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命植物小疮菊异形瘦果特性及其对荒漠环境的适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疮菊(Garhadiolus papposus)是准噶尔荒漠中常见的具异形果实的菊科早春短命植物, 其同一果序中由外到内分别产生外围果、过渡果和中央果3种不同形态和扩散方式的果实。在形态特征上, 每果序中外围果5.24±0.05个, 柱状弧形曲, 深黄、黄至黄白色, 果体长6.67±0.10 mm, 无冠毛, 成熟时被宿存苞片所包被, 果体背面下部与苞片合生, 果皮厚约156.7 µm, 表面较光滑, 瘦果及胚百粒重分别为118.10±1.30 mg和46.70±0.50 mg; 过渡果5.39±0.14个, 柱状弧形曲, 灰白色, 果体长7.60±0.11 mm, 具少量短冠毛, 果皮厚约82.1 µm, 表面有两条纵向细棱, 瘦果及胚百粒重分别为88.30±1.30 mg和36.80±0.30 mg; 中央果5.77±0.13个, 柱形近直立, 深褐色, 果体长9.74±0.14 mm, 具发育完全的冠毛, 果皮厚约69.7 µm, 表面有多条纵向细棱, 瘦果及胚百粒重分别为69.00±0.60 mg和36.90±0.30 mg。在扩散特点上, 3种瘦果的扩散能力表现为中央果>过渡果>外围果, 且散布能力与其形态特征密切相关。中央果成熟后容易从母株上脱落, 发育完全的冠毛能借风力进行远距离扩散; 外围果与宿存苞片紧密相连, 成熟后不易脱落, 散布距离很近; 过渡果的散布特征介于两者之间。本文还讨论了小疮菊异形瘦果的形态特征与扩散特点对其在准噶尔荒漠中成功定居与生长发育以及物种延续和种群扩大、减少同胞果实间竞争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对3个阳春砂栽培类型长果、圆果、仲华,海南砂和1个疑似阳春砂新栽培类型锦秋进行了植物学性状观察、RAPD分子鉴定,并测定了各砂仁种质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锦秋叶缘具有双边波状和单边波状两种现象,表现出处于长果、圆果与海南砂之间;锦秋叶舌的长度和开花物候期也介于海南砂和长果、圆果之间;果实的性状方面比较复杂,锦秋果实呈胖圆状与圆果、海南砂相似,不同于长果和仲华的长圆形;果实黑褐色,不同于长果、圆果的红色而与仲华和海南砂相近;果刺尖锐状与长果、圆果和仲华的相似,不同于海南砂的平钝形果刺。锦秋与仲华除果实形状外的生物学性状指标都相似。从91个引物中随机筛选出3个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多态性比率为91.2%,显示该物种遗传变异较高;各个样品间的相似系数在0.235 3~0.970 6之间,说明五种砂仁种质是有差别的;聚类分析显示样品可分为3类,海南砂聚为一大类;长果、圆果、仲华和锦秋聚为另一大类,该大类中的长果和圆果聚为一小类,仲华和锦秋聚为另一小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锦秋是不同于已知三种栽培类型的阳春砂新栽培类型。锦秋种子千粒重最大、挥发油含量最高,但其乙酸龙脑酯含量与其它砂仁种质无差异。  相似文献   

3.
系统比较了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反义基因和对照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绿熟、转色、粉顶、粉红、全红5个时期的PG活性和与其相关的生理、生化组分的动态变化。实验表明,转基因果与对照果相比,PG活性始终处于较低水平,PG活性强烈被抑制是在全红期;果实的硬度、贮藏寿命指数都高于对照果;番茄红素合成积累进程被延缓;可溶性果胶含量、电解质外渗百分率均低于对照果。外源乙烯刺激引起对照果PG活性剧增,而转基因果表现钝化。讨论了PG活性与果实成熟、耐贮性及软化的关系,及对外源乙烯刺激的敏感性。首次明确提出PG活性在对照果中极大地表达,在转基因果中强烈被抑制是在全红期 ,而不是在整个成熟期;PG活性在果实软化中起直接和重要作用;PG活性的高低与番茄红素的合成与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认识葡萄品种资源果刷特征以及果刷脱落后对果粒的影响,本研究对126个葡萄品种成熟期的果刷性状以及74个品种果洞褐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果刷特性在品种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果刷可分为完整和不完整两类,果刷拔出后粘连果肉情况不同,欧亚种果刷与果肉粘连程度高于欧美杂种(V. vinifera L.×V. labrusca L.);欧亚种葡萄果刷耐拉力与果刷长度、果刷粗度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欧美杂种葡萄果刷耐拉力与果刷长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与果刷粗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欧亚种与欧美杂种葡萄果刷耐拉力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欧亚种耐拉力明显大于欧美杂种葡萄品种耐拉力;果肉褐化速度和褐化程度在品种间差异大,且成熟度愈高褐化程度愈轻。不同品种果洞褐化速度不一致,果洞的大小不同对果实造成损伤程度有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采后果实的耐贮性,通过对果刷性状的研究,以期为葡萄种质资源评价以及新品种的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蛀果斑螟属分类研究(鳞翅目:螟蛾科:斑螟亚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国蛀果斑螟属Assara Walker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该属有昆虫共11种;突蛀果斑螟As-sara tumidula sp.nov,该种与白斑蛀果斑螟A.korbi(Caradja)相似,两者前翅后缘中部都有一白斑,但新种沿前翅前缘仅有一块白色区域,雄性外生殖器抱器瓣末端略微膨大,呈指状,阳茎端基环两侧臂锥形,雌性外生殖器第8腹节的长大于宽,后表皮突达第8腹节前缘,囊导管端部1/3加宽;蔺江蛀果斑螟A.linjiangensis sp.nov,该种与仓白蛀果斑螟A.palliaella Yamanaka在外形上相似,但前翅有3个黑色圆点,亚外缘线模糊,雌性外生殖器的后表皮突仅达第8腹节后缘,囊突新月形;苍白蛀果斑螟A.pallidella Yamanaka,中国新纪录种;井上蛀果斑螟A.inouei Yamanaka,中国新纪录种;芒果蛀果斑螟A.seminivalis(Turner)中国新纪录种寄主是芒果Mangifera indicaL.和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 Aiton;白斑蛀果斑螟A.korbi(Caradja)取食鸦胆子Rhus javanica(L.)上的五倍子;丽江蛀果斑螟A.incredibilis Roesler;黑松蛀果斑螟A.funerella(Ragonot)寄主为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松蛀果斑螟A.hoeneella Roesler寄主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台湾蛀果斑螟A.formosana Yoshiyasu取食栓叶安息香Styrax suberifolia Hook.et Arn,上蚜虫的虫瘿;白缘蛀果斑螟A.albicostalis Walker。文中编制了中国蛀果斑螟属的分种检索表,并提供了新种和新纪录种的外生殖器特征图,研究标本包括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6.
以黑果腺肋花楸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对其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稳定性。优化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为63%、超声时间为32 min、超声温度为42℃、料液比为1∶20(g/m L),在此条件下的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的提取量为5.61 mg/g。在50℃以下的条件下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稳定性较好,保存率可达98%以上;氧化剂对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有显著破坏作用;在避光的条件下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稳定性最好;Ca~(2+)、K~+、Mg~(2+)离子对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几乎无破坏作用,但Fe~(2+)、Cu~(2+)离子的破坏作用较为显著;在偏酸性条件下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淹水胁迫对乡土风箱果和引种紫叶风箱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为风箱果属植物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持,利用双套盆法研究了淹水胁迫对乡土风箱果和引种紫叶风箱果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15 d时2种风箱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均显著降低,并且伴随着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降低,即淹水胁迫导致的2种风箱果叶片光合能力降低均与气孔因素的限制有关;淹水胁迫下紫叶风箱果叶片的光合抑制主要为气孔因素,而乡土风箱果则为气孔和非气孔因素的共同限制;叶绿素荧光技术分析发现,淹水15 d时紫叶风箱果叶片PSⅡ反应中心活性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主要与非光化学淬灭(NPQ)的增加降低了过剩光能(1-qP)/NPQ有关,而乡土风箱果在淹水胁迫下的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活性明显降低;淹水胁迫明显提高了紫叶风箱果叶片PSⅡ供体侧放氧复合体(OEC)的活性,而对其受体侧电子传递的影响较小;淹水胁迫显著抑制了风箱果叶片PSⅡ受体侧QA向QB的电子传递能力,但不能确定淹水胁迫对风箱果PSⅡ供体侧OEC活性的影响;淹水15 d时风箱果叶片标准化O-K曲线上L点的相对可变荧光VL明显高于紫叶风箱果,即淹水胁迫下风箱果叶片的类囊体膜降解程度明显大于紫叶风箱果;紫叶风箱果较风箱果具有较强的耐淹水能力,在城市低洼易积水地区应选择紫叶风箱果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PG与番茄果实成熟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系统比较了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反义基因和对照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绿熟、转色、粉顶、粉红、全红5个时期的PG活性和与其相关的生理、生化组分的动态变化.实验表明,转基因果与对照果相比,PG活性始终处于较低水平,PG活性强烈被抑制是在全红期;果实的硬度、贮藏寿命指数都高于对照果;番茄红素合成积累进程被延缓;可溶性果胶含量、电解质外渗百分率均低于对照果.外源乙烯刺激引起对照果PG活性剧增,而转基因果表现钝化.讨论了PG活性与果实成熟、耐贮性及软化的关系,及对外源乙烯刺激的敏感性.首次明确提出PG活性在对照果中极大地表达,在转基因果中强烈被抑制是在全红期,而不是在整个成熟期;PG活性在果实软化中起直接和重要作用;PG活性的高低与番茄红素的合成与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扁果草(Isopyrum anemonoides)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该属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扁果草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组装、注释和完成扁果草叶绿体全基因组图谱绘制。结果显示,扁果草叶绿体全基因组总长161 034 bp,为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包含85个蛋白编码基因、37个转运RNA和8个核糖体RNA。共检测到44个散在重复序列和47个简单重复序列。此外,扁果草叶绿体基因组中共包含53 678个密码子,其中编码亮氨酸的密码子最多(5 251个),编码色氨酸的密码子最少(712个)。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扁果草与近缘种叶绿体基因组中不存在倒位或重排现象。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扁果草并未与该属的东北扁果草(I.manshuricum)聚在一个分支上,而是与假耧斗菜(Paraquilegia microphylla)有很近的亲缘关系。本研究为开展后续的扁果草属物种鉴定、系统发育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棕果蝠微卫星位点的筛选及其对近缘种的通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棕果蝠在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分布广、种群数量大,对龙眼、荔枝等水果种植业造成巨大危害。近年来,棕果蝠在国内被大范围捕杀,造成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为了获得用于研究棕果蝠的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我们利用探针富集法构建了棕果蝠部分微卫星基因组文库,筛选出棕果蝠的4 个高度多态性位点;并结合前期本研究组已经发表的棕果蝠微卫星位点,共检测了10 个棕果蝠特异的微卫星标记在其它4 种果蝠(短耳犬蝠、犬蝠、大长舌果蝠、小长舌果蝠)内的通用性,为不同果蝠种群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微卫星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1.
张敏  马淼 《生态学报》2022,42(22):9017-9025
光果甘草连年种植所引起的甘草产量下降、植株发育不良、根腐病频发严重影响甘草产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然而,其机制却并不清楚。应用下一代测序技术,对未种植过光果甘草的土壤(Control),生长1a (Gg1)和生长5a (Gg5)光果甘草的根际土壤行16S rDNA和18S rDNA ITS测序,并对比分析了甘草根际土壤和对照组之间,以及不同种植年限甘草根际土壤之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以期探究光果甘草连作障碍的原因。结果表明,光果甘草连作增加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降低了真菌群落的丰富度(P>0.05)。主坐标分析显示,光果甘草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光果甘草的种植年限显著地影响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在门水平上,光果甘草连作显著地增加了真菌Blastocladiomycota和Mortierellomycota的相对多度(P<0.05)。在属水平上,光果甘草连作显著地降低了有益细菌ArthrobacterPseudomona及有益真菌Naganishia的相对多度,而增加了病原真菌FusariumThanatephorus的相对多度。由此推测,光果甘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以及有益微生物相对多度的降低和病原微生物相对多度的增加可能是导致光果甘草发生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果渣的抗氧化能力,为果渣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乙醇为提取溶剂,利用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苹果渣、橘子渣和猕猴桃果渣中的活性成分,通过测定总抗氧化能力,以及对DPPH·、·OH和O-2·的清除率,探究不同果渣醇提物的抗氧化能力并进行对比。结果:同等质量的果渣所获得的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总抗氧化能力,苹果渣、橘子渣和猕猴桃果渣对DPPH· 的清除率分别为76.12%、58.94%、80.56%,对·OH的清除率分别达到86.73%、64.83%、94.05%,对O 2· 的清除率分别为73.90%、75.84%、85.40%。结论:苹果渣、橘子渣和猕猴桃果渣中均含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其抗氧化能力比较为:猕猴桃果渣>苹果渣>橘子渣。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试验探究污泥堆肥施用量对园林植物合果芋(Syngonium podophyllum)生长及重金属积累的影响,以期为污泥堆肥的园林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污泥堆肥施用比例≥30%时,显著促进合果芋的株高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在纯污泥条件下,合果芋的N、P和K吸收量和重金属Cu、Zn、Pb和Cd的积累量均达到最大值;污泥堆肥施用量对合果芋的重金属富集和转移系数有显著影响,合果芋对Cu、Zn和Pb的富集和转移能力相比Cd较弱;当污泥施用量≤30%时,合果芋地上部、地下部对Cd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有望成为污泥园林利用过程中Cd提取的有效候选植物;总体来看,合果芋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大小表现为CdZnCuPb,与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名一致;合果芋对污泥堆肥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耐重金属能力,施用30%污泥堆肥既促进合果芋生长又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果疣衣属地衣系子囊菌门Ascomycota,子囊菌纲Ascomycetes,茶渍衣亚纲Lecanoromycetidae,鸡皮衣目Pertusariales,鸡皮衣科Pertusariaceae的成员。由于粉色果疣衣Varicellariarhodocarpa在中国的首次发现,使中国地衣区系中新增添了一个属:果疣衣属Varicellaria。该属迄今已知仅含三种,即粉芽果疣衣V.kemensis,八孢果疣衣V.carneonivea及粉色果疣衣V.rhodocarpa。果疣衣属为壳状地衣,地衣体微薄,膜质;子囊盘茶渍型,单个或数个聚生于瘤状果疣中;类侧丝多分枝并呈网状缠绕;子囊内含单孢或八孢;子囊孢子大型(长度为200~400mm),双胞,无色透明,椭圆形;孢子壁厚达27mm;与鸡皮衣属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子囊内含双胞孢子,后者子囊内含单胞孢子。由于该属在中国是首次被发现,为了进一步的研究,文中还提供了该属迄今已知的全部三种的分种检索表。粉色果疣衣以其地衣体基本无粉芽和遇Pd呈负反应而区别于粉芽果疣衣,以子囊内含单孢而区别于八孢果疣衣。通过薄板层析法首次从该种髓部检测出茶渍衣酸。其地理成分为北极高山种,主要分布于欧洲的挪威、瑞典、芬兰、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苏格兰以及北美洲;在亚洲迄今只见于日本与中国。  相似文献   

15.
果疣衣属地衣系子囊菌门Ascomycota,子囊菌纲Ascomycetes,茶渍衣亚纲Lecanoromycetidae,鸡皮衣目Pertusariales,鸡皮衣科Pertusariaceae的成员。由于粉色果疣衣Varicellaria rhodocarpa在中国的首次发现,使中国地衣区系中新增添了一个属:果疣衣属Varicellaria。该属迄今已知仅含三种,即粉芽果疣衣V.kemensis,八孢果疣衣V.carneonivea及粉色果疣衣V.rhodocarpa。果疣衣属为壳状地衣,地衣体微薄,膜质;子囊盘茶渍型,单个或数个聚生于瘤状果疣中;类侧丝多分枝并呈网状缠绕;子囊内含单孢或八孢;子囊孢子大型(长度为200~400μm),双胞,无色透明,椭圆形;孢子壁厚达27μm;与鸡皮衣属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子囊内含双胞孢子,后者子囊内含单胞孢子。由于该属在中国是首次被发现,为了进一步的研究,文中还提供了该属迄今已知的全部三种的分种检索表。粉色果疣衣以其地衣体基本无粉芽和遇Pd呈负反应而区别于粉芽果疣衣,以子囊内含单孢而区别于八孢果疣衣。通过薄板层析法首次从该种髓部检测出茶渍衣酸。其地理成分为北极高山种,主要分布于欧洲的挪威、瑞典、芬兰、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苏格兰以及北美洲;在亚洲迄今只见于日本与中国。  相似文献   

16.
光果甘草营养器官不同季节总黄酮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二年生栽培光果甘草不同营养器官、不同季节中总黄酮含量的消长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以探索光果甘草中总黄酮含量的消长规律,为生产中确定合理的采收期及其采收部位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不同营养器官中,二年生栽培光果甘草总黄酮含量的高低顺序为:上部叶>中部叶>毛状根>水平根茎>侧根>主根、垂直根茎、上部茎>中部茎、下部茎;4~11月,二年生栽培光果甘草总黄酮含量波动较大,6、9、10月含量较高。综合分析表明:叶和毛状根是总黄酮含量最高的部位,二年生栽培光果甘草最佳采收期为早秋;建议对叶采收入药,综合利用光果甘草资源。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正常果与脱落果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化橘红生理落果的机理.结果显示,N、P、K、Ca、Mg含量正常果一致地高于脱落果;脱落果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正常果则先升后降;果实中生长促进类内源激素(GA3、IAA、ZT)含量正常果显著高于脱落果,而ABA/(GA3 LAA ZT)值则是脱落果显著地高于正常果;三类水解酶活性均为脱落果显著高于正常果.说明化橘红果实的脱落与果实内部的矿质元素、总糖、内源激素含量和水解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土壤环境下黑果枸杞茎、叶形态结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石蜡切片法对不同土壤环境下黑果枸杞的叶片和茎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以期为黑果枸杞在天津地区引种提供理论依据。对叶片和茎的表皮、栅栏组织、维管束、皮层、韧皮部等指标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黑果枸杞在天津不同土壤环境下生长状况良好。生长在碱性粘土中的黑果枸杞叶片呈长披针形,茎表皮和维管束最发达;生长在沙壤土中的黑果枸杞叶片也呈长披针形,但角质层最厚,茎的皮层最发达;长在红棕土中的黑果枸杞叶片则呈近长椭圆形且叶片较厚,叶表皮气孔密度最大,表皮最厚,叶肉的栅栏和海绵组织最发达,叶柄维管束最大,茎最粗,韧皮部最发达,髓最大。因此,生长在不同土壤环境下的黑果枸杞植株的茎、叶片的形态结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9.
明党参花后果实发育的外部形态特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有伞形科植物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 Wolff)花后果实发育过程可分为幼果、中果和熟果3个发育阶段,后两个阶段可分别划分为3个时期.正常成熟的明党参果实为2个分生果完全分离并悬垂的双悬果,属于伞形科中果体轻度背腹压扁、无果棱的类型,并雏形于幼果阶段、成形于中果阶段、完成于熟果阶段;果实中的2个分生果有时有不均等发育现象.花柱及花柱基伴随果体发育并宿存于果体,形成果体与花柱基-花柱的复合体.随果体的增大,果体形状由最初的近陀螺形发育为双肾状长圆形;果棱在幼果和中果阶段时可见,至成熟阶段消失;熟果初期棱槽油管可呈现明显的横隔样结构;果体颜色由幼果期的深绿色变为中果后期的浅绿色,完全成熟时呈褐色或黑棕色.花柱分叉角度从幼果期的60°~90°增大至中果阶段的90°~220°,成熟阶段大于220°;花柱基由圆锥形变为圆台状;幼果、中果和熟果阶段花柱基高度与果体长度的比值分别为1.0~0.8、0.8~0.1和小于0.1.花柱分叉角度和花柱基高度与果体长度的比值可作为判断明党参果实发育程度和阶段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木瓜榕传粉生物学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瓜榕(Ficus auriculata Lour.)是雌雄异株植物,它只有通过大果榕小蜂(Ceratosolen emarginatus Mayr)传粉才能获得有性繁殖,大果榕小蜂也仅在木瓜榕雄果内产卵才得以繁衍后代。经两年来的实验和研究结果表明:木瓜榕繁殖能力在不同季节随进蜂量的多少而变化,雌树在4月和11月出现的两次结果高峰期与进蜂量最多的时期相遇;同时雄树与雌树在11月挂果高峰期重叠,导致该期进入雄果产卵的雌蜂量减少,进蜂量高峰推迟到部分雄果成熟、只有稀少接受果的3月下旬和4月上旬。木瓜榕在与大果榕小蜂互惠共生的进化历程中,逐渐完善了自身保证远交的繁殖机制,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雌雄异熟、雌雄异株和短花柱雌花不亲和3种机制的共同作用。温湿度对大果榕小蜂访果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在温湿度变化缓和的早晚,有利于榕小蜂出行,雌蜂访果最为频繁。大果榕小蜂活动最佳的温湿度是:温度20~24 ℃之间、湿度85%~93%之间;温度高于29 ℃、湿度低于58% 或风雨天均不利于该蜂出行活动。榕小蜂日活动高峰的出现先后在不同季节略有差异,高温高湿的夏季榕小蜂活动出现早,7∶40达高峰;秋季榕小蜂活动推迟,高峰出现在11∶00;干凉的冬季最晚,13∶00才到达高峰。通过人工套袋、放蜂传粉试验,平均进8头的隐头果传粉效率最高,单果平均种子数量为11 247粒,结实率50.8%,未受精的败育花8 207朵;平均进蜂4头以下或10头以上的隐头果,由于花粉量不足或者雌蜂争夺资源的损伤使种子量下降,平均结实率分别达37.2% 和44.4%;放蜂试验结果与大量调查自然界中每果进蜂量和结实率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