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resistant,CRKP)的耐药机制及耐药趋势,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3年分离的CRKP 178株,分别运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和K-B纸片法检测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改良Hodge试验确定是否产碳青霉烯酶以及EDTA抑制试验确定是否产金属酶,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耐药基因。结果临床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Kpn)中CRKP的比例从2008年0.1%升至2013年2.2%,呈明显上升趋势;药敏结果显示,其对碳青霉烯类高度耐药外,对头孢曲松、氨曲南、环丙沙星等多种抗菌药物呈现出多重耐药;改良Hodge试验阳性170株(阳性率为95.5%);EDTA双纸片协同试验阳性1株(阳性率为0.6%)。PCR共检出150株携带KPC-2酶基因(blaKPC-2),阳性率为84.3%(150/178),1株肺炎克雷伯菌同时携带blaKPC-2和blaIMP-4,占0.6%(1/178)。结论台州医院分离的CRKP比例逐年升高,对多种抗菌药物高度耐药,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是分离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流感染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 CRKP)的耐药特点、分子分型特征和菌株同源性,为CRKP感染的临床诊治和预防控制提供理论参考。收集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就诊于上海市某三甲医院患者血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P)非重复菌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共获得51株CRKP。对CRKP菌株使用纸片扩散法或琼脂稀释法进行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型;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显示,51株CRKP对检测的1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广泛耐药,对其中的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环丙沙星耐药率为100%;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6.5%、90.2%和62.8%;对替加环素耐药率较低,为3.9%。51株CRKP均检测出blaKPC基因,经测序鉴定为blaKPC-2基因,提示产KPC-2是CRKP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MLST检测到4种ST型别,以ST11型为主,共 43株(84.3%),另有ST15型6株(11.8%),ST4845型1株及1株新分型。51株CRKP的PFGE图谱相似性系数在62.9%~100%,可分为19个簇(A-S簇),每簇分别包含1~12个菌株。其中A簇(13.7%)和G簇(23.5%)包含的菌株相对较多,且MLST分型均为ST11型,为优势簇。G簇包含7个型别,G4型为主要克隆菌株。 ST11型为CRKP的主要型别,PFGE分析表明该院存在菌株的克隆传播,应规范抗菌药物使用,同时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和医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临床上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不断升高,产碳青霉烯酶是该菌主要的耐药机制,其中尤以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s, KPC)最为多见。新型复合制剂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极大地缓解了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KPC-produc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 KPC-KP)所引起的临床治疗压力,但KPC-KP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已有临床报道。现对相关的耐药机制以及相应临床对策予以概述,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福建省南平市第二医院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进行碳青霉烯类基因和其他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检测。方法收集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器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改良Hodge试验对实验菌株进行表型检测;利用PCR及测序法对常见的碳青霉烯类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进行检测;质粒接合试验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是否具有可转移性。结果共收集到4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呈多重耐药性。2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试验菌株均检出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NDM-1、IMP-8或VIM-2),并同时携带有其他β内酰胺类基因;4株细菌中有3株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接合成功。结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已在福建基层医院出现,并具有一定传播性,应引起相关主管部门的注意,以防耐药菌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头孢他啶耐药褪色沙雷菌临床分离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及碳青霉烯酶情况,并分析其对14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ESBLs、AmpC采用三维试验进行检测;碳青霉烯酶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检测;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测定。结果 112株头孢他啶耐药褪色沙雷菌ESBLs、AmpC检出率较高;未发现同产ESBLs、AmpC及碳青霉烯酶3种酶的菌株。产ESBLs、AmpC褪色沙雷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低于6.00%,与非产酶菌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比肟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P〈0.01)。另外,同产ESBLs+AmpC头孢他啶耐药褪色沙雷菌分离株与单产酶株相比,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比肟、复方新诺等多种抗生素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碳青霉烯酶株对14种常见抗生素多重耐药或泛耐药。结论我院头孢他啶耐药褪色沙雷菌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耐药性的产生与细菌产多种β-内酰胺酶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的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筛查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KPC、IMP、VIM、NDM、SHV、TEM、CTX-M-1组、CTX-M-9组耐药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 21株实验菌均为多重耐药菌,对17种抗菌药物中耐药率60%的有11种,其中耐药率90%的有5种,分别为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西丁、环丙沙星和氨曲南。耐药率最低的为多粘菌素B,均表现为敏感。9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6株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3株NDM-1阳性、3株IMP阳性)。共有18株检出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结论该院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携带的碳青霉烯酶基因以NDM-1和IMP基因较常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余姚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类型。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12月耐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肠杆菌科细菌18株,进行Hodge试验确认。对于阳性试验菌株采用PCR法检测bla_(KPC)、bla_(NDM-1)、bla_(MH)、bla_(GES)、bla_(SME)、bla_(NmcA)和bla_(SHV-38)七种基因。结果 18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经改良Hodge试验确认阳性11株,占61.1%。经PCR检测显示11株均携带有bla_(KPC)基因,其中肺炎克雷伯菌6株,大肠埃希菌3株,阴沟肠杆菌2株。结论余姚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主要是bla_(KPC)型碳青霉烯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我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31株,根据药敏结果分为碳青霉烯类耐药组(21株)和碳青霉烯类敏感组(10株).另设1株标准株ATCC 27853,用亚胺培南-EDTA(乙二胺四乙酸)抑制试验检测菌株是否产生金屑酶,采用PCR法检测各菌株的外膜孔道蛋白oprD2基因,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结果 21株耐药株有7株产生金属酶;21株耐药株经oprD2基因扩增,15株阴性,6株阳性,10株敏感株全部阳性.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碳青霉烯类耐药组与敏感组oprD2基因阳性率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oprD2基因缺失和金属酶是本院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弗劳地枸橼酸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Citrobacter freundii, CRCF)进行耐药及毒力基因分析,为控制CRCF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22株CRCF,通过VITEK2 Compact系统对菌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PCR检测菌株耐药及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药敏结果显示,菌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为100%,对氨曲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及呋喃妥英等抗生素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22株菌株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KPC-2、IMP、NDM-1、TEM、SHV和CTX等阳性率分别为27%、32%、82%、82%、23%和27%,携带2种或以上耐药基因的阳性率为91%;18株菌株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ureA、wabG、ycf和uge等阳性率依次为41%、23%、14%和14%,未检测到IroN、allS、KfuB、iutA、ybtS、VatD及fimH等毒力基因。结论该院CRCF碳青霉烯类耐药性主要由NDM-1基因介导,而其毒力主要与脂多糖相关,多重耐药毒力强的CRCF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及耐药机制。方法对2012-2013年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共计12株进行分析,药敏采用MIC方法检测,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分析,KPC表型检测采用改良Hodge试验,基因检测采用PCR方法。结果 12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改良Hodge试验阴性,基因测序为KPC-2型。结论 KPC-2基因是引起本院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碳青霉烯酶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分布及其分子流行病学。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120株,采用改良Hodge试验及EDTA协同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的确认,用PCR方法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KPC、IMP、NDM、VIM、OXA-48),经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后纯化测序。通过MLST及ERIC-PCR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20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中,95株CRKP菌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64株菌株EDTA协同试验阳性。经PCR及测序确认,83株主要携带KPC-2型碳青霉烯酶,占69.2%;其次为IMP-4型金属酶,占28.3%(34/120),NDM-1型金属酶15株,占12.5%,未发现VIM和OXA-48碳青霉烯酶。ERICPCR及MLST分型显示出20个基因分型,其中ST395-A型和ST11-B型主要流行于产KPC-2型菌株中,占43.88%;ST263-B型和ST15-C型主要流行于产NDM-1菌株中,占13.27%;而ST11-B型主要分布于产IMP-4和KPC-2菌株中,占24.49%。结论我院碳青霉烯酶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存在多种碳青霉烯酶,主要以KPC-2为主,产不同种类碳青霉烯酶菌株存在不同的流行基因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并检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利用K-B法检测45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情况,通过改良Hodge试验、Carba NP试验和EDTA协同试验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碳青霉烯酶进行表型检测,并采用PCR技术检测鲍曼不动杆菌携带OXA-23和NDM-1型耐药基因的情况。结果 45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共筛出42株多重耐药菌株;利用改良Hodge试验和Carba NP试验检出36株碳青霉烯酶阳性菌株;采用PCR扩增出OXA-23,未扩增出NDM-1。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且耐药基因OXA-23携带率高,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产碳青霉烯酶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240株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改良的Hodge试验检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产生的碳青霉烯酶,并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20.8%),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大于50%;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的检出率为64.0%。结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碳青霉烯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215株湖州地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湖州地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215株,琼脂稀释法测定5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伊帕米星、奈替米星)的MIC值;PCR检测armA、rmtA、rmtB、rmtC、rmtD和npmA六种氨基糖苷类16S rRN甲基化酶基因,序列分析明确基因型。测定产16S rRNA甲基化酶菌株对常见抗菌的敏感性,并检测碳青霉烯耐药株产碳青霉烯酶情况。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异帕米星敏感率最高为81.4%,对5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全部耐药的22株菌株中,17株检出armA基因;未发现其他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菌株。17株armA阳性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5株(耐药率为29.4%),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耐药率均超过40%。5株碳青霉烯耐药菌株中检测到2株产VIM-2型金属碳青霉烯酶。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高,检测到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产16S rRNA甲基化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强,部分菌株同时产金属碳青霉烯酶,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及院内感染控制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江苏盛泽医院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的OXA和NDM-1耐药基因,分析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30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产酶情况;用PCR的方法检测OXA-23、OXA-24、VIM、IMP和NDM-1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结果 30株分离菌中25株菌改良Hodge试验阳性,22株携带OXA-23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未扩增出NDM-1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结论本院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主要是携带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了解余姚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类型。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12月耐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肠杆菌科细菌18株,进行Hodge试验确认。对于阳性试验菌株采用PCR法检测blaKPC、blaNDM-1、blaMH、blaGES、blaSME、blaNmcA和blaSHV-387种基因。结果 18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经改良Hodge试验确认阳性11株,占61.1%。经PCR检测显示11株均携带有blaKPC基因,其中肺炎克雷伯菌6株,大肠埃希菌3株,阴沟肠杆菌2株。结论 余姚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主要是blaKPC型碳青霉烯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Hodge试验(MHT)及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检测肠杆菌科细菌金属碳青霉烯酶的应用价值。方法 VITEK 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筛选2015-2017年非重复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MHT及mCIM进行产碳青霉烯酶表型确证试验,PCR检测常见的金属碳青霉烯酶IMP-4、IMP-8、VIM-1、VIM-2、NDM基因。比较MHT及mCIM对肠杆菌科金属碳青霉烯酶的检测效能。结果本实验共收集40株临床分离菌株,MHT阳性36株,阳性率90.0%。mCIM阳性39株,阳性率为97.5%。PCR产物测序Blast比对证实4株为产IMP酶菌株,5株产NDM型菌株,未检测到VIM基因。MHT试验检测IMP酶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11.1%、11.1%、100.0%,MHT检测NDM酶分别为40.0%、2.9%、5.6%、25.0%。mCIM检测IMP酶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100.0%、2.8%、10.3%、100.0%,mCIM检测NDM型分别为100.0%、2.9%、12.8%、100.0%。结论 MHT及mCIM检测肠杆菌科细菌产金属碳青霉烯酶具有良好的灵敏度,但特异性偏低,应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检测,为感染控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金属酶(MBLs)、碳青霉烯酶(KPC)情况,并分析其对19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ESBLs和AmpC及MBLs采用三维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检测,并以K-B法测定19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582株肺炎克雷伯菌单产ESBLs 168株,检出率为28.86%;单产AmpC52株,检出率为8.93%;单产KPC 38株,检出率为6.53%;所有菌株中未检出MBLs;同产ESBLs及AmpC43株,检出率为7.39%;同产ESBLs及KPC 12株,检出率为2.06%,同产AmpC及KPC 10株,检出率为1.72%,未发现同产ESBLs、AmpC及KPC 3种酶菌株.单产ESBLs、单产AmpC、同产ESBLs+ AmpC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培南的耐药率低于3.0%,与非产酶菌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P<0.01).另外,同产ESBLs+ AmpC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与单产ESBLs、单产AmpC株相比,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等多种抗生素表现为明显升高(P<0.01或P<0.05).单产碳青霉烯酶株、同产ESBLs及KPC、同产AmpC及KPC菌株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为28.94%~33.33%,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50.0%;单产KPC株与非产酶菌株相比,对所有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且对常用抗生素呈高度耐药,建议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五年来医院住院及门诊病原菌感染患者中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趋势,探讨其对常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和相关耐药机制。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部分菌株采用微量生化管鉴定,部分药敏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KB),药敏结果判读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制定的标准判读,纸片法表型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EDTA双纸片法检测金属酶表型。结果五年间484株肺炎克雷伯菌部分药物耐药率正逐年上升,其常见药物平均耐药率如下:阿米卡星(3.0%),复方新诺明(31.1%),头孢三嗪(14.5%),环丙沙星(18.7%),氯霉素(21.6%),特治星(6.3%),头孢他啶(22.0%),头孢噻肟(23.6%),舒普深(4.2%),呋喃妥英(26.9%),美罗培南(2.1%),ESBLs阳性99株(20.4%),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阳性5株,EDTA双纸片法检测金属酶表型阳性2株。结论部分药物耐药率逐年上升的有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耐药率较低的有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舒普深、特治星、头孢三嗪。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以及耐碳青霉烯酶筛查试验,为临床提供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宁波地区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宁波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进行研究了解。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11月耐亚胺培南(IPM)、美罗培南(MEM)或厄他培南(ETP)的肠杆菌科菌株进行Hodge试验确认,对于阳性试验菌株PCR同时检测blaKPC、blaNDM-1、blaIMI-1、blaGES、blaSME、blaNmcA和blaSHV-387种基因。结果共收集到肠杆菌科细菌256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16株,占6.1%;采用改良Hodge试验确认阳性10株,占62.5%株。PCR检测显示10株均携带有blaKPC,其中肺炎克雷伯菌6株,产气肠杆菌2株,阴沟肠杆菌2株。结论宁波地区产blaKPC型碳青霉烯酶是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关键因素,其编码基因位于可转移质粒进行传播使得目前的耐药情况越来越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