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缩短光照对貉冬毛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貉是一种季节性换毛动物。其毛被的生长受光因子的影响。自然光照条件下4—8月间冬季绒毛陆续脱落,新生绒毛于7—11月间生长和逐渐成熟。冬季针毛在6月开始脱落,同时新生针毛开始生长,于10月下旬成熟,因此貉在夏季是以稀疏、粗硬的针毛和稀短的绒毛组成毛被。本文用控光的方法研究了貉冬毛生长的规律,得到了缩短光照时间能诱导毛皮提前32天成熟的结果并表现出较自然光照条件下毛皮生长成熟期缩短的趋勢。  相似文献   

2.
含褪黑素微型胶囊促使银狐毛皮提早成熟的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报道了在扩大实施《控制毛皮动物毛皮生长周期的方法及专用工具》(发明专利号90100759·5)的基础上,根据动物的种类、体型大小,调整制备了系列含褪黑素微型胶囊,供商品皮兽用。在银狐养殖场的试验结果表明,受试动物手术后4周夏毛即开始脱落,并诱发冬毛生长;除种兽及仔兽(2月龄内)外,对当年商品皮兽,其毛皮可提早4─6周成熟;对大龄(2─5岁龄)商品兽毛皮可提早60天以上。受试狐毛皮等级率可提高约20%。受试狐群养殖期大为缩短,提高了饲料报酬,显示了显著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埋植褪黑激素对貂、貉促进毛皮生长效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自然条件下,利用MLT,人工埋植标准色淘汰成年雌貂、貉和幼龄雄貂,设做试验群。埋植期各在6月初和6月末,使用剂量为貂10mg、貉30mg。同时设对照群,采用同样的饲养管理手段,观察比较。其结果,不论性别和年龄,用褪黑激素处理的貂、貉、夏毛脱落和冬毛生长都比对照群快(P<00001)。试验群幼龄貂的体重增长速度比对照群快(P<00001),食欲比对照群强。到8月20-25日,首先达到了标准成年貂体重,到9月25日毛皮即成熟,比对照群提前取皮47-55d。试验用淘汰成年雌貂和貉,毛皮成熟均比对照群早,可提前85d取皮,而且试验群皮张长度增长15%以上,皮张等级鉴定同正常貂、貉相比,差别很小。  相似文献   

4.
荆璞  张伟  华彦  刘微 《生态学报》2013,33(16):5126-5131
为了解松鼠东北亚种(Sciurus vulgaris manchuricus)秋季换毛期的被毛性状与保温性能变化的关系,选取2011年9月25日至12月15日期间采集的在哈尔滨室内人工养殖的27张雌性松鼠东北亚种生皮为材料,对背臀部毛皮样本进行传热性能测试,同时对该部位的披针毛、绒毛的长度和毛根出现无髓样本比例进行测量计算。结果表明:1)随着秋季换毛期的时间后移,新生冬毛长度不断增加,毛皮传热系数不断减小。当被毛生长结束时,保温性能达到恒定。2)披针毛长度、绒毛长度、披针毛毛根无髓段比例、绒毛毛根无髓段比例这4个被毛性状因子两两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此4个性状因子皆与毛皮传热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以上反映了在气温渐冷的秋季换毛期每时间阶段被毛的长度、生长程度、保温性能的具体变化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生命世界》2006,(6):104-104
在动物界里长毛的一般都是哺乳动物,两栖纲中的蛙类更是极少长毛,但生活在非洲国家加蓬的毛蛙不但有毛,还长满了它的四肢和胸部,就像是穿了件皮袄一样。那么毛蛙为什么要穿这么件“皮袄”呢,是为了御寒吗?加蓬地处热带,一年四季气候温暖,当然用不着防寒防冻了。事实上毛蛙的毛皮并不是一般的“装备”,和我们常见的哺乳动物毛皮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那些毛都是皮肤的补充增生物,它们会制造皮肤黏液,起着鳃的  相似文献   

6.
不同鱼类肌间骨的骨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鱼类肌间骨的骨化模式, 采用整体骨骼染色方法, 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2种处于不同进化地位且游动模式不同的鱼类肌间骨发生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显示合鳃鱼目合鳃鱼科且游动模式属于鳗鲡模式的黄鳝在孵出后30d (体长40 mm)时, 其头部开始出现椎体小骨; 随后依次向尾部骨化, 在孵出后55d (体长约100 mm)时, 肌间骨相继出现完毕, 所有椎体小骨均为“I”形。鲤形目鳅科且游动模式为鲹科模式的泥鳅在孵出后27d (体长17 mm)时, 肌间骨开始在尾部出现, 包括髓弓小骨和脉弓小骨; 随后依次向头部骨化, 在孵出后40d (体长35 mm)时, 肌间骨全部出现, 形态包括“I”、“Y”和“卜”形。此外, 研究利用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绿色转基因荧光蛋白(Osterix GFP)斑马鱼品系, 通过观察此osterix GFP活体斑马鱼, 可发现斑马鱼肌间骨从尾部向头部依次骨化的过程。研究结果揭示鱼类肌间骨的骨化规律与其游动模式密切相关, 且肌间骨的形态种类的多态性与其游动模式和体型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奇台沙蜥生长过程中的两性异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奇台沙蜥Phrynocephalus grumgrzimailoi头、尾、腋胯距大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变化.成体体长(SVL)无显著的两性差异,两性异形主要表现为雄性个体有较大的头部(头长和头宽)和尾部,雌性具有较大的腋胯距.头、尾、腋胯距大小的两性异形在幼体就已存在,并随个体发育的进行变得更加显著.不同年龄组两性个体头部、尾部、腋胯距随SVL呈异速增长,表现为两性头部的增长速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增大,尾部的增长速率逐渐减慢,腋胯距在雌性蜥蜴中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在雄性中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8.
慈菇下胚轴毛的形态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国新  徐祥生   《广西植物》1989,9(2):113-116+195
慈菇种子萌发前,下胚轴基部的表皮细胞分化成生毛细胞。当下胚轴穿出种皮约1—2毫米时,生毛细胞的外壁向外突出,形成下胚轴毛。开始时,其顶端膨大,呈分泌毛状,后呈根毛状。下胚轴毛的主要功能是起固着作用。下胚轴毛发育后期,在其保留细胞核的膨大的基部和突起的毛状体之间形成一细胞壁,此时毛状体便开始萎缩脱落。下胚轴毛的基部重新形成完整的表皮细胞。  相似文献   

9.
麝鼠(Ondatra zibethica L.)是主要的毛皮兽之一,鼠蹊处有腺体,分泌有麝香味的液体,夏季最盛,因而得名。麝鼠形如家鼠,普通个体比家鼠大3倍,身长(除尾长)约1尺余,重2斤左右。背面棕黑色或粟黄色,腹面棕灰色。眼小,耳短,嘴端钝圆。尾黑色,侧扁,被鳞质皮片,杂以稀毛。未离巢的幼兽尾部侧扁的形状不很显著。四肢短,前足趾间无蹼;后足比前足大,趾间有半蹼。针毛具光泽,绒毛柔软,因在水中生活,毛皮油润,所以是一种相当贵重的毛皮。  相似文献   

10.
1973—1975年,我国陆续引进珍贵毛皮兽——绒鼠。试养于华南、东北等地,已在各地繁育,并产仔。 绒鼠原产于南美洲的智利与玻利维亚等国的安第斯山脉,栖于3,000—6,000米的多岩石的山地。绒鼠身长22.5—38.0厘米,尾长7.5—15.0厘米。成体重1—2市斤。大黑眼睛,长耳朵,头部似小兔,尾巴蓬松象松鼠,前肢短具四趾,后肢长具3趾,全身丝状毛被  相似文献   

11.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遵照毛主席关于“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业发展道路”的指示,我国毛皮工业应用微生物酶制剂软化毛皮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微生物中性蛋白酶软化毛皮的新工艺正在推广,微生物碱性蛋白酶软化毛皮亦有投产,为我国毛皮工业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开辟了新的途径。 新疆是我国重要畜牧业基地之一,盛产各种羊皮。新疆绵羊皮的改良品种——新疆细毛羊皮,毛纤柔细,皮板娇嫩。 其1—2代皮可做大衣筒子皮,3—4代皮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南郑县南湖公园于1986年7月15日收购1只猕猴(Macaca mulatta),雌性。入园时,食欲正常,健康,无任何病状,其毛色及活动情况与园内另外15只猕猴一样,并一起混养。 1987年4月20日,该猴产1死胎,3天后,死胎被该猴吃掉一部分,6月开始换毛,脱毛速度比一般产仔母猴要快。这时新毛颜色开始从臀、背至头部变白,全身无杂色毛,皮肤也逐渐变白。1990年10月,该猴体重已达6.5公斤,体长750毫米;尾长215毫米;后足长154毫米;耳长38毫米;年龄11—12岁。现公园将其与另1只成年雄猴并居,专笼成对饲养。有关猕猴毛色白化变异的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生长抑制剂对黄虾花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虾花(Pachystachys lutea)又称金苞花,属爵床科的半木质化草本,在福州地区春至冬初皆有花。花苞黄色串状并缀有白色小花,富有雅趣,为一种花期长,观赏价值高的盆花。黄虾花盆栽通常茎节细长,基部叶片脱落,株型高挑,影响其观赏价值。栽培上控制株型,一般采用的摘心方法不能使茎节间缩短和防止植株基部叶片脱落。本试验采用生长抑制剂CCC、B9对黄虾花株型的控制及其它效应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海南变色树蜥个体发育中形态和食性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变色树蜥(Calotes versicolor)头,尾大小和食性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头,尾大小两性异性的个体发生,成体体长(SVL)无显著的两性差异,两性异形主要表现为雄性个体有较大的头部(头长和头宽)和尾部。头,尾大小的两性异形在初生幼体就已存在,并随个体发育的进行变得更加显著。不同年龄组两性个体头长以及雌体头宽随SVL呈同速增长;雄性头宽随SVL呈异速增长,表现为雄性头宽的增长速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增大。头,尾部的相对大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有显著的变化,初生幼体头部相对较大,尾部相对较小,这种形态特征是胚胎优先保证生态学意义更为显著的部分(如头部)生长的结果,有利于初生幼体的早期生存和生长,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变色树蜥摄入食物的种类及各种食物在摄入食物中所的比例有一定程度的差别,因而食物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有一定程度的差别,然而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头部大小的两性异形能导致两性食物生态位的明显分离。  相似文献   

15.
中华鲟授精过程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中华鲟的成熟卵具有一层放射膜,两层卵黄膜;卵的动物极端有9—15个受精孔,受精孔直径约为12.7—13.9μm;精子由伞状顶体、棍棒状头部、漏斗状中段及扁平细长的尾部组成;各受精孔都能接纳多个精子;卵受精5秒后,精子才开始入卵,且精子入卵速度各不相同。受精时间持续较长,可由5秒延长至5分钟;卵受梢后,受精管道内除缠绕成团的精子尾部外,未发现其他堵塞物。  相似文献   

16.
白刺(Nitraria sibirica)为蒺藜科落叶小灌木,俗称地枣、地椹子、沙樱桃等。白刺株 高30—50cm,少部分枝直立,大部分枝条呈匍匐生长,一般二年生时开始开花结果,3—4年单株果实平均产量在1.5公斤左右,结果无大小年。当年枝条的前端芽往往生长发育不充实,越冬后不能萌发而形成刺状枝梢。白刺在山东渤海湾地区的物候期,3月中旬叶芽开始萌动膨大,4月中旬新梢开始生长并进 入展叶盛期,部分出现花蕾,5月上旬为开花盛期,6月中下旬果实由绿变红、变紫至紫黑色开始成熟,7月上旬果实全部成熟并开始脱落,11月中下旬为落叶期,植株进入休…  相似文献   

17.
季节、环境温度与黄鼠冬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宗濂  蔡益鹏 《生态学报》1987,7(2):185-192
观察了达乌尔黄鼠在实验室内冬眠的一般情况。常温黄鼠的体温有着规律性的年周期,与环境温度的年周期变动不完全呈依从关系。出眠初期(4月下旬),动物体温高而稳定。4月至6月常温黄鼠的平均体温(皮温)为35.6℃,波动菹围32—37.5℃。随着体重达到顶峰,体温逐渐降低。8月份部分黄鼠出现低于32℃的低常体温,表明部分黄鼠自8月盛夏开始冬眠。但就整个种群而言,北京地区实验室内黄鼠冬眠季自9月下半月开始。3月底止,共6.5个月。秋季室温下降,动物入眠趋势增长。浅低体温(31.9—15℃)的比数逐渐升高。9月至12月,低体温(低于31.9℃)的百分比从47%增至84.8%,反映了动物从浅冬眠向深冬眠过渡。1月至2月份,低体温占85%以上,深低体温(低于15℃)占绝对优势。标志着动物种群的深眠月份。秋季动物从常温期向冬眠期转化的界线是不清的,而春季从冬眠期向常温相转化的界限却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8.
藤本,枝、叶折断可见白色胶丝,老茎上不明显;嫩枝密被褐色星状绒毛及单毛,在老枝上逐渐脱落。叶对生,纸质,卵状椭圆形或卵圆形,长8—15cm,宽6—9cm,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上面沿中脉及侧脉被褐色星状毛,叶面密被棕黄色鳞片,老叶上逐渐脱落,背面密被星状绒毛、单毛及棕黄色鳞片;侧脉5—6,弧曲上  相似文献   

19.
1.化学控制是防止棉花蕾铃脱落的有效办法之一。在开花结羚期间,应用20ppm 赤霉素的水溶液涂抹在开花后1天的棉花幼铃上,可以显著地提高结铃率。使盛花期棉铃的脱落率减少23.1—62.7,结铃期棉铃脱落率减少21.9—41%。2.赤霉索对棉铃生长有促进作用。赤霉素处理的棉铃生长加快,处理后15天内比较明显,15天后处理棉铃生长速度逐渐下降,与对照的差异逐渐缩少。3.应用20ppm 赤霉素的水溶液处理不受精棉铃,可以诱导无籽棉铃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家鸽(Columbadomestica)精子分为头部、颈部及尾部。尾部又区分为中段、主段及末段。头部呈圆柱形,主要被精细胞核占据,核的前面包绕顶体,后端连接颈部。颈部有两个中心粒,与头部相邻接的是与精子纵轴垂直的近侧中心粒,远侧中心粒形成基底体向后发出尾部的轴丝。轴丝的结构为9+2型。中段在轴丝之外有线粒体鞘包绕,最外面为质膜。主段和末段无线粒体鞘,轴丝之外直接被以质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