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系统保种理论有关保种和选择可以相互结合的观点,本文提出了保种-选择指数的概念、导出了适于各种资料条件和各种保种与选择目的的通用保种-选择指数公式、并探讨了该公式在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形式,为国内大量地方品种保种选育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长期指数选择的遗传效果分析—计算机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胜利  吴常信 《遗传学报》1992,19(3):203-211
本文利用Monte Carlo模拟技术研究比较了普通选择指数、实际选择指数、约束指数和单性状选择四种方法的长期选择效果及对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50世代的结果表明:群体大小和遗传参数能明显影响长期指数选择的反应;实际指数选择是有效的,其总体效果好于普通指数;约束选择的早期反应虽低于普通指数,但后期效果好,而且对群体遗传结构影响较小。同时,指数选择使性状加性遗传方差和遗传力衰减变化,而遗传相关依指数公式的系数呈定向改变。建议多性状长期选择时应用实际指数法或约束指数法。  相似文献   

3.
通用选择指数的通径分析化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各种选择指数的通径分析化模型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建立了通用选择指数的通径分析化模型,并给出了各种选择指数及其通径分析化的统一表示形式.用该模型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来源,特别是在对各种信息来源需作各种约束时,为选种和评定优种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和统一程序,避免了在实际应用中因计算体系不同而导致的混乱.  相似文献   

4.
本文确定了最宜指数的范围,定义了超级选择的区间,并将其与无约束、约束及反向选择包括在最宜指数之内,从而证明最宜指数是意义最广的选择指数,并使得在指数选择中,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要求其中若干性状的进展取得特定的方向和大小。文中还简化了最宜指数的计算公式,并讨论了各种选择指数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羊草草地生长季放牧山羊采食量和食性选择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王旭  王德利  刘颖  巴雷  孙伟  张宝田 《生态学报》2002,22(5):661-667
在松嫩平原羊草草地,通过控制放牧实验对山羊的时限采食量和食性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9月份,山羊的时限(1h)采食量平均为0.42kg干物质,其季节动态为5月份最低,随季节推移不断增大,8月份达到最大,9月份又有所减小;时限采食量基本上随放牧率减小而增大,但在最低放牧率小区有所减小。(2)山羊的食性选择随季节推移和放牧率不同而变化。(3)山羊对20-25cm高度草层的选择性最高;各高度草层的食性选择指数随季节推移和放牧率不同而变化;山羊对不同植物的高度选择性存在差异,但高度选择指数的最大值都在15-30cm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夏谷性状的遗传力以码数为最高,株高和千粒重次之,以单株产量和株穗重最低,而小区产量的遗传力(集团群体的诸性状的综合表现)却更高。因此在选种上采用产量对比选拔高产优系要比选择高产单株的效果为好。遗传相关可以排除环境的干扰,做为选择的依据决定取舍较为可靠。可以从选择遗传力最高的性状入手,间接地选择出遗传力较低的主要经济性状。选择指数公式中的权数,因性状组合的不同而异,据此产生的选择效果也不同,应该选用比直接选择具有更高效率的选择指数,以判别选择对象的优劣。  相似文献   

7.
利用区间值模糊集理论,将Sanchez的医疗诊断方法应用到了顺势疗法的药物选择中.文章中讨论了两类区间值模糊关系和选择指数,并给出了一种新的利用软情报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用选择指数原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在对各类种畜评定方法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通用选择指数概念,对各类评定方法在理论上加以综合,推导出统一的计算公式,并编制出相应的计算程序。为充分利用种畜各种信息,特别是为在多信息来源需作约束、最宜选择时的种畜评定,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避免了在实际应用时对各类评定方法的独立探讨以及因多种计算体系导致应用上的混乱。此外,本文还得出了有关选择理论的三个结论,并改正了文献[2]中的失误之处。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 Günther)养殖宜投喂饵料生物的种类和规格, 通过室内外试验研究了沙塘鳢对生活习性不同8种饵料生物的种类选择, 对不同规格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 Richardson)的选择, 以及其不同生长阶段对饵料鱼大小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 沙塘鳢对麦鲮(Cirrhinus mrigala Hamilton)的选择指数显著大于其对剩余7种饵料生物的选择指数; 在无仿真水草条件下, 沙塘鳢对小规格饵料生物的选择指数显著大于对大、中规格饵料生物的选择指数; 在仿真水草条件下, 沙塘鳢对小规格饵料生物的选择指数显著大于其对大规格饵料生物的选择指数。在不同生长阶段中, 沙塘鳢全长与其捕食的饵料鱼全长呈现正相关关系; 沙塘鳢捕食的饵料鱼PPR值为0.23—0.73, 均值为0.49±0.1(均值±标准差); 随沙塘鳢规格的增加其捕食饵料鱼的PPR值降低, 捕食饵料鱼规格分布小于环境中饵料鱼规格分布。综上, 沙塘鳢养殖宜投喂饵料鱼麦鲮, 饵料鱼PPR值宜为0.38—0.6。  相似文献   

10.
泡桐无性系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和指数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0年的泡桐无性系为材料,对包括材积、胸径、树高以内的8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分析,并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指数选择法,分别对材积、胸径、树高进行了选择指数研究。结果表明: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大,胸径、叶基宽中等,树高、叶干重等最小。遗传力以材积、胸径、叶柄长最高,叶干重、叶面积、叶基凹入、叶基宽中等,树高最低。多性状选择指数优于单一性状。根据材积、胸径、树高的选择指数,选出了2个材积,胸  相似文献   

11.
王溪  刘季科 《兽类学报》1992,12(3):183-192
本文报道了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食物模式,食物选择指数及食物项目的营养成分,并探讨食物质量与食物选择的关系。高原鼠兔主要选食双子叶植物叶片。食物组成与饲料可利用量的比较分析,揭示出高原鼠兔对各种食物项目的选择程度。在排除其它营养因子的作用后,复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食物百分率与磷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各种食物项目不同营养成分与食物百分率之间相关关系不一致。从而进一步验证了食物选择决定于饲料可利用量和食物质量的假设。  相似文献   

12.
激光诱变小麦后代的选择指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采用HeNe激光和N2激光辐照汉原小麦等四个材料的干种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三次,利用生物统计学和数量遗传学的方法,对单株籽粒产量及其与之密切相关的旗叶长等12个性状构成的43种选择指数分析表明:由单株籽粒产量和株高及由单株籽粒产量和旗叶长构成的选择指数的遗传进度的相对效率高出单株籽粒产量直接选择的29.85%和29.08%,仅涉及两个性状,实用性强,为较优选择指数。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卫星DNA标记分析部分地方鸡种保种场的保种效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28对微卫星引物分析了我国两个地方鸡种大骨鸡和北京油鸡不同保种场的保种效果。检测了大骨鸡和北京油鸡共计125个个体的基因型,通过计算等位基因数、等位基因频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G)、F统计量、Nei氏遗传距离,并采用UPGMA聚类法分析了大骨鸡和北京油鸡群体内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比较了两个鸡种不同保种场的保种效果。在所检测的4个群体中,各群体均有较高的多态性,其杂合度都超过了0.55,各位点等位基因的数目为2~22。除LE110194和MCW0032外,其余26个微卫星位点都处于基因平衡状态。结果表明,4个保种场均较好的保存了这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但同一品种保种场间保种群体已经产生了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围绕长白猪选育目标,将典范分析与通径分析有机结合,实现了典范选择指数相关遗传进展的剖分,为构建和评价典范选择指数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二棱大麦数量性状相关遗传力和选择指数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5个二棱大麦品种(系)材料,用相关遗传力研究大麦数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并计算分析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性状所组合的各种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各性状与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力均低于单株粒重的遗传力,故仅利用一个性状作间接选择的效率比对单株粒重作直接选择的效率低;在构成大麦产量的三要素中,着重提高单株穗数对产量的选择效率最大; 高产育种同时考虑与产量显著相关的性状比单纯对产量选择的效果好,其中以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籽粒产量结合起来选择的效果最佳。本文并对相关遗传力在相关遗传变异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四川西北高原藏狐的夏季微生境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龚明昊  胡锦矗 《兽类学报》2003,23(3):266-269
生境选择是动物的重要行为 ,近年来我国学者在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王梦军等[1] 通过调控牧压研究了达乌尔鼠兔 (Ochotonadauricus)扩散过程中的生境选择 ;姜兆文等[2 ] 采用雪地足迹跟踪法研究了紫貂 (Marteszibellina)冬季生境选择 ;张洪海等[3 ] 用无线电跟踪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对紫貂春季和夏季的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 ,但比较多的是引入一些选择指数和数学模型 ,使研究更为便捷 ,结果更为直观 ,如 :vanderplaeg和scavia系数[4~ 6] 、栖息地生境偏爱指数PI[7] 、数量化理论[8] 、聚类分析[9] 等。藏狐 (Vulpesferrilata)是青藏高原特…  相似文献   

17.
高粱抗旱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选择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粱进行遗传相关及选择指数分析,确定了二级枝梗数+二级枝梗粒数+三级枝梗数+抽穗期脯氨酸含量构成的选择指数,遗传进度有显著增加,是旱地高粱育种应采用的较为理性的选择方案。同时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时期、不同环境条件下,叶片内脯氨酸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处理刺激脯氨酸积累的差异,因而可把脯氨酸含量在缺水植株中的增加,作为一种抗旱标志或抗旱机制来考虑。  相似文献   

18.
通用选择指数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通用选择指数原理探讨了有关种公羊选种决策的几个问题。以提高净毛量、产羔数和体重为选育目标,毛长为选种辅助性状,利用种公羊,及其半同胞姐妹和半同胞女儿的资料,分别制定了综合选择指数、保持体重不变的约束指数以及净毛量每代改进量0.4kg(留种率20%)的最宜指数,并比较了这三个指数的预期选择效果。此外,还进一步讨论了:(1)短期内集中力量提高净毛量、产羔数或体重所能获得的改进量及总的选择效果,结论是尽力提高净毛量的效果最佳;(2)增加种公羊亲属数对提高选择效果的影响,结论是在已有一定亲属数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增加,对选择效果的提高很有限,增加种公羊半同胞子女数比增加半同胞姐妹数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9.
将构成饲料效率的两个组份性状通过价格定义成一个效益性状,探讨了以提高饲料效率为目标的选择指数制订方法,该方法避开了直接选择饲料效率在统计方面所遇到的诸多麻烦相应地解决了一类比值性状的综合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高原鼢鼠在越冬期的食物选择与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采集了67 个高原鼢鼠的冬季粮仓及环境样方,分析高原鼢鼠对每一种植物的选择指数,将其分成3 种食物类型:喜食、可变和不喜食。通过测定每一种植物的粗蛋白、粗纤维、水溶性糖和粗灰分的含量,比较分析了营养成分含量在3 种食物类型间的差异,及其与各种植物选择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高原鼢鼠储存的食物种类多达67 种,本文选取含量较高且样本量大于5 的39 种植物(占粮仓和样方总生物量的99% 以上其中喜食12 种、可变16 种、不喜食11 种)进行分析。在3 种食物类型之间,粗蛋白、粗纤维和水溶性糖含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 < 0. 001),粗灰分含量则无明显差异(P = 0.800)。喜食和可变类型的粗蛋白和水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不喜食类型(P < 0.01);喜食和可变类型的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低于不喜食类型(P < 0. 01);喜食和可变类型之间这3 个指标差异都不显著(P >0. 05)。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粗蛋白(R = 0.547,P < 0.001)和水溶性糖(R = 0.617,P < 0. 001)含量与选择指数显著正相关,粗纤维与选择指数显著负相关(R = - 0. 707,P <0. 001),粗灰分与选择指数则无显著相关关系(R = 0.032,P =0. 846)。结果表明,高原鼢鼠总体上偏好粗蛋白和水溶性糖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的植物,对无机盐的含量则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