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平板法对中华鳖和小白鼠两种动物的正常血清溶菌酶的活力进行了平板扩散法测定。从结果中发现,中华鳖的血清溶菌酶活力稍低于小白鼠,但两者均在100U/ml以上,没有发现与个体大小、年龄及性别联系。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天蚕素和溶菌酶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腐皮病的防治效果。本实验采用肌肉注射天蚕素(10 mg·kg~(-1))、溶菌酶(10 mg·kg~(-1))及天蚕素(6 mg·kg~(-1))和溶菌酶(5 mg·kg~(-1))混合物,观察其对鳗气单胞菌Aeromonas encheleia引起的中华鳖腐皮病的预防效果。以死亡率和相对保护率评价不同药物的保护效果;通过检测血清凝集效价、细胞吞噬功能和血清杀菌活力,比较不同药物对中华鳖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的影响;比较庆大霉素和溶菌酶血药残留浓度,评估药物毒副作用。结果表明:天蚕素和溶菌酶二联法对中华鳖保护效果最好、免疫效果最佳,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血药残留分析表明,溶菌酶在用药后第6天全部代谢完毕,庆大霉素停药第12天仍有残留。天蚕素和溶菌酶二联法预防中华鳖腐皮病效果显著优于抗生素,无药物残留和耐药副作用,并提高免疫力,避免了应用抗生素所带来的危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乌贼肝粉和鱼浆蛋白对中华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设计了3个实验组,对照组(白鱼粉组)、乌贼肝粉组和鱼浆蛋白组。3种实验饲料的营养成分相近,主要区别是乌贼肝粉组和鱼浆蛋白组的饲料中分别用乌贼肝粉和鱼浆蛋白取代了对照组饲料中5%的白鱼粉。用3种饲料分别养殖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稚鳖8周,测定了稚鳖血清和肝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ZM)的活性。结果发现,乌贼肝粉组稚鳖血清和肝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AOC高于对照组;鱼浆蛋白组稚鳖血清和肝MDA含量、血清T-AOC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但肝T-AOC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5%的乌贼肝粉能提高稚鳖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乌贼肝粉和鱼浆蛋白对中华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设计了3个实验组,对照组(白鱼粉组)、乌贼肝粉组和鱼浆蛋白组。3种实验饲料的营养成分相近,主要区别是乌贼肝粉组和鱼浆蛋白组的饲料中分别用乌贼肝粉和鱼浆蛋白取代了对照组饲料中5%的白鱼粉。用3种饲料分别养殖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稚鳖8周,测定了稚鳖血清和肝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含量(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ZM)的活性。结果发现,乌贼肝粉组稚鳖血清和肝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AOC高于对照组;鱼浆蛋白组稚鳖血清和肝MDA含量、血清T-AOC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但肝T-AOC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5%的乌贼肝粉能提高稚鳖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C和E混合饲喂对中华鳖幼鳖抗酸应激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来自甲鱼养殖场的60只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幼鳖驯养3周后,实验设5组:对照组、处理Ⅰ、Ⅱ、Ⅲ和Ⅳ组。各组设2个平行,依次在饵料中混合添加维生素C(Vc)和E(VE)为0和0、250和50、2500和50、250和250、2500和250mg/kg,喂食4周后,每组取半数幼鳖经酸应激处理24h。取幼鳖血液,用镜检法测定血细胞的吞噬率,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溶菌活力、杀菌活力以及补体C3和C4含量。①经酸应激与未经酸应激处理相比:对照组血细胞吞噬率显著降低,而处理Ⅰ-Ⅳ组无显著变化;对照组和处理Ⅰ组血清溶菌活力和补体C3含量显著下降,而处理Ⅱ-Ⅳ组无显著变化;血清杀菌活力均有显著下降(对照组、处理Ⅰ和Ⅲ组极显著,处理Ⅱ组和Ⅳ组显著);对照组、处理Ⅰ和Ⅲ组血清补体C4显著下降,而处理Ⅱ和Ⅴ组无显著变化。②经酸应激处理,血细胞吞噬率、血清溶菌活力、杀菌活力和补体C3含量,处理Ⅰ~Ⅳ组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处理Ⅳ组显著高于其他4组;血清杀菌活力,处理Ⅱ组又高于处理Ⅰ和Ⅲ组;血清补体C4,对照组显著低于处理Ⅰ-Ⅳ组,而处理Ⅰ-Ⅳ组间无显著相异。Vc和VE混合饲喂对酸应激后中华鳖血细胞吞噬率、血清溶菌活力、杀菌活力和补体C3含量有显著协同促进作用,对血清补体C4的合成无协同作用。说明Vc和VE混合饲喂能显著增强中华鳖抗酸应激能力,缓解或部分缓解酸应激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火箭电泳法测定溶菌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测定体液中溶菌酶含量的方法有免疫学和酶学方法两大类。常用的琼脂平板打孔法是一种酶学测定法,其测定范围为10—1000μg/ml。但人和小鼠血清溶菌酶活性分别约为2μg/ml和5μg/ml,低于上述测定范围。因此单用琼脂平板打孔法研究血清溶菌酶活性的细微变化是有困难的。我们将酶学方法和电泳方法结合在一起。由于酶的作用区域增加,灵敏度随之提高。此法类似抗原抗体在电冰过程中形成沉淀的火箭电泳法,但实际上并不是  相似文献   

7.
果寡糖对银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果寡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对银鲫(Carassius auratus)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以50g左右的银鲫为实验对象,在其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浓度为0.5g/kg(A。组)、1g/kg(A:组)、2g/kg(A,组)、4g/kg(A。组)的果寡糖,另设基础饲料为对照组(A。组),分别于7d、14d、21d、28d、42d、56d检测银鲫血液中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力、血清SOD酶活性和补体C3的含量。结果表明,A2组的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力、血清SOD酶活性和补体C3的含量显著高于A0组(P〈0.05),分别于第28、第21、第14、第14天达到最大值;A,组的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力、血清SOD酶活性和补体C3的含量显著高于A0组(p〈0.05),分别于第14、第14、第7、第14天达到最大值。A3组的补体C3的含量显著高于A2组(P〈0.05),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力、血清SOD酶活性与A2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其活性高于A2组。A1组、A4组与A0组之间的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力、血清SOD酶活性和补体C3的含量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热空气,大肠杆菌K12D31诱导柞蛹血淋巴,提高溶菌酶活力的方法。应用选择性热变性,等电点沉淀,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CC-纤维素亲和层析等分离技术从柞蚕蛹血淋巴中提取溶菌酶,溶菌酶比活力达36700u/mg蛋白,提高了150倍,活力回收达48.6%。  相似文献   

9.
设计中草药配方分别以1%、2%、3%剂量分粉剂和汁剂的方式添加到基础饲料中,连续投喂真鲷幼鱼2个月。分三个阶段(每20天一阶段)测定鱼体的增重、饵料系数、血液中的NBT阳性细胞和血清中的溶菌酶的活力。结果表明,中草药添加剂能够极显著地影响真鲷幼鱼的生长、血液中NBT阳性细胞数和血清中的溶菌酶的活力(p<0.01)。且两种添加方式均在第二、三阶段比对照组出现了极显著的差异,且均以2%的添加剂量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免疫刺激剂脂多糖对镉处理后的河南华溪蟹是否有调节作用,以及脂多糖的作用机理。方法:设置5个脂多糖处理组(0.5、1.0、2.0、4.0和8.0μg/m L)和1个对照组(无菌生理盐水),分别刺激溪蟹12、24和48 h后,根据机体中血淋巴细胞总数和溶菌酶活力的变化,选取脂多糖最佳作用条件;镉暴露溪蟹96 h后,按最佳作用条件注射脂多糖(8.0μg/m L,24 h),测定血清中溶菌酶和酸性磷酸酶活力。结果:脂多糖刺激溪蟹后,血细胞数量和溶菌酶活力的变化表现出时间-剂量效应;镉暴露后注射脂多糖,溪蟹血清中溶菌酶活力无显著变化,而酸性磷酸酶活力与镉单独作用组相比显著升高。结论:脂多糖对河南华溪蟹免疫系统有良好的刺激作用,该研究为探讨脂多糖对甲壳动物刺激作用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为脂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C和E合用对中华鳖幼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旨在探讨维生素C和E合用对中华鳖幼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设 5组 ,5组饵料中维生素C和E的添加量依次为 0和 0mg/kg(对照组 ) ;2 5 0和 5 0mg/kg(实验Ⅰ组 ) ;2 5 0 0和 2 5 0mg/kg(实验Ⅱ组 ) ;2 5 0和2 5 0mg/kg(实验Ⅲ组 ) ;2 5 0 0和 2 5 0mg/kg(实验Ⅳ组 )。喂食 4周 ,取其血液 ,测定中华鳖血细胞的吞噬率、血清溶菌活力、杀菌活力、补体C3和C4。结果表明 ,实验Ⅱ—Ⅳ组 ,血细胞吞噬率和血清杀菌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实验Ⅳ组明显高于其他 4组 ,并且维生素C和E之间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血清溶菌活力和补体C3的含量 ,在实验Ⅰ—Ⅳ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实验Ⅳ组明显高于其他 4组。补体C4在实验Ⅰ—Ⅳ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但实验Ⅰ—Ⅳ组间没有明显差别 ,维生素C和E间也没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了3种奥利亚罗非鱼C型溶菌酶的重组蛋白,并应用比浊法比较了它们与草鱼C型溶菌酶、G型溶菌酶和斑节对虾C型溶菌酶重组蛋白对无乳链球菌、嗜水气单胞菌等8种细菌的溶菌作用.研究发现,6种重组溶菌酶对这8种菌均具有溶菌活性,但是溶菌活力强弱不一.其中罗非鱼C3溶菌酶对革兰氏阳性菌无乳链球菌的溶菌作用最强,草鱼C型与G型溶菌酶次之;所有重组溶菌酶对革兰氏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均具较强的溶菌活性.与斑节对虾C型溶菌酶、草鱼C型与G型溶菌酶相比,罗非鱼的C型溶菌酶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溶菌作用,且以C1的溶菌活性最强.本研究结果可为选择具较强溶菌活力的溶菌酶应用于养殖生产提供依据,并可为应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病品种提供靶基因.  相似文献   

13.
用免疫浊度法对进食期5~9月的鲤鱼Cyprinus carpio、鲫鱼Carassius auratus、鲶鱼Silurus asotus、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和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血清中AT和PLG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鲶鱼和中华鳖血清中AT的相对含量极显著高于鲤鱼、鲫鱼、蟾蜍的AT相对含量(P<0.01);2)中华鳖血清中PLG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鲤鱼、鲫鱼、鲶鱼和蟾蜍的PLG相对含量(P<0.01).结论:1)5种动物体内郁存在AT和PLG,并且抗原性和人的AT-Ⅲ和PLG相似;2)脊椎动物体内AT和PLG的生理含量与生存环境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廖畅宇  邵力  王旭霞 《生态科学》2012,31(4):446-451
该研究采用在饲料中添加0~2500 mg·kg-1的酵母免疫多糖的方法,对900尾七彩神仙鱼仔幼鱼血清的替代补体活力、溶菌酶活力和白细胞吞噬活性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饲料中酵母免疫多糖添加剂量达到500 mg·kg-1(Ⅴ组)以上时,七彩神仙鱼仔幼鱼血清替代补体活力、溶菌酶活力和白细胞吞噬活性均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同一水平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添加量达2000mg·kg-1(Ⅷ组)及以上时,随着饲料中的酵母免疫多糖添加量的进一步增加,各组数据反而呈下降变化趋势.可见饲料中适量添加酵母免疫多糖能够提高七彩神仙仔幼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力,缺乏和过量都会对七彩神仙仔幼鱼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养殖中华鳖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夏杭州某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养殖场出现大量发病, 病鳖呈厌食、反应迟钝、四肢无力、池边独游、濒死前不停摇头等病症, 死亡率20%以上。用营养琼脂从典型症状濒死中华鳖分离到革兰阳性短杆状, 芽孢近中生或中生的分菌株; API 50 CHB对分离菌株T91-1鉴定结果显示与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参考菌株ATCC 14579 97.4%相似; T91-1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与ATCC 14579相似度为99%, 确认T91-1为蜡样芽孢杆菌。T91-1在羊血平板呈典型β溶血, 牛奶平板上出现明显透明圈, 表明存在溶血性和胞外蛋白酶类毒素。用T91-1肌肉注射感染健康中华鳖LD50为4.91×105CFU/ind., 死亡鳖出现与自然发病鳖类似症状; 感染发病中华鳖血和肝印/涂片瑞氏-姬姆萨染色可见组织间隙有大量芽孢杆菌。自然发病鳖肾、肝、肺、心病理切片可见大量芽孢杆菌, 病鳖血管扩张充血,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T91-1灌胃ICR乳鼠3d后可全部死亡, 死亡鼠呈皮下出血等症状; T91-1腹腔注射和灌胃ICR 4周龄小鼠12—24h可出现迟钝、厌食等症状, 1周内未出现死亡。上述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对中华鳖有很强毒力, 对小鼠有较强肠毒性, 是引起本次杭州中华鳖暴发性疾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来源溶菌酶的性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两种从新鲜鸡蛋清中提取溶菌酶的方法。采用较为简单的并且产率较高的结晶法分别从鸡蛋清、鹌鹑蛋清中提取了溶菌酶 ,并分别测定了各溶菌酶的酶活力、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同时 ,证明了该法无法从鸭蛋清中提取出纯溶菌酶 ,故仅对粗提物进行了酶活力、最适 pH值和最适温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正> 溶菌酶由单核细胞日巨噬细胞、多核嗜中性细胞等产生,存在于泪液、唾液及其他分泌物和血清中。检测溶菌酶含量,可作为了解机体防御功能的一个指标,并有助于研究某些疾病性质、过程和预后。我们研究中药药酒影响免疫的工作中发现,灌服高浓度酒精可使小鼠血清溶菌酶含量降低。现报道如下。 实验采用昆明种小鼠(本所动物室饲养品系),雄性,体重24—28克。各批实验包括未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C和酸应激对中华鳖幼鳖血清补体C3和C4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研究维生素C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血清补体C3和C4的影响及其在酸应激条件下的变化,我们设置了6个实验组,饵料中维生素C的添加量依次为0、250、500、2500、5000和10000mg/kg,喂食4周后取其血清,用透射比浊法测定酸应激前后中华鳖血清补体C3和C4的含量。结果表明,维生素C添加量为250mg/kg时,血清补体C3的含量与对照组间没有明显不同;维生素C添加量为500、2500、5000和10000mg/kg的4组,血清补体C3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维生素C添加量为250mg/kg组;维生素C添加量为500mg/kg的一组,血清补体CA含量明显高于其它5组;维生素C添加量为250mg/kg组明显高于10000mg/kg组。酸应激后,补体C3的含量没有明显下降,将维生素C添加量为0、250和500mg/kg的三组并为一组处理,则应激后有明显下降。维生素C添加量为0、250和500mg/kg的3组,血清补体CA的含量在酸应激后明显下降,而维生素C添加量为2500、5000和10000mg/kg的3组,应激后血清补体C4没有明显变化。维生素C和酸应激对中华鳖血清补体C3和CA含量的影响没有交互作用。这说明,维生素C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提高中华鳖血清补体C3和CA的水平,酸应激能导致其含量降低,而高剂量的维生素C对其下降有颉颃作用[动物学报49(6):769~774,2003]。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维生素C (VC)和维生素E (VE)联用对应激和非应激中华鳖幼鳖的生长、肝脏VC 和VE 以及血清皮质醇含量的影响 ,作者使用了 5组饵料 ,VC 和VE 的添加量依次为 0和 0mg/kg (对照组 )、 2 5 0和 5 0mg/kg (实验Ⅰ组 )、2 5 0 0和 5 0mg/kg (实验Ⅱ组 ) ;2 5 0和 2 5 0mg/kg (实验Ⅲ组 ) ;2 5 0 0和 2 5 0mg/kg(实验Ⅳ组 )。中华鳖幼鳖的生长、肝脏VC 和VE以及血清皮质醇分别通过特定生长率、高压液相色谱法和放免法来测定。结果实验Ⅰ -Ⅳ组中华鳖的特定生长率明显高于不加VC 和VE的对照组 ,但实验Ⅰ -Ⅳ组间没有明显不同。非应激中华鳖肝脏VC 和VE的含量随饵料中VC 和VE 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升高 ,并且实验Ⅱ -Ⅳ组肝脏VC 和VE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实验Ⅰ组。酸应激后 ,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华鳖肝脏VC 和VE都有下降的趋势 ,但无显著差异 ;应激后实验Ⅱ -Ⅳ组肝脏VC 和VE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实验Ⅳ组明显高于其它 4组。血清皮质醇的含量在实验Ⅰ -Ⅳ组间没有明显不同 ,实验Ⅰ -Ⅲ组与对照组相比虽有降低的趋势但没有变化 ,实验Ⅳ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酸应激后 ,对照组血清皮质醇明显升高 ,其他 4组虽有升高的趋势 ,但没有明显变化。应激后实验Ⅰ -Ⅳ组血清皮质醇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Ⅰ -Ⅳ组间没有明显  相似文献   

20.
观察卡介苗溶菌黏膜免疫调理剂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激活。将SPF小鼠分组后用黑色素瘤B16和肝癌实体瘤H22感染,随后以灌胃途径引入本调理剂,分别发现它能促进荷瘤小鼠血清溶菌酶含量上升和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增强。试验结果表明,卡介苗溶菌黏膜免疫调理剂对荷瘤小鼠有升高其血清溶菌酶含量和增强迟发型变态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