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渊  陆秀琴 《昆虫学报》1964,(6):851-854
本工作系以实验室里饲养了6年迄未接触过杀虫剂的南京敏感性淡色库蚊 Culex pipienspallens Coquillett(NS)4龄早期幼虫,用甲基敌百虫浸液处理进行选育以及对666及DDT抗性蚊的杀灭试验,简要如下: 1.以NS幼虫用甲基敌百虫浸液处理,从母代开始累代选育到第40世代。经测定它们每一世代4龄早期幼虫对该杀虫剂的致死中浓度的幅度在0.04-0.09ppm之间,与NS幼虫的相接近,说明它们未产生抗性;交互抗性测定证明,它们对666及DDT两种氯化烃类杀虫剂也未产生交互抗性。 2.666及DDT抗性幼虫,分别用甲基敌百虫浸液处理选育了9及13个世代,它们对该杀虫剂的致死中浓度也都在NS幼虫对甲基敌百虫的致死中浓度的幅度之内,说明甲基敌百虫对杀灭该两种抗性蚊有良好的毒效。  相似文献   

2.
利用杀虫剂作土壤消毒,以防治病虫害,已有很长历史,但是过去所用的大多为薰蒸剂,如氯化苦、氰化钙、二硫化碳、D.D合剂等,施用方法是较为麻烦。自氯化有机合成杀虫剂问世以后,将之用作土壤处理,对於消灭害虫,具有从来所没有的效力,因而可以广泛利用,如666、DDT、1068、毒杀芬、艾氏剂(Aldrin)、狄氏剂(Dieldrin)等,逐渐被采用,特别是666在应用  相似文献   

3.
近代杀虫药剂里,以氯化碳氢化合物类和有机磷酸酯类发展最快。在这两大类化合物中,概括的说:属於有机磷酯类的杀虫剂的,如“E-605”、“HETP”及“TEPP”等,具有高度的杀虫效力,对於高等动物也很毒。尤其是後两种化学性不稳定,容易在稀释後或在碱性溶液里起水解作用而失去效力,故施用於植物上或其他物体上除治害虫,只能在短时期内发挥药效。近来又有新的具有良好内吸杀虫作用的内吸杀虫剂如E-1059等,差不多都是E-605的衍生物,是今後有机磷杀虫剂的新发展方向,但对哺乳动物的毒性很强。一般具有内吸杀虫作用的有机磷杀虫剂对咀嚼口器害虫效力不很好。氯化碳氢化合物类的杀虫剂,如“DDT”、“1068”和“666”等,对昆虫的毒力虽次於前一类,但对高等动物的毒力小,化学性较稳定,不易分解,残留於植物上的药效比较持久。因此这类化合物仍具有相当的重要性。此外还有两种属於氯化碳氢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可湿性DDT粉剂是DDT主要加工型式之一,近年大面积除治大田作物、果树、蔬菜及储粮害虫方面,使用量正日益增大。因此,急须提高加工质量与药效,降低用药量与减少施药次数,充分发挥使用效益。 接触杀虫剂的毒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制剂的理化性状及药剂与昆虫接触的条件,如可湿性DDT粉剂要求具备优良的悬浮性和展着性,这是影响药剂喷射质量的主要因子。而粉粒的细度又是影响悬浮性的重要因子,国内外资料证实,可湿性DDT粉剂,药粒细度对杀虫毒力有显著影响。在一定细度范围内,毒药粒子愈细,杀虫毒力愈大。苏联资料证明DDT粉剂的毒力直接由小于20微米DDT粒子的含量决定。 过去我们重点研究多种可湿性DDT制剂的理化  相似文献   

5.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典学者米勒(Miil—ler)由于发明了DDT而荣获诺贝尔奖金。DDT是一种有效的杀虫剂,为当时粮食产量的提高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曾风行一时。为什么DDT在今天又成为禁用品呢?下面就DDT在生态系统中的运移规律  相似文献   

6.
杀虫剂混用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正> 杀虫剂的合理混用不但能提高防治效果,而且是防治抗性害虫的有效手段之一。特别是增效作用的研究,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杀虫剂的毒理作用提供线索。 Biss早在1939年就指出,杀虫剂混合时可以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一)相似的联合作用(similar joint action)指二种毒理作用相似的杀虫剂混用,因其作用相似可作用于同一生理部位(如DDT和DDD,艾氏剂与狄氏剂等),因此一种杀虫剂的量若用适量的另一种杀虫剂来代替,可以获得同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Neeman提出N,N,——二正丁基对氯苯磺酰胺是一种对DDT具有高度增效作用,并能用作为防治DDT抗性家蝇有效的反DDT抗性剂。 过去曾有效地在室内对抗氯化烃的德国(虫非)蠊进行接触残效试验,当时的药剂混合比例为2%DDT+0.75%反抗性剂+0.02%除虫菊+0.16%亚砜类。又在加里福尼亚州南部家禽场,测定反抗性剂/DDT  相似文献   

8.
刘佳  周勇  朱航  马海昊  邓希乐  周小毛  柏连阳 《昆虫学报》2016,59(11):1254-1262
【目的】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是主要的农业害虫之一。本研究旨在明确该害虫在湖南省5个主要蔬菜种植区的抗药性水平,并探讨该害虫对茚虫威的抗性与解毒代谢酶活性之间的关系,为斜纹夜蛾有效防控及抗性治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了2014-2016年湖南5地斜纹夜蛾田间种群对10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将斜纹夜蛾敏感种群3龄幼虫在死亡率40%~70%的选择压下用茚虫威进行汰选,比较了斜纹夜蛾敏感种群和抗茚虫威种群的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对硝基苯甲醚O-脱甲基活性。【结果】湖南5地斜纹夜蛾田间种群对有机磷类杀虫剂产生了26.9~220.2倍的抗性,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产生了68.3~890.8倍的抗性,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21.0~267.2倍的抗性,对相对较新型杀虫剂(甲维盐、阿维菌素、茚虫威和溴虫腈)产生了5.2~53.4倍的抗性。经茚虫威汰选后第14代[抗性倍数(resistance ratio, RR)=26.43]斜纹夜蛾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对硝基苯甲醚O-脱甲基酶活性分别上升2.86, 1.01和1.83倍。【结论】斜纹夜蛾对多种药剂产生了不同水平的抗性,斜纹夜蛾幼虫羧酸酯酶和对硝基苯甲醚O-脱甲基活性增强可能是斜纹夜蛾对茚虫威的抗性上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谈农业害虫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马世骏 《昆虫学报》1976,(2):129-141
植物保护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部分。国际上一般估计,粮食产量每年因病虫害约损失10—15%,棉花约损失20—25%。如何对付危害粮棉的害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二十多年中,主要依靠DDT等有机杀虫剂,但自四十年代后期在农产品中发现DDT残留后,开始引起人们对有机杀虫剂副作用的注意,其后随着害虫抗药性出现,害虫天敌  相似文献   

10.
自儿1948午 B。rb,。和 schmitt第一大提出在野外家蚬村DDT P生抗性的问题后,相级地又大规其他昆虫财DDT中生拚性的现象。尖于抗性的形成,一般积大主要是由于在DDT的脱氧化氢丑的影吨下,DDT被破坏力DDE的解毒佗用所致,儿送种解释出箅,引异了人们去寻找某些增效物原以阻止脱氯化氢醇的解毒佗用来解决抗性问题。 WARF是一种较熟悉的有效的反DDT抗性剜,其化拳名大N,N,21M-一基耐氯苯磺酥胺,它可以与DDT e制成商品可侃性粉,荆,亦可以与除虫菊、正现混台配制成洗液,其商品名方‘Pramex)’。纺液的配方力DDT--3.75%,反DDT ti性剜一D.75%,除虫菊一0.02%,五佩一0.16蛄。2配方会于1961年在Ne。Jer。ey的某奶牛场中迸行试验,该奶牛场由于拉去使用迂DDT及其他氯化灿子虫茨剜,坐地的家蚬具有相坐高的抗箱性,在 室内,法些家蚬暴露在1毫  相似文献   

11.
赵文柱  冯国蕾 《昆虫学报》1992,35(4):393-398
本文以电生理技术研究了四个品系的家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 Macq.中枢神经系统(CNS)对DDT、二氯苯醚菊酯和澳氰菊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三种抗性家蝇,DDT高抗品系(DDT-R)、二氯苯醚菊酯高抗品系(2C1-R)和溴氰菊酯高抗品系(Dec-R)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对三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与敏感家蝇相比均明显降低,而且,GNS的不敏感性随杀虫剂LD50的升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我们认为,CNS不敏感性是家蝇对DDT相拟除虫菊酯产生抗性的一个重要机制,也是产生交互抗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电生理技术研究了四个品系的家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 Macq.中枢神经系统(CNS)对DDT、二氯苯醚菊酯和澳氰菊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三种抗性家蝇,DDT高抗品系(DDT-R)、二氯苯醚菊酯高抗品系(2C1-R)和溴氰菊酯高抗品系(Dec-R)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对三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与敏感家蝇相比均明显降低,而且,GNS的不敏感性随杀虫剂LD50的升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我们认为,CNS不敏感性是家蝇对DDT相拟除虫菊酯产生抗性的一个重要机制,也是产生交互抗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中华按蚊是我国按蚊的优势蚊种,是我省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了观察近几年来DDT、马拉硫磷和杀螟硫磷对中华按蚊的毒效作用,我室于1996年在独山、荔波两县进行了3种杀虫剂对中华按蚊的毒效测定,为今后我省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和方法1.1杀虫剂为  相似文献   

14.
化学防治是世界各地防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主要方法。选择对小菜蛾各发育阶段高效的杀虫剂有助于很好地控制这一害虫。本研究用浸叶法测定了茚虫威和六伏隆对小菜蛾卵、幼虫和成虫的毒性。茚虫威和六伏隆对小菜蛾卵的LC50值分别为201.40 和 37.32 mg/L。茚虫威和六伏隆对3龄幼虫也有很好的毒性(茚虫威的LC50 为 4.82 mg/L; 六伏隆的LC50 为1.48 mg/L)。对成虫的毒性结果表明, 这两种杀虫剂对成虫均没有理想的毒性(茚虫威的LC50 为845.20 mg/L; 六伏隆的LC50 为3 438 mg/L)。根据计算的LC50值, 六伏隆对小菜蛾卵和幼虫的毒性比茚虫威高, 但是茚虫威对成虫的毒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卫生组织允许DDT在部分国家和地区使用.大规模频繁使用杀虫剂造成了蚊子的抗药性,大大降低了DDT的防治效果.目前对于DDT的耐受主要集中在蚊子,但对于喷洒的DDT进入水生态系统后,造成食物链底层水生生物体对DDT耐受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对DDT胁迫下的四膜虫全基因组中筛选出一个ATP结合盒转运蛋白基因(abcb15),它能够识别DDT作为其转运的底物.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显示ABCB15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是一个细胞膜泵蛋白.基因敲降技术造成的abcb15基因敲降株在DDT胁迫下表现出更低的生长速率,这表明ABCB15膜泵蛋白能够将进入细胞内的DDT转运至细胞膜外,藉以提高四膜虫对DDT的耐受能力,以减轻DDT对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滴滴涕 ( DDT)的化学名称是“二氯二苯三氯乙烷”,最早由 1个德国化学家于 1874年合成 ,可是直到1939年才有人发现它具有杀虫的威力。DDT即刻被推崇为消灭害虫和昆虫传染性疾病的灵丹妙药。发现者瑞士的保罗·穆勒也因此被授予诺贝尔奖。DDT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开始被使用 ,无数的军人、难民和战俘曾被喷洒过 DDT,预防蚊子。当时认为 ,既然这么多人被喷过 DDT都没有什么大问题 ,该杀虫剂对人类应该是无害的。正是由于这个因素 ,50年代在农业生产方面便大量使用 DDT,以减少虫害 ,提高产量。同时在一些热带国家为了控制疟疾和黄热病等…  相似文献   

17.
中华按蚊为我国分布最广最为常见的一种按蚊。它是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传播媒介。近十年来我国已使用DDT、666等作室内滞留喷洒防制按蚊。由于大量使用杀虫剂后,按蚊对杀虫剂发生抗药性的现象,在国外已屡见报告(Brown,1958)。因此我们于1961年夏季在上海、杭州、广东从化及海南岛兴隆农场等4地就中华按蚊成蚊对DDT及666的敏感度作了一些初步测定,以作今后抗药性调查的参考,兹将结果简报如后。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机氯杀虫剂DDT风靡一时,广泛用于消灭害虫。随着化学杀虫剂大量使用,伴随产生害虫抗药性提高、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弊病,人们不得不在研究高效低毒杀虫剂的同时探索新的害虫防治途径。利用昆虫生态活性物质防治害虫就是其中之一。最近二十年鉴定了一大批主要害虫的生态  相似文献   

19.
<正> 自四十年代起使用DDT防治害虫以来,有机杀虫剂中使用最多的是酯类化合物,如有机磷酸酯、氨基甲酸酯,以及近些年来发展较快的菊酸酯类杀虫剂。这些有机杀虫剂的主要作用是影响昆虫的神经系统,使昆虫中毒致死。一、有机磷酸酯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 对昆虫的中毒作用 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一般认为必须经过透入、吸收和转化,再到达作用部位并与其相互作用,以及生理活性反应等三个过程。完成这三个过程,则决定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分配系数、立体效应、化合物在昆  相似文献   

20.
<正> 毒杀芬是以松节油为主要原料而合成的氯化莰烯混合物。早在五十年代,我国就在浙江、福建、广东等省设厂生产,主要防治棉虫、地下害虫、玉米螟、飞虱、稻苞虫及畜牧害虫。由于在一般情况下,毒杀芬的杀虫效力不如DDT与666,因而销售量逐年下降,产品年有积压。但近年来,不少害虫对DDT与666已发生抗性,实践证明如用毒杀芬与DDT等混用,有显著增效作用。兹将毒杀芬的有效成分及混用后的增效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