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反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动物的行为看成是对外界或内部感觉刺激的一种反应,最简单的反应就是反射。反射的特点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有着极强的联系。在相同的条件下,同一刺激总是引起完全相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李保兴 《生物学通报》2006,41(5):M0002-M0002
在高中课本中,应激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产生一定反应的特性,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从这两个概念可以看出.应激性的内涵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刺激来自生物体外:反射的内涵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作出的反应。刺激既有外界环境的,又有内部环境的.反应的发生需要通过反射弧来完成,二者内涵是不相同的.自然其外延也不相同。应激性的外延涉及到一切生物体,既包括植物也包括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动物和人,它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而反射的外延仅是具有神经系统的人和动物,比应激性要窄。那么能否说反射是应激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反射属于应激性呢?不能,人和动物对外界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属于反射也属于应激性,人和动物对内部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属于反射但不属于应激性。例如: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减压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又称加压反射),都是由内部环境变化引起的反射,依照概念都不属于应激性,这样应激性与反射之间既有交叉重叠的地方.又有不相同的地方,用下图表示。  相似文献   

3.
行为生态学(二十四):动物的信号(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的很多醒目特征、很多行为方式、分泌的很多化学物质以及由动物发出的大多数声音都可以被解释为是为了影响其他动物的行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适应,并经常被看作是动物的信号。正如翅膀借助于在空气中搏击来完成其正常的飞行功能一样,一个信号是借助于影响另一个动物(经由感觉器官)而完成其正常  相似文献   

4.
五、动物行为的动机(Motivation) 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当周围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动物的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例如:一只睡觉的狗当主人走近它时它会醒来,一只正在啄食的鸽子当它看到一只老鹰在空中盘旋时它会飞走。因此我们可以说.外部刺激是引起动物行为变化的一类因素。但是,人们也经常看到,当周围环境不发生变化的时候,动物的行为也会发生改  相似文献   

5.
动物行为学讲座从这期起连载,各讲题目暂定:动物行为学概论;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外部刺激;行为生理学;行为的发育;行为遗传学;行为的进化;动物的学习行为;动物的战斗行为;动物的性行为;双亲护幼行为;动物的社群行为;驯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行为学与心理学。讲座进行过程中不断征集读者、专家学者意见,改进提高讲座的质量和效果。希望读者对本刊专题讲座栏目予以关心、支持和爱护、提出你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产前母体处于应激状态下,可以削弱子代的神经系统对外界不良刺激影响的抵抗能力.但产前应激状态是否可以影响抗精神疾病药物对动物行为的增益作用,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此外,在动物实验中,动物需要经常接受注射操作,注射操作本身是否会影响动物行为,尚未有相关研究.在本实验中,探索了产前轻微应激状态、围产期注射操作和抗精神疾病药物对动物行为可能的交互影响.母鼠在经历产前轻微应激状态后生产子代,雄性仔鼠在围产期(日龄第7,9,11天)不接受注射或接受盐水或奥氮平注射(2 mg/kg,腹腔注射).在其亚成年期(日龄第35天)和成年期(日龄第60天),观察其社交和嗅觉辨识行为,分析了总探索时间和对新旧刺激的偏好程度两个参数.我们发现,围产期重复注射操作可以改变产前应激组大鼠在社交和嗅觉辨识实验中的偏好程度,对无应激组大鼠没有影响.奥氮平注射可以增长无应激组大鼠在社交活动中的总探索时间,对应激组大鼠没有影响.研究表明,产前轻微应激状态可以易化诸如围产期注射操作等不良环境刺激导致的行为异常,并减弱抗精神疾病药物的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动物对其外界环境惊人的适应性说明什么呢?什么东西使得它们对外界一点的改变能这样适应地反应着呢?这些问题在古代就已激发了人们的才智."这里出现了灵魂——宗教传教士所说的——这是全能的上帝给以动物能适应运动的能力.""这里是某种精神的主宰起作用,而推动物质的运动."——这是唯心主义者所主张的.科学揭穿了这些毫无根据的观念,同时也确定了所有运动物行为,都是一连串对外界刺激有规律的反应——反射.在长期有机界进化过  相似文献   

8.
分析与综合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特别在大脑两半球皮层内同时而经常地进行着复杂的分析与综合活动。动物机体的全部行为都包括在这种分析与综合之中。只有当机体对内外环境的经常分析与综合相结合起来时,才能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系统而生存着,才有可能精确地使自己适应於其生存条件。在第六讲内我们研究了大脑皮层的分析活动,在本讲内我们将研究大脑皮层的综合活动。综合是作用於机体的各种刺激藉反射机制与机体某些机能的联系,是诸刺激之间的种种复杂的相互联合。如果说分化的形成是分析活动的最重要因素,则条件反射的形成或暂时联系的建立是综合活动的最基本形式。外界环境刺激必须与机体的一定机能相结合才能获得特定的生理意义。当在大脑皮层中同时出现两个兴奋灶时,其一为条件信号作用所引起的,另一为非条件强化所引起的,在这两个兴奋灶之间的暂时  相似文献   

9.
产前母体处于应激状态下,可以削弱子代的神经系统对外界不良刺激影响的抵抗能力.但产前应激状态是否可以影响抗精神疾病药物对动物行为的增益作用,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此外,在动物实验中,动物需要经常接受注射操作,注射操作本身是否会影响动物行为,尚未有相关研究.在本实验中,探索了产前轻微应激状态、围产期注射操作和抗精神疾病药物对动物行为可能的交互影响.母鼠在经历产前轻微应激状态后生产子代,雄性仔鼠在围产期(日龄第7, 9, 11天)不接受注射或接受盐水或奥氮平注射(2 mg/kg,腹腔注射).在其亚成年期(日龄第35天)和成年期(日龄第60天),观察其社交和嗅觉辨识行为,分析了总探索时间和对新旧刺激的偏好程度两个参数.我们发现,围产期重复注射操作可以改变产前应激组大鼠在社交和嗅觉辨识实验中的偏好程度,对无应激组大鼠没有影响.奥氮平注射可以增长无应激组大鼠在社交活动中的总探索时间,对应激组大鼠没有影响.研究表明,产前轻微应激状态可以易化诸如围产期注射操作等不良环境刺激导致的行为异常,并减弱抗精神疾病药物的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第五节大脑皮层的机能——高级神經活动本节是本章也是本書的高峯,是把过去学习过有关反射作用的知識进行总結和提高,使学生能从理論上理解神经对人的意义——保持內部各器官的协調,同外界环境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动物睡眠趣谈张万佛什么是“睡眼”睡眠是指较长时期处于不动的状态,对于外界各种刺激的反应迟钝,甚至完全没有反应。它可算是一种周期性的行为,可说是纯粹动物本能性的行为。睡眠并非高等脊椎动物所特有,其它如爬行、两栖、鱼类,甚至无脊索动物中的昆虫,软体动物也...  相似文献   

12.
巨噬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系统识别外界环境刺激的先锋,能够响应环境细微变化对自身功能实现适应性调节,在维持体内稳态和抵抗感染方面起关键作用。生理或病理组织微环境存在多种机械应力刺激,对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围绕机械应力对巨噬细胞的功能调节,从影响细胞行为和极化的角度综述,总结巨噬细胞机械应力感知及转导的分子机制,展望巨噬细胞力学生物学研究在组织工程、再生医学以及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为深入理解巨噬细胞功能可塑性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果实(种子)化学防御与食果实动物的适应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长虎 《生态学杂志》2005,24(5):567-572
种子植物在果实(种子)成熟后需要防御食果实动物捕食种子,同时要传播种子至适宜萌发的生境。很多植物依赖食果实动物传播种子,称动物传播植物。果实(种子)化学防御是抵御种子捕食者的重要手段。果实(种子)中次生物质包括各种生物碱、生氰糖苷、萜类和酚类等,种类繁多;次生物质的含量随果实成熟过程而变化。次生物质可以抵御动物的捕食,其毒性对种子传播者和种子捕食者没有选择性,即具泛毒性。果肉中的次生物质也可以起到轻泻剂的作用,缩短种子在动物消化道的滞留时间,以影响传播效率。果实(种子)次生物质的产生不受植物环境条件的影响,其产生与果实质量有关。在温带地区,通常SS型果实次生物质含量低,而FL型果实含量高。食果实动物可通过调整捕食行为、摄取环境中特殊物质和获得丰富营养等3个方面适应次生物质。果实(种子)中次生物质的研究对动植物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臭(鼠句)(鼠青)是一种偏向肉食的杂食性动物。臭(鼠句)(鼠青)具有呕吐反射,凡是对其胃壁产生强烈刺激的药物均会引起它的呕吐反应。因此,以磷化锌作为毒杀药物会产生呕吐反应,不能毒杀臭(鼠句)(鼠青);而以敌鼠钠盐作为毒杀药物则不会产生呕吐反应,可以毒杀臭(鼠句)(鼠青)。  相似文献   

15.
(三)草履虫的行为实验目的所有动物对生活环境都能发生反应。革履虫是单细胞动物,虽然没有脑和神经,也能表现出一定的行为方式。通过本实验,可以了解草履虫对地心引力、光照、电流及化学物质等的反应。实验器材草履虫培养液、试管、试管塞、试管架、小型手电筒、培养皿、铝箔、黑色纸、电池、电线、铜线、脱脂棉、稀盐酸、放大镜。实验步骤 1.草履虫对地心引力的反应 (1)取一支试管,装入草履虫培养液至试管1/4高处。 (2)将试管直立置于试管架上。  相似文献   

16.
(续 2 0 0 3年第 38卷第 8期第 5 9页 )行为学   A4 1 固定的行为类型 (FAPs)是行为中重要的组成。以下关于固定行为 (FAPs)的描述哪一项是不真实的 ?A.它们是高度重复的 ,先天的行为B.FAPs由环境中的信号激发 ,一旦开始会全部完成C.超强刺激产生更强的反应D.FAPs减少了行为的适应意义E.FAPs的产生常常由 1~ 2个与生物体相关的、简单暗示引发   A4 2 哪一特征正确表述了鲑鱼回到自己生长的小河中产卵的行为 ?A.直觉   B.嗅觉印随   C.习惯化D.条件反射  E.正趋性   A4 3 为什么心理学家没有教会大猩猩像人一样…  相似文献   

17.
光周期变化是导致动物行为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揭示不同光周期条件下鸟类对光刺激的生理和行为反应,本文通过比较雄性灰文鸟(Lonchura oryzivora)在经长(16L︰8D)、中(12L︰12D)、短(8L︰16D)3个光周期条件驯化后,再给予72 h的光刺激,研究其行为、血清皮质酮含量和血清蛋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光周期改变直接影响雄性灰文鸟的行为。雄性灰文鸟的血清皮质酮含量受光周期和光刺激的影响,中光照周期条件下雄性灰文鸟皮质酮激素对光刺激的响应与长、短光照周期条件下明显不同。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灰文鸟α-球蛋白区、β-球蛋白区和γ-球蛋白区血清蛋白的成分存在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光周期显著影响雄性灰文鸟对光刺激的生理应激反应方式。  相似文献   

18.
警戒行为是动物对群体内部或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主要表现为抬头环视周围环境,具有反捕食和社会性监视功能,有利于个体适合度的增加。诸多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可以影响到动物警戒行为的强度和模式。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年龄、性别、所处空间位置和群体大小等,外部因素主要是捕食风险和人类活动的干扰。近年来,动物警戒同步性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步警戒和协调警戒对立于独立警戒而存在,强调个体能够受到周围个体警戒状态的影响,继而表现出相同或相反的行为,并且其强度与群体大小等因素有关。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在警戒行为影响因素和同步性方面进行更加深入而全面的探索。此外,警戒行为的个体差异和时空变化等也将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动物要感知外界对身体的伤害和潜在伤害且及时做出反应,发展出了痛感和痒感。各种伤害性刺激,包括机械损伤、极端温度、极端酸碱环境等,都会引起痛觉,这些损伤性刺激主要由TRP离子通道感知,再由其他离子通道放大。各种对身体有潜在伤害的刺激则引起痒的感觉,这些刺激主要由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感知,再由其他离子通道加以放大。痛觉和痒觉通过不同的神经通路传递至大脑,因此痒不是"微痛"。  相似文献   

20.
1957年莫斯科大学教授克鲁申斯基(.B.)提出,动物除了先天具有的无条件反射和后天获得的条件反射外,还具有第三种反射活动——预测反射,或称为外推反射。他根据长时期对动物行为的观察以及实验研究的结果,论证外推反射从本质上有异于五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并且认为: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动物才具有这种反射活动的能力。克鲁申斯基的理论和实验事实,引起苏联生理学、心理学和控制论学者们的兴趣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