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探明福建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的种群分布和种群形态特征, 探索中华蜜蜂种群分化规律, 本文对福建不同生态区的11个样点780头中华蜜蜂工蜂, 采用Ruttner (1988)提出的30个形态标记, 运用差异显著性分析、 逐步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 进行形态特征分析。结果显示: 福建中华蜜蜂存在较大的形态差异和种群分化, 至少存在3个中华蜜蜂种群: 福建北部种群、 福建中部种群和福建南部种群。福建北部中华蜜蜂种群具有较大的蜜蜂个体和器官, 包括吻长、 前翅、 蜡镜、 后足等以及独特的前翅翅脉角: 武夷中华蜜蜂具有最大的翅脉角G18, J10和L13, 最小翅脉角E9 (P<0.01); 光泽和政和中华蜜蜂表现较小翅脉角K19, O26和L13, 较大的翅脉角B4和N23 (P<0.01)。福建中部福州、 尤溪、 将乐、 宁德中华蜜蜂种群具有相对较大的蜜蜂个体和器官, 较大的翅脉角G18和K19 (P<0.01), 以及中等大小的翅脉角N23。福建南部龙岩、 永定、 武平、 漳州中华蜜蜂种群具有较小的个体 (P<0.01)。前翅翅脉角分析有可能成为一种更有效、 准确的种群形态分析方法。本研究结果对福建中华蜜蜂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1 引言 自1978年由美国的Callaham等首次成功地从香蕨木根瘤中分离出Frankia的离体培养以来,使放线菌结瘤植物的研究领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据报道,近10年国内外的研究者已从10个属植物根瘤中获得Frankia菌株的离体纯培养。我们于1981年由四川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雌性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胚胎组织发育过程。【方法】在正常蜂群中,用蜂王产卵控制器将蜂王限制在工蜂巢房的巢脾上产卵1 h,蜂王在工蜂巢房中产下的卵是受精的雌性卵,将有卵的巢脾割下放入恒温恒湿箱中培养。恒温恒湿箱中样本所在的位置温度严格控制在35±0.2℃,相对湿度75%±5%。把限王产卵1 h内获得的蜜蜂卵作为0 h胚胎,每隔4 h取样一次。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二倍体雌性中华蜜蜂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根据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雌性中华蜜蜂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1)卵裂期(0-12 h),活质体迁移到卵的表面,呈双层排列;(2)胚盘形成期(12-28 h),活质体排列为单层,并形成细胞膜;(3)胚层形成期(28-40 h),侧板覆盖中板,两者在腹中线愈合;(4)胚胎器官系统形成期(40-68 h)。【结论】本研究明确了雌性中华蜜蜂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变化,进行了阶段划分并明确了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及对应的发育时间。本项研究结果有助于开展与蜜蜂胚胎发育的相关蜜蜂生态学、发育生物学、营养学等课题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3个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种群为模型,测定常用的30个形态变量数据,通过比较逐步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多变量统计方法的分析结果,找出适合划分中华蜜蜂种群、揭示种群间遗传关系的数据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逐步判别分析对于划分中华蜜蜂种群效果最好,并可进行准确率检验;与聚类分析联用有助...  相似文献   

5.
对2010年5月-9月采集的蜜蜂属Apis中野生蜜蜂进行鉴定,根据形态特征编制了中国蜜蜂属的分类检索表,并对各个种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同时对野生蜜蜂在我国及世界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本文期望通过这次采样及基础研究推动对野生蜜蜂研究以及野生蜜蜂的保护工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与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蜂王不同时期的体表信息素含量变化,探索两蜂种之间蜂王交尾干扰机理。【方法】本试验通过GC-MS检测并分析了中华蜜蜂蜂王和意大利蜜蜂蜂王刚出房、性成熟时期以及婚飞过程中体表信息素含量变化。【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蜜蜂性成熟蜂王在飞行过程中,其体表9-ODA含量显著高于刚出房蜂王,9-HDA显著高于刚出房蜂王和性成熟蜂王;意大利蜜蜂飞行蜂王在9-ODA含量也显著高于刚出房蜂王。另外,意大利蜜蜂性成熟期蜂王在9-ODA、9-HDA、10-HDA含量显著高于中华蜜蜂蜂王,而两蜂种蜂王体表信息素在婚飞时期差异不显著。【结论】同种蜂王不同发育时期,其体表信息素含量存在差异;中华蜜蜂蜂王与意大利蜂王在婚飞过程中,其体表信息素差异不显著,但部分体表信息素在性成熟而未进行婚飞时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基于四川盆地北部山区(简称四川盆北山区)2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资料和1个中华蜜蜂核心保护区的产量资料以及中华蜜蜂的生态特征和活动规律,分析了区内中华蜜蜂的气候生态适宜性;并以气温、水分、光照、风力和天气状况为影响指标,参考生活气象指数,构建四川盆北山区中华蜜蜂活动气象指数和年景评价分级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影响研究区中...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为蓝莓授粉的行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为蓝莓授粉,对其授粉行为和活动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采集过程中意蜂和中蜂的行为存在差异,意蜂头部探进铃铛花,将喙伸入花管中吸食花蜜,头部粘附花粉,花粉一部分被收集到花粉框,另一部分被带到其他花上;中蜂采集行为不同,一部分采集蜂探入铃铛花采食,采集时间短暂,另一部分采集蜂停靠在花托部位,采食花瓣掉落的花朵,不易粘附花粉和携带花粉。(2)授粉活动方式不同,意大利蜜蜂每分钟平均访花数为5.05±0.14次,中华蜜蜂为4.77±0.13次,两者差异不显著;而意蜂单次访花时间为9.16±0.43 s极显著长于中蜂的4.89±0.22 s,意蜂较中蜂在花朵的采集时间长,采集间隔时间短,而中蜂较意蜂寻找花朵的时间长,采集间隔时间长。单位面积意蜂采集蜂数量为平均12.00±0.90头,中蜂采集蜂数量平均为1.73±0.42头,两者差异极显著。同时意蜂蓝莓花粉携粉率27.51%,中蜂采集蓝莓花粉携粉率为11.38%,意蜂的授粉蜂数量及授粉专一性优于中蜂。本研究阐明了蓝莓花期不同蜂种的授粉行为及活动方式,据此得出意蜂为蓝莓授粉的行为和活动特性优越于中蜂,两者相比意蜂具有更高的授粉效率。  相似文献   

9.
杨冠煌  杜芝兰 《昆虫学报》1991,34(2):146-150
本试验以短期体外放射化学测定法,测定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工蜂的王浆腺(HP)的活性,以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工蜂的HP在体外培养液中1—6小时掺入的放射性DPM几乎呈直线增加.春夏繁殖期,中华蜜蜂7日龄工蜂的HP活性最强,而意大利蜜蜂是10日龄.中华蜜蜂的越冬工蜂的HP虽呈发育状态,但活性低.而在早春,当蜂群内部出现幼虫时,越冬工蜂的HP又呈现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究蜜蜂信息素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的生产及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以蜂蜡为载体,选择4种蜂王上颚腺信息素(9-ODA:9-HDA:HOB:HVA)与蜜蜂幼虫饥饿信息素(β-罗勒烯)按照一定比例组配了4种强蜂素挂片(T1-1组、T1-2组、T2-1组、T2-2组),同时设置一个纯蜂蜡挂片作为空白对照组(CK组)。将2种组配强蜂素(T1-1、T1-2)分别置于特殊密闭容器瓶中,15、30和45 d后用捕集针抽取密闭容器瓶气体,利用气相-质谱联用系统测定2种组配强蜂素(T1-1、T1-2)中β-罗勒烯挥发含量。并系统研究了4种组配强蜂素对无王群急造王台以及对有王群的蜂蜜产量、群势和封盖子数影响。【结果】在15、30和45 d时,2种组配强蜂素中β-罗勒烯挥发量差异不显著(P> 0.05),即2种组配强蜂素中β-罗勒烯都能稳定释放;与对照组相比,T1-2组封盖王台出现时间显著延迟(P<0.05),推迟时间2.17d,但4个实验组间出现封盖王台出现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T1-1组蜂蜜产量和封盖子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蜂蜜产量和封盖子数量分别30.18%和30.00%;T1-2组蜂群群势显著强于对照组(P <0.05),提高群势25.15%;4个实验组间蜂蜜产量、封盖子数和蜂群群势都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不同组配的蜜蜂信息素对中华蜜蜂生产及繁殖性能都有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在养蜂生产中推广蜜蜂信息素产品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从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工蜂毒腺中抽提总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各得到了蜂毒前溶血肽原蛋白的cDNA,再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上,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到的这两个片段长度均为213 bp,均为编码蜂毒前溶血肽原的cDNA,并分别推导出两者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经序列比较,中华蜜蜂前溶血肽原与意大利蜜蜂、印度蜜蜂Apis cerana indica前溶血肽原的同源性都为97%。所报道的中华蜜蜂蜂毒前溶血肽原的核苷酸序列的GenBank登录号为AF487907。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在皖南山区生态适应性,研究两种蜜蜂的食物生态位、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及其差异,结果是中蜂与意蜂食物(蜜源植物)资源生态位宽度分别是 0.923、0.765,中蜂对蜜源植物采集喜好性差异小,而意蜂差异大,中蜂对意蜂生态位重迭为0.160,中蜂对意蜂生态位相似性为0.755;油菜花期,中蜂与意蜂时间资源生态位宽度分别是0.879、0.801,枇杷花期,分别是0.760、0.677,中蜂与意蜂的空间资源生态位宽度分别是0.797、0.670.中蜂3种生态位宽度均大于意蜂,中蜂三维生态位值是意蜂的1.61倍和1.57倍.表明中蜂在皖南山区生态适应性比意蜂强.  相似文献   

13.
中华蜜蜂群体越冬及数量动态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8-2003年在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群体越冬及数量动态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中蜂越冬蜂团中心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日变化同步,伴随着歪李石群群势下降,越冬蜂团中心温度和相对湿度波动范围增大,蜂群越冬稳定性下降。旧法饲养比新法饲养中蜂蜂群越冬稳定性强.秋季培育适龄越冬蜂的蜂群,工蜂腺体处于发育初期,越冬期蜂群群势下降率低,越冬安静,饲料消耗率低,越冬稳定性强,幽王断于提高了适龄越冬蜂数量和质量,蜂群内年龄组配在不断变化。在新法饲养中蜂季节性管理中,必须采取培育适龄越冬蜂并适时幽王断于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华蜜蜂交配和产卵行为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Fab.)蜂王与雄蜂交配行为生态以及蜂王产卵行为生态。结果表明,温度对中华蜜蜂蜂王和雄蜂封盖子期影响,导致蜂王初生重、性成熟时间差异显著(P<0.05),蜂王和雄蜂认巢飞行次数分别为1.23~1.31和1.08~1.13,持续时间分别为0.12~0.13和0.16~0.20h;蜂王和雄蜂交配飞行次数分别为1.10~1.12和1.01~1.05,持续时间分别为0.22~0.23和0.18~0.23h;蜂王与雄蜂交配最适宜温度为20~28℃,蜂王交配飞行一次侧输卵管的精子数为3.37×10^6~4.15×10^6,自然交配产卵蜂王受精囊精子数为3.55×10^6~3.62×10^6蜂王初生重与产卵量之间呈正相关,周年蜂王产卵量受气候和蜜粉源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的脑由前脑、中脑和后脑三部分构成,蕈形体位于前脑的背侧,是其重要的学习及其他复杂行为的整合中心。通过对中华蜜蜂工蜂的幼虫、蛹及成虫的蕈形体形态发育的观察研究,发现中华蜜蜂的蕈形体包含约1000个成神经细胞,它们最终形成了蕈形体的所有Kenyon细胞。这些成神经细胞来自于在新孵化的幼虫脑中已存在的四丛成神经细胞,每一丛细胞的数量不多于45个。蕈形体柄区的出现约在3龄幼虫,而α叶和β叶在5龄幼虫已可明显辨认。冠区出现较晚,大约在蛹期的第二天以后。由于社会性昆虫复杂的学习、记忆和认知需求,其蕈形体的体积和复杂程度都优于其他昆虫。  相似文献   

16.
以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为试验材料,通过组织相应无王群,把一蜂种无王群中的子脾加入到另一蜂种无王群中,进行中蜂和意蜂无王群培育非自身蜂种蜂子和改造王台特性研究,当未培育出蜂王时,分别从原有王群中调入子脾进行第2、第3期试验。结果表明:中蜂无王群中的工蜂会清除引入意蜂子脾中的蜂卵,但随着引入意蜂子脾封盖子羽化出房的意蜂幼蜂数量增加而逐渐接受意蜂幼虫,蜂群未改造意蜂王台,只培育出中蜂蜂王;意蜂无王群中的工蜂会随着引入中蜂子脾中羽化出房的中蜂幼蜂数量增加而逐渐接受中蜂卵及幼虫,并从第2期试验开始会改造中蜂王台,但最终只培育出意蜂蜂王。  相似文献   

17.
中华蜜蜂mrjp1 cDNA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8日龄工蜂头部cDNA文库,利用中蜂基因组的mrjp3部分基因片段作为杂交探针,采用DIG标记筛选cDNA文库,获得mrjps阳性克隆120个;对阳性克隆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NCBI的BLAST序列比对,获得12个与印度蜂(Apis cerana india)、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mrjp1基因同源的中蜂mtjp1 cDNA片段,并进一步对中华蜜蜂mrjp1的cDNA全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序列比对分析表明,东方蜜蜂(Apis cerana)与西方蜜蜂mrjp1的cDNA序列相似性为93.78%,中华蜜蜂与印度蜂的相似性高达99.36%,这一结果从分子水平证实中华蜜蜂与印度蜂有较近的共同祖先,而东方蜜蜂与西方蜜蜂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8.
中华蜜蜂蜂毒镇静肽基因的cDNA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中华蜜蜂 (Apisceranacerana)工蜂毒腺中快速抽提总RNA ,用RT PCR扩增得到大小约为2 5 0bp的cDNA片段 ,测序得到的片段长度为 2 34bp ,为蜂毒前镇静肽原 (preprosecapin)基因编码区的cDNA .以 3′RACE方法 ,扩增和测定了 3′端非编码区 2 19bp序列 .中蜂前镇静肽原cDNA序列与已报道的欧洲意蜂该基因cDNA序列具有 92 %同源性 ,氨基酸序列具有 87%同源性 .代表成熟肽镇静肽的最后 2 5个氨基酸序列 ,中蜂与意蜂同源性为 88% .3′端非编码区cDNA序列与欧洲意蜂序列有 73 1%同源性 .将中华蜜蜂蜂毒镇静肽成熟肽编码区与 3′非编码区部分克隆 ,构建了镇静肽与谷胱甘肽转移酶融合表达的载体pGEX AcSecapin .将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进行融合表达 .表达产物与抗GST抗体在 2 9kD处有很强的交叉反应 .大肠杆菌超声破碎后的上清液用SDS PAGE检测到表达的蛋白多为可溶性融合蛋白 ,通过亲和层析柱纯化和凝血酶的切割得到了镇静肽蛋白  相似文献   

19.
张丽珍  张永  胡景华  王子龙  曾志将 《遗传》2018,40(2):155-161
酪胺(tyramine)属于生物多聚胺类,是昆虫中枢神经系统内重要的神经递质、神经调质和神经激素,参与调控昆虫的多种行为和生理过程,如酪胺受体基因参与调控动物的学习与记忆。本研究首次克隆获得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酪胺受体基因Actyr1Actyr2的全长cDNA序列,利用qRT-PCR方法鉴定了Actyr1Actyr2在中华蜜蜂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谱,采用地高辛原位杂交技术对Actyr1Actyr2在大脑中的表达进行了定位。中华蜜蜂Actyr1Actyr2的cDNA全长序列分别为1241 bp(GenBank登录号:KC814693)和1270 bp(GenBank登录号:KC814694),分别编码297、399个氨基酸残基。qRT-PCR分析结果表明,Actyr1Actyr2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头部最高,其次是腹部表皮,触角和胸部肌肉的表达量最低,并且头部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的表达量;原位杂交结果显示,Acytr1Actyr2在中华蜜蜂大脑蘑菇体的凯尼恩细胞、触角叶周围的细胞处均有较强阳性着色。这些研究表明,Acytr1Actyr2基因可能参与了蜜蜂的学习记忆,并且在相同的细胞中互相作用,共同调控蜜蜂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