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甘肃鼢鼠小肠仅为相同体重高原鼢鼠小肠长度的70%,为满足相同的能量需求,甘肃鼢鼠消化系统中某些部位必然会发生相应调整,以代偿其较短的小肠在能量消化吸收方面的不足.本研究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技术,对成年甘肃鼢鼠和高原鼢鼠的小肠组织学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甘肃鼢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间距均显著小于高原鼢鼠,而其空肠管径显著大于高原鼢鼠,两种鼢鼠小肠总绒毛面积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甘肃鼢鼠通过缩小小肠绒毛间距并增大空肠管径来增加小肠吸收表面积,减缓食物通过速率,提高小肠对食物的营养吸收和消化功能,进而代偿其较短的小肠在能量消化和吸收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长尾姬鼠、中华姬鼠毛髓质指数比较及长尾姬鼠分类地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长尾姬鼠(Apodemus orestes)的分类地位,一直没有确定。有的认为它是中华姬鼠(A.draco)的一个亚种,而有的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种。分别从成体长尾姬鼠、中华姬鼠和高山姬鼠(A.chevrieri)(对照)各5只的胡须、头部、背部、腹部、前肢取毛样,清洗和处理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用目镜测微尺分别测量和计算出其5个部位毛发的毛髓质指数。结果表明:长尾姬鼠与中华姬鼠5个部位及混合毛发的毛髓质指数无显著差异;二者5个部位及混合毛发的毛髓质指数与高山姬鼠均有显著差异。不支持长尾姬鼠作为一个独立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4.
甘肃鼢鼠和中华鼢鼠繁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繁殖的研究国内已有一些报道(王祖望等,1973,灭鼠和鼠类生物学研究报告,第1集,61—72;郑生武,1980,动物学研究,1(4):465;梁杰荣等,1982,动物学杂志(3):13—16)。有关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的繁殖尚未见报道。研究种群的繁殖特征对分析种群动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于1988年3—10月分别在陕西省延安地区和山西省临汾地区对甘肃鼢鼠和中华鼢鼠的种群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低氧环境适应动物的血液理化特征,用美国雅培手掌血气分析仪分别测定常氧适应4周的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及甘肃鼢鼠(M.cansus)血液的血气、酸碱及电解质指标,并与SD大鼠(Rattus norvegicus)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常氧适应后,甘肃鼢鼠与高原鼢鼠动脉氧分压(PaO2)、静脉氧分压(PvO2)、动静脉氧分压差(PaO2﹣PvO2)、动脉氧饱和度(SaO2)、静脉氧饱和度(SvO2)及氧利用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种动物静脉血的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均极显著低于SD大鼠,氧利用率极显著高于SD大鼠;高原鼢鼠与甘肃鼢鼠动、静脉血红蛋白(Hb)及动、静脉红细胞压积(HCT)无显著性差异,血红蛋白含量与SD大鼠无显著性差异,但红细胞压积(HCT)极显著低于SD大鼠;高原鼢鼠和甘肃鼢鼠血液酸碱特征趋于一致,不同于SD大鼠,动静脉pH差(pHa﹣pHv)及动静脉CO2总含量差(TvCO2﹣TaCO2)显著高于SD大鼠,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极显著低于SD大鼠,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vCO2﹣PaCO2)极显著高于SD大鼠;高原鼢鼠和甘肃鼢鼠血浆中钠离子(Na+)浓度、钾离子(K+)浓度、游离钙离子(iCa2+)浓度及动静脉钠离子浓度差(Na+v﹣Na+a)、钾离子浓度差(K+v﹣K+a)和游离钙离子浓度差(iCa2+v﹣iCa2+a)无显著性差异;高原鼢鼠动脉血钾离子浓度显著低于SD大鼠,钾离子浓度差显著高于SD大鼠;甘肃鼢鼠钾离子浓度差及动、静脉血钙离子浓度显著高于SD大鼠。这些结果说明,低氧适应动物血气、酸碱及电解质特征一致,与地面生活的SD大鼠差异很大,表现出较低的红细胞压积和较高的氧利用率,血液能耐受较宽范围的酸碱变化,维持电解质稳定,保证内环境稳态。 相似文献
6.
赤狐华南亚种与东北亚种上毛髓质指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选取赤狐华南亚种和东北亚种8个部位上毛,用测试格测定上毛的髓质指数。结果表明,赤狐华南亚种和东北亚种上毛髓质指数在同一亚种的不同部位及亚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无论在总体平均值上,还是在不同亚种个体同一部位上,赤狐东北亚种上毛的髓质指数均大于华南亚种。两亚种躯干部上毛髓质指数的平均值均明显大于前肢。这种差异性表现为从前肢末端到动物体躯干部呈梯度递增,其递增梯度在两个亚种的个体中表现有同步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8.
甘肃仓鼠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28年Allen发表采自甘肃卓尼的甘肃仓鼠(Cansumys canus)以来,对其分类地位的争论就没有停止,不同学者从形态学和生态学方面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为了确认Allen所命名的甘肃仓鼠的分类地位,本研究利用形态性状和遗传性状,比较研究了甘肃、宁夏标本(包括模式产地标本)与华北、东北大仓鼠标本共计169只。结果显示:甘肃、宁夏地区标本身体及头骨量度与大仓鼠指名亚种、东北亚种间大多无显著性差异;地理分布连续,其间无隔离,也无地理重叠;生态特征与华北、东北的大仓鼠相似;基于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的遗传变异分析表明,甘肃、宁夏地区种群与大仓鼠东北亚种种群关系较大仓鼠东北亚种种群与指名亚种种群关系更近;单倍型演化关系显示,指名亚种种群和东北亚种种群分别独立地由甘肃种群单倍型衍生而来,并且三个种群单倍型之间的分歧较浅,没有形成种上的分歧程度。据此,甘肃、宁夏地区“甘肃仓鼠”应为大仓鼠甘肃亚种[Cricetulus triton canus(Allen),1928]。 相似文献
10.
云南石林盲高原鳅的发现及其分类地位的讨论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石林盲高原鳅Triplophysa shilinensis Chen et Yang,sp.nov.是在我国发现的第四种洞穴条鳅鱼类。其鉴别特征为:眼睛完全退化;体半透明;须发达,鼻瓣延长成须状;体裸露无鳞;背鳍、尾鳍分枝鳍条分别为7和14根;体和尾柄较细长。在摒弃趋同演化特征后,综合形态性状并结合地理分布资料分析的结果表明,类似于南盘江高原鳅的祖先曾广泛分布于滇东南一带,后来随着地下河的发育分别进入个旧卡房笆蕉箐溶洞和石林尾博邑溶洞。在溶洞间的地理隔离作用下,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各自形态特点,最终分别演化成为目前的石林盲高原鳅和个旧盲高原鳅。本文还依据朱松泉的条鳅分类系统,订正了如下2个种:个旧盲高原鳅Triplophysa gejiuensis (Chu et Chen)、湘西盲高原鳅Triplophysa xiangxiensis (Yang et al.)。 相似文献
11.
12.
鼢鼠属凸颅亚属(Eospalax)的分类研究及一新亚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形态特征的比较分析,结合染色体组型和血清LDH同工酶电泳的研究结果。对鼢鼠属凸颅亚属种和亚种分类进行了研究,认为此亚属为3个种、共7个亚种,并且记述了一新亚种——罗氏鼢鼠湖北亚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于1983年7—8月,1985年8—10月期间,在中国科学院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进行。应用概率分布的方法研究小哺乳动物的种群空间格局,取得了与实际观察相吻合的结果。这项工作将为定量描述哺乳动物种群数量的空间配置做出尝试。 主要结果为: 1.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以下简称鼢鼠,鼠兔)的空间格局适合负二项分布,截尾负二项分布。 2.鼢鼠在空间的聚集强度高于鼠兔。 3.鼢鼠在高寒草甸和灌丛中的聚块面积分别为0.75公顷和1公顷以上;鼠兔均为0.5公顷。 4.大雪后(低密度鼠兔种群),鼠兔的空间格局呈随机分布,鼢鼠的格局不变,聚集强度均有下降。 5.两种动物空间分布总体上呈正相关,低密度样本与此相同;高密度样本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一个分类阶元是否单系,在当代分类学与系统学的意义上直接决定这个分类阶元的有效性,即可否广泛接受.形态学分析和动物地理分布模式可以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启示.鞘翅目隐翅虫科隐翅虫亚科隐翅虫族的歧隐翅虫亚族Anisolinina Hayashi,1993(Coleoptera,Staphylinidae,Staphylininae),尽管是一个建立不久的分类单元,但亚族的分类定义、包括的种属、以及各属种的相互关系等,最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过分析一些重要的、用来定义这个亚族的关键形态性状,如前胸背板缘折上缘线与下缘线、上颚须、下唇须等,比较亚族内各属级单元的分类历史与动物地理分布,揭示歧隐翅虫亚族Anisolinina不是一个单系类群. 相似文献
15.
紫苏腺毛的形态结构和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on)叶上腺毛的研究表明:叶上腺毛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头状腺毛,二是后状腺毛。两类腺毛都是由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由分泌细胞组成的头部构成。头状腺毛的头部由1个、2个或4个分泌细胞构成,其头部呈圆球形或半圆球形。盾状腺毛的头部也由1个、2个、4个或8个分泌细胞构成,其分泌细胞横向扩展使头部呈盾状。分泌盛期,大量分泌物充满角质层下间隙。两类腺毛的原始细胞均起源于叶原基或幼叶的原表皮层细胞,它通过两次平周分裂形成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1个头细胞,头细胞不分裂或依次进行1—3次垂周分裂,分别形成单细胞、2细胞、4细胞或8细胞的头部。 相似文献
16.
母牛分枝杆菌制剂对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检测每分钟脉冲数(CPM),比较母牛分枝杆菌活菌悬液、辐射杀死菌悬液及高温杀死菌悬液对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以此作为评价治疗以细胞介导免疫为主的结核病免疫功能障碍免疫制剂效力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加入单一刺激因子实验中,对照组CPM为448±131;加入BCG、母牛分枝杆菌活菌悬液、辐射杀灭菌悬液以及高温杀死菌悬液的CPM分别为1037±194,2299±140,1819±528,994±186.这4种制剂的刺激指数均在2.0以上,尤其是母牛分枝杆菌活菌悬液、辐射杀死菌悬液分别为5.13,4.06.结果表明,母牛分枝杆菌3种制剂与BCG基本相似,在体外对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活菌悬液和辐射杀死菌悬液更为显著.另一试验中,以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作对照,BCG、母牛分枝杆菌悬液、辐射杀死菌悬液及高温杀死菌悬液分别加入rIL-2,目的在于观察菌体抗原加淋巴因子对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无协同刺激作用.对照组的CPM为3721±1336,BCG加rIL-2组CPM为6904±1218;母牛分枝杆菌3种制剂的CPM分别为9544±172… 相似文献
17.
熟悉性对棕色田鼠和根田鼠择偶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两性配对共居至交配或生仔作不同熟悉处理,在Y字型选择箱中分别观察棕色田鼠,根田鼠的择偶行为和配偶识别。结果如下:(1)棕色田鼠雌雄两性均表现出对熟悉异性或配偶的喜好倾向;(2)在根 中,只有雌性表现出对熟悉雄鼠或配偶的选择倾向,雄鼠无明显的选择取向;(3)每种雌性田鼠对2种熟悉性不同的同种雄性的嗅舔时间均有显著差异性,而每种雄性田鼠对2种熟悉性不同的同种雌性的嗅舔时间均无显著差异性。这些结果表明:(1)熟悉性对棕色田鼠择偶行为的影响大于对根田鼠的影响;(2)嗅舔时间差别可反映不同田鼠的配偶识别能力,熟悉性对棕色田鼠配偶识别能力的影响大于对根田鼠的影响;(3)2种田鼠配偶识别的性别差异的一致性,提示这2种田鼠的雌性配偶识别能力均强于雄性田鼠,而雌鼠的配偶识别能力可能取决于雌鼠受酱或分娩刺激的生理状态;(4)棕色田鼠室内所表现的择偶行为的两性熟悉性特征与其单配制有关,根田鼠所表现的择偶行为的雌性熟悉性特征与其一雄多雌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Showe‐Mei Lin Max H. Hommersand Suzanne Fredericq Olivier De Clerck 《Journal of phycology》2009,45(3):678-691
An examination of a series of collections from the coast of Natal, South Africa, ha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two species of Martensia C. Hering nom. cons: M. elegans C. Hering 1841, the type species, and an undescribed species, M. natalensis sp. nov. The two are similar in gross morphology, with both having the network arranged in a single band, and with reproductive thalli of M. elegans usually larger and more robust than those of M. natalensis. Molecular studies based on rbcL sequence analyses place the two in separate, strongly supported clades. The first assemblage occurs primarily in the Indo‐West Pacific Ocean, and the second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ropical and warm‐temperate waters. Criteria that have been used in the past for separating the two, namely, the number and shape of the blades, the presence of a single‐ versus a multiple‐banded network, and blade margins entire or toothed, were determined to be unreliable. Although the examination of additional species is required, the morphology and position of procarps and cystocarps, whether at or near the corners of the longitudinal lamellae and the cross‐connecting strands or along the lobed, membranous edges of the longitudinal lamellae or on the thallus margins, may prove to be diagnostic at the subgenus level. We recognize subg. Martensia, including the type of Martensia: M. elegans and subg. Mesotrema (J. Agardh) De Toni based on Martensia pavonia (J. Agardh) J. Agardh. 相似文献
19.
滇金丝猴、藏酋猴和猕猴咀嚼装置骨学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滇金丝猴、藏酋猴和猕猴毛耳亚种中与咀嚼有关的48项骨学特征作了比较,试图探讨它们在功能与形态及行为方面的相关关系。对所得变量进行了多变量统计分析、齿弓对称性分析及咀嚼能力分析。结果表明:滇金丝猴与猕猴属具有不同的下颌形状。前者齿弓对称性比后者好,且具有更强的咀嚼能力;藏酋猴的咀嚼能力远较毛耳猴接近滇金丝猴;咬啐坚果的能力与咀嚼能力大小相反。在下颌发育中有异速生长现象。据此对食性的推测与已有的野外观察资料相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