验,研究余甘子基因组DNA的浓度、退火温度、引物浓度、dNTP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对余甘子ISSK-PCIR反应的影响,建立并优化了适宜于余甘子ISSK分析的扩增体系:20μl的反应体系中采用25ng的模板DNA、0.35μmol/L ISSR引物、1.25U Taq 酶,0.3mmol/L dNTPs,引物(TC)8C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1.7℃.  相似文献   

8.
余甘子的化学成分和保健功能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余甘子是一种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保健功能强,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具有补益、抗肿瘤、抗衰老等保健作用,这一特性使余甘子得到广泛关注,成为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定在全世界推广种植的三种保健植物之一。本文介绍余甘子的化学成分和保健功能作用,旨在促进余甘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以余甘子中总多酚的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研究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对余甘子中总多酚提取工艺的影响,并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余甘子总多酚提取的因素主次为乙醇浓度>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4%、超声时间39 min、提取温度43 ℃。验证试验中总多酚提取量为186.17 mg/g,与模型预测值190.33 mg/g较接近。Box-Behnken响应面回归方程拟合度良好,适合用于余甘子总多酚提取工艺的回归分析和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10.
以余甘子干粉为材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余甘子总黄酮。单因素试验分析液料比、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对余甘子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余甘子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82:1(V/W)、乙醇浓度45%、超声时间41 min、超声功率210 W,在此条件下余甘子总黄酮的实际提取率为6.12%。  相似文献   

11.
余甘子天然居群果实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数量性状上分析余甘子天然居群果实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的变异,在云南省选取了6个余甘子天然居群,分别测量了其8个果实表型性状并作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余甘子果实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存在着较丰富的变异,8个果实性状在居群间的F值为20.17~35.21,部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居群内的F值为1.27~3.07,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余甘子居群内的平均表型变异接近90%,是余甘子果实表型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3)余甘子表型性状的变化与生态和地理因子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单果重、果实横径、外果皮重、果核宽、果核重等5个表型性状指标是反映滇西北余甘子果实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背景】药食同源的余甘子果实在采后贮藏过程中极易软腐变质,严重影响其品质和经济价值。【目的】明确引起余甘子果实软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长特性和产细胞壁水解酶活性,为余甘子采后软腐病的控制及延长其贮藏期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采后发病的余甘子果实分离病原菌,按照科赫法则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特征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测定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特性,检测产胞外细胞壁水解酶活性。【结果】从具有软腐症状的余甘子果实中分离得到32株真菌,其中菌株DQ23是余甘子采后软腐病的致病菌,通过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序列将其鉴定为Penicillium choerospondiatis。其菌丝在酵母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YDA)上生长最快,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上产孢最多。该菌能有效利用多种碳、氮源,适宜产孢的碳源为蔗糖、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和pH范围分别为25°C和3.0-5.0,产孢的最适温度和pH范围分别为25°C和4.0-7.0。光照均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该菌具有分解果胶、纤维素的能力,无分解蛋白质、鞣质的能力。【结论】Penicillium choerospondiatis是余甘子果实软腐病的病原菌,研究结果为该病害的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余甘子中抗坏血酸的差示分光光度测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余甘子果实中的抗坏血酸,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样品(?)试剂用量少,结果与药典的方法吻合。测定结果表明,四川省凉山地区的余甘子果实(?)抗坏血酸含量在0.88~2.4mg/g之间。  相似文献   

14.
实验测定了海南2个主要余甘子品种的Vc、多酚、多糖、SOD等功能性成分,以及使用DPPH法进行了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通过正交实验分析得出余甘子果实内多酚物质的最佳提取溶剂和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5.
余甘果的医疗保健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甘果是亚热带植物余甘子的果实,含有丰富维生素C,民间广泛用作保健和医疗食品。国内最近的研究证明,余甘果能阻断强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在动物、人体内外的合成,阻断率皆为90%以上余甘果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超氧物歧化酶(SOD),每克含SOD活力为482.14u。15名老年受试者,饮用余甘果汁后红细胞SOD活力明显高于服用前(P<0.01),上升率100%,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含量下降,下降率为73%。  相似文献   

16.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ilca)是云南热区分布最广泛、资源量最大的野生果树之一。巨大的实生群体及其复杂的变异,为余甘子的实生选种提供了理想的条件,作者自1988年起开始这方面工作,现初选出五个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17.
云南干热河谷地区余甘子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是我国西南干热河谷地带的优势植物, 也是一种重要的药用经济植物, 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恢复有着重要意义。作者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分布于云南干热河谷地区的4个余甘子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进行了检测。12条引物共扩增出135条清晰、重复性好的DNA条带, 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15条, 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85.19%。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222, 基因流(Nm)为1.7958。结果表明余甘子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而居群间存在较低的遗传分化, 这可能主要是由其繁育特性造成的。Mantel 检测表明地理距离和Nei’s遗传距离间无相关性(r = 0.19798, P = 0.6513 > 0.05)。当我们进行干热河谷地区生态恢复时,以上结果对于确定余甘子的取样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种重要单宁植物营养器官中单宁的分布(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甘子(PhyllanthusembnlicaL.)、杨梅(Myricarubra(Lour.)Sieb.etZucc.X细枝木麻黄(CasaarinacunninghamianaMiq.)是重要的单宁植物。Moseley[1]咱报道木麻黄属茎的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的结构。Metcalf和ChalkP[2]曾对这三种植物所在属的营养器官结构作了概述,但未涉及这三种植物。Sidey[3]曾报道柔毛金合欢(ACaciamollissimaWilld)各器官的组织中单宁的分布。我们观察了上述三种植物根、茎、叶(或同化技)组织中单宁的分布,为研究植物体内单宁的分布提供资料,同时为生产上充分提取单宁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和方…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余甘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 )又名“余甘”、“油柑”、“油甘子”、“山油柑”、“庵摩勒”、“牛甘子”、“喉甘子”、“杨甘”。外国的油柑名称有:“emblic,emblic myrobalan,mirobalano,nelli,amla,aonla,awla,malacca tree,Indian gooseberry(印度猕猴桃)、makarn pom(圆形罗望子果)。余甘子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油柑属)落叶乔木或灌木。它既是一种药用植物和粗生、高产、优质水果,又是一种水土保持、绿化荒山、荒地的优良树种和优美风景树。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叶下珠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概述了我国叶下珠属植物资源、药用植物的民族用药经验、现代药学研究和保护与利用现状,重点介绍了余甘子、珠子草和叶下珠3种植物的药用价值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