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焦中国     
《植物杂志》2010,(11):7-7
首例获得成功的转基因猕猴 中国科学家日前成功培育出我国首例转基因猕猴,该项研究证明了一种适合用转基因技术进行基因操纵的非人灵长类模型,对有关疾病机制的生物医学研究、基因疗法和再生医学方面治疗方法的开发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通报》2010,(12):18-18
历时3年的艰苦攻关.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季维智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培育出我国首例转基因猕猴,并于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该研究成果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在非人灵长类转基因动物研究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未来人类重大疾病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深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科研快讯     
<正>《人类分子遗传》:帕金森病研究取得进展帕金森病(PD)是仅次于老年痴呆的世界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对中老年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PD的发现、确诊往往是在病程的中后期,以至治疗效果不理想。由于研究PD的早期病理机制过程中缺少理想的动物模型,目前对于该病的早期发病机理和针对性治疗知之甚少。猕猴与人类在神经生理结构及行为学方面具有高度相似性,是研究神经疾病的理想实验动物。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晓江等人曾在美国Emory大学于2008年用转基因方法建立了首例神经退行性疾病(享廷顿病)猕猴模型。采用相类似的转基因方法,李晓江研究组与  相似文献   

4.
简清 《生命世界》2008,(3):26-29
历史回眸1985年,我国科学家朱作言先生通过显微注射方法,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和小鼠重金属螯合蛋白启动子相结合,注入鲫鱼受精卵,成功构建了世界上首例转基因鱼,掀起了世界各国对转基因鱼的研究热潮。此后,转基因鱼研究有了长足  相似文献   

5.
6.
我国转基因鱼研制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从诞生了首例转基因鱼以来,在后续30多年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全球范围的转基因鱼研究包括多种养殖鱼类,目标性状涉及快速生长、抗病抗逆和品质改良。现在已经初步建成转基因鱼育种技术体系和安全评估体系,为转基因鱼产业化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以转基因黄河鲤育种研究为主线,简要回顾了转基因鱼研究的发展历程,并对转基因鱼育种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日前,由中国农业大学李宁院士领导的研发团队,与北京济普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科润维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通力合作研发,在北京转基因动物试验基地,顺利出生了一头健康的转入CD20抗体基因的转基因奶牛——贝贝。贝贝出生体重38kg,健康情况良好。此次获得的转基因奶牛,是我国首例获得的转抗体基因的转基因奶牛。  相似文献   

8.
研发动态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8,28(1):136-138
我国首例绿色荧光转基因克隆猪成功产下"荧光猪崽" 我国首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日前成功产下11头小猪,其中2头具有绿色荧光遗传特征.这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生产转基因猪已经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9.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5):I0001-I0002
<正>近日,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院研究员赖良学与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王忠合作,获得了世界首例ROSA26定点基因敲入猪模型。据称,该研究成功地实现了猪重组酶介导的基因交换,从而解决了一直困扰转基因猪研究领域效率低下、表型不确定的问题。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细胞研究》。转基因猪在农业新品种培育和生物医药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猪胚胎干细胞,转基因猪的制备主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是生命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在众多生命科学领域中,"基因转移"的关键核心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农学和医学等众多生命科学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不可估量的价值。按照发展历程来说,转基因动物研发可大致分为传统转基因和基因组编辑两个阶段。中外动物转基因技术发展史1974年,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世界首例转基因小鼠,拉开了转基因动物创制的帷幕。而动物转基因技术真正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  相似文献   

11.
自1987年世界首例成功运用转基因技术改造矮牵牛花色以来,花色改造基因工程技术不断展现它在培育新花色品系上的无穷魅力。综述了观赏植物花色素的种类、花色素苷的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的种类;基因工程改变花色的原理和策略以及花色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自首例快速生长转基因鱼在我围诞生以来[1],世界上很多试验室相继开展了转基因鱼研究,以期获得快速生长[2,3]、抗逆[4,5]的养殖新品系.与传统的杂交选育方法相比,转基因育种方法摆脱了物种间遗传壁垒的桎梏,基于对目的基因功能的认识和把握,定向培育优良养殖品种,大幅缩短育种周期.  相似文献   

13.
猕猴(Macaca mulatta)是自然分布最广泛的非人灵长类,因其行为多样且表情丰富,不仅是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等处常见的观赏动物,亦是诸多旅游区的重要观赏资源。近年来,国内不时有引入猕猴开展旅游活动的相关新闻报道,但猕猴相关旅游现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猕猴”和“旅游”“景区”“保护区”及“森林公园”等为关键词,利用“百度”搜索引擎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设为2000年1月至2021年10月,提取包括猕猴观赏地的行政区域、类别、猕猴来源和状态、引入猕猴年份和数量等信息,旨在了解国内猕猴观赏旅游现状,为猕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共检索到164处猕猴观赏区,分布于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冠以“景区”“森林公园”“保护区”和“旅游区”的地区分别有97、36、20和11处;2)猕猴自然分布的观赏区有105处,明确为引入猕猴的有53处,而来源不详的有6处,其中,北京、山东、江苏及河北的23处观赏区内猕猴均为人为引入;3)20世纪80和90年代便有地区开始引入猕猴,2005年至2010年引入猕猴的观赏区最多,达16处;4)在已知的引入猕猴观赏区中,仅13处有明确的猴源输出地,其中包括3处引自猕猴来源较复杂的河南新野猕猴繁殖场。本研究提示,国内猕猴观赏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猕猴的自然分布格局。建议野生动物管理部门对涉及猕猴观赏项目建立分级审批制度,尤其是针对引入猕猴开展旅游活动的项目应先开展生态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14.
浸于水中能存活许多天的水稻植株很受种植者欢迎,因大雨形成的涝灾会造成水稻减产。菲律宾研究的首例转基因水稻组织正是以此为目的。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植物生理学研究人员经菲律宾植物检疫部门批准,进口了100份转基因棉花愈伤。经澳大利亚坎培拉的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机构(CSIRO)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XAGE-3基因在灵长类和啮齿类动物的基因组中的同源性,通过转基因研究XAGE-3基因在小鼠中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方法根据Homologene及Taxplot数据库,通过Blast比对方法分析XAGE-3在两类动物基因组中的同源性;从人胎盘组织克隆XAGE-3基因,转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显微注射方法得到转基因动物,基因组PCR鉴定基因型,反转录PCR分析基因的表达;Brdu标记3周龄动物显示睾丸内细胞的增殖。结果XAGE-3在人、黑猩猩和猕猴中存在高度同源基因,而在小鼠和大鼠中无同源区域;在基因型鉴定阳性的5个首建系中3个品系睾丸组织目的基因表达较高,在传代的两个品系中,在小肠,胸腺,睾丸等组织中目的基因均有表达;睾丸组织Brdu标记显示XAGE-3转基因动物有更多的发育晚期的精细胞被标记。结论XAGE-3作为灵长类种属特有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中影响了精细胞发育。  相似文献   

16.
用染色体原位抑制杂交法研究人和猕猴染色体同源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黄浩杰  张锡然 《遗传学报》1993,20(3):193-200
本文用生物素标记的人类1号、2号、4号染色体DNA探针进行染色体原位抑制(chromosomal in situ suppression,简称CISS)杂交以研究人和猕猴染色体的同源性。结果表明:人1号染色体与猕猴1号染色体同源。其中与猕猴lpter→lq33的同源程度高,与猕猴lq33→lqter的同源程度相对较低;人2号染色体与猕猴13号染色体长臂、9号染色体长臂和部分短臂同源;人4号染色体与猕猴2号染色体同源。结合染色体带型比较分析,本文对人和猕猴染色体的演化关系进行了探讨,该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染色体重排可能是灵长类染色体进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太行山猕猴的食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猕猴 (Macacamulatta)是世界上地理和生态地位分布最广泛的非人灵长类。我国是唯一的地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均有猕猴分布的国家。直到1987年 ,亚洲最北部的猴群在河北兴隆绝灭以后[12 ] ,自然分布于河南省与山西省交界处的太行山及中条山南段的猕猴就成为亚洲猕猴分布的最北界 ,位于N35°11'~ 35°17',E112°0 3'~ 112°33',地处暖温带。经 1981年以来的调查研究发现 ,太行山猕猴在形态、生理、生态等方面与其它地区的猕猴不同 ,是最具研究意义的种群[5] 。猕猴同其它动物一样 ,通过食物与其它动物 ,周围环境及人类物质…  相似文献   

18.
研发动态     
我国将重点支持新型工业酶研究,中国加入国际人类基因变异组计划,昆明动物所马普小组为新基因起源绘制全基因组蓝图,我国首例人治疗性抗体转基因奶牛诞生,中国首批“试管猴”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1年连续野外观察(2015年12月至2016月11月),对比研究了广东省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群和台山上川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半野生投食群的猕猴觅食策略异同,分析了食物数量和食物营养对猕猴觅食行为的影响,探讨了猕猴对生境变化的应对策略及其适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群和半野生群猕猴均偏好取食低灰分果实。另外,比起取食较少的果实,半野生群猕猴主要取食的果实具有低含水量和低蛋白等特点。全年来看,野生群猕猴偏好取食分布数量多的果实;半野生群猕猴食果频率月间波动受环境果实量影响,符合能量最大化理论。野生群和半野生群猕猴采食乔木树叶的行为均不受乔木数量的影响;而且两者采食所有生活型植被的叶的行为不受叶营养的影响。本研究表明猕猴会根据环境的食物资源数量和质量调整其觅食策略,具有对不同生活环境灵活适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用于克隆的猕猴耳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及其有关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组织块培养法成功地分离培养了猕猴耳皮肤成纤维细胞。对培养细胞进行了形态观察、生长曲线测定、免疫细胞化学分析、染色体和周期分析,结果表明培养的细胞具有正常的大小、形态、细胞骨架系统和染色体数目,而且随着细胞汇合程度的增加,G0/G1期细胞所占的比例上升,70%-80%和90%-100%两种汇合程度的G0/G1期和S期比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对培养猕猴耳成纤维细胞的有关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有利于给同种和异种体细胞克隆猴研究提供形态良好、染色体数目正常的供体细胞,同时也为体细胞转基因等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