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是我国重要的工厂化栽培食用菌之一,在栽培过程中发生污染将为生产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为对实际生产中的斑玉蕈病害进行溯源和防控,本研究采集了一家大型生产企业在3个不同省市产地发生污染的菌种或子实体样品,结合分子测序和形态特征观察对分离到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并通过平板对峙实验分析了菌株对斑玉蕈菌丝生长的影响。从样品中共分离得到了11株可疑致病微生物,包含10株细菌和1株真菌,分布于3个科7个属,优势科为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优势属为芽胞菌属Bacillus,其中2株细菌可能分别为芽孢杆菌属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新种。对峙实验显示7株细菌和1株真菌对相应宿主斑玉蕈菌株的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合生产过程,提出培养料的配制、灭菌和出菇管理阶段是斑玉蕈栽培中预防病害的3个关键控制点。在秋冬季气温较低时适当延长培养料的灭菌升温时间,在夏季菇房需要设备降温时加强对出菇过程中栽培环境尤其是水体的严格管理,有助于降低斑玉蕈工厂化栽培的病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滑菇 (Pholiotanameko)又名滑子菇、滑子磨 ,是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丝膜属菌科、鳞伞菌属的食用菌 ,食用口感好 ,营养丰富 ,是食用菌中的珍品。我省传统的人工栽培滑菇是从早春 2、3月份蒸料接种 ,秋后直至 12月份收获结束 ,整个生长周期长达10个多月 ,还要经历夏季高温休眠。由于滑子菇是低温结实性食用菌 ,不耐高温 ,发育好的菌块 ,往往因夏季高温导至菌丝生理死亡。经 1998~ 2 0 0 0年的研究和实践 ,取得了冬季利用日光温室生产滑菇技术的成功 ,不仅避开夏季高温 ,提高了菌丝成活率 ,而且把滑菇生产周期缩短到 5~…  相似文献   

3.
滑菇,作为北方几个省的重要出口商品已受到人们的重视,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现将滑菇生产中几个关键性问题叙述如下。一滑菇母种的筛选目前辽宁省滑菇的主要品种是从日本引进的奥羽两大品系。  相似文献   

4.
花盆栽培金顶侧耳和桃红侧耳具有食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从培养料配方及调制、播种方法、发菌管理、出菇场所及保湿方法、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5.
在哈尔滨地区使用液体菌种栽培红平菇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福建省三明市375000)购入红平菇优良菌株,在哈尔滨地区对其进行了用液体菌种代替固体原料的栽培技术研究。包括一级种培养基的筛选、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栽培种制作与培养以及出菇管理技术。结果表明:对于一级种,红平菇在PDA和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上都生长良好,菌丝洁白、粗壮、浓密,7~8d长满斜面;红平菇在玉米粉葡萄糖蛋白胨和麦麸葡萄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较好,7d时菌丝长满培养液,菌丝量较多;用与平菇相似的常规方法制作栽培种、养菌处理与出菇管理,红平菇的产量达100%~150%。由于采用了液体菌种的栽培模式,从制种到采收的整个过程共需要50~60d,比二级种为固体菌种的常规方法缩短26~31d,大大地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目前北方地区开放式栽培香菇,基本生产模式是春季发菌,夏秋季出菇。笔者从九五年开始采用简便易行的开放式栽培技术,千秋季栽培,冬春季出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生物学效率达到80%,广大菇农的经济效益提高一倍以上,深受菇农欢迎,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菌种选择菌种选择是否得当,是栽培成功的关键。香菇菌种分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三种温型。温型不同,生长周期也不同。温型高,生长周期短;温型低,生长周期长。要想使栽培快在三个月左右时间出菇,必须选择高温型或中高温型菌种。几年来经过28个香菇品种比较,我们选出了Ld…  相似文献   

7.
【背景】工厂化栽培中,杏鲍菇是不定点出菇,通常采用人工疏蕾的方法来实现对子实体数目的控制,但目前关于人工疏蕾保留子实体的数目无具体的研究。【目的】通过人工疏蕾的方式,研究保留不同子实体数目对杏鲍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对各处理组进行基质利用情况测定,对采收后各组子实体进行产量、形态指标及质构特性的测定。【结果】保留3—4个子实体的基质利用率较高,在生产实际中对成本的浪费较少;保留不同子实体数目对子实体形态指标、单菇重量及单包产量都有显著影响,保留1个子实体时,单菇重量最大但单包产量最低,保留4个子实体时,单包产量较高且子实体形态一致;从质构特性来看,保留子实体数目为4个时,杏鲍菇子实体品质最好、口感最佳。【结论】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人工疏蕾环节,保留子实体数目为3—4个时可以减少对成本的浪费,获得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的产品。  相似文献   

8.
从优质菌种选育、品质调控和自动化生产3个角度创建了蛹虫草工厂化优质生产技术体系。建立适用于工厂化栽培的蛹虫草菌种选育技术路线,通过蛹虫草杂交育种获得优良菌株,量产后筛选优良子实体进行杂交育种。以期由此方法保证蛹虫草工厂化栽培育种的良性循环和高质量生产种的持续供应。建成蛹虫草工厂化、自动化生产配套设备设施,符合自动化生产车间的蛹虫草栽培工艺,实现优质蛹虫草自动化、标准化生产,极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蛹虫草工厂化优质生产技术体系可为食用菌生产企业提供借鉴和帮助,对行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黑木耳新品种‘农黑2号'是以亲本‘木耳黑龙3号'和‘黑耳9号'的单孢进行杂交,从70个杂交组合中选育的新品种。工厂化栽培条件下,‘农黑2号'单潮出菇鲜重平均为336.4g/袋,干重平均为28.5g/袋,流耳率平均为3.8%。‘农黑2号'具有抗杂能力强、流耳率低、单潮产量高等优点,且能够很好地适应工厂化栽培条件。  相似文献   

10.
谭琦 《生命世界》2023,(7):40-42
<正>中国是香菇人工栽培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香菇以其优良的菌类蛋白对改善人民的膳食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栽培香菇是我国很多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香菇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结构中一个重要的具有很强竞争力的支撑产业。传统的香菇栽培模式为段木栽培:适时砍伐适于种菇的树木,将其适当干燥后锯成段木,将人工培养的纯菌丝接种到段木上,然后将其集中堆放、适当遮阳、调温调湿、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1.
在一间工厂化栽培蟹味菇的菇房,进行空调系统全热交换器节能实验。结果显示,全热交换器热回收率可达33%~46%,1 a可节省运行电费2 044元,大大地节省新风处理的能量,是废气利用、节约能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人工栽培的菇类投放市场有香菇(Lentinus edodes)、金针菇(Flammulia velutipes)、滑菇(Pholiota nameko)以及平菇(Pleurotus)等主要菇类。上述菇类生产情况逐年递增,直至1981年,总产值达一千九百亿日元。尽管如此,还次于在蔬菜果品类中占第一位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的牛肝菌物种中,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是唯一一种成功被人工驯化、实现了周年工厂化栽培的牛肝菌,总产能已达日产16t。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栽培技术,从初期的实验室探索阶段,到工厂化栽培的发展阶段,再到工厂化菌株菌种选育的提升阶段,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本文将从暗褐网柄牛肝菌的生态学特性、人工栽培、菌种选育及营养活性物质等方面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总结现阶段产业和学科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基础研究和生产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袋栽平菇后期覆土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几年来,用塑料袋栽培平菇,由于管理方便、成功率高、生产周期短、生物学效率高等优点,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但在栽培实践中存在着出完头潮菇以后,因菌袋内培养料中的水分被大量消耗而干缩,并在培养料的表面形成一层较硬的菌膜,降低了培养料的透气性、...  相似文献   

15.
家庭农场是推动农业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重要路径。作为美国生产经营的主体和现代农业的基本载体,美国家庭农场发展具有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科技化导向、现代化装备和多元化补贴等显著特点,使美国家庭农场能够表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和抗风险能力。通过总结美国家庭农场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目前农业发展情况,从经营模式、社会化服务、风险防范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对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羊肚菌的极性和单孢出菇至今未有确切的实证,这限制了对羊肚菌生活史的深入理解和遗传育种工作的开展。本研究选用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栽培菌株(F0),采取显微操作从其正常出菇的子囊果获得F1单孢群体;随机选取其中的7个F1单孢菌株和10对单孢杂交(F1两两混合,记为F2)进行栽培试验,记录和分析了栽培出菇时间、采收期、产量和其他生产性状。此外,分析了F0亲本菌株、F1单孢群体、F2子囊果以及2个F1单孢菌株出菇的F2子囊果的F3单孢群体的交配型基因型。结果表明:除了F1单孢菌株MM32未出菇以外,其他供试菌株均正常出菇。各菌株的出菇潜能不同,3个F1单孢菌株的平均单产高于出发菌株,其中MM34菌株平均单产最高,达1.01 kg/m^2,是F0亲本菌株(0.68 kg/m^2)的1.49倍; 10个单孢杂交的F2平均单产在0.21~0.97 kg/m^2之间。F0亲本菌株和所有的F2出菇子囊果中均含有2种交配型基因,F1和F3单孢群体仅含有2种交配型基因中的1种。虽然F1单孢群体大部分菌株均正常出菇,然而F2子囊果和F3单孢群体的交配型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单孢菌株在栽培生产中自然引入了具有相反交配型基因的细胞核,这种自然引入可能是由无性孢子传播引起。出菇试验和交配型基因分析确证梯棱羊肚菌为异宗结合真菌。本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羊肚菌生活史,促进羊肚菌育种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培养料和发酵次数栽培巴氏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冯德昌  李玉 《菌物研究》2010,8(2):115-118
分别以玉米秸秆和稻草为培养料栽培巴氏菇,对菌丝生长性状进行对比;同时,在我国传统发酵栽培方法的基础上,将三次发酵法与二次发酵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玉米秸秆栽培的巴氏菇在发菌速度及子实体质量和产量上均优于稻草;培养料经过3次发酵更适宜巴氏菇生长。经过3次发酵的玉米秸秆培养料栽培的巴氏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分别为7.7 kg/m2和27.5%,子实体粗蛋白含量44.89%,可溶性糖含量44.01%,18种氨基酸总量31.70%,明显高于2次发酵的玉米秸秆培养料及2次、3次发酵的稻草培养料。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3种栽培模式(农业栽培模式、苹果园栽培模式和灌丛林带栽培模式)对黄山药新根茎生长量的影响,分析了3种模式的利弊和规模化发展黄山药的可能性,为多途径规模化发展黄山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范例。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从香菇‘武香1号’自然变异菌株的分离培养,多次人工定向选择,以及连续4年的系统选育,评价筛选,育成中高温型香菇‘丽香2号’。该品种具有菇柄短、菇盖厚、盖色浅、菇肉紧实以及出菇早、出菇潮次明显、不易开伞等优点。区试平均每袋(袋规格15cm×55cm)产526g,高于出发菌株15.2%,菇品质优于‘武香1号’和‘L9319’,是适宜于浙江一带夏秋出菇栽培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现场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召开研讨会和论证会等方式开展了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现状调查,从纵向和横向2个维度,介绍了食用菌产业发展历程;从方针政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阐述和分析了中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的现状;结合目前形势,展望了中国未来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前景,引出食用菌工厂化产业的着力点、布局、结构等战略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