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一娜 《植物杂志》2010,(12):26-27
随着社会向多元化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更加时尚的生活。许多年轻人正热衷于饲养一只另类宠物。而蜥蜴这种看上去很敏感,甚至有点儿神经质的动物就非常适合用来凸显饲养者的独特情趣和别样生活。 不过,饲养蜥蜴并不想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我们在饲养之前还是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其中的学问。  相似文献   

2.
淘气小贴士     
<正>蜥蜴:好饿啊,早餐吃点啥呢?蝴蝶一号:前方紧急状况,全体注意!蝴蝶二号:不要吃我们!蜥蜴(一脸坏笑):嘻嘻!蝴蝶一号:这样吧,我停到你头上,给你放哨,你不要吃蝴蝶一二三四……一千号好吗?蜥蜴:好好好,头都大了。…………蜥蜴:到中午了,好饿啊!结果蝴蝶一号还是被吃掉了。(宿迁刘语珊)有一天,一只蜥蜴戴上了一个蝴蝶形的发卡。蜥蜴:你们看看我这个发卡好看不?蝴蝶:你怎么把我的同类给戴头上了?快点还给我们。说完,就飞上去,把蜥蜴的蝴蝶发卡给摘了下  相似文献   

3.
室内饲养蜥蜴的一种好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室内喂养蜥蜴的食物大都为面包虫,但作者从近几年饲养蜥蜴的经验上看,很多蜥蜴并不喜食面包虫。现介绍一种喂养蜥蜴的新饲料——蚁卵。首先,它比较容易获得。一般在野外或林区地势较高的地方都可发现蚂蚁冢,当发现蚂蚁冢后,小心用铁锨扒开,用事先准备好的小勺将蚁卵拣到容器中  相似文献   

4.
赤链蛇,又称火赤链、红花蛇等,为无毒蛇。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江苏等地,生活于田间及村庄旁,捕食鱼、蛙、蟾蜍、蜥蜴等,行动敏捷。个体可达1.5m长,1000g重。人工饲养具有成本低、成活率高等优点。1饲养管理赤链蛇对温度、湿度、环境等的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新疆地区分布的捷蜥蜴(Lacerta agilis)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5月份采集成体,在实验室内饲养和繁殖,2013年11—12月间,采用直接测量泄殖腔温度的方法研究捷蜥蜴体温的日变化节律,分析体温与头体长、体重等形态特征的相关性,探讨环境温度对不同年龄和性别个体生理体温调节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22℃室温条件下,捷蜥蜴两性间的日平均体温无显著差异,体温具有显著的日变化节律;体温与头体长及体重均无显著相关性,与环境温度呈线性正相关,比环境温度高(0.89±0.16)℃;捷蜥蜴体温与环境温度的线性回归方程y=kx+b与y=x两条直线相交,当环境温度高于交点温度时,捷蜥蜴的体温低于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低于交点温度时,捷蜥蜴的体温高于环境温度;幼体的生理体温调节能力较强,而雌性的生理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尽管揭示了捷蜥蜴体温的日变化规律和同环境温度的关系,但捷蜥蜴体温的生理调节和行为调节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生命世界》2010,(4):81-81
<正>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在数百万年时间内被忽视之后,图片中这种小蜥蜴最终获得人们的重视,并被确定为新种蜥蜴。  相似文献   

7.
对爬行动物进行野外生态科研调查及实验研究时 ,经常会应用如下几种技术 :1 鉴别雌雄野外活捉动物后 ,不管是留活体饲养 ,还是做成标本 ,都要鉴定其雌雄性别 ,鉴定的方法有 :1 )外部鉴别特征 :爬行动物中的蜥蜴类动物生活时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的体色相差比较大 ,尤其在生殖季节这种差别更明显 ,如 :中国石龙子雄体体侧红棕色斑纹比雌体鲜艳醒目 ;变色树蜥雄蜥头颈肩部、生活时整个背面全为鲜红色 ,颈、颞、喉部散有黑斑 ,雌蜥没有那么明显的体色 ,南草蜥雄性背面有两条边缘齐整的窄绿纵纹 ,从头背侧至尾前部 ,雌体没有。此外 ,从蜥蜴头宽也…  相似文献   

8.
石龙蜥(石龙子)是爬行纲、有鳞目、蜥蜴亚目、石龙蜥科的动物。这类动物在我国已发现的有15种,大部分是分布在我国的南部。由于这类动物体躯较粗大,结构明显,故常用来作为爬行纲动物的实验材料。尤以活的石龙蜥做实验效果更好,因此有时必须暂时饲养几天,但关于石龙蜥的饲养方法却很少见到介绍。笔者同徐州市人民公园李继友同志曾先后饲养过几次石龙蜥,其效果良好。现将我们饲养的情况简介于后:  相似文献   

9.
蛇的食性     
自然界中蛇类的食物十分丰富.蛇主要吃活的动物,包括从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如蚯蚓、蛞蝓、蛇、鸟、鱼、蛙、蜥蜴以及昆虫等,甚至小型兽类.蛇吃植物非常少见,但曾有人了见到蟒蛇吃芒果或番茄.研究蛇的食性,有利于为饲养蛇供应食料.蛇的种类很多,各种蛇所摄取的食物也不相同.有的蛇是狭食性的,专吃某一种或几种食物.例如翠青蛇吃蚯蚓;钝头蛇吃陆生软体动物;乌梢蛇吃蛙;眼镜王蛇专吃蛇或蜥蜴;眼镜蛇、蝰蛇嗜吃鼠类;尖吻蝮(五步蛇)、蝮蛇(土公蛇)等不但吃鼠、蛙、还捕食鸟类;银环蛇喜吃蟮鱼、泥鳅:金环蛇以鱼、蜥蜴、蛇为食;烙铁头以蜥蜴、鼠类和鸟为食;竹叶青以蛙、晰蜴和鼠类为食;海蛇均以鱼类为食;白花锦蛇和黑  相似文献   

10.
编剧达人     
正金牌编剧集合啦!仔细看,这只和小朋友抢球玩的动物不是猫,也不是狗,而是一只小狮子。它怎么会和小朋友生活在一起?为什么对人类的玩具感兴趣?如果你了解内情,那就以《混进人家里的小狮子》为题目,写一个精彩的小故事吧。不限题材,不限字数,全国的小读者都等着欣赏你的作品哦!蛇:我们做这个动作还要多久?蜥蜴:嘘!别出声,这是杂技!多坚持一会儿,多赚点好吃的。诸城崔连阳蛇:呜呜,医生,好了没?我的牙还是疼。蜥蜴:等一会儿,你咬得太紧了,光线暗,看不大清楚。北仑袁伟璃蛇头鱼和火烈鸟在骑车的路上,发现一条蛇嘴里有一只蜥蜴,于  相似文献   

11.
蜥蜴骨骼标本制作难度较大。我们在制作过程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选材选25cm左右的蜥蜴一条,死活均可,若为活者,可先用水淹法处死。处理 1.剔肉将死去的蜥蜴放入大烧杯内,倒入4%的KOH溶液,以浸没蜥蜴为度,烧煮半  相似文献   

12.
蜥蜴是喜欢温暖的动物,每到秋末冬初的时候,就进入洞内、封住洞口以御塞冷。这时就很难找到活的蜥蜴了。根据我们实验的结果,在冬季保存活的蜥蜴,是简而易行的。保存的办法,是把活的蜥蜴放在盛有湿土的玻璃缸(或木箱)内,将缸置于-3℃左右温度的室内,蜥蜴就钻入土中。此时,不食不动,呈  相似文献   

13.
胎生蜥蜴的捕食行为及其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文阁  董丙君  刘鹏  刘志涛 《生态学杂志》2006,25(12):1520-1523
通过直接观察和胃容物分析对胎生蜥蜴(lacerta vivipara)的捕食行为和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胎生蜥蜴的捕食过程包括觅食、攻击前行为、攻击行为、猎物处死、吞食、食后清洁共6个主要步骤。在6~10月间,胎生蜥蜴的食谱中以昆虫和蜘蛛最多;不同月份的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食物中以个体长为1~10mm食物数量频率最高;食物组成与生活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种类有极显著的相关。雌、雄体的食物生态位重叠度较高,而幼体和成体的食物生态位重叠度较低。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8月6日~11日,作者在辽宁省凌源市进行野外调查,于大河北乡南刘杖子村田地边缘的山麓(40°48'02.3″N,118°54'11.4″E~40°48'09.5″N,118°54'11.6″E,海拔约693 m)采集到蜥蜴标本3号,另于居民住宅附近低矮丘陵顶部(40°48'02.5″N,118°54'02.9″E,海拔811 m)采集到蜥蜴标本1号。经鉴定为蜥蜴科Lacertidae麻蜥属Eremias山地麻蜥E.brenchleyi,为辽宁省蜥蜴新纪录。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大学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标本室,编号为SYNU13090016~SYNU13090019。  相似文献   

15.
2014年5~8月,采用直接观察的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胎生蜥蜴(Zootoca vivipara)的蜕皮行为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胎生蜥蜴成体在繁殖期间(6~7月份)的蜕皮次数为0~3次,不同性别之间的蜕皮次数没有显著差异,且蜕皮次数与个体的体长、体重无关。成体的蜕皮周期不恒定,最短为8 d左右,与仔蜥的蜕皮周期基本相同。仔蜥的蜕皮行为与其异速生长有关,且随着蜕皮行为次数的增加,蜕皮过程的持续时间逐渐减少。胎生蜥蜴成体的蜕皮一般较为完整,除一小部分外,均可翻转后完成蜕皮,而仔蜥不翻转,这种特殊的蜕皮方式可能与人工饲养条件有关,也可能与胎生蜥蜴栖息地的气候条件、行为策略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6.
安徽古新世蜥蜴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的蜥蜴类材料,系我所华南红层考察队安徽分队的同志在安徽区测队大力帮助下于1970和1971年在潜山县采集的,分别产自上、中古新统地层中。蜥蜴类是现生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最成功  相似文献   

17.
李仁德  陈强 《动物学报》1996,42(3):247-252
研究在不同实验温度下驯化的荒漠沙蜥和密点麻蜥的血红蛋白浓度、血浆总蛋白浓度以及血浆清蛋白与球蛋白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在5℃下驯化的两种蜥蜴的血红蛋白浓度都很低;而在15-30℃之间驯化的蜥蜴血红蛋白浓度较高且比较稳定;35℃时蜥蜴的血红蛋白浓度则下降。在同温度下密眯麻蜥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荒漠沙蜥。同种蜥蜴中,雄性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雌性。两种蜥蜴的血浆总蛋白浓度均随驯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荒漠沙蜥在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主要内容本节系继两栖纲之后,通过蜥蜴的形态、构造和生殖发育过程来说明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从蜥蜴的构造和生理的分析,联系陆上生活条件的特点以说明爬行动物的特征;并与两栖类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爬行动物因长期适应陆上复杂的生活条件,引起了它们在构造上和生理上的变化,较两栖类复杂;从爬行动物因适应陆地较干燥的环境,皮肤失去分泌腺而生出角质鳞片,由于皮肤上生出角质鳞片,不能进行呼吸,因而肺脏变成蜂  相似文献   

19.
三台龙     
三台龙是一种小型的原始爬行动物。它生活在中生代三迭纪的早期,距今约二亿年。它活着的时候体长不过20厘米,乍看起来外貌酷似现代生活在山石丛莽之中的蜥蜴。它们的生活习性可能也很相似。因此它的研究者——戈定邦教授开始时把它与蛇、蜥蜴相比较而归于一类。它们多披鳞甲,所以在分类学上称为有鳞类。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蜥蜴,大家并不陌生,但自然界中有一些蜥蜴,你们却未必熟知。正所谓"动物‘怪咖'处处有,蜥蜴家族尤其多。"各位哥迷,你们有兴致跟小编去见识一下吗?蜥蜴也爱玩"穿越"斑帆蜥长得太"老气"了,看上去像是从二叠纪"爬"过来的!它身长1米左右,全身呈灰绿色,背上长了锯齿状的麟脊,尾巴上还竖着一片8厘米高的大"帆",颇有一点儿棘龙的味道呢!这么大的"帆"总得有些作用吧,不然每天背着它岂不是累赘?不错,科学家发现,斑帆蜥背后的"帆"主要有三个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