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棕黑锦蛇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邵帅  李丕鹏  陆宇燕  谢冰楠  周正彦  王勇 《蛇志》2009,21(4):263-267
目的解剖观察东北体型最大的棕黑锦蛇。了解其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基本形态结构及特点。方法采自辽宁东部丹东市和桓仁县棕黑锦蛇共6条,其中雌性3条,雄性3条。采用福尔马林固定后.沿腹面正中线部位将皮肤从泄殖孔剪至颏部。对消化和呼吸系统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其它蛇类相似。但也有其特点:上颌的两侧左右各有两排细小的牙齿,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外与胆总管汇合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呼吸系统主要由气管和肺构成。气管位于食管腹面,末端连接正常的右肺,末端一侧则连接着退化的左肺。右肺长囊状,明显分为呼吸部和气囊部。左肺很小,呈卵圆形囊状。结论由于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的不同,各蛇种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也表现形态结构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巨蜥(Varanussalvator)属蜥蜴亚目巨蜥科。本文报告其循环系统解剖。1材料巨蜥为2♀1♂,平均体重223kg,平均全长112m,1987年得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站。2结果巨蜥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和淋巴系...  相似文献   

3.
山溪鲵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山溪鲵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表明,山溪鲵的犁骨齿排列方式变异较大,有呈′‵型、ˋˊ型、--型和⌒⌒型;消化道可以分为口腔、咽、食道、胃、十二指肠、回肠和直肠;消化腺有肝脏和胰腺,肝脏前方约80%完整不分叶,后方约20%分为三叶;喉部没有软骨,气管直接连接两肺,无支气管.  相似文献   

4.
黄缘闭壳龟消化管总长度为背甲长的3.5~4.2倍.食管和胃壁厚,扩展性强,内壁有数条纵行皱襞.小肠较长,约占消化管总长度的60.9%,无盲肠,肠内壁有大小不一的纵行皱襞.肝较大,为体重的4.8%左右.胰脏长条形,沿十二指肠分布.气管和支气管均由呈"O" 形完全闭合的软骨环和环间韧带所构成.气管较长,有45~55个软骨环;支气管较短,有30~40个软骨环.肺长囊形,蜂窝状,紧贴在背甲的内表面,从肩带一直延展到腰带.  相似文献   

5.
四眼斑龟消化、呼吸系统的解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解剖测量了 8只成年四眼斑龟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结果表明 :消化管总长 ( 6 0 4 3± 99.2 )mm ,为背甲长的 3 75~ 5 77倍。舌不能伸缩 ;食管扩展性强 ;胃呈囊状 ,被肝叶覆盖 ;小肠较长 ,为消化的主要场所 ,约占消化道总长的 4 8% ;盲肠不发达。肝较大 ,重约 ( 14 12± 8 2 4 )g ,分左、中、右三叶 ,占体重的 6 %左右 ,绿色胆囊位于右叶小肝内 ;胰腺长条形 ,分布于十二指肠肠系膜内。肺长囊形 ,内壁有复杂的间隔 ,把内腔分隔成蜂窝状小室 ,紧贴在背甲的内表面 ,位于肩带和腰带之间 ;气管较长 ,由 6 5~ 85个软骨环连接而成 ;支气管较短 ,由 30~ 4 0个软骨环连接而成  相似文献   

6.
富钟瘰螈与广西瘰螈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比较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军  袁志刚  方玲 《四川动物》1998,17(4):177-178
富钟瘰螈的舌和齿比广西瘰螈的略发达,雄性消化道远长于雌性的,个体的两肺长度差异也较后者大。  相似文献   

7.
8.
为了丰富短耳鸮的形态学资料,对其消化系统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短耳鸮有锐利的角质喙以利于撕裂食物,舌后端左右分叉,而且分叉的两侧各有一排尖端后指的角质栉状突,可以防止食物滑落;食管纵向皱襞发达,有较大的伸缩性,无明显嗉囊,食管胸段粗大。肌胃壁薄而无明显角质膜,用来进行化学消化,而不起研磨作用;肠道较体长略长,其中小肠最发达,具有不甚发达的双侧盲肠。并与部分肉食和植食性鸟类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庞启平 《四川动物》1998,17(4):171-175
  相似文献   

10.
四爪陆龟消化、呼吸系统的解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四爪陆龟(Testudohorsfieldi)的消化管总长度为体长的4.5—4.8倍。喙缘锋利,硬腭侧缘具细齿,舌不伸出口,食道扩展性强,胃呈囊状,被肝叶覆盖,小肠较长,盲肠发达。肝较大,重18.3g,分左叶、中叶和右叶,绿色胆囊位于右肝两小叶间。胰腺长条形,分布于十二指肠内。肺长囊形,紧贴在背甲的内表面,位于肩带和腰带之间。气管较短由15-20个软骨环组成,支气管较长由70个左右的软骨环组成。  相似文献   

11.
林麝幼体消化系统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不同日龄幼麝的消化道长度、胃的周长。其结果为:十二指肠1日龄时长度为19.7cm,57日龄时为36.1cm,是出生时的1.8倍;回肠1日龄时长度为90.5cm,57日龄时为206.1cm,为出生时的2.3倍;盲肠1日龄时长度为4.2cm,57日龄时为9.4cm,为出生时的2.2倍;直肠1日龄时长度为9.0cm,57日龄时为37.2cm,为出生时的4.1倍。18日龄时,瘤胃的周长大于皱胃。  相似文献   

12.
灰胸竹鸡消化系统形态解剖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观察和测定了13只灰胸竹鸡消化系统的解剖参数,结果表明:雌性和雄性体重分别为227.39 g和216.79 g,体长分别为237.22 mm和230.00 mm;腺胃粘膜表面具有40~50枚圆形乳头,肌胃较发达;雌性和雄性的食道分别长约93.96 mm和99.75 mm,肠道总长分别为683.83 mm和672.95 mm,肝脏分别重4.87 g和5.20 g,胰脏分别重0.38 g和0.45 g.此研究为进行竹鸡的人工驯养和生物学研究提供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3.
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和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i)均为我国Ⅰ级保护野生动物,两者的消化系统结构一直未被报道。本研究对野外死亡的6只普氏原羚和2只藏羚羊进行了大体解剖,对二者消化系统进行描述。其消化系统均由口腔、食道、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组成。普氏原羚和藏羚羊的胃属于复胃,瘤胃体积最大。本文将普氏原羚和藏羚羊的消化系统解剖结构特征与牦牛(Bos grunniens)、蒙古绵羊(Ovis aries)、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欧拉型藏绵羊(O.aries)、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四川梅花鹿(Cervus nippon sichuanicus)以及长颈鹿(Giraffa camelopardalis)等反刍动物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发现了其适应生活环境的消化系统特征。  相似文献   

14.
1992年11月15日从云南省河口县城自由市场的一位越南人手中买得一雌性巨蜥,经鉴定为一新种,定名为越南巨蜥Varanus vietnamensis。鉴别特征:新种背部鳞片光滑,仅在后半部插有极少的起棱鳞片,不同于V.nebulosus(Boulenger,1885,1890;Taylor,1963);新种不同于V.salvator在于其背部没有眼斑状横斑带(ocelli marks)(Guent  相似文献   

15.
大鲵呼吸系统的解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鲵是我国珍贵的两栖类动物。呼吸系统的解剖学观察,为研究脊椎动物的进化提供依据。大鲵呼吸系统的解剖,幼体以外鳃呼吸,成体以肺呼吸为主,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呼吸系统相应地出现一系列器官变化。另外,大鲵的皮肤是呼吸的辅助器官。  相似文献   

16.
大鲵消化系统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本文报道了大鲵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大鲵胃粘膜厚,胃腺发达。消化管肌层皆为平滑肌,环肌明显多于纵肌。肝脏较大,比肝重4.41%,分左右两叶,右叶大于左叶,肝小叶不明显。胰腺长带状,位于十二指肠下方,胰岛明显。胰管与总胆管汇合后与回肠最前部相连。  相似文献   

17.
刘国梁 《化石》2003,(3):12-12
科莫多巨蜥的大名 ,人们并不陌生。这种被当地人称为“科莫多龙”的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蜴 ,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几座小岛上。据最近的估计 ,现仅存不到 35 0 0条。科莫多巨蜥主要以捕食鹿、山羊和野猪为生 ,有时也攻击比它大数倍的水牛。它也捕食年幼的同类 ,对动物的腐尸更感兴趣。人们发现 ,巨蜥生性懒散 ,从不费力追捕猎物 ,通常喜欢采取偷袭的方式授猎 ,只花少量气力 ,即可达到猎食的目的。奸诈的它常会长时间地静伏在猎物的必经之地的灌木丛中 ,当猎物一走近 ,便猛扑上去 ,照其足部狠咬一口 ,然后放行 ,不与猎物搏斗。一般体型不大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特异引物和直接测序法鉴定圆鼻巨蜥和孟加拉巨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特异引物扩增法和直接测序法对圆鼻巨蜥Varanus salvator和孟加拉巨蜥Varanus bengalensis进行了物种鉴定.设计通用引物和特异引物扩增COI基因部分序列,根据电泳结果和产物的blast比对结果,成功鉴定两种巨蜥,并对这两种方法的使用范围进行了探讨,解决了实际执法中两种巨蜥物种鉴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探索狗獾的消化生理,为狗獾的人工饲养技术研究提供基础依据,对3只雌性狗獾的主要消化器官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狗獾为单式胃,呈“U”形囊状,小肠为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全长3557 mm,约为体长的5~6倍,十二指肠形似“(U)”形,空肠、回肠无明显的界限,空肠形成半径约88 mm的扇形肠袢.大肠不发达,全长170 mm,只有结肠和直肠,无盲肠,结肠无肠袋与纵带.消化腺较发达,肝脏很大,占据腹腔最前部位置.胰脏分左右两臂,左臂长于右臂.  相似文献   

20.
应用行蜡常规切片,HE染色,对蜡皮蜥的消化系统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消化道管壁除口咽腔外,其余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不同部位的消化道管壁厚度各不相同,其中胃壁最厚,幽门胃壁厚达658.0μm,其次为大肠和食道,分别为393.3μm和215.9μm,小肠壁最薄,约为126.8μm皱襞的发达程度也随消化道的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十二指肠皱襞数量最多,约为27~42个,平均高度为733.2μm,其次分别为回肠、口咽腔和食道,大肠皱襞数量最少约为3~11个,平均高度为484.2μm;食道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口咽腔、胃、小肠和大肠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食道和大肠上皮的杯状细胞较多,密度分别为927个/mm^2、899个/mm^2;肝脏中色素细胞发达并含大量深色颗粒,胰脏泡心细胞较少且胰岛不发达,肝脏小叶和胰脏小叶界限不清晰。这充分说明了蜡皮蜥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特征与其食性和生态习性相适应,与鸟类和哺乳动物相比,具有一定的不完善性和低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