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吐鲁番沙漠植物园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成立于1976年,是以中亚及干旱区温带荒漠植物区系为收集引种研究对象的科学型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植物园,具有鲜明的地域及植物区系特色。  相似文献   

2.
上海辰山植物园于2005年开始筹建,与此同时启动了的植物收集工作。本文就辰山植物园基本情况、植物收集中长远规划、进展及技术策略进行了论述。活植物收集和标本收集是辰山植物园植物收集工作的两个方面。活植物收集包括以华东植物区系植物为主的物种收集和以上海适生的观赏植物为主的园艺品种收集,如鸢尾属、绣球属、荚蓬属、锦带属和绣线菊属的舭赏园艺品种。截止到2010年,辰山植物园共收集了9000种和园艺品种。其中,华东植物区系物种有1700种,来自世界范围专业苗圃的园艺品种有2800个,另有4500种和品种是种植于温室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目前共收集了近10000份标本,多数为研究和活植物收集的凭证标本,全部存放于上海辰山植物园标本馆(CSH)。  相似文献   

3.
上海辰山植物园于2005年开始筹建,与此同时启动了的植物收集工作。本文就辰山植物园基本情况、植物收集中长远规划、进展及技术策略进行了论述。活植物收集和标本收集是辰山植物园植物收集工作的两个方面。活植物收集包括以华东植物区系植物为主的物种收集和以上海适生的观赏植物为主的园艺品种收集,如鸢尾属、绣球属、荚蒾属、锦带属和绣线菊属的观赏园艺品种。截止到2010年,辰山植物园共收集了9000种和园艺品种。其中,华东植物区系物种有1700种,来自世界范围专业苗圃的园艺品种有2800个,另有4500种和品种是种植于温室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目前共收集了近10000份标本,多数为研究和活植物收集的凭证标本,全部存放于上海辰山植物园标本馆(CSH)。  相似文献   

4.
建立长江三峡植物园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三峡地区自然条件、植物区系、植物资源、珍稀保护植物、古人树种资源和库区特产植物基本概况,提出了在三峡工程库区建立植物园的可行性和适宜性,以及三峡植物园的任务、特色和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30年来植物迁地保护及其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植物园与世界植物园同步挑起了植物迁地保护的历史重担,使植物园的数量迅速增加至近200个,收集保存了占中国植物区系2/3的20000个物种,并在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原理与方法的科学研究上获得了新的进展。然而,中国植物园的布局与世界的植物园一样,物种越丰富的地区,已建立的植物园越少;在保存的物种中,不仅忽视了遗传多样性的保护,而且有约1/3的国家重点保护种类主要因适应性问题而生长不良、出现生殖障碍,甚至死亡。为了提高我国植物迁地保护的有效性,本文就《中国稀有濒危植物保护名录》的修订与公布、《中国植物保护战略》的制定,以及我国植物园协调机制的建立、植物迁地保护网络系统的完善、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的规范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6,24(4):385-386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始建于1956年。50年来,武汉植物园针对我国华中地区兼有南北气候过渡带的植物区系特点,在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植物遗传学、水生植物生物学,资源植物学等方面为我国植物学基础研究、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已成为我国在区域植物资源研究方面独具特色、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植物学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7.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6,24(3):286-286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始建于1956年。50年来,武汉植物园针对我国华中地区兼有南北气候过渡带的植物区系特点,在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植物遗传学、水生植物生物学,资源植物学等方面为我国植物学基础研究、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已成为我国在区域植物资源研究方面独具特色、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植物学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8.
西方园艺学家对高山常绿杜鹃花的引种栽培开始于17世纪,19世纪中期这一活动成为欧美 植物园的热点。伴随着杜鹃花栽培的热情高涨是西方人对中国植物区系的关注及对中国植物 的大量采集和研究。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众多西方人步入中国,进行植物考察和采集活 动,丰富的中国植物资源,经他们之手成为装点西方园林的重要素材。这期间有过一批由欧 美一些植物园和植物(园艺)协会选派的专业采集员,也有一些纯属业余的植物爱好者。这里 仅介绍十几位与中国及少数周边国家和地区杜鹃花关系密切的著名采集者。罗伯特·福琼英国园艺学家罗伯特…  相似文献   

9.
通过果熟率和存活率的统计分析,研究了原产澳大利亚的引种植物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生长适应性。结果表明,原产澳大利亚的引种植物引入西双版纳后总体适应性较差,在557号引种植物中,存活率和果熟率分别仅为5.0%和3.6%。植物区系地区、气候区、植物类群、引种途径和引种年代等因素对引种植物的适应性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气候区和植物区系地区是影响引种植物适应性的主要因素,间接引种植物的适应性高于直接引种植物。因此,从气候相似且在植物区系发生上有亲缘关系的地区进行引种易于成功。  相似文献   

10.
广东车八岭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分析了车八岭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组成和种子植物区系的特点及其发生与发展,并结合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数量分析,探讨了本区与其周围区域植物区系的联系。车八岭植物区系拥有与华夏植物区系共通的表征科,是华夏植物区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体上有着共同的起源。车八岭植物区系以亚热带及亚热带至热带分布成分为主,是比较典型的亚热带植物区系,并且具有一定的程度的热带区系性质;亚热带山地至温带分布成分也有丰富代表,表现出由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区系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以热带自然风光而闻名的旅游胜地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位于北纬21°41、东经41°25′,平均海拔570米,年平均温为21.5℃,年降雨量1500毫米。土壤主要为砖红壤,pH值6.5—7,土层有机质丰富,全年无霜,相对湿度为80—85%。特殊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使这一地区植物区系成分极其丰富,植物种类繁多,其中包含许多珍贵稀有濒危植物。  相似文献   

12.
文章报道了核子木[Perrottetia racemosa(Oliv.) Loes.]在陕西省石泉县的分布,为陕西省种子植物区系增加一新记录科——十齿花科(Dipentodontaceae)及一新记录属——核子木属(Perrottetia Kunth)。文中介绍了该科属的背景,提供了该种野外照片及植株局部照片,并对其生境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凭证标本保存于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植物标本馆(SDFGR)和陕西省西安植物园植物标本室(XBGH)。  相似文献   

13.
南岭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Ⅰ.植物区系的组成和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南岭山地地质历史较为古老.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孕育了比较丰富的植物资源,计有维管束植物3831种.隶属1184属.248科.蕨类植物以亚热带及亚热带至热带分布科属为主,起源古老;裸子植物多数为原始古老的子遗成分;被子植物大多数科属的分布中心都在中国或华夏的亚热带及其附近热带地区.研究表明.南岭山地植物区系是典型的亚热带植物区系,具有由热带性区系成分向温带性区系成分过渡的特点;亚洲热带、温带和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在发生上是统一的;北美植物区系和华夏植物区系有着共同的起源,是在联合古陆漂离之前通过欧洲一北美古陆发展过去的.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思茅地区菜阳河自然保护区地处联系滇南热带与滇中亚热带的中间位置,在植被地理和生物地理上十分重要,其植物区系计有野生种子植物1 920种, 隶属于836属及178科。该植物区系以兰科( 69属/223种)、茜草科(37/100)、菊科(47/86)、蝶形花科(33/82)、唇形科(28/62)、大戟科(25/59)、荨麻科(13/52)、禾本科(34/47)、樟科(12/44)、桑科(6/44)、爵床科(26/36)等为优势科。属的分布区类型组成以热带亚洲分布型最多, 约占总属数的31%;其次是泛热带分布,占23.4%;热带分布合计占总属数的83.3%。种的分布区类型组成仍以热带亚洲分布最多, 占总种数的60.6%;其次是中国特有分布, 占21.6%;热带分布种合计占70.0%以上。这些特征均表明该植物区系热带性质显著,并具有印度—马来西亚植物区系特点,在植物区系分区上属于印度—马来西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由于菜阳河自然保护区在地理上位于热带亚洲植物区与东亚植物区的交汇地带,该植物区系中的许多热带植物均是在其分布的北界,植物区系又有明显的热带北缘性质。通过与滇南西双版纳和滇中无量山植物区系的比较,菜阳河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与西双版纳植物区系在区系组成及属的地理成分构成上很接近, 它们同为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北缘类型。在云南南部,从热带亚洲植物区系到东亚植物区系的过渡与转变,显然发生在思茅菜阳河地区以北。从热带亚洲植物区系过渡到东亚植物区系,在诸属的分布区类型中,热带亚洲分布型显著减少,北温带分布型和东亚分布型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孙航 《云南植物研究》2002,24(3):273-288
横断山-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开端是在晚白垩纪和早古近纪(早第三纪)。古植物资料在古近纪初期横断山-喜马拉雅植物区系是同古地中海沿岸一致的以照叶林为主的暖湿植物区系。古近纪后期和新近纪(新第三纪)以后古地中海气候逐步旱化。原来的暖湿植物区系在地中海地区逐步消失,而在横断山及喜马拉雅和东亚其他地区得以保存和发展,现代横断山及东喜马拉雅的亚热带森林即是其后裔。古近纪中期以后由于古地中海的逐步退却,气候变得干旱,原暖湿植物区系逐步被现代旱生的地中海植物区系所取代。新近纪以后,旱生的现代地中海植物区系由于喜马拉雅和横断山的隆起而转向适应高山环境,逐步分化形成了现代的中国-喜马拉雅成分。横断山-喜马拉雅地区硬中高山栎林的起源;铁筷子属,绿绒蒿属,芒苞草属,假百合属及马桑属的地中海,喜马拉雅-横断山间断分布的形成便是古地中海植物区系残遗的体现;黄花木属,独一味属等众多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就是古地中海祖先的后裔。这些代表类群的分析研究表明现代的喜马拉雅-横断山的高山植物区系以及中国-喜马拉雅成分中有相当的一部分是起源于新生代旱生的地中海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16.
艾山植物区系是山东半岛植物区系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以下特征: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共计有维管植物96科,311属,488种。该植物区系优势科现象明显;植物区系具有古老性,单种属和寡种属数量较多;分布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温带成分优势明显达161个属,泛热带成分丰富有50个属,热带植物区系为21个属。将艾山植物区系与邻近植物区系的植物地理分布类型进行聚类分析和属、种相似性系数和优势科的比较,结果表明,艾山植物区系与千山植物区系的差异比较大。植物区系资料研究不支持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划为同一植物区系亚地区。  相似文献   

17.
苗儿山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光照   《广西植物》1985,(3):315-318
<正> 苗儿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亚热带天然林保存较好、并有一定代表性的林区之一。它的植物区系成分复杂,植物种类繁多,古老孑遗植物丰富。研究其植物区系的组成和特点,对进一步研究广西乃至我国的植物区系,及开发利用保护区内的植物资源,使之更好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横断山-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开端是在晚白垩纪和早古近纪(早第三纪).古植物资料表明在古近纪初期横断山-喜马拉雅植物区系是同古地中海沿岸一致的以照叶林为主的暖湿植物区系.古近纪后期和新近纪(新第三纪)以后古地中海气候逐步旱化,原来的暖湿植物区系在地中海地区逐步消失,而在横断山及喜马拉雅和东亚其他地区得以保存和发展,现代横断山及东喜马拉雅的亚热带森林即是其后裔.古近纪中期以后由于古地中海的逐步退却,气候变得干旱,原暖湿植物区系逐步被现代旱生的地中海植物区系所取代.新近纪以后,旱生的现代地中海植物区系由于喜马拉雅和横断山的隆起而转向适应高山环境,逐步分化形成了现代的中国-喜马拉雅成分.横断山-喜马拉雅地区硬叶高山栎林的起源;铁筷子属,绿绒蒿属,芒苞草属,假百合属及马桑属的地中海、喜马拉雅-横断山间断分布的形成便是古地中海植物区系残遗的体现;黄花木属、独一味属等众多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就是古地中海祖先的后裔.这些代表类群的分析研究表明现代的喜马拉雅-横断山的高山植物区系以及中国-喜马拉雅成分中有相当的一部分是起源于新生代旱生的地中海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南部甘什岭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邢福武  李泽贤 《植物研究》1993,13(3):227-242
甘什岭地处海南岛南部,是我国最南端的一个森林保护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植被主要以龙脑香科的无翼坡垒Hopea reticulata和青梅Vatica mangachapoi为建群种组成的热带雨林,还有各类灌丛草坡等;本区植物区系较为丰富,根据作者1986至1989年间的调查采集,计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71科,679属,1144种;植物区系组成主要以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同时拥有东南亚热带雨林中的特征种类;与邻近地区的植物区系比较,其中与中南半岛和爪哇植物区系的关系最为密切,菲律宾次之,与黑石顶植物区系的关系较为疏远。 甘什岭植物区系是海南植物区系的一个缩影,同时对于认识中国南部和西南部的热带雨林区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涛  张宏达   《广西植物》1995,15(2):131-138
南岭山地与相邻地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过渡或替代关系,主要通过亚热带及亚热带至热带亚洲分布成分与华南南亚热带及亚洲热带地区联系;与华中和华东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以亚热带以及亚热带至温带分布和中国-日本间断分布成分来沟通;与西南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则表现为两地共有的古老和与子遗成分区及石灰岩山地区系成分。华夏植物区系,是从古老的华夏植物群逐步发展起来的统一体,在区系分区上应划归为统一的华夏植物界,下分东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