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花猕猴桃三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毛花猕猴桃(Actinindia eriantha Benth)的根部分离到3个三萜成分,经光谱和化学转化证明,R_(18)为2β,3β-二羟基-23-氧代-12-烯-28-乌苏酸,系一新化合物,其余两个成分分别为2α,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R_(17))和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R_(16))。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索氏提取法提取木耳菜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利用GC-MS技术鉴定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鉴定出47个挥发油成分和20个脂溶性成分。其挥发油成分主要有依兰烯(7.30%)、δ-杜松烯(6.85%)、氧化石竹烯(5.90%)、1,5,9-三甲基-12-(1-甲基乙基)-4,8,13-环戊二烯并环辛四烯-1,3-二醇(5.83%)等。脂溶性成分主要有8,11-十八碳二烯酸甲酯(16.09%)、棕榈酸甲酯(12.15%)、花生酸甲酯(7.06%)、亚麻酸甲酯(7.00%)等。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葡萄糖苷酶催化三七提取物的水解产物中主要皂苷成分。采用色谱法从三七提取物水解产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1个皂苷成分。利用波谱解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20(S)-原人参二醇-20-O-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以及10个已知的皂苷成分分别为:人参皂苷compound K(2)、3β,12β,20(S),25-四羟基达玛-23-烯-20-O-β-D-吡喃葡萄糖苷(3)、3β,20(S)-二羟基达玛-24-烯-12β,23β-环氧-20-O-β-D-吡喃葡萄糖苷(4)、3β,12β,20(S)-三羟基-25-过氧羟基达玛-23-烯-20-O-β-D-吡喃葡萄糖苷(5)、人参皂苷F1(6)、人参皂苷Rg1(7)、人参皂苷Rg2(8)、人参皂苷Mc(9)、20(S)-原人参二醇-3-O-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20-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和人参皂苷Re(11)。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5和10为首次从三七中被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番荔枝科瓜馥木属植物头序瓜馥木Fissistigma retusum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其枝叶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学数据将它们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酸乙酯(1)、(S)-甲氧基-(3,5-二甲氧基-4-羟苯基)乙二醇(2)、2-顺式-4-反式-脱落酸(3)、山萘酚-3-O-а-L-吡喃阿拉伯糖苷(4)、柚皮素(5)、香树素(6)、圣草酚(7)、(2R,3S)-5,7,3'-三甲氧基表儿茶素(8)、5,6,8-三甲氧基-7-羟基二氢黄酮(9)、丁香脂素(10)、epiyangambin(11)、seartemin(12)。其中化合物1和2为2个酚酸类化合物,3和4为2个萜类化合物,5~9为5个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0~12为3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化合物1~12为首次从番荔枝科瓜馥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应用GLC/MS联用仪对室内培养的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 (Nordstedt) Geitler)、极大螺旋藻(S.maxima (Stechell & Gardiner) Geitler)和盐泽螺旋藻(S.subsalsa Oerst)的甾醇成分进行了测定。从钝顶螺旋藻和盐泽螺旋藻中共分出11个相同的甾醇组分:胆甾醇、胆甾烷醇、芸苔甾醇、麦角甾醇、海绵甾醇、菜子甾醇、豆甾醇、24-乙基-Δ~(5,7,22)-胆甾醇、β-谷甾醇、异岩藻甾醇和4α,23,24-三甲基Δ~(5,22)-胆甾醇;从极大螺旋藻中只分离出8个甾醇组分。其中胆甾醇含量最高。4α,23,24-三甲基-Δ~(5,22)-胆甾醇为蓝藻中首次报导。  相似文献   

6.
从枳(Poncirus trifoliata)地上部份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层中分离得到12个异戊烯基化的酚性成分,包括4个异戊烯基化的黄酮(1~4)和8个异戊烯基化的香豆素(5~12),其结构通过NMR和MS等波谱数据以及文献数据对照确证为:3',4'-dihydroxy-atalantoflavone(1),alatanoflavone(2),7,8-(2',2'-dimethylpyrano)-5,3',4'-trihydroxy-3-methoxylflavone(3),citflavanone (4),seselin(5),xanthyletin (6),isoangenomalin (7),nordentatin(8),clausarin(9),3-(1,1-dimethylallyl)-8-hydroxy-7-methoxycoumarin(10),anisocoumarin B(11),auraptene(12)。化合物2和4显示出一定的抑制一氧化氮生成作用,其IC50分别为17. 3和22. 8μM,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7.
丽江乌头中的一个新二萜生物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丽江乌头根中分离、鉴定了三个二萜生物碱成分,其中碱Ⅰ、碱Ⅱ分别为已知成分阿克诺辛(aconosine)和嘟拉碱(dolaconine);碱Ⅲ为一新的C_(18)-型二萜生物碱,从MS、IR、~1H NMR、~(13)C NMR等光谱数据推定了其结构,并命名为丽日碱甲(liconosine A)。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是对多裂山莴苣Lactuca laciniata根茎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通过利用柱色谱对植物中的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共分离出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1-O-heptatriacontanoyl glycerol(1)、(2S,3S,4R,10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0-十八烷-1,3,4-三醇(2),11β,13-二氢莴苣内酯乙酸酯(3),lactucin(4)、莴苣苷B(lactuside B,5)、lactucopicrin(6)、齐墩果酸(7)、十六烷酸(8)、槲皮素(9)、木栓酮(10)、熊果酸(11)、辛二酸(12),化合物1、2、4、6~12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金叶子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金叶子(Craibiodendron yunnanenseW.W.Smith)叶部分的70%丙酮提取液中共分离得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sebotoxin-III(1),grayanotoxin-XVIII(2),leucothol A(3),proA-4(4),槲皮素-3-O-β-半乳吡喃糖苷(5),槲皮素-3-O-α-阿拉伯呋喃糖苷(6),槲皮素-3-O-α-鼠李吡喃糖苷(7),山奈酚-3-O-α-鼠李吡喃糖苷(8),2,4-bis(4-hydroxyphengl)-1,3-cyclobutane dicarboxglic aicd(9),(Z)-对羟基桂皮酸(10),(E)-对羟基桂皮酸(11),香草酸(12),2α,3β-dihydroxyurs-5,12-dien-28-oic acid(13),2α,3β,23-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14)和β-谷甾醇(15)。化合物1~4,8~1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其中木藜芦烷类二萜asebotoxin-III(1)为主成分之一,我们推测化合物1和其余两个木藜芦烷类二萜grayanotox-in-XVIII(2),leucothol A(3)为金叶子的活性成分,可能与该植物具有活络止痛的药效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根据获取的唐山湾海域1995-2012年25个站位现场观测数据和资料,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对人类活动影响下唐山湾海域营养盐及其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近20年唐山湾海域无机氮(DIN)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磷酸盐(PO_4~(3-)-P)、硅酸盐(SiO_3~(2-)-Si)则呈下降趋势;平均N:P由1995年的3.0增长到2012年的26.0,而Si:N则呈下降趋势,海水营养盐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据此利用主成分分析识别水质变化,共提取了2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以DIN、NO_3~--N、NH_4~+-N、PO_4~(3-)-P和NO_2~--N为代表,解释了71.5%的方差;第2主成分以叶绿素(Chl a)和SiO_3~(2-)-Si为代表,解释了21.8%的方差,说明唐山湾水质变化主要与DIN、PO_4~(3-)-P因子变化关系密切.2个主成分得分揭示了人类活动影响下唐山湾水质年际变化趋势,即由1995-2005年开发前及开发初期的N限制向2007年开发后的P限制转变.人类活动影响下唐山湾海域营养盐及其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这种变化尤其是无机氮含量的增加,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