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中生代的鸟类:介绍及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忠和  张福成 《动物学报》2004,50(6):913-920
最近十来年 ,中国辽宁发现的早白垩世的鸟类化石超过了世界上其它任何一个地区。中国的中生代鸟类化石代表了始祖鸟化石之后鸟类历史上第一次显著的分异。它们不仅包括了带有明显恐龙祖先特征的长尾的鸟类 ,而且还包括了许多进步或特化的种类 ,如早白垩世最大的鸟类 ,最原始的反鸟类 ,以及保存最好的、飞行结构和现生鸟类几乎一样的今鸟类。这些早期鸟类在诸如飞行、大小和食性等所反映的演化、形态和生态学特征等方面出现了重大的分异。具有长尾骨骼的原始基干鸟类热河鸟和驰龙类具有的相似性 ,进一步支持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中国发现的早白垩世的鸟类以及树栖的恐龙化石还为鸟类飞行的树栖起源假说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证据。“恐龙下树”的假说结合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和鸟类飞行的树栖起源学说 ,因此也得到了化石证据的支持。由于多种恐龙带有羽毛 ,因此羽毛不一定代表了恒温。恒温的鸟类可能到了早白垩世的进步鸟类中才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2.
王原  叶剑 《化石》2020,(3):2-8
正1、除了鸟类,还有其他"会飞的恐龙"吗?的确有。在我国辽宁中生代地层中就发现几种会"飞"的恐龙的化石,比如侏罗纪晚期近鸟龙科的近鸟龙(Anchiornis,见题图)和足羽龙(Pedopenna),以及白垩纪早期驰龙科(该科一个著名成员叫伶盗龙Velociraptor,又名迅猛龙)  相似文献   

3.
李菲凡 《化石》2022,(2):30-35
<正>在20世纪60年代的科学运动——恐龙文艺复兴中,沉寂近40年的鸟类起源于兽脚类(Theropoda)恐龙的假说得到恢复,并获得普遍支持。兽脚类的哪一类群与鸟类亲缘关系最近,即作为鸟类的“姊妹群”成为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随着化石材料的丰富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的改进,对鸟类姊妹群的认识也不断进步,这个位置先后被赋予恐爪龙类(Deinonychosauria)、  相似文献   

4.
世界最著名、最权威的杂志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 ,1999年第11期刊出了几幅制做精美 ,色彩艳丽的“带毛恐龙”的照片和复原图。文章用醒目的标题 ,大字刊出“霸王龙有羽毛吗?”文章开篇报道了一种似鸟非鸟似龙非龙的动物。作者引用了研究者给这个特殊的动物起的名子叫做辽宁古盗龙(Archaeoraptorlianigensis)。文中记述这只似鸟似龙的动物 ,长着始祖鸟一样的头和翅膀 ,有着典型小形兽脚类恐龙 -驰龙式的棒状的尾巴 ,并声称他们找到了连结鸟类和恐龙类进化过程中缺失的环节。结论是鸟类由小形兽脚类恐龙进…  相似文献   

5.
鸟类起源研究的进展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由于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发现了很多早期鸟类以及与之关系接近的恐龙化石,鸟类起源的研究一时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许多带羽毛恐龙化石的发现,更为这一热点增添了很多色彩。本文旨在简要介绍最近几年国际上关于鸟类起源研究已取得的进展以及尚存在的问题。1带毛的恐龙 自70年代Ostrom(1973,1976)率先复兴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以来,鸟类的起源问题便一直成为人们争执的焦点。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鸟类和恐龙的关系最为接近,但持不同观点的学者仍提出了许多疑问。在…  相似文献   

6.
高峻 《化石》2006,(2):24-25
2001年第二期的《化石》杂志刊登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先生撰写的题为《恐龙会爬树吗?》一文。笔者仔细阅读了全文,认为虽然此文题面的意思是讨论恐龙是否会爬树,但其实质目的仍然是为鸟类是起源于小型兽脚类恐龙之说提供依据。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文中  相似文献   

7.
河北侏罗-白垩纪界线最古老的恐爪龙类足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中国河北省赤城县倪家沟化石点一组恐龙行迹,并命名一新属新种--中国猛龙足迹(Menglongipus sinensis ichnogen.et ichnosp.nov.).足迹来自土城子组,位于侏罗-白孚纪界线.相邻的义县组曾发现最古老的恐爪龙类骨骼化石,而中国猛龙足迹的发现表明恐爪龙类早在义县组之前便出现在该地区.中国猛龙足迹的造迹者体长约65cm,非常接近于基十的近鸟类.此外,为四川伶盗龙足迹(Velociraptorichnus sichuanensis)的模式标本提供更多细节,并讨论驰龙类足迹型与其他兽脚类足迹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的驰龙类恐龙在分类和形态上多样化程度很高,其中的赵氏小盗龙曾被认为是已知体型最小的非鸟兽脚类恐龙之一。然而这个观点依据的标本都处于相对早期的生长发育阶段,因此热河生物群驰龙类恐龙的体型下限仍不明确。本文依据一件产自辽宁省凌源县四合当下白垩统义县组(热河群中部)的标本,描述驰龙类一新种,杨氏钟健龙。这一新种可归入小盗龙类,但它在很多特征上不同于其他小盗龙类,其中最明显的区别是其相对长的钩状突愈合于背肋上,肱骨具有强烈内倾的近端,肱骨三角嵴上有一窗孔,尺骨略长于肱骨,并具有窄跖型的足。最重要的是,已为成年个体的杨氏钟健龙正模估计体重约为0.31 kg,这证实了热河生物群的一些驰龙类恐龙属于已知体型最小的非鸟恐龙。初步分析显示热河生物群驰龙类恐龙有生态位分化的情况,这一现象在中生代恐龙动物群中报道很少。  相似文献   

9.
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的驰龙类恐龙在分类和形态上多样化程度很高,其中的赵氏小盗龙曾被认为是已知体型最小的非鸟兽脚类恐龙之一.然而这个观点依据的标本都处于相对早期的生长发育阶段,因此热河生物群驰龙类恐龙的体型下限仍不明确.本文依据一件产白辽宁省凌源县四合当下白垩统义县组(热河群中部)的标本,描述驰龙类一新种,杨氏钟健龙.这一新种可归入小盗龙类,但它在很多特征上不同于其他小盗龙类,其中最明显的区别是其相对长的钩状突愈合于背肋上,肱骨具有强烈内倾的近端,肱骨三角嵴上有一窗孔,尺骨略长于肱骨,并具有窄跖型的足.最重要的是,已为成年个体的杨氏钟健龙正模估计体重约为0.31 kg,这证实了热河生物群的一些驰龙类恐龙属于已知体型最小的非鸟恐龙.初步分析显示热河生物群驰龙类恐龙有生态位分化的情况,这一现象在中生代恐龙动物群中报道很少.  相似文献   

10.
王原  金海月  谢丹 《化石》2019,(3):2-5
<正>别一张口就是霸王龙,能说出几种中国恐龙才更有范儿!你认识哪几种恐龙呀?脱口而出的很可能是霸王龙、三角龙、腕龙吧!但这些都是外国的恐龙。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能说出几个中国恐龙的名字吗?世界上恐龙种类最多的国家是哪个?美国?英国?谁说日本我只能"呵呵"了:那可是个火山岛国。中国有多少个省区产恐龙化石?骨骼、蛋、足迹都算上?请注意,这里是指"非鸟恐龙",因为鸟类是恐龙的后代,是"未亡的恐龙"(引自徐星老师同名书):现在还有1万多种恐龙  相似文献   

11.
赵岳 《化石》2012,(1):41-43
说起霸王龙,那可真是古生物中鼎鼎人名的超级明星。不仅仅是其本身,它的七大姑八大姨们都跟着沾光,像阿尔伯塔龙属、蛇发女怪龙属、恶霸龙属和特暴龙属等都成了古生物爱好者们最熟悉的一群恐龙。 这里,笔者先简单地介绍一下霸王龙家族的情况。霸王龙家族的正式名称叫做暴龙类(暴龙超科),这类恐龙过去曾绎被分类为肉食龙类,但是近来的研究则指出其是一类基干的虚骨龙类。己知最早的暴龙类出现丁中侏罗世,但是侏罗纪和早白垩世的暴龙类都发现得不多。  相似文献   

12.
正主龙类有时又被称为初龙类,原义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这一类群包括人们所熟悉的恐龙、翼龙和鳄类等化石及现代动物。在最早的恐龙出现之前,各种原始主龙类已经是地球上非常繁盛的爬行动物了,众多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错综复杂,历来是古生物学领域争论的热点话题。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除了某些鳄鱼之外主龙类基本上是陆地动物,直至200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贵州盘县首次发现海生类型的早  相似文献   

13.
辽西下白垩统九佛堂组尾羽龙类—新属(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了一件采自辽西热河群九佛堂组一新的窃蛋龙类:义县似尾羽龙(Similicaudipteryx yixianensis gen.et sp.nov.),并依据其和尾羽龙属的相似特征,及其匕首状的尾综骨,肠骨、踱骨和脚趾的形态等将其归入窃蛋龙类的尾羽龙科,但其所具有的一些特征也不同于该科已建立的尾羽龙属,如尾综骨的形态和较大的个体等。该化石具有许多典型的窃蛋龙类的特征,如短尾、较短的前肢等,有别于其他窃蛋龙类的特征还包括耻骨和肠骨的长度比为1.46,背椎上发育2个大而深的椎体下突、背椎侧部具孔等。义县似尾羽龙是又一类具有真正尾综骨的恐龙,表明尾综骨这一曾经被认为是鸟类特有的结构可能是在恐龙中独自演化的。它具有一些进步的特征如具尾综骨等,但同时也具有一些原始的特征如5个愈合的荐椎,耻骨联合长,表明在窃蛋龙类中存在着特征的镶嵌进化现象。似尾羽龙与驰龙类、其他窃蛋龙类等恐龙一样,脚趾并没有对握,已有的证据说明完全的对握目前还只是出现于鸟类中。根据其短尾、中部收缩的趾骨和灵巧的身体等都表明它是一类适于快速奔跑的动物。目前为止,已知的尾羽龙类化石均发现于北票四合屯地区的义县组下部尖山沟层(段),距今约125Ma。新标本发现于义县西二虎桥地点,属于九佛堂组,距今约120Ma,这也是迄今为止在九佛堂组发现的惟一一件尾羽龙类化石,对研究早白垩世窃蛋龙类的演化和热河生物群恐龙组合的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浙江天台晚白垩世伤齿龙(troodontids)蛋化石的新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天台上白垩统赤城山组中发掘出属伤齿龙类的棱柱形蛋化石。研究认为,棱柱形蛋从伤齿龙类恐龙中产出就具有较高刚度的蛋壳,可直接插入松软的泥沙里,明显区别于其他大多数恐龙及现代爬行类所产的韧性蛋壳蛋,韧性蛋壳的恐龙蛋往往因重力作用产生变形而呈扁球形和扁椭球形。伤齿龙类的棱柱形蛋的刚性蛋壳很接近现代鸟蛋的蛋壳,暗示伤齿龙类恐龙生殖系统在蛋壳形成方面与现代鸟类有一定相似性。同时,伤齿龙类的棱柱形蛋或多或少地以向外倾斜的形式排布,反映出伤齿龙类恐龙产卵时可能面向巢穴外,是一种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行为。  相似文献   

15.
李妤瑾 《化石》2002,(2):29-30
肉食类恐龙在6500万年之前已经绝灭了 ,它们如何捕猎 ,如何打发闲暇时光 ,它们的群栖生活行为及繁殖等习性 ,人们均可通过了解化石记录去寻求答案。在描述肉食类恐龙的生活方式时 ,我不以为研究爬行动物的生理学可以推断出恐龙是变温动物还是恒温动物。然而这个曾经有争议的问题 ,现在很快获得了认可。肉食类恐龙有三种基本类型 :胫骨龙、原蜥脚类、和兽脚类。前两类是四趾型的 ,他们在地史时期的发展较局限。兽脚类是三趾型的恐龙 ,为数较多 ,延续时间较长 ,其中有较著名的霸王龙、跃龙和腔骨龙。因为有类似鸟的运动特性 ,这群生物从三…  相似文献   

16.
1972年末,在河南栾川县秋扒公社发掘出大型食肉类恐龙——霸王龙类的牙齿化石,这类化石我国只在内蒙、新疆发现过。这次的发现不但扩大了霸王龙类在我国的地理分布,而且对秋扒-潭头山间构造盆地的地层时代划分提供了根据。过去地质工作者一般都认为该盆地是新生代早第三纪的沉积,现在可以认为该盆地的地层时代至少一部分是中生代晚白垩世的。现借栾川霸王龙类化石发现的机会,简单介绍一  相似文献   

17.
辽宁西部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驰龙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底部陆家屯层近年来产出大量恐龙和其他脊椎动物化石 ,其中包括兽脚类恐龙当中的伤齿龙类和窃蛋龙类 (Xu ,2 0 0 2 )。本文报道该层位产出的一件驰龙类化石标本。通过对比研究 ,我们确认这一标本不同于热河群已知的其他 3种驰龙类 ,并建立了驰龙类的一个新属种 :陆家屯纤细盗龙 (Graciliraptorlujiatunensisgen .etsp .nov .)。驰龙类最初发现于北美晚白垩世地层中 (MatthewandBrown ,1 92 2 ) ,随后在蒙古晚白垩世地层中也有发现 (Osborn ,1 92 4 ) ;现在已知驰龙类的化石记录主要集中在北美和中亚地区的白垩纪地层中 (Xu ,2 0 0 2 )。千禧中国鸟龙 (Sinornithosaurusmillenii)曾代表最早的确定无疑的驰龙属种 (Xuetal.,1 999) ,其生存时代大约为 1 2 5Ma (Swisheretal.,1 999)。陆家屯纤细盗龙正型标本产于义县组底部陆家屯层 ,其上覆和下伏岩层的同位素年代分别为 1 2 8Ma和 1 39Ma (Swisheretal.,2 0 0 1 )。因此 ,陆家屯纤细盗龙代表已知最早的驰龙属种。陆家屯纤细盗龙和其他驰龙类共享以下近裔特征 :尾椎前关节突和脉弧极度加长、上颌齿后缘锯齿明显大于前缘锯齿和指节III- 2明显缩短。陆家屯纤细盗龙的以下近裔特征区别于其他驰龙类 :中部尾椎有一板状结构连接左右后关节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中侏罗世晚期到晚侏罗世早期沉积的石树沟组产出过包括多种兽脚类恐龙在内的大量脊椎动物化石。描述了一件新的采自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五彩湾地区石树沟组上部的兽脚类恐龙左第四跖骨标本(IVPPV18060)。通过与其他兽脚类恐龙第四跖骨对比,该标本可归入异特龙超科(Allosauroidea)。它与其他异特龙超科第四跖骨的相似性包括:近端关节面三角形并有一向后方延伸的舌状突出,向外侧轻微弯曲的骨干,位于骨干后方靠近外侧边的半月形肌肉凹陷,三角形骨干横截面。在异特龙超科当中,V18060与准噶尔盆地将军庙地区石树沟组中发现的董氏中华盗龙(Sinraptordongi)最为相似(除了以上相似性,V18060和董氏中华盗龙的相似性还包括远端关节轮廓呈近梯形,骨干后部肌肉凹陷与周围边界呈半开放状态)。但是,V18060和董氏中华盗龙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区别:V18060明显比董氏中华盗龙的第四跖骨粗壮,远端内外两髁大小差异相反。这些形态差异可能是由于个体发育或者性双形造成的,也可能代表分类学差异。对比研究和基于第四跖骨形态信息进行的分支系统学分析结果更偏向后一种解释:V18060代表一个不同于董氏中华盗龙但与后者亲缘关系很近的新的兽脚类恐龙。新材料的发现增加了中晚侏罗世石树沟动物群兽脚类恐龙的分异度。在五彩湾和将军庙地区发现不同的中华盗龙类恐龙指示了晚侏罗世早期准噶尔盆地中相邻地区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生态分异性或者地理隔离。  相似文献   

19.
周忠和 《化石》2000,(2):29-30,6
一、起源篇1 鸟类起源于恐龙吗 ?目前国际上多数学者已同意鸟类确实起源于一类小型的兽脚类恐龙 ,但仍有一些学者持不同看法。2 “鸟就是恐龙 ,恐龙就是鸟”这句话对吗 ?如果承认鸟类起源于恐龙 ,那么说鸟就是恐龙就相当于说人是哺乳动物 ,从系统关系和分类的角度来讲 ,这句话基本算对 ,但严格来说 ,也不对 ,因为鸟类和恐龙毕竟存在差别正如人和哺乳动物存在很大不同的道理一样 ;但是说恐龙就是鸟则相当于说哺乳动物就是人 ,显然是不对的。3 鸟类的起源有几大假说 ?历史上关于鸟类的起源 ,主要存在过三种主要的假说 :一是鸟类的恐龙起源…  相似文献   

20.
从霸王龙啃过的骨头得知 ,它是一个不大讲究饮食的主儿。近年来 ,一些恐龙专家就霸王龙究竟是掠食者还是食腐者展开了争论。例如巴克与柯里 ,二人对霸王龙品头论足 ,各叙己见。巴克认为霸王龙是无能之辈 ,是食腐者 ;柯里却说 ,霸王龙能干得很 ,是掠食者。有关巴克与柯里各自的理由 ,本文不准备多加表述。这里仅说说古生物学家在化石中的有趣发现。白垩纪末期 ,北美洲曾是霸王龙耀武扬威的地方。在那些年代的地层里 ,常常发现霸王龙当年啃过的植食恐龙的骨头化石 ,其标志是 ,骨头上有大王的牙痕。研究者注意到 ,在鸭嘴龙和三角龙的遗骨上 ,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