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究胆酸(Cholic acid, CA)作为饲料添加剂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及糖代谢的影响, 实验以饲料中添加300 mg/kg胆酸钠(Sodium cholate, CAS)作为胆酸钠组, 以不添加胆酸钠作为对照组。在饲养8周后, 分析胆酸钠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肠道菌群、糖代谢及与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胆酸钠组中大口黑鲈的生长指数和体成分的变化均没有显著差异; 胆酸钠组中大口黑鲈的肠道菌群组成无显著差异; 胆酸钠组中肝糖原含量和肝中糖原合成酶(Glycogen synthase, GCS)的活性显著增加, 肝中糖原分解酶糖原磷酸化酶a(Glycogen phosphorylase a, GPa)活性无显著变化, 而胆酸钠组中肌糖原含量、肌肉GCS与GPa的活性无显著差异; 胆酸钠显著促进肝中糖异生途径中果糖-1,6-二磷酸酶(Fructose-1,6-bisphosphatase, FBPase)和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 G6Pase)基因的表达; 胆酸钠显著降低肝中糖酵解基因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PK)和肌肉中己糖激酶(Hexokinase, HK)基因的表达; 同时, 研究还发现饲料中胆酸钠的添加可以显著降低肝中胆汁酸受体法尼醇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 FXR)基因的表达量, 而不改变肠道FXR的表达量。研究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300 mg/kg胆酸钠可以促进大口黑鲈肝脏糖异生, 抑制肝脏和肌肉糖酵解, 并促进鱼体肝糖原的合成。这些糖代谢的变化与肠道菌群没有直接关系, 但可能与肝中FXR的表达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以冰鲜鱼、配合饲料和混合投喂3种饵料, 研究其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生长性能方面, 配合饲料组试验鱼的末均重、体长、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冰鲜鱼组和混合投喂组(P<0.05), 混合投喂组最后养成规格最大, 生长速度也最快, 但与冰鲜鱼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与多样性方面, 配合饲料投喂组丰富度最高, 冰鲜鱼组最低, 但冰鲜鱼组多样性最高, 配合饲料投喂组次之, 混合投喂组最低。在门级水平上, 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蓝藻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是大口黑鲈肠道优势菌群。属级水平上, 冰鲜鱼组的优势菌属主要为支原体属(Mycoplasma)、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及聚球菌属(Synechococcus_CC9902); 配合饲料组优势菌属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罗姆布茨菌(Romboutsia)及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混合投喂组优势菌属则是支原体属(Mycoplasma)、厌氧氨氧化菌(Candidatus_Brocadia)及罗姆布茨菌(Romboutsia)。功能预测表明, 配合饲料投喂组大口黑鲈肠道菌群在“能量生产与转化”“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氨基酸转运与代谢”和“脂质转运与代谢”等功能类群的相对丰度最高, 而冰鲜鱼组肠道菌群在“核苷酸的转运和代谢”“辅酶运输和代谢和翻译”“核糖体结构和生物发生”等功能类群的相对丰度占优。饵料对大口黑鲈的生长、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都具有显著的影响。研究为大口黑鲈的配合饲料开发和健康养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牛乳铁蛋白肽(Bovine lactoferricin, LfcinB)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肠道组织结构及抗病力的影响,试验选取了初均重为(19.88±0.03) g的450尾大口黑鲈,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阴性对照组)、1000、1500和2000 mg/kg牛乳铁蛋白肽,并设置基础饲料+30 mg/kg氟苯尼考为阳性对照组,共5种试验饲料。试验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1)随着牛乳铁蛋白肽添加量的增加,大口黑鲈的末均重(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1000 mg/kg牛乳铁蛋白肽组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最好且与对照组(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对应数据差异显著(P<0.05)。(2)与两个对照组比, 1000 mg/kg牛乳铁蛋白肽组大口黑鲈的肠道胰蛋白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均显著上升(P<0.05)。(3)与两个对照组比,饲料中添加1000 mg/kg牛乳铁蛋白肽可显著提高大口黑鲈前肠、中肠及后肠的绒毛高度和宽度(...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鲈-蟹混养模式下冰鲜鱼(HB)、配合饲料(HS)和混合投喂(HH)等3种饵料投喂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和肠道菌群影响,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饵料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性能指标方面,配合饲料组试验鱼的末均重、体长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冰鲜鱼组和混合投喂组的(P<0.05),混合投喂组最后养成规格最大,生长速度也最快,但与冰鲜鱼组差异不显著(P>0.05)。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的投喂降低了大口黑鲈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在肠道菌群结构方面,冰鲜鱼组的优势菌属主要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及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配合饲料组优势菌属为罗姆布茨菌(Romboutsia)、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及醋杆菌属(Cetobacterium),而混合投喂组优势菌属则是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分...  相似文献   

5.
&#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4,38(2):262-271
为了研究在低蛋白质饲料中补充晶体必需氨基酸对大口黑鲈生长、体组成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根据鱼体的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设计了7种等能的试验饲料。其中4种饲料(45CP、40CP、35CP和30CP)的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45%、40%、35%和30%,另3种饲料(40AA、35AA和30AA)是在低蛋白质饲料(40CP、35CP和30CP)的基础上添加必需氨基酸,使它们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与45CP(对照组)相一致。用上述饲料对初始体重为(10.13 0.01) g的大口黑鲈进行了89d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重复放养30尾鱼。方差分析显示:试验鱼的生长性能、饲料效率、全鱼和肌肉的粗蛋白质含量、成活率以及免疫指标均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添加必需氨基酸的35AA和30AA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保留率分别显著高于对应的未添加必需氨基酸的35CP和30CP组(P0.05),但仍显著低于45CP组(P0.05)。40AA的试验鱼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补体活性与45CP组差异不显著(P0.05)。35AA和30AA组的头肾白细胞呼吸爆发活性显著高于35CP和30CP组(P0.05)。30AA组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以及肥满度显著高于30CP(P0.05)。各组试验鱼的水分和灰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回归分析显示:在低蛋白质饲料中补充晶体必需氨基酸对大口黑鲈幼鱼的生长、饲料效率和蛋白质保留率所产生的影响与其引起增加了的饲料蛋白质水平而不是饲料的必需氨基酸水平正相关。研究表明,在低蛋白质饲料中补充的晶体必需氨基酸对大口黑鲈的生长、体组成和免疫指标产生的有益作用不及等量的以蛋白质为来源的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生长、脂质代谢、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试验在基础饲料中用发酵豆粕分别替代0、10%、20%、30%和40%鱼粉, 用晶体氨基酸平衡各组间蛋氨酸与赖氨酸的差异, 配制成共5种等氮等能(CP47%, GE19 MJ/kg)的试验饲料, 分别为FM、FSM10、FSM20、FSM30和FSM40。将初始体重为(22.05±0.09) 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成5组, 每组设3个重复, 养殖58d。生长试验结果表明: 各组之间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均无显著差异(P>0.05), 但替代组饲料系数(FCR)均显著高于FM对照组(P<0.05), FSM40组的存活率(SR)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ADDM)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脂质代谢方面结果显示, FSM30和FSM40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低于FM对照组(P<0.05), FSM40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HO)水平显著低于FM对照组(P<0.05)。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方面结果表明, FSM40组的溶菌酶(LZM)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显著增加的变化(P<0.05)。对肠道菌群进行了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分析, 结果表明: 各组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指数(Sobs、Shannon、Simpson、Ace和Chao)无显著差异(P>0.05), 但OTU数量发生了变化。在门水平上, 优势菌群为软壁菌门(Tener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 而属水平上, 优势菌群为支原菌属(Mycoplama)、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FSM20组与FM对照组相比, 软壁菌门和支原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 变形菌门和邻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 在试验条件下, 大口黑鲈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20%鱼粉不会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脂质代谢、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菌群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 且能显著降低肠道中邻单胞菌属在内的有害菌的相对丰度, 因此,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为20%。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投喂频率对不同水平的复合非粮蛋白源替代饲料鱼粉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血浆生化、肠道形态和抗氧化的影响,设计了棉籽浓缩蛋白、乙醇梭菌蛋白、黄粉虫粉和小球藻4种非粮蛋白源混合(8:5:3:4)后替代0、30%、60%和90%的鱼粉的四种等氮等脂饲料(D1、D2、D3和D4),设置3个投喂频率(1、2和4次/d)。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体重为(14.23±0.07) g的大口黑鲈幼鱼,进行为期8周的室外养殖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投喂频率条件下,摄食D4饲料组大口黑鲈的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沉积率(PRE)显著低于D1—D3组,饲料系数(FCR)显著升高(P<0.05)。在各饲料组中,投喂1次/d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2和4次/d投喂组(P<0.05)。在不同投喂频率条件下,摄食D4饲料组大口黑鲈血浆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低于D1组,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D1组(P<0.05)。在各饲料组中,投喂1次/d大口黑鲈血浆葡萄糖(Glu)含量,碱性磷酸酶(AKP)和谷草转...  相似文献   

8.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抑制肌肉生长和发育的生长调控因子.将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MSTN成熟肽cDNA改造后克隆到pET32a(+)载体上,构建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表达.SDS-PAGE检测表明重组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大小约28 kD,含量为菌体总蛋白的34%.用纯化后的表达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大口黑鲈MSTN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证实所获得的抗体可与抗原蛋白特异性结合,抗体的效价为1: 62 500.将获得的抗体显微注射到大口黑鲈的受精卵卵黄区,结果显示具有促进仔鱼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口黑鲈生长性状的微卫星DNA标记筛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在人工养殖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L.)群体中对40个微卫星位点进行扩增, 运用卡方检验分析微卫星位点在极端大个体组和极端小个体组中的基因型分布差异, 选择差异显著的16个微卫星位点对大口黑鲈随机群体进行基因型与性状的关联分析, 同时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 关联分析得到7个微卫星位点(JZL60、JZL67、JZL72、JZL124、MiSaTPW76、MiSaTPW117和MiSaTPW173)与体重、体长和体高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0.01), 同时对差异显著的位点进行不同基因型间与生长性状的多重比较, 找到了与体重、体长和体高性状相关的最有利基因型为JZL60位点的AA、JZL67位点的BB、JZL72位点的AC、MiSaTPW76位点的BB和MiSaTPW117位点的BC。应用这16个微卫星位点对随机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共检测到47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2.938个,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5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515、0.500和0.445, 表明该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与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状相关分子标记优势基因型的聚合效果, 研究选择先前已获得的13个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 位于PCK1、HSBP1、FOXO3b、MYH、HSC70-1、CTSB、HBP、POU1F1、PACAP、IGF-I、ghrelin、ApoproteinA1和MSTN基因上。在40尾亲本群体中对各标记的基因型进行检测, 选择可聚合优势基因型最多的2对亲本分别构建家系。在9月龄时, 从2个家系子代中分别采集305尾和266尾个体进行生长性状测量和各标记的基因型分析。家系1子代个体中含生长相关优势基因型的数量为0—6个, 对应的个体数依次为8、26、75、74、76、35和11, 对应的平均体质量依次为185.03、196.46、198.73、212.59、222.66、235.54和261.27 g。家系2子代个体中含生长相关优势基因型的数量为1—6个, 对应的平均体质量依次为184.43、213.17、243.77、249.98、252.11和266.00 g。个体中生长相关优势基因型聚合数量多少与生长性状呈正相关, 提示通过对生长相关优势基因型进行聚合可获得生长性状优良的大口黑鲈, 为大口黑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为了研究在低蛋白质饲料中补充晶体必需氨基酸对大口黑鲈生长、体组成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根据鱼体的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设计了7种等能的试验饲料。其中4种饲料(45CP、40CP、35CP和30CP)的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45%、40%、35%和30%,另3种饲料(40AA、35AA和30AA)是在低蛋白质饲料(40CP、35CP和30CP)的基础上添加必需氨基酸,使它们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与45CP(对照组)相一致。用上述饲料对初始体重为(10.13±0.01)g的大口黑鲈进行了89d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重复放养30尾鱼。方差分析显示:试验鱼的生长性能、饲料效率、全鱼和肌肉的粗蛋白质含量、成活率以及免疫指标均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添加必需氨基酸的35AA和30AA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保留率分别显著高于对应的未添加必需氨基酸的35CP和30CP组(P0.05),但仍显著低于45CP组(P0.05)。40AA的试验鱼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补体活性与45CP组差异不显著(P0.05)。35AA和30AA组的头肾白细胞呼吸爆发活性显著高于35CP和30CP组(P0.05)。30AA组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以及肥满度显著高于30CP(P0.05)。各组试验鱼的水分和灰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回归分析显示:在低蛋白质饲料中补充晶体必需氨基酸对大口黑鲈幼鱼的生长、饲料效率和蛋白质保留率所产生的影响与其引起增加了的饲料蛋白质水平而不是饲料的必需氨基酸水平正相关。研究表明,在低蛋白质饲料中补充的晶体必需氨基酸对大口黑鲈的生长、体组成和免疫指标产生的有益作用不及等量的以蛋白质为来源的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旨在探明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nner-Pond Raceway Aquaculture, IPRA)系统中不同水流速度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能量代谢及组织结构的影响。选取已驯食好、体质健康、大小均一的大口黑鲈[放养规格为(8.13±0.82) g]192尾,随机分配到4个模拟水槽中,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6尾。养殖试验设置空白静水组和3个水流速度组,分别为低流速0.2 m/s、中流速0.4 m/s和高流速0.6 m/s,养殖周期为154d。结果显示:(1)中流速组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组(P<0.05);中、高流速组肥满度显著低于静水组和低流速组(P>0.05);大口黑鲈内脏脂肪指数随着流速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2)中流速组肌肉粗蛋白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组(P<0.05),静水组和低流速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中、高流速组(P<0.05);中、高流速组肝脏粗蛋白显著高于静水组和低流速组(P<0.05);(3)中、高流速组血清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显著...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探究酶解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肝脏抗氧化能力以及代谢率的影响, 以植物蛋白复合物(酶解豆粕 鲶玉米蛋白粉=10 鲶1)替代部分鱼粉, 酶解豆粕的添加量分别为0 (E0组)、15% (E15组)、20% (E20组)、25% (E25组)和30% (E30组), 各组替代鱼粉的量分别为0、23.64%、30.91%、40%和47.27%, 并在E20组(替代30.91%的鱼粉)的基础上, 将添加量为20%的酶解豆粕改用豆粕(SBM组)或发酵豆粕(FSBM组)等蛋白替代鱼粉, 配制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将初始体重为(17.17±0.14) 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为7组, 分别投喂7种不同的试验饲料, 养殖周期为67d。结果显示: (1) E25和E30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各组的饲料系数无显著性差异。E25和E30组的存活率较低, 可能与摄食不均衡, 小个体被残杀有关, 这也可能造成E25和E30组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其他组。随着酶解豆粕添加量的增加, 脏体比、肝体比、全鱼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 豆粕、酶解豆粕、发酵豆粕分别替代30.91%鱼粉时, FSBM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E20组(P<0.05), 脏体比、肝体比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2) 随着酶解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不断增大, 肠道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均高于对照组; E20和E30组的胃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种豆粕分别替代30.91%的鱼粉时, FSBM组肠道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 肠道脂肪酶活力的变化趋势则相反。(3) 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除E30组肝脏ALT外), 肝脏丙二醛(MDA)呈下降趋势; E20、SBM与FSBM三组中, FSBM组的肝脏MDA、ALT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 肝脏AST活力依次为E20>FSBM>SBM; (4) 在酶解豆粕替代鱼粉后, 各组的耗氧率有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 E20、E25和E30组的排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E20和E30组肌肉氮的保留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酶解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血清的游离脂肪酸(NEFA)、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都有显著的影响。3种不同豆粕分别替代30.91%鱼粉时, FSBM组的耗氧率显著低于E20和SBM组 (P<0.05), 排氨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 豆粕组(SBM组)的血清T-CHO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而血清LDL-C与肌肉脂肪含量呈相反的结果; E20组的血清TG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综上所述, 饲料中酶解豆粕的添加量小于30%时, 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无不利影响, 但有利于减轻肝脏氧化应激负担, 并提高代谢水平。普通豆粕、酶解豆粕与发酵豆粕均可以替代30.91%鱼粉, 且酶解豆粕的替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光照强度对大口黑鲈游泳能耗及游泳协作能力的影响,测定了4种不同光照强度(0、300—500、2200—2500和3300—3900 lx)对大口黑鲈鱼群的游泳能耗、相对距离、相对位置分布和攻击次数的影响。研究发现:(1)当光照增强时,由于强光刺激和攻击行为的加剧显著制约了鱼群游泳协作能力的表达;(2)在光强≤2200—2500 lx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鱼群游泳能耗显著增加(P<0.05)。结果表明:光强的增大限制了鱼群游泳协作能力的表达,从而造成了个体不必要的游泳能耗。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使用PCR技术扩增得到2 743 bp长度的大口黑鲈IGFBP1基因序列,序列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编码263个氨基酸。采用直接测序法在IGFBP1基因上筛选到4个SNPs位点,分别位于该基因核苷酸序列中的第147个、第791个、第2 436个和第2 676个碱基,其中2个位点位于外显子上,A-141C位点发生了同义突变,C-791T发生了错义突变,随机检测同批430尾实验个体中4个位点的基因型,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其中A-2436G和C-2676T位点完全连锁,组成单倍型标记H1。分析H1标记中的AB和AA基因型实验群体,显示两者在尾柄长、全长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表明,H1标记可用于大口黑鲈分子辅助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白术提取物(Extraction of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EAMK)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生产性能、器官指数、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消化系统健康和抗病力的影响。实验以初始体重为(0.21±0.05) g的日本沼虾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饲料处理,白术提取物添加量为0、100、200、400、600和1200 mg/kg(Control、A100、A200、A400、A600和A1200)。每个饲料处理设6个重复,每个养殖缸放入60尾虾,实验周期为75d,每天记录采食量。养殖实验期间监测水体温度为(20±3)℃, pH为7.8—8.2,亚硝酸盐为0.16—0.2 mg/L,氨氮为0.02—0.1 mg/L,溶氧>6.0 mg/L。在实验结束后,分析日本沼虾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消化酶和免疫指标及肝胰腺抗氧化能力,观察日本沼虾的组织结构,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攻毒并记录存活率。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00 mg/kg的白术提...  相似文献   

19.
大口黑鲈转录组SNPs筛选及其与生长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开发人工饲料代替冰鲜杂鱼养殖大口黑鲈的分子标记,以食用冰鲜鱼和配合饲料的同批大口黑鲈为研究材料,利用RNA-Seq(RNA sequencing)技术挖掘SNP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标记,并以关联分析筛选可用于育种的候选标记。转录组进行测序共获得174 M数据,8681个SNPs位点。挑选其中具有表达差异的50个SNPs位点进行SNaPshot分型,结果39个分型成功,其中有4个为假阳性,通过转录组技术开发出SNPs标记35个,成功率为70.0%。为进一步检验这些标记是否可用于评估驯食饲料的大口黑鲈选育研究,研究以327尾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为试验材料,SPSS软件进行一般线性模型分析SNPs的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有2个SNPs位点与体质量、全长和体高等生长性状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可作为候选标记用于大口黑鲈的分子辅助育种。由于转录组数据直接反应基因的表达情况,从中挖掘与性状相关的优势基因型与分子标记的成功率高,效果较好。同时也为解决大口黑鲈选育研究中标记缺乏提供了有效途径,为选育提供遗传依据、加速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20.
饲料中添加抗菌肽Surfactin对吉富罗非鱼肠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抗菌肽Surfactin对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肠道健康指标的影响, 实验将平均体重为(12.010.03) g/尾的320尾吉富罗非鱼, 随机分为4组, 每组4个重复, 每个重复20尾鱼, 分别投喂抗菌肽Surfactin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50、100和200 mg/kg的试验饲料7周。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吉富罗非鱼饲料中添加抗菌肽Surfactin可使肠道皱襞高度显著增加(P0.05), 肌层厚度无显著变化(P0.05); 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 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 细菌总数无显著变化(P0.05); 显著提高肠道总抗氧化能力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200 mg/kg抗菌肽添加组除外)(P0.05), 显著降低肠道丙二醛水平(P0.05), 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 吉富罗非鱼肠道健康指标以50 mg/kg抗菌肽Surfactin添加组最佳。试验表明, 吉富罗非鱼饲料中适量添加抗菌肽Surfactin可增加肠道皱襞高度、调节肠道菌群和提高肠道抗氧化能力而改善肠道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