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2.
为探讨淡水红藻的叶绿体基因及其适应性进化特征,选取弯枝藻属(Compsopogon)及相近外类群的rbc L基因共17条,利用PAML 4.9软件,对弯枝藻属rbc L基因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分别采用分支模型、位点模型以及分支-位点模型对基因的选择位点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弯枝藻属rbc L基因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β折叠构成,结构稳定。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内类群为单一物种,分为3个小分支,具有一定地理分布规律。在3种进化模型中均未检测到统计上显著的正选择位点,表明绝大多数位点处于负选择压力下。因此,弯枝藻属rbc L基因未发生适应性进化。  相似文献   

3.
报道枝孢菌属Cladosporium Link二新种:马兜铃枝孢 C. aristolochiae H. Zhang etZ. Y. Zhang sp nov.寄生在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cae 的南川马兜铃.Aristolochiakwargsiensis Chun et How ex C.F. Liang叶上,结香枝孢 Cladosporium edgeworthiae H.Zhang,et Z. Y.Zhang sp nov.寄生在瑞香科Thymelacaccac的结香Edgeworthiachrysantha Lindl.叶上。枝孢菌属真菌在马兜铃科是首次报道,瑞香科上的荛花异孢 Heterosporium wikstro—emiae Sawada(裸名),其分生孢子圆柱形,0-3个隔膜,表面粗糙,14~44×5~6μm,比本种大而宽,易于区别。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并附图。模式标本保藏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4.
在标本和文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世界范围内孩儿参属( Pseudostellaria Pax)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总结,依据Mizushima的分类系统编制了孩儿参属的分类检索表,对5个存疑种进行了初步分类处理,并对孩儿参属各种类的分布状况进行了绘图和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肉质块根、绝大多数种具有闭锁花以及开放花花瓣常呈2浅裂是孩儿参属区别于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其他属的典型特征。初步确认全世界的孩儿参属植物共22种,被分成Sect. Pseudostellaria和Sect. Mamillatae 2个组,其中,前者仅包含石生孩儿参﹝P. rupestris ( Turcz.) Pax﹞1种,而后者则被进一步分成Ser. Mamillatae和Ser. Distantes 2个系。本研究结果不支持将P. sierrae Rabeler et R. L. Hartm.和P. oxyphylla ( B. L. Rob.) R. L. Hartm. et Rabeler归入孩儿参属的观点,并建议将矮小孩儿参﹝P. maximowicziana ( Franch. et Sav.) Pax﹞、须弥孩儿参﹝P. himalaica ( Franch.) Pax﹞和异花孩儿参﹝P. heterantha ( Maxim.) Pax﹞分别独立成种。从分布区域看,孩儿参属呈北温带间断分布,由北美洲、地中海地区和东亚3个相互隔离的地理区域组成,并且,东亚为其多样化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5.
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bcL序列分析报道产自海南省文昌的红藻门海膜科蜈蚣藻属一新种:博鳌蜈蚣藻(Grateloupia boaoensis Wang et Luan sp.Nov.)。博鳌蜈蚣藻的藻体紫红色,表面光滑,软骨质,高15—40 cm;主枝侧枝均扁形,叶片状;分枝顶端呈剑形,厚度为400—800μm,由4—9层皮层细胞和髓部组成,髓丝纵走,错综交织;助细胞生殖枝丛为典型的Grateloupia型;囊果在主枝与分枝上均有分布并分布密集。在用rbcL序列构建的系统树中,四个博鳌蜈蚣藻样品聚在一起并与莺歌海蜈蚣藻(G.yinggehaiensis)聚成一个小分支。通过形态观察和rbcL序列分析,认为博鳌蜈蚣藻和莺歌海蜈蚣藻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6.
以云南省玉溪市和河南省焦作市新采集的2株淡水胭脂藻标本为材料, 对其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联合我国已报道的其他胭脂藻序列信息, 构建该属植物可靠的系统发育关系。根据其现代地理分布模式, 对胭脂藻属进行了祖先地理起源重建。基于rbcL、psbA和UPA序列, 利用贝叶斯法、最大似然法和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高度一致, 研究中的标本与鸡公山胭脂藻H. jigongshanensis聚合为一个独立分支, 并得到了很高的支持率, 根据分子生物学证据, 将其鉴定为鸡公山胭脂藻。通过研究中所采集2株鸡公山胭脂藻的形态特征比较, 发现传统的形态分类特征包括藻体高度和细胞直径,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是可变的, 不适合作为胭脂藻属植物种类鉴定的依据。对于胭脂藻属这一形态结构较为简单的类群, 必须借助分子生物学证据和系统发育分析手段对其进行种类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特有种鸡公山胭脂藻H. jigongshanensis形成单系类群, 其与日本胭脂藻H. japananense亲缘关系较近, 所有淡水胭脂藻种类形成一个独立的聚类群, 与海洋种类遗传差异较大。祖先地理重建的分析结果表明, 淡水胭脂藻的祖先起源地位于北美洲, 然后逐渐向东加勒比海区域、拉丁美洲和欧亚大陆扩散, 形成现代地理分布模式。胭脂藻属独特的种类地理分布特点, 可能与其较为古老的起源时间和漫长的进化历史相关, 同时淡水胭脂藻在北美洲区域起源时间较早, 进化历史漫长, 遗传多样性大, 这与该地理区域分布的种类H. angolensis为多系类群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国产海桑属(Sonneratia Linn.f.)植物的形态解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描述我国海南岛产的卵叶海桑、海南海桑、杯萼海桑、拟海桑、海桑等5种海桑属植物的叶、花、果实、种子、木材等的形态结构;分析它们的主要特征在各种植物之间的异同.观察结果表明,海南海桑和拟海桑两新种的形态结构特征与其它各种植物有明显的不同,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分类关系。  相似文献   

8.
广义烙铁头属三种烙铁头的核型及分类地位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3种烙铁头蛇的核型。其中,烙铁头2n=36=16M(14V+2SV/V)+20m,ZW型性决定,Z为V型,W为SI/SV型,Z明显大于W;菜花烙铁头2居群2n=36=16M(14V+2SI)+20m,ZW型性决定,Z为V型,W为SI型,Z明显大于W;云南竹叶青2n=36=16M(12V/SV+2SV/SI+2SI)+2m,无异型性染本,对3种的核型及烙铁头属已知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云南竹叶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中国大陆新记录种——拟纤枝真藓(Bryum petelotii Thér.et Henr.)在贵州、云南的分布;描述了本种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并讨论了本种与相近种真藓(Bryum argenteum Hedw.)和纤枝短月藓[Brachymenium exile(Doz.et Molk.) Bosch et Lac.]的关系;基于文献和相关标本的研究,阐述并讨论了Ochi H.和B.C.Tan等关于该种分类地位的观点,并赞同将拟纤枝真藓置于真藓属(Bryum Hedw.)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形态观察结合rbcL和COⅠ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 对采自广东省汕头市、浙江省温州市和辽宁省大连市的对枝蜈蚣藻Grateloupia didymecladia Li et Ding的11个标本进行了重新鉴定。结果表明: (1)藻体单生或丛生, 红褐色或深红色, 质地黏滑、肉质、衰老时软骨质, 成熟藻体直立, 高15—50 cm, 主枝明显, 扁平, 宽3—15 mm, 厚约1 mm, 末端渐尖, 1—3回羽状分枝。小枝对生或互生, 生长在主枝上或主枝边缘, 基部缢缩, 长短不一, 最长可达15 cm; 配子体为雌雄异体, 果胞枝生殖枝丛和辅助细胞生殖枝丛均为Grateloupia型, 果胞枝生殖枝丛主枝由5个细胞组成, 辅助细胞生殖枝丛主枝由4个细胞组成(5cpb-4auxb型); 四分孢子囊由四分孢子体的内皮层细胞产生, 呈十字形分裂。以上特征均与亚栉状蜈蚣藻G. subpectinata Holmes一致。(2)基于rbcL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 11个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 形成独立的进化支, 与产于韩国和日本的亚栉状蜈蚣藻G. subpectinata Holmes碱基差异分别为1 bp (0.08%)和2 bp (0.17%), 属于种内差异; 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 11个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 形成独立的进化支, 与韩国产的亚栉状蜈蚣藻碱基差异为1 bp (0.18%), 属于种内差异。根据形态、结构及基因序列分析, 确定对枝蜈蚣藻与亚栉状蜈蚣藻为同一种, 根据优先法则, 将对枝蜈蚣藻G. didymecladia Li et Ding作为亚栉状蜈蚣藻G. subpectinata Holmes的同物异名。亚栉状蜈蚣藻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1.
南五味子属(五味子科)的种子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南五味子属Kadsura 11种植物36个样品的种子宏观形态及种皮微 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种子形状为肾形、椭球形、心形或肾状扁球形。在扫描电镜下种子表 面特征有种间差异,其纹饰可分为3种类型,即近平滑型、负网纹型和网纹型。短梗南五味子K. borneensis和披针叶南五味子K.lanceolata为近平滑型,其种子表面近平滑;黑老虎K.coccinea和柄果 南五味子K.verrucosa 为负网纹型,其种子表面具负网纹,网眼凸起,网脊凹陷;异形南五味子K.hetero- clita、毛南五味子K.induta、南五味子K.japonica、冷饭藤K.oblongifloia、狭叶南五味子K. angustifolia、 南洋南五味子K.scandens 和大叶南五味子K.marmorata为网纹型,其种子表面具网纹,网眼凹陷,网脊 凸起,此类型在南五味子属中最为普遍。种皮微形态特征在种内相当稳定,在一些种的划分上具有较重 要的意义。南五味子属种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支持将多子南五味子K.polysperma和凤庆南五味子 K. interior 归并入异形南五味子以及将长梗南五味子K.longipedunculata归并入南五味子的分类学处理。本文还对南五味子属植物种皮微形态的各种类型的演化趋势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沟牙田鼠是分布于中国四川西部和甘肃南部的一种罕见小型啮齿动物,迄今标本收藏甚少,种、属地位存在异议,有人认为应并入田鼠属。我们根据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采到的16号不同年龄、性别的沟牙田鼠,就其牙齿形态和成年雄性的阴茎结构与其它田鼠类作了比较,发现其成体和幼体在M3和M3形态上有很大不同。其他重要区别包括:上门齿宽大;下门齿外露部分很短,下门齿总长仅及下颌长的77%左右,远比其他田鼠小;M齿环呈圆弧形或豆形亦很特殊;成年雄性的阴茎骨近支烧瓶状,远支基部膨大与田鼠类差别很大。结果表明:沟牙田鼠属是有别于田鼠属的有效属。  相似文献   

13.
肖晖 《动物分类学报》2002,27(2):351-354
研究了金小蜂科金小蜂亚科的宽唇金小蜂属Habritys Thomson,1878,描述1新种弯宽唇金小蜂Habritys subcrispus sp.nov.,编制了宽唇金小蜂属分种检索表。新种与短角宽唇金小蜂H.brevicornis(Ratzeburg)的主要区别为:头前面观唇基下缘呈明显的波状,前翅后缘脉为痣脉长的1.35倍,柄后腹第1节背板占整个柄后腹的1/2,其后缘向后部伸长。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4.
曾慧花  郑哲民 《昆虫学报》2011,54(7):843-847
记述分布于中国的驼背蚱属Gibbotettix昆虫9种, 其中包括2新种, 即宽顶驼背蚱Gibbotettix lativertex sp. nov. 及贵州驼背蚱Gibbotettix guizhouensis sp. nov., 提供了驼背蚱属分种检索表及种类分布。宽顶驼背蚱近似于红河驼背蚱G. hongheensis Zheng, 1992及壶瓶山驼背蚱G. hupingshanensis Fu et Zheng, 2003, 贵州驼背蚱近似于宽顶驼背蚱, 模式产地分别为湖南桑植和贵州道真。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根据新种特征, 对该属属征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区莴苣属(广义)植物花粉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庆文  尹祖棠   《广西植物》1996,16(1):56-60+103
本文研究了华北地区莴苣属(广义)7种植物的花粉形态与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莴苣属(广义)内这些种具有相同的花粉类型。该属的花粉为球形,3孔沟;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近六边形;赤道面观为圆形;花粉表面具网状纹饰,同胞15个,网脊上有许多小穴和规则排列的刺。与邻近属形成明显差异,使该属成为一个自然类群。新属毛鳞菊属ChaetoserisShihgen.nov.以其花粉网状纹饰的网脊上具不规则排列的短柱而有别于莴苣属(广义)。花粉的形态特征与微形态特征可为菊科属级水平分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苜蓿属和胡卢巴属植物的形态特征及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苜蓿属(Medicago L.)与胡卢巴属(Trigonella L.)间的亲缘关系,寻找两属间的分属依据,解决中间过渡类群的分类归属问题,对苜蓿属与胡卢巴属种类的种皮结构和花粉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以苜蓿属和胡卢巴属植物的40个形态性状为依据、应用数量分类方法对供试的16个种类进行了聚类分析(UPGMA)和主成分分析(PCA).此外,还根据具有重要分类学意义的形态性状,编写了供试的苜蓿属和胡卢巴属16个种类的分类检索表.观察结果表明,供试的两属植物(11种)的种皮结构基本相同,均由栅栏组织细胞、厚壁细胞和薄壁细胞组成,但胡卢巴属种皮的帽状结构和栅栏组织的厚度均小于苜蓿属.供试的两属植物(9种)花粉形态特征相似,均为椭球形或近球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极轴和赤道轴长分别为22.67~34.67 μm和17.34~31.60 μm;花粉表面纹饰较简单,呈小穴状.种皮结构和花粉特征显示两属的亲缘关系较近,仅种皮结构中的帽状结构差异具有一定的属间分类学意义.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10.85处,供试的苜蓿属(11种)和胡卢巴属(5种)的16个种类被划分为2组,A组均由胡卢巴属种类组成,B组均由苜蓿属种类组成;在欧氏距离9.32处,B组可被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组,所包含的种类分别为苜蓿属的阔荚亚属(Subgen. Platycarpos D. F. Cui)、镰荚亚属(Subgen. Medicago Tutin)和天蓝苜蓿亚属(Subgen. Lupulina Gressh.)的种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较低,仅57.50%;在前3个主成分中,果实和小叶的长宽比、花萼长和被毛状况、茎和小叶的被毛状况、小叶尖形状、花序长等相关性状的绝对权重值均在0.6以上,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基于前2个主成分所做的二维散点图中供试的16个种类组成4个表征类群,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二刺角蝉属HemicentursMelichar的分类地位历来有很大的争议,不同的作者往往把该属放在不同的亚科甚至不同的科中。该属全世界已知5种,均分布于东洋区,我国已记载有二种,即:H.cornutusFunkh.和H.atenuatusFunkh.。作者研究了保存于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的二刺角蝉属标本50余件,鉴定出6种,其中有5新种:宽二刺角蝉H.latus,褐二刺角蝉H.brunneus,细二刺角蝉H.tenuis,短二刺角蝉H.brevis,斜二刺角蝉H.obliquus。并基于详细的形态学、细胞学、幼期形态特征的研究,进一步论证了该属的分类地位,认为应放到角蝉科Membracidae露盾角蝉亚科Centrotinae弧角蝉族Leptocentrini.。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十指臂尾轮虫、镰形臂尾轮虫、尾突臂尾轮虫和红臂尾轮虫等7种轮虫mtDNA COⅠ序列分析,并以透明囊足轮虫为外群,使用MEGA软件构建臂尾轮属轮虫系统发生树(ME树和NJ树)以探讨臂尾轮属的系统发生和该属中几个种类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涉及的轮虫mtDNA COⅠ平均序列差异百分比为24%;在两个系统树中,淡水臂尾轮虫和海水臂尾轮虫均独立成枝;用两种方法得到的系统发生树均支持将十指臂尾轮虫作为一个独立的支系分离出来.壶状臂尾轮虫和红臂尾轮虫应属于不同的种;来自芜湖、墨西哥和美国的十指臂尾轮虫以及来自芜湖和澳大利亚的萼花臂尾轮虫应分别互为姐妹种.本研究还首次揭示了角突臂尾轮虫、尾突臂尾轮虫和镰状臂尾轮虫与其它臂尾轮虫间的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两种狐尾藻属(小二仙草科)植物在中国的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花狐尾藻 Myriophyllum alterniflorum DC.和刺果狐尾藻M.tuberculatum Roxb.为中国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20.
蔷薇科典型樱亚属植物(Subg.Cerasus Koehne)(樱花类)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深入研究其种间亲缘关系及分类地位,对于国产樱属植物系统发育与种质资源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基于PCR扩增与测序技术研究了从云南、江西、福建采集的典型樱亚属3个种(含变种)的叶绿体DNA非编码区atpB-rbcL片段,结合GenBank数据库已经提交的其它4个种的同源序列,共获得7个种的30条序列矩阵,以此构建了单倍型中介网络图与系统发育树,分析和探讨了它们的亲缘关系与分类地位。(1)在atpB-rbcL序列矩阵中,774个有效位点中共发现15个多态性位点,占分析序列的1.94%,(A+T)含量为70.50%,存在明显的碱基偏好;(2)DNASP 5共检测到9个单倍型,物种间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0.880 5±0.026),平均核苷酸多态性(π=0.007 11±0.000 54),除尾叶樱桃(Prunus dielsiana)外(Hap5~Hap7),其余物种拥有各自独特的1个单倍型,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综合Network中介图与系统发育重建结果:推测磐安樱桃(P.pananensis)处于较原始的进化阶段,相比尾叶樱桃,与浙闽樱桃(P.schneideriana)亲缘关系较近;长柱尾叶樱桃(P.dielsiana var.longistyla)与尾叶樱桃互为姊妹支,并共同构成独立进化单元。综上,叶绿体atpB-rbcL片段在典型樱亚属下种间的适用效果较好,可以优先选为DNA条形码;分子证据结合形态学特征支持将长柱尾叶樱桃作为尾叶樱桃变种的处理意见,而磐安樱桃的分类地位则需要更多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