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吸附剂吸附─—解吸法提取银杏苦内酯丁建国(如皋东方天然物制品厂)银杏苦内酯是从银杏叶中发现的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二萜内酯。目前,已从银杏叶中分离出的银杏苦内酯有ginkgolideA、B、C、M、J等。研究显示,ginkgolideB是一种具有高度专属...  相似文献   

2.
以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为一氧化氮(NO)供体,研究其在干旱胁迫下对银杏叶片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5%的干旱胁迫下,250μmol/LSNP显著提高可漆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 Manineammonia lyase.PAL)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和银杏内酯含量。NO清除剂血红蛋白(hemoglobin)抑制了SNP对银杏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PAL酶活性、黄酮和银杏内酯合成的促进作用,说明SNP是通过其分解产物NO影响这些物质的合成。推测在干旱胁迫下次生代谢产物黄酮类物质和银杏内酯的作用类似脯氨酸和可溶性糖,NO通过促进这些物质的合成,来缓解干旱胁迫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银杏萜内酯的分布与矮壮素对其生物合成的调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银杏萜内酯分为银杏内酯A、B、C、J、M(ginkgolide A、B、C、J、M)和白果内酯(bilobalide),主要存在于银杏叶与根内,近年的研究指出银杏萜内酯分别在银杏叶和根中生物合成[1],Cartayrade等人[2]通过叶片生根实验发现生根叶片的银杏萜内酯含量显著高于未生根叶,因而认为银杏萜内酯是在根部合成,然后运输到叶中积累,目前对此还缺乏进一步的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4.
银杏细胞悬浮培养及其银杏内酯产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银杏细胞悬浮培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银杏内酯的产生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各种理化因子对细胞生长及银杏内酯产生的影响;对培养物中银杏内酯进行了定性及定量测定。HPLC测定结果显示,银杏悬浮细胞培养物中银杏内酯的含量可达0.0099%。  相似文献   

5.
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对五年生扦插银杏各部位及银杏组织培养细胞中银杏内酯B和白果内酯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银杏内酯B和白果内酯在银杏植物各部位的含量差异很大.银杏内酯B在银杏叶中含量最高,白果内酯在银杏侧根中含量最高.在6,7-v培养基下银杏组织培养细胞中同时测出银杏内酯B和白果内酯,提示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有可能同时产生银杏内酯B和白果内酯.  相似文献   

6.
【目的】银杏提取物在防治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发挥重要功能。鉴于肠道菌群已被认定为一个新兴的药物作用靶标,研究银杏双黄酮和银杏内酯与人体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将为进一步理解银杏提取物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使用人体肠道菌群体外批量发酵、细菌总量测定、细菌16S rDNA高通量测序、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检测等方法,对银杏双黄酮和银杏内酯B单独或复合在体外与人体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银杏双黄酮和银杏内酯B单独添加对人体肠道菌群总量、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和短链脂肪酸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有意思的是,复合添加银杏双黄酮和银杏内酯B后,Coriobacteriaceae科和Cupriavidus属细菌的比例显著升高,Gemella菌细菌比例显著降低。功能基因预测分析发现,编码K00076、K12143、K07716和K00220的基因在复合添加银杏双黄酮和银杏内酯B后显著富集。K00076和K00220是氧化还原酶,催化CH-OH供体基团的电子转移,可能参与银杏双黄酮和银杏内酯B的代谢和修饰。HPLC检测发现,人体肠道菌群体外对银杏双黄酮和银杏内脂B的降解修饰率分别为70%和35%左右。【结论】体外复合添加银杏双黄酮和银杏内酯B可显著改变肠道某些细菌的丰度。同时,体外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具有代谢修饰银杏双黄酮和银杏内酯B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银杏内酯是从裸子类植物银杏中提取的化合物,属于二萜类内酯,主要分为银杏内酯A、B、C、J、K、L和M (ginkgolide A, B, C, J, K, L, M)及属于倍半萜内酯的白果内酯(bilobalide, BB),具有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的功能。其中银杏内酯B (ginkgolide B, GB)是生理活性最强的。目前银杏内酯主要从银杏叶和根的提取,少量可由生物合成提供。因其丰富的药理作用和微弱的副作用而被广泛用于抗氧化、保护心脑血管系统、保护神经系统等方面。近年来在治疗癌症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发现银杏内酯可以抑制多种肿瘤,有望将其大量运用于癌症治疗。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银杏萜内酯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典鹏  方宏  梁小燕  陈海珊  文永新   《广西植物》1999,19(3):282-284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叶及提取物中银杏内酯A、B、C和白果内酯的含量。采用C18分离柱,示差检测器,甲醇:水(33:67)为流动相,方法回收率平均达97%以上,变异系数(CV)为2.1%。  相似文献   

9.
银杏内酯对大鼠胃平滑肌电活动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银杏内酯A对胃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离体灌注大鼠胃平滑肌标本,细胞外记录方法观察用药后平滑肌自发电活动的变化特点及其规律。结果:银杏内酯A在1μmol/L浓度时可显著压抑甚或消除外源性乙酰胆碱所倡导的峤民位活动增强作用(n=12,P〈0.01),但对平滑肌的正常慢波和自发峰电位活动无明显影响;在较高浓度(50μmol/L)时,银杏内酯A则使胃电慢波频率较对照增加,峰电位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银杏萜内酯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典鹏  方宏  梁小燕  陈海珊  文永新   《广西植物》1999,19(3):282-284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叶及提取物中银杏内酯中A、B、C和白果内酯的含量。采用C18分离柱,示差检测器,甲醇:水(33:67)为流动相,方法回收率平均达97%以上,变异系数(CV)为2.1%。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鄂西南不同核用银杏品种叶片中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含量,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TOF-MS)联用方法测定微量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含量,分析柱为ZORBAX C18(2.1×50 mm,1.8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飞行时间质谱作为检测器,选择离子采集方式。方法测定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的线性范围为0.2~4μg/m L,相关系数为0.9996以上,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65%。测定结果表明,在四个核用银杏品种中,恩银23号具有较高的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含量,同时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A、B及C总含量比例较佳,可以作为叶用银杏发展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12.
真菌感染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是普遍的全球性问题。本研究通过在黑曲霉的孢子悬浮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银杏内酯,收集黑曲霉菌丝体,评估黑曲霉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考察不同银杏内酯B和C对黑曲霉的抗真菌效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发现经银杏内酯B处理后的黑曲霉线粒体表现出明显的空泡化,基质结构被破坏;线粒体三羧酸循环中关键酶琥珀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下降,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丙二醛和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银杏内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损坏线粒体膜的完整性,破坏线粒体结构,进一步损害线粒体功能;银杏内酯B的抗黑曲霉效果要显著高于银杏内酯C。  相似文献   

13.
运用HPLC技术分析了54个银杏(Ginkgo biloba)无性系叶总黄酮和萜内酯及其组分含量的差异,并进行了聚类。结果表明,银杏无性系间叶中总黄酮、萜内酯及其组分含量存在遗传变异,且萜内酯及其组分含量的变异系数明显高于总黄酮及其组分。总黄酮含量较高的无性系有18、42、32和50号,其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含量均较高。萜内酯含量较高的无性系为13、42、33、51和65号,其银杏内酯A(GA)、银杏内酯B(GB)、银杏内酯C(GC)及白果内酯(BB)含量均较高。通过对总黄酮-萜内酯进行联合复选,显示叶中总黄酮和萜内酯含量均较高的无性系为13、65、33、51、18、32和42号。这些无性系可通过嫁接、扦插直接在银杏采叶园进行推广种植,或作为叶用银杏新品种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银杏(Ginkgo biloba)叶萜类内酯含量和光合同化作用的关系,对其内酯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时间银杏叶中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含量有显著差异,总体上,5月份含量较低,此后逐渐升高,8月份达到高峰,然后快速下降,10月底最低;与此同时,银杏叶片的光合色素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也呈现周期性变化。白果内酯以及萜内酯含量与叶绿素荧光参数Y(NPQ)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通过银杏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预测白果内酯和萜内酯含量。  相似文献   

15.
银杏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分化与萜内酯化合物的积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来源于银杏种子胚和幼苗茎的悬浮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培养物中的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和B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悬浮培养中,细胞聚集而成的细胞团大小、细胞中叶绿体的分化、外植体来源都影响培养物中的萜内酯的种类和含量,胚来源的悬浮细胞培养物中,银杏内酯B仅存在于直径<2mm的小细胞团悬浮培养中,且在<1 mm的细胞团中的含量最高,达0.437 mg /g(DW);而直径>3mm的细胞团悬浮培养物中只含有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A。相同大小的悬浮细胞团中,胚来源的细胞中萜内酯含量高于茎来源的细胞。  相似文献   

16.
光强与光质对银杏光合作用及黄酮苷与萜类内酯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对2年生银杏(Ginkgo biloba L.)苗进行遮荫和光膜处理,测定光合速率及碳水化合物,银杏黄酮苷与萜类内酯的含量。光合速率在自然光下测定时从大到小依次为:黄膜>蓝膜和红膜>绿膜>紫膜和白膜,在光膜下测定时为:黄膜>红膜>蓝膜、紫膜和白膜>绿膜。光强和光质对碳水化合物含量有显著影响。光质对萜类内酯的生物合成和积累有影响,紫膜处理的银杏萜类内酯含量最高,为3.89mg/g,比白膜(对照) 高85.23%,其次是绿膜,为2.80mg/g。覆膜和蔗荫显著减少银杏黄酮苷含量,这可能与紫外辐射强度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B对缺氧诱导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新生鼠肝细胞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组)、缺氧对照组(H组)、缺氧加银杏内酯B(B1组、B2组、B3组)终浓度分别为1μg/ml、2μg/ml、4μg/ml,缺氧(95%N2+5%CO2)12h建立缺氧模型,细胞荧光染色检测和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肝细胞凋亡率。结果缺氧引起肝细胞凋亡明显,加入银杏内酯B肝细胞凋亡数显著降低,但不同浓度银杏内酯B保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银杏内酯B对缺氧导致的肝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银杏苦内酯B对正常和缺血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L-型钙电流(L-type calcium current,ICa-L)、延迟整流钾电流(Delayed Rectifier Currennt,IK)的影响.方法:用常规细胞内微电极方法记录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游离心室肌细胞离子流.结果:①在生理条件下,银杏苦内酯B可缩短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但对AP其他参数无影响,银杏苦内酯B可增大IK,呈浓度依赖性,但对ICa-L无显著作用;②在缺血条件下,APD50、APD90明显缩短,RP、APA减小,Vmax减慢,而银杏苦内酯B则可延缓和减轻缺血所引起上述参数的变化;3.在缺血条件下,IK和ICa-L均受到抑制,但加入银杏苦内酯B后可逆转缺血所造成这两种离子流的减小.结论:银杏苦内酯B可对抗心肌缺血所引起的心肌电生理的变化,提示银杏苦内酯B可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内生真菌的发酵提取物进行TLC和HPLC-UV分析,进行菌株筛选;对该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产孢量、银杏内酯类物质产量的测定,确定最佳培养基;并用HPLC-ELSD测定了不同时间段的发酵液中银杏内酯类物质含量。结果,筛选出一株产量较高的烟曲霉原变种(Aspergillus fumigatusvar.fumigatus)FG052;对其培养条件的研究表明,PDA培养基、查氏培养基分别为其最佳传代和发酵培养基,菌丝最大生物量在发酵168 h,产银杏内酯类物质高峰在发酵144 h,此时总内酯产量可达0.13 mg/mL,pH值为4.86。本实验筛选的菌株稳定性较好,筛选的培养基价格低廉,碳氮比明确,且总内酯的产量高,可作为规模生产银杏内酯类物质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20.
缺氧胁迫法选育高产银杏内酯悬浮细胞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银杏优良品种的种子萌发的幼苗诱导愈伤组织,考察了不同培养基地对愈伤组织生长和银杏内酯产生的影响。采用缺氧胁迫小细胞团法从愈伤组织中共选育出7个高产悬浮细胞系,其合成银杏内酯的能力比选前的愈伤组织有了显著提高,其中细胞系MH-3培养周期18d,细胞生物量增加3.71倍,银杏内酯含量达到细胞干重的0.048%,比选育前提高了182.4%,为国内领先水平。并对MH-3在遥瓶培养时其生产银杏内酯能力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