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文献 《蛇志》2014,(2):204-207
<正>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腹腔积液和恶性心包积液通称恶性浆膜腔积液,通常是晚期恶性肿瘤的严重并发症。因积液引起脏器压迫,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疾病发展迅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多数患者发生浆膜腔积液后中位生存期数周至数月。长期以来,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腔内置管引流,随后腔内灌注化疗、硬化剂、生物制等,近期疗效不理想。且从长远来看,传统治疗以闭合浆膜腔为目的,往往引起胸廓塌陷、缩窄性心包炎、粘连性肠梗阻等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一起农村甲型副伤寒暴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使用主元分析方法,对21例病例和42例社区对照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分析;使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甲型副伤寒暴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把研究对象的SES分为5个层次,从最贫穷到富裕各层的SES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05,-0.79,-0.32,0.77,2.18并得到病例和对照在SES各层的分布.SES与甲型副伤寒发病无关联(P=0.07),饮用浅井水与甲型副伤寒发病有显著性关系(P=0.003,OR=22.3,95% CI:2.91~170.26).结论 病人或携带者排出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直接污染浅井水水源可能是导致甲型副伤寒暴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提取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脂多糖(LPS)和纯化特异多糖(O -SP),为制备副伤寒结合疫苗奠定基础。采用大罐培养,菌体热酚法提纯去蛋白,乙醇分级沉淀冷冻离心去核酸,乙酸水解脱毒,高速离心,柱层析等方法纯化。纯化O SP核酸含量低于 1%,蛋白含量低于 1. 5%,O 乙酰基含量 0. 5~0. 8mmol/L,与甲型副伤寒超免血清形成明显沉淀线,核磁共振图谱(NMR)显示甲型副伤寒O SP的特征谱。建立了实用的纯化甲型副伤寒O -SP工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型副伤寒的腹部超声图像特征,以协助早期诊断。方法对1997年至2005年经血培养证实的364例甲型副伤寒的腹部超声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甲型副伤寒的患者中脾肿大最多见,占57.1%,肝肿大占36.3%,胆囊炎症性改变占18.9%。结论腹部超声检查有助于甲型副伤寒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优化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培养条件,提高菌体产量。方法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影响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生长的培养温度、NaCl浓度和pH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在NaCl浓度0.75%、温度35℃、pH6.5时菌体产量最高。结论通过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获得较高的菌体产量,为后期诊断试剂盒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单份血清肥达凝集试验在甲型副伤寒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疑似甲型副伤寒病例单份血清肥达凝集试验(WAT)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血培养阳性和/或血清鞭毛特异性抗原阳性的甲型副伤寒病例(n=76)、血培养阴性和/或血清抗原阴性的对照发热病人(n=92)和健康饮食从业人员(n=63)为检测对象,用WAT测定以上三种人群血清甲型副伤寒沙门菌O、H、A抗体,分析评价不同O、H、A判断值诊断甲型副伤寒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阳性似然比等指标。结果:获得三种人群O、H、A凝集价的分布及其几何平均滴度,20%对照发热病人O抗体效价≥160,而健康从业人员仅有3.2%的O抗体效价≥160,对照发热病人和健康人相应H抗体效价分别占17%和4.8%,A抗体效价分别占16%和1.6%。53%血培养阳性和血清鞭毛抗原阳性甲型副份寒病例O抗体效价≥160,相应H、A抗体效价分别占41%和51%。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等指标评价单份血清WAT诊断甲型副伤寒的价值,提出O或H或A≥160和O≥160或A≥80可作为WAT辅助诊断甲型副伤寒的标准。结论:单份血清WAT有助于甲型副伤寒的诊断,该试验对血培养阴性的临床疑似甲型副伤寒病例及其高危人群中甲型副伤寒病例的诊断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解培华  王秀红  解楠 《蛇志》2004,16(2):48-49
沙培林用于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疗效确切.但口服用于治疗恶性消化道肿瘤报道尚不多见.本人观察了食管癌和胃癌患者口服沙培林治疗后,疗效较好,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现状与临床用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甲型副伤寒(Paratyphoid A)的发病在沿海和一些边远地区有增多趋势[1-8]。为了更好地防治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感染,现就有关该菌的耐药现状以及临床用药中的一些问题简要综合评述如下。1药敏结果的差异性[9-24]纵观国内众多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甲型副伤寒病后带菌者菌株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规范用药。方法随访桂林市1999—2008年发病的甲型副伤寒病患者,采集其3次粪便标本培养甲型副伤寒菌,对培养出的菌株进行18种抗生素的耐药检测。结果 328名既往甲型副伤寒患者中检出恢复期病例20例,检出带菌6例,恢复期带菌率30.0%,95%CI(12.0%,54.0%),恢复期带菌者发病时用药不规范。病后3个月至9年的既往甲型副伤寒患者308例,检出慢性带菌1例,慢性带菌率为0.32%,95%CI(0.1%,5.6%)。所有菌株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率不高,对萘啶酸耐药率为100%。对氨卞西林、一代头孢、氨曲南、链霉素、磺胺等药物不同程度中介或耐药。慢性带菌者的菌株除萘啶酸耐药外,对其他抗生素均敏感。结论治疗甲型副伤寒患者时应做到抗生素的规范、合理使用,以减少病后带菌发生。  相似文献   

10.
甲型副伤寒(paratyphoid A,简称"甲副")是以肠沙门菌肠亚种甲型副伤寒血清型(Salmonella entrica subsp.enteric-aser.Paratyphi A,简称"甲副菌")菌血症为特征的一种迁延性致虚弱疾病[1],至今尚无甲副病人血内细菌数的文献报道[2].为掌握甲副病人血内细菌数等实验与临床特征,我们对甲副疑似病人的血液进行了定量细菌学培养.  相似文献   

11.
甲型副伤寒2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甲型副伤寒发病有增多趋势,而且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容易误诊。现将诸暨市人民医院2001年1月-2003年9月收治的血培养阳性的238例甲型副伤寒患者作一临床分析,以期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非高渗培养基传代培养的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稳定L型丧失了主要外膜蛋白、特异性表面抗原和染色体DNA部分片段,保留了沙门氏菌共同的内部抗原和形成L型独特的表面抗原。提示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稳定L型多种特性的丧失同其基因或主要外膜蛋白的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13.
伤寒杆菌稳定L型粗糙型返祖菌的蛋白图谱和抗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型副伤寒杆菌温和噬菌体转导伤寒杆菌稳定L型返祖形成的两株粗糙型伤寒杆菌,在SDS-PAGE电泳中缺失多条高分子量蛋白带。抗原分析表明,两株粗糙型返祖菌具有同其亲代伤寒杆菌一致的H抗原,但缺乏O抗原以及伤寒杆茵和甲型副伤寒杆茵共同的某些表面抗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认识甲型副伤寒疫病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噬菌体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型,确定噬菌体型和PFGE型之间的关系以及菌型的分布和流行率。方法采用沙门菌组合噬菌体和SpeI、XbaI消化染色体DNA的PFGE对来自玉溪市7县(区)的121株甲型副伤寒菌进行分型。结果121株菌存在4个完全噬菌体型或1个噬菌体型;用SpeI或XbaI消化产物分别得出以SpeI01、SpeI02或XbaI01占优势的5种或4种PFGE型,SpeI01型和SpeI02型分别占37.2%和57.9%,XbaI01型占95.1%。结论121株菌的噬菌体型与PFGE型之间无一致性联系,PFGE型的SpeI01和SpeI02或XbaI01是玉溪地区的主要流行型,采用SpeI和XbaI的PFGE是鉴别甲型副伤寒菌流行克隆的一项有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沙培林用于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疗效确切。但口服用于治疗恶性消化道肿瘤报道尚不多见。本人观察了食管癌和胃癌患者口服沙培林治疗后,疗效较好,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提高了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用改良的沙门氏菌增菌培养基与02快速增菌培养基,比较研究了鼠伤寒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及纽因吞沙门氏菌的增殖能力。以OD值测定菌量,改良法较02法增长1.43—3.97倍。尤其是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和伤寒沙门氏菌的菌量增殖较多,生长速度较快,分别为02法的3.97和3.7倍。改良法可适合于这两种菌的增殖培养,其次是纽因吞沙门氏菌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培养,但对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的增长欠佳。改良的增菌培养基尚有抑制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生长的作  相似文献   

17.
甲型副伤寒药敏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耐氟喹诺酮甲型副伤寒的防治对策。方法:按稀释法药物敏感试验(MIC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结果:30株甲型副伤寒杆菌,药敏试验对培氟沙星耐药率为46.7%(14/30)、中敏率为43.3%(13/30)、敏感率仅10%(3/30),而对哌拉西林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均敏感。5例患者静滴环丙沙星治疗仅1例有效,4例环丙沙星治疗无效及其他25例患者予静滴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2-7d体温降至正常。结论:本地区甲型副伤寒对氟喹诺酮耐药率高,宜选用哌拉西林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  相似文献   

18.
温州地区甲型副伤寒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1997-2003年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探讨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地区283例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征,并采用ATB半自动细菌鉴定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制造),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甲型副伤寒临床表现以高热为主,伴畏寒234例(82.7%),伴头痛、头晕141例(49.8%),伴呼吸道症状105例(37.1%),伴消化道症状96例(33.9%)。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下降占74.1%,肝功能示SGPT升高占60.6%,SCOT升高占60.3%,SGOT升高占60.6%。肥达试验阳性率低。药敏分析:对培氟沙星、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头孢呋辛耐药率高,对头孢第3、4代,氨曲南,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除培氟沙星)与氯霉素敏感性强。结论温州地区甲型副伤寒的临床表现比较典型,治疗上需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8例浆膜腔积液中细胞学诊断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由浆膜腔积液诊断为淋巴瘤患者18例,通过常规液基涂片、制作细胞蜡块、HE染色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个别病例采用基因重排检测或流式细胞学检查,并部分对照其细胞学诊断和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18例均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无淋巴瘤病史的有12例:包括4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1例浆细胞瘤;2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NK/T细胞淋巴瘤;1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2例T细胞淋巴瘤。其余6例均有淋巴瘤病史,其中4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结论浆膜腔积液是淋巴瘤的较常见并发症,细胞病理学诊断淋巴瘤难度虽相对较大,但通过制备细胞蜡块,在镜下观察肿瘤细胞成分单一,表现为大量散在分布的不成熟淋巴样细胞,细胞之间无黏附性,同时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相关检测方法,可明确诊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甲型副伤寒结合疫苗人免疫血清中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 TT)抗体亲和力的检测方法,探究甲型副伤寒结合疫苗免疫人体后,免疫系统对载体蛋白质TT的亲和力成熟情况,并分析与免疫后抗体含量增长情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接ELISA检测甲型副伤寒结合疫苗免疫前后血清中TT抗体含量,利用硫氰酸钾(potassium thiocyanate, KSCN)洗脱测定抗体亲和力。检测免疫后抗体含量高增长倍数组(免疫后相比免疫前抗体含量增长>10倍)和低增长倍数组(免疫后相比免疫前抗体含量增长<2倍)血清,计算相对亲和力指数。结果 KSCN洗脱对TT与酶标板之间的物理性吸附没有影响(P>0.05)。KSCN的最适洗脱浓度为3.1 mol/L。对于高抗体含量增长倍数组,免疫后相比免疫前抗体亲和力明显成熟,免疫前与免疫后抗体亲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0,P<0.05),对于低抗体含量增长倍数组免疫后抗体亲和力成熟不明显,免疫前与免疫后抗体亲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2 2,P>0.05)。结论 KSCN可用于甲型副伤寒结合疫苗人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