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鹃花科木藜芦烷类毒素的化学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综述了杜鹃花科木藜芦烷类毒素的化学和生物活性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金叶子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金叶子(Craibiodendron yunnanenseW.W.Smith)叶部分的70%丙酮提取液中共分离得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sebotoxin-III(1),grayanotoxin-XVIII(2),leucothol A(3),proA-4(4),槲皮素-3-O-β-半乳吡喃糖苷(5),槲皮素-3-O-α-阿拉伯呋喃糖苷(6),槲皮素-3-O-α-鼠李吡喃糖苷(7),山奈酚-3-O-α-鼠李吡喃糖苷(8),2,4-bis(4-hydroxyphengl)-1,3-cyclobutane dicarboxglic aicd(9),(Z)-对羟基桂皮酸(10),(E)-对羟基桂皮酸(11),香草酸(12),2α,3β-dihydroxyurs-5,12-dien-28-oic acid(13),2α,3β,23-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14)和β-谷甾醇(15)。化合物1~4,8~1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其中木藜芦烷类二萜asebotoxin-III(1)为主成分之一,我们推测化合物1和其余两个木藜芦烷类二萜grayanotox-in-XVIII(2),leucothol A(3)为金叶子的活性成分,可能与该植物具有活络止痛的药效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4.
亚鳞木属[Sublepidodendron (Nathorst) Hirmer, 1927]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祺  郝守刚 《古生物学报》2003,42(4):598-612
亚鳞木属广泛分布于世界早石炭世地层中,其模式种奇异亚鳞木不但被视为欧美植物区泥盆纪末与石炭纪初之交的标志种,而且在中国还广泛出现于晚泥盆世,因此也被作为中国晚泥盆世晚期(法门期)植物化石组合带的首要成员。然而,由于以往亚鳞木属单凭叶座等外部形态性状来定义,所以人们对它的认识仍然局限于茎器官属,这妨碍了对亚鳞木属的真正分类位置和演化谱系的认识。文章通过对亚鳞木植物研究历史的回顾,分析了与其相关的古植物学家的分类观点,并从中发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结合亚鳞木属的两个种无锝亚鳞木和松滋亚鳞木的解剖学和生殖器官的研究,作者得出以下主要认识:1)历史上的亚鳞木属缺乏明确的定义和必要的生物学属性研究;2)亚鳞木属的定义需要重新厘定;3)无锡亚鳞木和松滋亚鳞木的解剖、生殖结构以及松滋亚鳞木和模式种奇异亚鳞木的分枝构造表明,亚鳞木属与石炭纪比较进化的鳞木目(或广义水韭目)中的木本石橙檀物关系更近,而与传统所认为的泥盆纪原始鳞木目中草本石松植物的关系较远。因此,文章将亚鳞木科和亚鳞木属从原始鳞木目中分离出来,归入广义的水韭目。亚鳞木属种的广泛出现进一步证实,石炭纪比较进化的木本石松植物在晚泥盆世(距今约3.7亿年)已经演化成功,木本石松植物中假单轴分枝的组构类型在同一时期业已形成。亚鳞木属可能代表了系统发育上比较高级的木本石松植物的一个演化支系或鳞木科的祖先类群之一。  相似文献   

5.
黄毛Cong木皂甙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不同海拔藜芦种群繁殖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北京东灵山地区,沿一定海拔梯度,对藜芦(Veratrum nigrum)这一雄花两性花同株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繁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藜芦开花植株的生物量显著大于未开花植株的生物量。藜芦开花植株大小存在最小临界值,总种群的最小临界值为2.61 g,不同种群的繁殖临界值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花粉/胚珠比(Pollen / ovule ratio,P/O比)推测,藜芦应属于以异交为主的混合交配系统。雄花的大小与生物量都比两性花小,而且其开放时间也晚于两性花,但二者的花粉生产量却没有显著差异。这种现象与人们针对雄花两性花同株植物的雄花功能所提出的最优资源分配假说(Optimal resource allocation hypothesis)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十八反中藜芦与人参配伍化学成分变化的UPLC/Q-TOFM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中药十八反药对藜芦与人参配伍的合煎液与单煎后的合并液进行检测,经过MassLynx4.1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其化学成分存在差异,与人参配伍合煎后部分藜芦类甾体生物碱,如藜芦定碱、芥藜芦碱类、棋盘花胺类等的溶出增加,有可能致毒性增加;藜芦与人参配伍同时降低了人参皂苷类药效成分的含量,具有增毒减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西藏米拉山白桦种群生物量和生长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区域样地调查基础上,通过解析木分析,比较了不同坡向、不同海拔的白桦种群生物量和生长量.结果表明,米拉山白桦种群的生产量约在363.1~2072.94kg·hm^-2·年^-1之间;各种群的现存生物量在7625.00-33167.00kg·hm^-2之间,种群间生物量差异显著.砍伐后的白桦萌生木、生物量和生长量均小于实生木。并且在生长过程中出现早衰的现象,表明人类活动的干扰对白桦种群有较大影响.米拉山东、西坡不同海拔生境条件下,水分地带性的变化对白桦各器官内的水分分配以及生物量组成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藜芦和苦参对中华稻蝗的毒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注射法分别就两种植物性农药藜芦和苦参对中华稻蝗蝻和初羽化成虫的毒力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 ,两种农药对中华稻蝗均有较强的杀伤力 ,其中 2 6%复方苦参碱的毒性比 0 5 %藜芦制剂毒性大 ;蝗蝻较成虫对药剂敏感 ,龄期越小 ,敏感性越高。此外 ,本文还就两种药剂在不同时间作用段对中华稻蝗的毒力作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在较短时间达到一定的杀伤力 ,需要较大的作用量 ,显示出致死剂量对时间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丘华兴  陈秀香   《广西植物》1992,12(3):209-214
<正> 广西的大戟科植物种类众多。作者对广西中草药原植物研究过程,将已采集的标本及华南植物所标本室(SCBI)和广东、广西主要标本室(均有注明)收藏的广西及其邻近地区的大戟科标本进行整理;现报道(一)、三宝木属植物摘记;有5种和3个新变种,其中广西产5种、1变种。(二)、广西白大凤属植物;1种。  相似文献   

13.
14.
梧桐木虱生物学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梧桐木虱ThysanogynaLimbtaEnddeyein又名青桐木虱,为单食性害虫,仅为害梧桐(青桐入近年来,此虫为害日趋严重,造成幼树落叶,花枝枯死,花蕾脱落。若虫分泌蜡丝,墙塞叶面气孔,同时污染环境,并招致寄生烟煤病。!生活史该由每年发生2代,少数可发生3代,以卵在枝端、鳞芽的苞叶上、幼树树干或疤痕及糙皮中越冬。越冬卵4月下旬至5月上旬孵化,低温年份可延至5月中下旬。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是若虫为害高峰期。第一代成虫发生较为整齐,6月上旬始见,高峰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此期间,被害花蕾脱落达65%以上,花枝枯死,叶面烟煤病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Song木属一新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16.
叶万辉  匡海学 《植物研究》1996,16(4):471-476
通过对采自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张广才和完达山地区的龙牙Song木的主要分类学特征珠数量分析,发现此区域的该物种具有明显化为两个类群的趋势,一类属于原变种A;elata var.elata,另一类新组合变种A.elata var.mandshuricaW.H.Ye,初步说明了本区域龙牙Song木种群分化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正常木与应压木的比较解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正常木与应压木的结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应压木从早材到晚材呈缓变,管胞在横切面上除生长轮分界处的两侧外均为圆形,管胞之间具明显的胞间隙;管胞的次生壁仅有 S_1和 S_2两层;次生壁上螺纹间隙和螺纹裂隙都很明显,并与 S_2层微纤丝平行。此外,还初步讨论了应压木形成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8.
吴茵  陈敏  郭倩 《菌物学报》2016,35(6):705-713
分离纯化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芳基醇氧化酶,并探究其酶学性质。通过硫酸铵盐沉、DEAE-Sepharose Fast Flow弱阴离子交换层析、Sephacryl S-200 High Resolution凝胶过滤层析和Source 15Q强阴离子交换层析,得到纯化的单一酶。经肽指纹图谱鉴定,确定其为芳基醇氧化酶,酶活回收率25.5%,纯化倍数38.2。结合SDS-PAGE和IEF-PAGE分析,确定其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70kDa和4.2。以藜芦醇为底物,该酶最适反应pH为6.0,最适反应温度为70℃,金属离子Zn2+、Fe2+和Cu2+对芳基醇氧化酶的活性抑制作用明显,KmVmax分别为0.921mmol/L和80U/mg。  相似文献   

19.
20.
为调查中国黄海海域的丝状海洋真菌,从山东威海潮间带海滩收集了沉没木、附着木和沙埋木,并从其上分离到7种高等海洋真菌。Arenariomyces trifurcata,Corollospora maritima.Alternaria maritima,Trichocladium achrasporum为中国大陆新记录种,Chaetomium globosum,Tetraploa aristita,Torula sp.为中国大陆新生境报道。对每个种作了描述并对分类和形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