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 BC)是一种天然的纯纤维素高分子基材,本身并无抑菌活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环境等领域的应用。氧化石墨烯(GO)及其衍生物具备比表面积大、含有大量含氧官能团等特性,将其负载到BC上可以赋予BC一定的抑菌能力。SnO2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可将其与其他材料复合,从而增强材料的抑菌效果。采用SnO2纳米粒子对GO的表面进行原位修饰,成功制备了rGO-SnO2纳米复合物。以BC作为基材,通过匀浆共混法将纳米复合物填充到BC基质中,得到具备光催化作用的BC/rGO-SnO2复合材料。该材料在紫外光下2 h对于亚甲基橙(MO)染料的降解率达93.4%,近紫外光催化条件下对S.aureus的抑制率可达52.12%。该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环境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纳米银胶/壳聚糖抗菌剂的制备及其形貌的表征分析,以大肠杆菌为代表菌株,研究了复合抗菌剂在洗涤产品中的抗菌效率及抗菌的稳定性,结果说明复合抗菌剂在洗涤产品中添加1.0%时,其抗菌效率达99%,经180 d长期分析,其抗菌活性仍保持95%左右。此外,复合抗菌剂对不同菌株的抗菌性能也均较强。  相似文献   

4.
从红茶菌液中筛选获得一株产细菌纤维素的菌株BC-41,经生理生化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现证实该菌株为中间葡糖酸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intermedius)。对该菌株所产生的细菌纤维素进行了物理特性的表征和分析,获得以下数据:BC-41所产的纤维素纯度达到91.32%,湿纤维素膜含水率达99.16%,每克干纤维素膜能吸水28.59 g;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该纤维素具有网状结构,且纤维束宽度分布在40-100 nm之间;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该纤维素的晶型为纤维素I型,结晶指数为48.8%;通过黏度测定法,得出该纤维素的平均聚合度达2 100。  相似文献   

5.
以芦苇浆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硫酸水解法制备了纳米纤维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响应面法优化纳米纤维素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32 min,硫酸浓度52%,反应温度54℃,纳米纤维素得率最高(78.67%);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纳米纤维素进行性能表征,分析表明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纳米纤维素聚集态结构为纤维素Ⅰ型,呈棒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玉米浆和木薯为原料,用机械搅拌式发酵罐制备细菌纤维素(BC),对发酵过程的纤维素产量、还原糖消耗、溶氧变化和茵浓变化进行了监测,并以葡萄糖一蛋白胨-酵母粉培养基为对照进行了比较。实验得出玉米浆作氮源时不溶BC的产量为9.2g/L,而氮源成本只是对照组的15%;木薯水解液作碳源时的不溶BC产量达到11.7g/L,比对照组(10.8g/L)高8%;而用玉米浆搭配木薯水解液发酵生产BC,产量也达到10.1g/L,验证了这两种天然原料的廉价高效性,用于工业生产细菌纤维素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嗜热厌氧纤维素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利用纤维素降解细菌和纤维素粘附的方法分别从新鲜牛粪、高温堆肥和本实验室保存的纤维素降解富集物中分离得到4株嗜热厌氧纤维素降解细菌。分离菌株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直的或稍弯曲杆菌,菌体大小为0.4μm~0.6μm×3μm~15μm,严格厌氧,不还原硫酸盐,形成芽孢。多数芽孢着生于菌体顶端。分离菌株能利用纤维素滤纸、纤维素粉Whatman CFII、微晶纤维素、纤维素粉MN300和未经处理的玉米秆芯、甘蔗渣、水稻秸杆。分离菌株在pH6.2~8.9、温度45℃~65℃范围内利用纤维素,最适pH为7.0~7.5,最适温度为55℃~60℃,发酵纤维素产生乙醇、乙酸、H2和CO2。分离菌株还可利用纤维二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山梨醇作为碳源。部分长度的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分离菌株EVAI与Clostridium thermocellum具有99.8%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用对峙生长法从422株红树内生细菌中筛选到1株对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等动植物病原细菌和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的海洋细菌CⅢ-1菌株, 经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序列分析, 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用33%硫酸铵从菌株的培养滤液中盐析获得对供试病原菌均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抗菌活性蛋白, 性质测定发现, 该抗菌活性蛋白对热不稳定, 60?C和100?C下处理10 min, 其抗菌活性分别下降了62.5%和完全丧失, 在pH 5.0?10.0范围内均具有抑菌作用, 以pH 7.0时抗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9.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s(2-ethylhexyl)phthalate, DEHP)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其作为增塑剂,因具有优良的柔韧性、可塑性和耐久性等特征而被广泛应用在个人护理、医疗器械、食品包装和塑料制造等领域。DEHP在土壤、水体和大气等环境中普遍存在,且由于DEHP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干扰物,具有生殖毒性、免疫毒性以及神经毒性等,不仅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而且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健康带来危害。因此,去除环境中的DEHP备受关注。DEHP的生物降解被认为是最绿色环保的降解方式,目前已有不少关于DEHP生物降解的研究报道。本文综述了DEHP的污染及危害、细菌生物降解现状,重点介绍了DEHP经酯键水解、β氧化、原儿茶酸降解、苯甲酸降解以及三羧酸循环等过程实现完全降解的途径,以及从基因层面阐述DEHP降解的分子机制,并针对DEHP生物降解目前还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展望,为环境中DEHP有效生物降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细菌内同源重组法制备mIL-12腺病毒载体及其体外高效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含 m IL- 1 2双顺反子重组腺病毒载体 ,其中由 polio IRES连接的 m IL- 1 2 p40和 p35双亚基目的基因片段用 Not +Xho 酶自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3/m IL- 1 2中切出 ,亚克隆至经同样酶切的腺病毒穿梭质粒中 ,形成转移质粒 p Adtrack- CMV/m IL- 1 2 ,对之线性化后与腺病毒基因组质粒 p Adeasy- 1共转化 BJ51 83菌 ,抽提经鉴定含目的基因的重组体质粒DNA,转染 2 93细胞 ,包装成重组体腺病毒 Ad- m IL - 1 2 . Southern杂交证实 ,p40和 p35基因已被克隆至 Ad- m IL - 1 2基因组中 ;RT- PCR结果显示 ,Ad- m IL- 1 2感染的 MM45T· Li肿瘤细胞中有p40和 p35基因的表达 ,ELISA检测感染 48h细胞的上清中 m IL- 1 2的含量达 88ng每 1 0 6细胞 ,其体外能刺激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 ,提高 NK细胞活性及诱导 干扰素的产生 .结果表明 ,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制备的 Ad- m IL- 1 2重组腺病毒载体是一种方便、高效、成功率高的方法 ,所制备的重组体腺毒在体外能有效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 m IL- 1 2 ,为今后的体内应用奠定了基础 .  相似文献   

11.
以毛白杨形成层为材料克隆了毛白杨纤维素合成酶基因(PtoCesA1),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序列为3215bp,与欧洲颤杨的PtCesA1基因同源性为97%具有开放的阅读框,编码区在52~2985碱基之间,编码区为2925bp。通过同义突变引入BamHI酶切位点,将全长基因克隆到植物表达栽体pBll21中,经酶切和PCR鉴定确认载体构建正确,为下一步ptoCesA1转基因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直接以廉价的外消旋乳酸(D,L-LA)和苯丙氨酸(Phe)为原料,以氧化亚锡为催化剂,采用熔融聚合法合成了新型生物材料聚(乳酸-苯丙氨酸)共聚物。用特性粘数[η]、FTIR、1HNMR、DSC、GPC、XRD等进行系统表征,并考察了不同投料比对共聚物的影响。随着投料比中苯丙氨酸含量n(Phe)的增加,共聚物由一定的结晶性逐渐转变为无定形态。所得共聚物的Mw在2700~3900之间,能满足该生物降解材料在药物缓释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半微量甲基纤维素空斑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EHF病毒一种新的空斑形成按术,即半微量甲基纤维素空斑法的建立及其应用。6株来源不同的毒株均可在V_(ero)-E_6细胞或V_(ero)细胞上形成清晰的空斑,形成的空斑能被特异抗EHF病毒血清所中和。其敏感性与用琼脂糖作覆盖物的空斑法一致。该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适用于EHF的病原学和血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背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蓝藻水华对淡水资源造成了严重污染。利用环境友好型的溶藻菌可有效控制蓝藻的生长,是防治蓝藻水华形成的有效途径之一。【目的】优化溶藻细菌EHB01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溶藻条件,以期为治理蓝藻水华污染提供高效的溶藻菌制剂。【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对溶藻的发酵液浓度、温度、光照以及C:N和N:P进行分析,并对溶藻细菌EHB01发酵液的碳源、氮源和p H进行优化。基于单因素试验,选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确定关键因子的最佳数量水平,并以Desig-Expert 8.0.5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响应面分析获得溶藻效果最佳的参数。【结果】发酵液浓度对溶藻率的影响表现为持续上升;温度对溶藻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而光照、C:N和N:P均对细菌EHB01发酵液溶藻率的影响表现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溶藻细菌EHB01发酵液所需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硝酸钾,pH为7.5,优化条件下溶藻率达86.97%,与优化之前相比提高了21.72%。【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出溶藻细菌EHB01发酵液最优的...  相似文献   

15.
对分离自近海沼泽地大米草根际的一株供试海洋细菌MWYL1进行了形态观察、生理特性检测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海洋单胞菌属(Marinomonas),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直杆状,好氧生长,适于28℃生长。基于16SrDNA序列的Blast分析表明,菌株MWYL1与Marinomonas pontica和Marinomonas dokdonensis的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7%和95%。通过基因组fosmid文库的构建,直接分离到一个产生黑色素的克隆,进一步亚克隆和测序后获得与黑色素产生相关的功能新基因(簇),并且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健康烟草的根和茎中分离到38株内生真菌,对23株代表性内生真菌菌株进行了形态观察和ITS-r DNA分析,共鉴定出18个属,其中Acremonium(菌株Nitaf01和Nitaf02)、Fusarium(菌株Nitaf07、Nitaf08和Nitaf09)、Penicillium(菌株Nitaf18和Nitaf20)和Plectosphaerella(菌株Nitaf11和Nitaf12)为主要属,有13个属(Acremonium、Cladosporium、Clonostachys、Ilyonectria、Mortierella、Myriodontium、Petriella、Plectosphaerella、Podospora、Purpureocillium、Rhizopycnis、Stephanonectria和Thielavia)的真菌为首次从烟草中分离得到。5株内生真菌(Colletotrichum sp.Nitaf05、Fusarium sp.Nitaf07、Purpureocillium sp.Nitaf13、Penicillium sp.Nitaf20和Rhizopycnis sp.Nitaf22)的菌丝和发酵液提取物均表现出较强的抗细菌活性。结果表明烟草存在丰富的内生真菌,这些内生真菌具有生产抗菌活性成分和作为生防菌剂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紫菜外生细菌抑菌活性及其多聚酮合酶(PKS Ⅰ)基因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紫菜外生细菌抑菌活性的研究,本文对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菌株进行了多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 Ⅰ,PKS Ⅰ)基因的筛选,以期获得PKS Ⅰ阳性菌株及探讨紫菜藻际微生物区系细菌的拮抗机制与PKS Ⅰ途径的关系.[方法]利用琼脂柱法筛选出具广谱抑菌活性的菌株31株,以其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酮基合成酶(Ketosynthase, KS)片段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9-T Vector,筛选出PKS Ⅰ阳性菌,进行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紫菜外生细菌表现出广谱抑菌性.从温州病烂紫菜外生菌中筛选出3株具强抑菌活性的PKS Ⅰ阳性菌,BLAST比对结果显示:菌株WPhG3、WPySw1和WPySw2扩增得到PKS Ⅰ的KS结构域核苷酸序列所对应的氨基酸序列与Bacillus subtilis subsp. subtilis str. 168(NP. 389602)、Bacillussubtilis (ABR19776)和Aspergillus carbonarius(AAZ99721)的PKS Ⅰ的KS结构域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8%、99%和98%;16S rDNA系统发生学分析显示它们均与Bacillus的同源性最高.[结论]紫菜藻际微生物群落组成复杂,通过多条途径调节藻际微生物区系的平衡.PKS Ⅰ途径可能是温州病烂紫菜外生菌Bacillus表现抑菌活性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人参内生细菌中获得具有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活性的菌株,并进行促生效果的验证。【方法】结合初筛和复筛的方法筛选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人参内生菌株;采用Ashby培养基和固氮酶基因验证其固氮潜能;菌碟法及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其解磷能力;CAS方法检测产生铁载体能力;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测定菌株对人参生长的促进作用。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明确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从120株人参内生菌中获得了一株具有较高ACC脱氨酶活性的菌株JJ8-3,其酶活性为α-酮丁酸6.7μmol/(mg·h);且具有解磷特性、固氮潜能和产生铁载体能力;能明显促进人参种子及根部的生长;经鉴定菌株JJ8-3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结论】获得了一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人参内生细菌,将为其在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和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富集定向筛选法,从旱地小麦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到2株产生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的菌株AS和CS。经测定菌株AS和CS的ACC脱氨酶的比活力分别为0.018 6 U/mg和0.016 7 U/mg蛋白。根据培养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结合16S rDNA碱基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同源性分析,确定菌株AS和菌株CS分别属于霍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hormaechei)和变形斑沙雷氏菌(Serratia proteamaculans)。  相似文献   

20.
采用HPLC法建立黄芩饮片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四种黄酮类化合物同时测定的方法;并且优选离子液体-微波辅助提取(IL-MAE)黄芩饮片中四种黄酮类成分的最佳工艺。优选的色谱分离条件为:Aglient TC-C18(250×4.6 mm,5.0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4%磷酸水(A)和甲醇(B),梯度洗脱程序为0~10min,40%~50%B;10~20 min,50%B;20~30 min,50%~60%B;30~40 min,60%~80%B;50 min,80%B,检测波长280 nm。优选的最佳的黄芩饮片IL-MAE条件为:以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盐为溶剂,固-液比为1∶100,提取时间为3 min,微波功率为264 W;将该工艺所得四种成分的含量与采用中国药典(2010版)所收载的"回流提取法"所得含量进行对比,IL-MAE显著地提高了黄芩饮片中四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并且缩短了提取时间。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HPLC分析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黄芩饮片的质量控制;所优选的黄芩饮片的IL-MAE简单,高效,快速,无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