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自从低温乙醇法发展将血浆分离成为五种主要成分以来,Cohn第6和第9法独特地在美国和世界许多地区用作分离供临床用白蛋白和免疫血清球蛋白(ISG)。虽然原始的分离流程已被修改,但随后的这些改良方法均遵循原Cohn法的相同步骤,按其溶解度的增加用一系列沉淀步骤沉淀各种蛋白质。即使白蛋白是唯一所要提取的产品,它总是最后从血浆乙醇混合物中被提取。结果白蛋白的产量低,由于涉及很多沉淀步骤,不可避免地发生载留或共沉。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全层析工艺从废弃的Cohn法组分Ⅳ沉淀(Cohn fraction Ⅳ precipitate, Cohn F Ⅳ)中提取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 AT Ⅲ)、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α1-AT)和人血白蛋白进行综合利用。方法将Cohn F Ⅳ溶解并澄清处理后进行SD法病毒灭活,得到上柱前料液,再依次采用阴离子交换层析、肝素亲和层析+α1-AT Select串联亲和层析、疏水层析以及分子筛层析后分别得到AT Ⅲ和α1-AT的纯品以及主要含有人血白蛋白的组分。对AT Ⅲ和α1-AT分别进行纯度、活性以及肝素亲和力等方面的检测,并评价其质量属性。结果采用此方法获得的AT Ⅲ纯度可达99%以上,比活达10 IU/mg以上,肝素亲和力达80%以上;α1-AT纯度同样可达99%以上,比活达1.5 PU/mg以上。结论本研究所述方法可成功将Cohn F Ⅳ中的AT Ⅲ、α1-AT以及人血白蛋白等几种目前最具备提取利用价值的蛋白进行有效的分离,在人血浆综合利用方面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在从人血浆分离的蛋白情况看,乙醇对病毒的两种作用应该明确地区分开来: (1)自从Cohn和他的同事们开创性的工作以来,乙醇沉淀法一直用作血浆蛋白的纯化方法。蛋白的相位分离必然把病毒分开,这种分开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依在特殊的蛋白分离物中病毒滴度是减少抑或浓缩而定。  相似文献   

4.
<正>各种特异和非特异免疫血清球蛋白(ISG)制剂用于被动免疫和治疗不同类型的感染。这些制剂绝大部分是按Cohn冷乙醇沉淀技术生产,并仅供肌肉注射。肌肉注射引起ISG吸收缓慢,并在注射部位降解。与此相比,静脉注射是与血浆内抗体的立即出现,给予每单位剂量中较高的血浆抗体水平和给予较大量抗体的能力相联系的。静脉注射伴有的局部疼痛和组织损伤较肌肉注射更轻。  相似文献   

5.
将Cohn氏6法低温乙醇分离人血浆中的组分IV(FIV)沉淀,溶解于注射用水中,加入95%乙醇后使乙醇浓度为9%,经加温、过滤及超滤制得白蛋白。每公斤FIV沉淀可制得白蛋白57.8g。  相似文献   

6.
人血清白蛋白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血浆人血清白蛋白(pHSA)和基因重组人血清白蛋白(rHSA)分离纯化的进展和发展趋势。以冷乙醇沉淀为主的pHSA分离方法仍是目前多数工业采用的工艺,但近年来发展的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过滤色谱、亲和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生产周期短、更符合GMP等特点,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冷乙醇沉淀法。当前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的人血清白蛋白对分离纯化提出了新的挑战。为获得高纯度、安全、稳定的产品,各种色谱分离技术得到更多的应用,其中扩张床离子交换色谱可以省去离心、过滤等传统固液分离操作。尽管rHSA的纯化技术已有一定的发展,但纯化过程仍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产品纯度及收率。  相似文献   

7.
人血浆蛋白连续沉淀分离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人血浆蛋白连续流沉淀分离装置的分离性能。方法:将传统的人血浆蛋白低温乙醇批处理法改进为连续沉淀分离法,并设计了一套连续沉淀分离装置。采用人血浆低温乙醇分离的组分FⅠ Ⅱ Ⅲ沉淀为试验物料,将蛋白液与试剂(乙醇和缓冲液)在特制的混合器内与循环母液迅速混合,形成连续沉淀分离过程。结果:实现了人血浆蛋白的连续沉淀分离,所得蛋白组分FⅡ中的IgG含量为5.0~8.4g/L,纯度达94%~97.4%。结论:该装置能够实现人血浆蛋白的连续分离,须进一步的试验和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8.
<正>许多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制品有传染输血后肝炎(PTH)的记录而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IMIG)却有良好的病毒安全性记录,在许多IVIG制备过程中。血浆首先被低温乙醇法分离,该法也用于制备常规的IMIG。尽管如此,IMIG与IVIG的制备在分离过程的结尾即乙醇的去除方法上有所不同:Cohn乙醇法(IMIG)中通常使用冻干法,而在IVIG的生产中却使用了凝胶过滤或透析过滤法。此外,通过使用如胃蛋白酶或PEG处理的生产工艺去除IVIG中的聚合免疫球蛋白。使用胃蛋白酶和  相似文献   

9.
<正> 引言 简言之,血浆分段法是从已知质量的血浆中,经济地分离具有适宜纯度和最大产量的一定量血浆组分的一门技艺。 人血浆的工业分段法,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Cohn和其同事发展并发表了他们著名的冷乙醇分段工艺。Cohn-OnCley6法和9法应用至今40多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  相似文献   

10.
<正> 传播病毒性肝炎是使用血浆蛋白制剂最令人担心的问题之一。甲型肝炎病毒血症时间短,除非输入潜伏早期的血液,不会传播病毒。乙型肝炎和非甲非乙型肝炎因长时期的病毒血症,可持续数年甚或终身,传染个体的百分率高。尽管制造部门检查了献血员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血浆蛋白制剂中仍可能含有一种或多种肝炎病毒,特别是凝血因子制剂,因制造时需保持其蛋白质活性,通常没有灭活肝炎病毒的步骤。 分离血浆蛋白的低温乙醇法被世界各国作为经典方法沿用迄今已40多年。以人血浆为原料用Cohn法制备的免疫球蛋白不传播病毒性肝炎是众所周知的,但近年来某些报道使人们对此产生了疑虑。除白蛋白外,都有传染病毒性肝炎的报导。  相似文献   

11.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生产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血清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临床药物 ,人源血浆白蛋白可能会传染病原体将逐步被重组白蛋白所代替。对用巴斯德毕赤酵母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表达系统、发酵方法、分离纯化技术以及重组白蛋白的理化及生理特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疏水层析结合冷乙醇沉淀纯化人血清白蛋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层析技术与冷乙醇工艺相结合用于人血清白蛋白的纯化 ,对各过程所采用的层析介质及层析条件进行了探索 ,得到了一条从人血浆中制备血清白蛋白的新路线 :将一步冷乙醇沉淀后的血浆上清进行脱盐除乙醇 ,用阳离子交换介质CMSepharoseFF以透过式层析的模式吸附非白蛋白组分 ,最后选用ButylSepharoseFF一步疏水层析后所得样品经SDS-PAGE银染显示一条单带 ,分析其纯度大于 99% ,计算工艺收率为 81.2%。与传统冷乙醇工艺相比较 ,该工艺最终样品纯度更高 ,且层析可以在常温下操作 ,易实现自动化控制.  相似文献   

13.
<正>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VIG)适应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川畸病、骨髓移植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这些患者的抵抗力大多很弱,需用相对大剂量的IGIV。在Cohn氏乙醇分离过程中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被灭活。聚乙二醇(PEG)分层法可去除IgG聚合体和免疫复合物得到单体IgG。但作者注意到制品有传播非甲非乙肝炎的危险。为保障制品的安全性,作者发明了一种液体加温处理方法以灭活病毒并不使IgG变性。本文阐述了一种IVIG60℃加温10小时的方法。对加热的IVIG和相对应的非加热对照制品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人血白蛋白是临床上使用量最大的血液制品,但血浆来源的人血白蛋白由于来源受到限制,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而且人血浆有携带病毒的风险,利用基因重组等技术研制的重组人血白蛋白克服了这些不足,成为发展的趋势。表达系统是重组人血白蛋白生产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本文主要综述了重组人血白蛋白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和国内外产业化现状。  相似文献   

15.
静脉注射用人血免疫球蛋白工艺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低温乙醇法组份Ⅱ (CohnⅡ )为原料 ,经 4%乙醇低温沉淀和DEAE -SephadexA -5 0吸附提纯并加人血白蛋白保护的完整IgG制备方法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1] 。该法制取的IVIG安全有效 ,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WHO)专家委员会制定的质量要求[2 ] 。具有pH中性 ,更接近人体生理pH ;IgG亚类俱全且相对构成比同正常人血浆 ;保持了IgG分子结构完整 ,生物学功能完全等诸多优点。加入人血白蛋白保护剂可有效地保护IgG分子在制备过程中免遭潜在构型的变化 ,保持较低的抗补体活性[1 4] 。不同厂家IVIG制品中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人免疫球蛋白的纯度、热稳定性,缩短生产周期。方法:在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将CohnⅡ的溶解液进行一步提纯,即进行一步乙醇冷沉淀,去除脂蛋白等杂蛋白。结果:改进后的生产工艺,人免疫球蛋白的纯度由原来的90%左右提高到98%左右,热稳定都有很大提高,57℃ 4h后略现乳光略加重,无凝胶化、无絮状物产生,制品成品检定合格即可发出,无须放置,缩短了生产周期。改进后的生产工艺效果显著,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7.
<正>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对热及乙醇的耐受性较弱,例如用56℃30分钟可灭活到检出限度以下,20%乙醇即使之灭活。20%乙醇相当于乙醇分段分离法自血浆提纯IgG的乙醇浓度。由此看来,乙醇法制备的IgG制剂,HIV即使混入原料血浆中,由于在制造工艺中被灭活,故一般认为无HIV感染的危险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以大量的基础研究与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为基础,宣布由乙醇法制备的IgG制剂不存在引起HIV传播的可能性。 可是,Prince等报告在乙醇分段分离法中所作的类似实验,HIV几乎不失活。用乙醇提纯IgG时,尽管Cohn氏法是基本方法,然而详细条件各个厂家也不尽相同。乙醇加  相似文献   

18.
血浆蛋白分离纯化的进展——亲和技术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血浆中分离纯化各种药用蛋白质仍然是生物技术的重要产业。分离纯化技术的进展使得一血多用成为可能 ,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其中 ,亲和技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经过 2 0多年的进展 ,亲和层析已经从实验室走进产业化 ,以其高选择性、高活性回收率和高纯度等特点 ,成为纯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在血浆分离中 ,以乙醇沉淀或离子交换层析预处理后血浆组分为原料 ,用亲和层析可高效地获得目标血浆蛋白。综述了近年来各种亲和层析在血浆蛋白分离制备中的应用 ,并展望了血浆蛋白分离纯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正>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效果和安全性,使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kawasaki病、骨髓移植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都成为适应症。这些病人的防御能力可能很弱,需要给相对大剂量的IVI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Cohn氏乙醇分离纯化IgG的过程中已被  相似文献   

20.
<正> Ⅲ.明显特征的血浆蛋白质 具有明显特征的血浆蛋白质的性质,总结于表Ⅴ。 Ⅳ.乙醇和利凡诺-硫酸铵法各 级份中蛋白质的分布 图5和6说明了两个著名的大规模分级方法的原理。用这些方法得到的级份也已通过聚丙烯酰胺电泳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见图7和8。 在《血浆蛋白质》的第一版中,Pennell(1960)曾报告过乙醇法各级份中已知血浆蛋白质定位的试验。我们已试推广这些实验应用于利凡诺-硫酸铵(RAS)法,过氯酸沉淀,DEAE-纤维素层折和葡聚糖凝胶过滤(SChultze和Heremans,1965)的级份分析。今天,应用特异抗血清和生物学方法能够有意义地检测更多的蛋白质。所以,我们已检测了乙醇和利凡诺-硫酸铵法的各个级份,再次证实所有58种蛋白质的存在。结果见表Ⅵ。一般来说,各种血浆蛋白质分布在几个级份中,如同早先已知的情况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