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占相思人工林和果园地表径流规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连续 5年的观测 ,对比研究了马占相思人工林和果园两种地表类型上地表径流的各自特点 ;讨论了季节性地表径流的差异与系统水分结构问题 ;探讨了根据实际资料求取发生地表产流的降雨量临界值的方法 ,此方法以综合考虑未发生产流的最大降雨量和已发生产流的最小降雨量为基础 ;并得到了如下的一些结果 :1)本区域不同强度的大气降水频度分布比较均匀 ,但降水量主要由少数几场特大降水带来 ,并且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极不平均 ,湿季 (4~ 9月 )降水量占全年的 85 .5 %。 2 )地表径流的季节差异更大 ,果园在湿季的地表径流量占全年的93.8% ,马占相思林占 95 .1% ,作者认为在降水量存在较大干湿季差别的地区 ,对于越难于发生地表径流的下垫面 ,这个值会越高。3)马占相思地表径流系数在逐年减小 ,果园的变化较大。4)一次性降雨量对地表径流量的影响在这两种地表类型上都很明显 (r>0 .85 ) ;一次性降雨强度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只有在中等降雨量 (6~ 16 mm)下才表现明显 (r>0 .87) ,对于较小和较大降水量 ,径流量与降雨强度关系都不大 ;径流系数受一次性降雨强度的影响很明显 (林地 r>0 .92 ,果园 r>0 .77)。 5 )马占相思和果园一次性“最大可能”地表径流产流的雨量临界值 ,分别为5 .1m m和 2 .8mm。  相似文献   

2.
鹤山丘陵草坡的水文特征及水量平衡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开放实验站的草坡集水区对大气降水和径流进行了连续4年的观测,并于1994年对该集水区的蒸散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鹤山丘陵区年均降水量1761.37mm,大气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干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2.47%,湿季占87.53%。年均降水量中有62.24%可引起地表产流,即年均产流降水量1096.3mm。产流降水以中、小雨频度为大,但产流水量主要由大、暴雨供给。文中根据降雨量较大地区的降水、产流特征和规律,提出了产流降水和产流水量的概念。2)鹤山丘陵草坡集水区年总径流系数50.12%,地表径流系数17.33%。地表径流主要集中在湿季产生,与降水量呈二次抛物线型回归关系,与降水强度关系不大。3)1994年水量平衡各分量中,实际降水输入1841.55mm,年径流量970.28mm,径流系数52.69%,径流是系统的最大输出项;蒸散量851.56mm,意味着年降水收入中46.24%的水量以汽态形式返回了大气。蒸散的月变化呈双峰型,不同于降水的季节分配,径流的月变化则与降水同步。系统蓄水年变化量19.71mm,约占年降水量的1.07%,但其月变化却非常大,在一68~104mm之间。草坡集水区的水量平衡是一种收入对支出的补给和收支项目中可变性的动态平衡。4)鹤山丘陵草坡水热季节分配失衡、产流降水量和地表径流量大是这种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3个限制因素;认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系统水量支出和蓄留方式的转变是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鼎湖山顶级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要素时空规律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闫俊华  周国逸  张德强  王旭 《生态学报》2003,23(11):2359-2366
运用连续7a(1993~1999)的水文观测资料,对南亚热带顶级生态系统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集水区水文要素时空规律进行分析,得到如下一些主要结论:(1)鼎湖山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910mm,湿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80%,干季仅占20%。6月份的降水量最大,1月份最小。(2)季风常绿阔叶林冠层截留率为31.8%,湿季的截留量占全年截留量的66.7%,截留量最大值和最小值所在的月份分别为7和1月份。各月的截留率差异很大,截留量大的月份,截留率较低;截留量小的月份,截留率较高。(3)季风常绿阔叶林集水区多年平均总径流量953.0mm,总径流系数49.9%,其中地表径流量为252.3mm,地表径流系数13.2%;地表径流与降水量之间存在二次抛物线型回归关系,与降水强度的关系不大,这说明季风常绿阔叶林的产流形式是是蓄满产流。(4)季风常绿阔叶林多年平均蒸散948.2mm,占同期降水量的49.7%;蒸散力1031.4mm,年蒸散系数为0.92,蒸散月变化规律较降水量的月变化规律有所滞后。(5)系统贮水量的月变化很大,2~8月份,系统处于蓄水阶段;9月份至翌年1月份,系统处于失水阶段。蓄水和失水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湿季和干季的第一个月,即4月份和10月份。(6)集水区多年平均水量总输入2129.9mm,实际输入1910mm(降水量),其中219.9mm的水量输入是由系统贮水量变化而产生。支出的总水量2129.9mm,实际支出1901.3mm(径流和蒸散量),其中228.6mm的水量支出是由系统贮水量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辽西半干旱区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萍  郭芳  罗跃初  魏晶  孙晓伟  吴钢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2):2905-2909
从森林生态系统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角度对辽西半干旱区5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人工林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及土壤侵蚀.油松纯林、油松-沙棘混交林、沙棘林、小叶杨纯林和小叶杨-沙棘混交林6—9月的月平均地表径流系数分别为荒山(对照)的10.1%、6.5%、2.3%、8.6%和5.3%,土壤侵蚀量分别为荒山的2.65%、0.96%、0.15%、2.32%和0.69%.5种人工林生态系统中,沙棘林的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最小,水土保持功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地表径流调节特征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龚诗涵  肖洋  方瑜  郑华  肖燚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2016,36(22):7472-7478
径流调节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生态服务功能之一,包含着大气、水分、植被和土壤等生物物理过程,其变化将直接影响区域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状况,是区域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示器。在区域尺度上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地表径流特征,对于科学认识和合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数据为基础,探讨地表径流与降水,径流系数与植被的关系,建立径流系数与植被的回归方程,分析全国森林生态系统地表径流调节特征。结果表明:(1)各森林类型地表径流与降水相关性显著,其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为37%—76%。此外,径流系数与植被也显著相关,其对径流系数的解释能力为27%—47%。(2)基于植被覆盖数据,通过植被与径流系数回归方程估算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地表径流调节特征。全国各森林生态系统径流调节能力存在差异,强弱顺序为:落叶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6.
西江坪常绿阔叶林地表径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承标   《广西植物》1991,11(3):247-253
本文采用固定小区径流法,对常绿阔叶林及其皆伐迹地草坡地表径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年径流量为9.79毫米,占大气降水量0.5%;较迹地草坡减少径流56.3%。径流的季节变化以夏、春、秋、冬依次递减;其中4—8月为径流高峰期,径流量占全年62.4—96.5%。常绿阔叶林对暴雨以下雨量级的削减作用显著;而对持续性大暴雨以上雨量级的削减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分析南亚热带鹤山人工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生态系统水热的连续观测资料,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并与邻近的退化草坡、裸地相比较,得到如下一些主要结果:1) 本区域年内降水分配不均,而热量输入却相对均匀,存在湿季水土流失和干季水分亏匮的可能性。2) 7龄后的马占相思林分反射率明显小于裸地与草坡,为该系统提高生产力和生物量累积提供了前提条件。3) 马占相思生态系统对立地气温、地温的调节集中表现在缩小其变化振幅,使得林地的气温、地温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倾向于有益于生态系统发育方面的变化。4) 干季时  相似文献   

8.
 分析南亚热带鹤山人工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生态系统水热的连续观测资料,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并与邻近的退化草坡、裸地相比较,得到如下一些主要结果:1) 本区域年内降水分配不均,而热量输入却相对均匀,存在湿季水土流失和干季水分亏匮的可能性。2) 7龄后的马占相思林分反射率明显小于裸地与草坡,为该系统提高生产力和生物量累积提供了前提条件。3) 马占相思生态系统对立地气温、地温的调节集中表现在缩小其变化振幅,使得林地的气温、地温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倾向于有益于生态系统发育方面的变化。4) 干季时  相似文献   

9.
鹤山丘陵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南亚热带恢复生态学研究基地-鹤山丘陵综合试验场20a人工植被林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样地包括草坡、松林、荷木混交林、马占相思林和豆科混交林。结果表明:在个体数量上,豆混林与马占林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与其它林分间差异明显(p<0.05);草坡土壤动物个体数明显处于最低水平;在类群的丰富度上,豆混林显著(p<0.05)高于所有其它林分,但无论是林分之间抑或季节之间,其变化的幅度都明显比个体数小;根据DG指数,各人工林可明显分为豆混林()、马占林()和荷混林()、针叶林()、草坡()3个层次。季节的差异很明显,湿季各项指标都低于干季。土壤表层各项指标的绝对值都与F2、F3层有极显著的差别(p<0.01),而F2、F3层之间却非常接近。长角跳虫科、鳞跳虫科、蚁科、康虫八科、蟹蛛科、巨蟹蛛科、球蛛科、鞘翅幼虫和半翅幼虫与群落总体特征(DG指数)的相关性都达到显著水准(p<0.05)。DG指数在反映不同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上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马占相思人工林温湿效应的时空动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马占相思人工林温湿两方面11年定位观测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了马占相思人工林空气及土壤温湿度在空间(水平的和垂直的)和时间尺度(年、季、日)上的动态变化。从功能上来看,可把马占相思人工林的温湿效应简要地概括为调温(湿季降温、干季保温0、滞缓温变以及增温3个方面,具体体现在:①约7龄的马占相思人工林即可表现出较为明显而稳定的温湿效应。林内11年的平均气温(21.7℃)比林外低0.5℃,表层土壤(0-20cm)的平均温度(21.3℃)比林外低2.0℃。马占相思林内极端最高温小于林外,极端最低温则高于林外。林分的降温效应湿季比干季明显,保温效应主要体现在湿季的深夜和干季气温较低的时候。②林内白天各垂直层的气温随距地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诳晚出现随高度增加气温升高的逆温现象。干季各层气温间的分异要比湿季明显。在湿季,土壤温度从地表层开始向下逐渐递减;干季0-5cm处的地温呈递减趋势,深于5cm则土温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一般林内的气温变化要滞后于林外1-2h。③马占相思林内的平均相对湿度为82%,比林外高4%。在晴天,林内相对湿度的变化呈“U”型,林内空气湿度随高度增加而下降,但在湿季,接近林冠约7m处的湿度要大于近地表和林冠上层。土壤湿度在0-40cm处随土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40-120cm处则随土层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