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全体食用菌人共同努力和集体奋斗的结果,李玉院士正是无数食用菌人的杰出代表。在李玉院士80岁寿辰之际,回顾和总结了李玉院士4个方面的先进事迹,即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打造一流水平的菌物学科体系;坚持面向食用菌产业进步,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促进菌物粮仓建设和菌物种业振兴;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大力推进菌物药学科发展。进一步强调了中国食用菌产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宣传和学习李玉院士先进事迹,有助于深刻把握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时代之变,以新的观点、立场和方法迎接新的发展机遇,以新境界创造新未来。  相似文献   

2.
鲍大鹏 《菌物研究》2020,18(3):139-148
食用菌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带来的产物。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种植业中一种重要生产方式,中国也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国和消费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总结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历程将有助于探索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文中概况回顾了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经历的4个历史阶段并总结了其主要的发展特征,并展望了中国食用菌产业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时期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食用菌学科建设的历史机遇、时代意义、建设任务、专业方向和重点内容等。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为食用菌学科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迫切需求,但是迄今为止食用菌学科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希望本文能够在共同探讨食用菌学科建设路径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共同推动我国食用菌学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即产量和产值快速增加、栽培品种日趋多元化、生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品牌质量不断提升和食药用菌文化逐渐兴起。分析了目前在精准产业扶贫、大健康产业、供给侧改革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方针政策背景下,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同时也指出了菌种混乱、异物同名、质量标准不规范、资源污染浪费严重、食用菌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缺乏轻简化的机械设备和尚未形成真正意义的食用菌科学文化等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树立“三维”农业理念、把“菌物药”纳入中药范畴、进一步加大对食用菌产业扶持力度和建设国家级菌物资源保育区等建议,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对药物、菌物药和菌物药学的定义进行阐释,重点对菌物药学的研究内容及菌物药的分类、拉丁药名的命名进行了阐述,并对我国菌物药的发展进行了概述和前瞻,为我国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发挥菌物药的潜在价值和优势、进而为人类健康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郑放  焦晨  谢艳  李红叶 《菌物学报》2022,41(3):387-41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柑橘生产国,柑橘产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菌物病害是制约我国柑橘产业效益的重要因素.在过去一百余年里,我国植物病理学家和菌物学家描述和记载了大量柑橘上的病原菌物.然而随着分子系统学在菌物分类鉴定中的广泛应用,以及菌物命名法规的变化,一些菌物的分类地位和拉丁学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方便使用者了...  相似文献   

6.
《菌物学报》2010,29(1)
<正>由中国菌物学会主办,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承办的"第九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拟于2010年10月15-19日在上海召开。研讨会将展示我国近年食用菌科研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产品,以及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新观点,为食用菌科研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信息共享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地讨论了菌物学发展的前景,特别是在中国的前景。讨论的问题涉及到现代菌物分类新技术的概念以及和它密切相关的学科例如植物病原菌物学,菌物病理学,菌物生理学,菌物生态学,菌物地理学,生物工程在菌物中的应用,野生食用菌和药用菌的驯化栽培,菌根和菌毒。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地讨论了菌物学发展的前景,特别是在中国的前景。讨论的问题涉及到现代菌物分类新技术的概念以及和它密切相关的学科例如植物病原菌物学,菌物病理学,菌物生理学,菌物生态学,菌物地理学,生物工程在菌物中的应用,野生食用菌和药用菌的驯化栽培,菌根和菌毒。  相似文献   

9.
《菌物研究》2012,10(2):60+125-F0002,F0003
<正>食药用菌工程研究中心于2007年由教育部批准成立。该中心是在原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的基础上建成的。在老一辈菌物学家周宗璜先生及其弟子李玉院士的带领下,经过3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走过了从植物病理学专业、菌类作物学科,到菌物研究所、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发  相似文献   

10.
付聪 《菌物研究》2004,2(4):48-52
主要介绍生物信息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特点、研究领域、面临的挑战以及生物信息学在菌物研究上的应用成果。分析了生物信息学在菌物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研究和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即产量和产值快速增加、优势基地和区域布局不断优化、栽培品种和栽培方式日趋多元化、生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品牌质量不断提升和食药用菌文化逐渐兴起。分析了目前在精准产业扶贫、大健康产业、供给侧改革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方针政策背景下,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同时也指出了菌种混乱、异物同名、同物异名、质量标准不规范、资源污染浪费严重、食用菌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缺乏轻简化的机械设备和尚未形成真正意义的食用菌科学文化等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树立"三维"农业理念、把"菌物药"纳入中药范畴、进一步加大对食用菌产业扶持力度和建设国家级菌物资源保育区等建议,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地衣,真菌和菌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有关地衣,真菌和菌物的基础知识,生物共生的基本概念,菌物分子系统学的最新进展,基于最新进展,对于地衣,真菌及菌物在生物系统中的地位做了简述,提出了菌物基因资源产业概念,展望了它的兴起,发展及其与菌物物种多样性研究之间的关系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跻身我国第五大农作物,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食药用菌大国。本文对近十年来食药用菌重要种类名称变更、人工培植或栽培技术的突破和基因组学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随着分子系统学研究的深入,灵芝、黑木耳、毛木耳、桑黄等重要种类的名称得到更正和完善;冬虫夏草、羊肚菌、暗褐网柄牛肝菌等难栽培种类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人工栽培;大多数常见食药用菌种类完成了基因组解析。分析了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生物学研究、组学研究与食药用菌产业发展的关系,基础研究促进食药用菌产业发展,同时产业发展为基础研究提出更多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菌物学报》2007,26(2):322-322
1.刊物简介《菌物学报》(原名“真菌学报”)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全国性的菌物学学术期刊。报道菌物(真菌、粘菌、卵菌等)学研究领域最新成果。主要刊登菌物系统分类学、菌物分子与细胞生物学、菌物区系地理学、菌物多样性及资源开发利用、动植物病原菌物学、医学真菌学、食用和药用真菌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本刊是中国自然科学的核心期刊。多年被国内外一些权威检索刊物收录,促进  相似文献   

15.
菌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菌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表明菌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建立、演替、稳定、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菌物与植物的共生是植物起源和森林形成的基础,而且是森林健康发展的关键;菌物在森林中的分解作用和对土壤母岩的风化作用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环节,且菌体本身是森林中的主要碳、氮汇成员;菌物多样性是森林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稳定的决定因素之一,其多样性的丧失可以直接影响森林的生态系统乃至加剧地球的大气温室效应。菌物在我国森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上具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菌物已成为膳食纤维开发和利用的新的潜在资源。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菌物中的膳食纤维资源,作者对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包括膳食纤维的概念、生理活性和分析方法、及菌物中膳食纤维的化学组成、开发利用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成立将加快农业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也为培养更多菌物学专门人才提供保障。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将以菌物为特色,依托学科(菌物学与菌类作物二级学科)与科研平台(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培养能够掌握生物学及菌物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并具备菌物种质资源、菌类作物栽培育种及菌类食品和药品加工等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立不但是行业发展及科学研究的需要,也是解决菌物人才培养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关键措施。专业将以"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以学生为中心"与"立德树人"为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更多服务地方与国家的菌物人才为导向,围绕师资队伍、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和教学保障体系进行建设。在今后的三五年,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将继续推进"金课"建设等各方面的改革创新,努力建设成为吉林省一流专业,向国家一流专业迈进。建设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呼吁更多的菌物工作者加入其中,为专业与学科的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8.
《菌物学报》2012,(6):802
<正>2013年4月我们将迎来余永年先生90华诞,余先生是为我国菌物科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和无私奉献的老一辈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我国真菌学研究,呕心沥血,曾身兼数职。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室的发展壮大、《菌物学报》(原《真菌学报》)的创刊、中国菌物学会的建立、《中国真菌志》的编研与出版、青年人才的培养以及食用菌  相似文献   

19.
边银丙 《菌物学报》2018,37(12):1557-1561
1978年以来,我国食用菌产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斐然,近年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各个领域迅速展开,科学研究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期《菌物学报》“食用菌专刊”共刊登了27篇论文,其中综述1篇,研究论文26篇。尽管这些论文尚不能代表我国食用菌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但基本上反映了我国食用菌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论文主要以香菇、侧耳类、金针菇、羊肚菌类、草菇等为研究材料,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食用菌组学分析、营养及生物活性物质和重要性状遗传等方面。总体而言,我国食用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相对滞后,它亟需学术界凝聚共识,鼎力支持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代表的基础研究项目,提高我国食用菌基础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20.
裘维蕃是中国植物病理学家。1912年5月15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县。1935年金陵大学植物病理学系学士。1948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院博士。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历任清华大学副教授、北京农业大学教授、中国菌物学会名管理事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名誉理事长。早年为我国菌物学的分类、生理和栽培研究做出贡献。50年代开始,奠定中国植物病毒学的研究和教学的基础。写出中国第一部《植物病毒学》,《中国食菌及其栽培》,提出植物诱导抗性的理论,成功地研制了83增抗剂并阐明了其作用机制和应用,主编了“菌物学大全”一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