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野生株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1230能在40℃生长,而其产二羧酸的突变株U3-21则不能在这样高的温度下生长和产酸。用高温(40℃)直接处理的方法从突变株U3-21.获得能在该温度下产酸的耐高温株,其机率为亿分之三。这些菌株在高温下的产酸能力绝大多数相近,经筛选获得在40℃产酸为3%以上的耐高温株MHT39-90该菌株经室温转接保存三年,高温产酸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2.
长链二羧酸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筛选诱变,从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1230得到一株能利用正烷烃产生较多长链二羧酸的突变株U3-21,该菌株能利用一系列单一正烷烃C10-C18 1产生与基质链长相应的二羧酸。摇瓶条件试验表明,静止细胞单一二羧酸的产量,除DC…及DC…”以外,为4.02—6.48%。用气液色谱鉴定,粗品二羧酸的纯度为92—98%。因而U3-21 是一株很有前途的优良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3.
两株真菌降解菜籽饼中植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到两株能降解植酸的丝状真菌。这些菌株能利用肌醇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而生长。在液态发酵中植酸的降解率分别为74.4%和95.0%;在固态发酵中植酸的降解率为40%左右。某些金属离子对菌株的降解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温度、pH和水分等影响因子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经初步鉴定,这两株菌株中有一株为拟青霉(Paecilomycessp),另一株为青霉(Penicilliumsp.),它们均不产黄曲霉素素。  相似文献   

4.
从大港油田的油层水样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以煤油为碳源代谢生成表面活性剂、产酸和产气的菌株DG7,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兼性厌氧 ,运动 ,能在NaCl浓度为 18.5%的培养基中生长 ,经鉴定 ,可能为气单胞杆菌属 (Aeromonassp.)中的一个新种 ,但还需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5.
青霉PT95菌株菌核内产生类胡萝卜素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经鉴定属于Penicilliumthomiiseries的菌株PT95,该菌株在6种固体培养基上都能形成大量的橙红色菌核,其中在察氏培养基上形成的菌核量最大,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的菌核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培养基初始pH对菌核形成和色素含量无明显影响,但对菌落生长速度有显著影响。光照培养对菌核形成和色素含量无明显影响。薄层色谱分析表明,PT95菌株菌核内产生的类胡萝卜素由两种色素成分组成,其中β-胡萝卜素占总色素量的64.3%。  相似文献   

6.
钝齿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L-421是一株能产大量亮氨酸的突变株,它是从Corynebactcrium crenatum Asl.1004菌株经NTG和快中子处理后获得的突变株。在含有葡萄糖、硫酸铵和尿素的培养基中,在2000升罐上,30℃发酵40小时,产亮氨酸可达20g/L。经强酸型阻离子交换树脂提取,收率可达40%以上,并得到符合美国药典85年21版标准的精品。发酵提取工艺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钝齿棒状杆菌(Corynebacterlum crenatum)L-421是一株能产大量亮氨酸的突变株,它是从Corynebacterium crenatum AS1.1004菌株经NTG和快中子处理后获得的突变株。在含有葡萄糖、硫酸铵和尿素的培养基中,在2000升罐上,30℃发酵40小时,产亮氨酸可达20g/L。经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膳提取,收率可达40%以上,并得到符合美国药典85年21版标准的精品。发酵提取工艺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丝状真菌表达分泌系统中受体菌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黑曲霉糖化酶高产菌株T21经紫外诱变后, 通过酪蛋白平板和蛋白酶活性测定筛选出胞外酸性蛋白酶活力仅为原株076%的菌株A.nigerT21-201,其生长特性和产糖化酶活力与原株基本一致。利用原生质体PEG法将含有报告基因vhb的表达分泌质粒Pgt10-vhb通过与选择标记质粒的共转化导入此蛋白酶部分缺陷株及其原株T21,检测在蛋白酶缺陷株Aspergillus niger T21-201 和原株T21中VHb的分泌表达,结果表明在A.nigerT21-201中VHb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原株,但Northern blot却显示在两菌株中vnb基因的转录水平近似,由此证明酸性蛋白酶缺陷对保护外源蛋白产生了显著效果。   相似文献   

9.
从野生酸枣等果实表皮上分离获得128株酵母菌,通过发酵筛选试验,从中选出4株发酵酸枣优良菌株(0016.2,0013.2,0023.1,0015.2),产酒精度(10天)达10%(V/V)以上,抗100 ppmSO2,能耐20%(V/V)酒精度和21 Brix糖度。4株优良菌株经鉴定均属于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相似文献   

10.
发酵生产十六烷二羧酸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T25-14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多次诱变,获得生产十六烷二羧酸(DC16)能力比原株提高25%以上的4株突变株。其中UH-3-9突变株经多次复筛,产DC16能力都比T25-14,菌株提高50%以上。经摇瓶条件试验,不加其他生长碳源。只加15%(v/v)正十六烷(nCl6),发酵96h,DC16为48.2g/L,转化率41%,产品纯度95.9%。  相似文献   

11.
从199株细菌中筛选出产2-酮基-D-葡萄糖酸的高产菌株2株。产物对葡萄糖的克分子转化率达85.93%、87.56%以上。经生物学鉴定,菌株E301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菌株E54为产碱菌属的一个新种,为产酮产碱菌(Alcaligenes ketogenes nov.sp.)。将发酵产物及其转化成的D-异抗坏血酸钠样品经红外吸收光谱比较,结果均与标准品相同。可确定这两株菌的发酵产物确系2-酮基-D-葡萄糖酸钙。  相似文献   

12.
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可以利用乙酸为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 乙酸代谢中涉及乙酸活化的两个酶为磷酸转乙酰酶PTA和乙酸激酶AK, 它们是由pta-ack操纵子经诱导表达产生的. 采用转座子挽救法, 我们从调控突变株C. glutamicum G25中获得了amrG1amrG2两个目标基因. 经分析鉴定, amrG1基因(NCBI GenBank 接受号为AF532964)可能参与乙酸代谢调控, 编码作用于pta-ack操纵子的一个调控因子. 该调控因子基因序列全长732 bp, 开放阅读框含有243个氨基酸, 分子量约为27 kD. 通过基因定点缺失和过量表达技术, 在谷氨酸棒杆菌野生型菌株中分别构建了amrG1基因缺失菌株和表达菌株, 并研究了它们在含有葡萄糖和/或乙酸不同碳源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时产生的PTA和AK酶活性特征. 酶活性测定结果发现其中的amrG1基因缺失菌株和表达菌株存在着与野生型菌株不同的一系列酶学特征, 分析显示: 以野生型菌株为对照, amrG1基因缺失菌株在含有葡萄糖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时表现出较高的PTA和AK酶活性, 并且在葡萄糖和乙酸两种碳源上生长时表现出与乙酸碳源上生长时几乎同样的PTA和AK酶活性; amrG1基因过量表达对葡萄糖碳源上生长产生的PTA和AK酶活性有一定程度的抑制, 即表现出与基因缺失情况相反的调控效应. 根据以上结果分析, amrG1可能编码了作用于pta-ack操纵子的一个阻遏因子或共阻遏因子.  相似文献   

13.
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对已获得的产乳酸氧化酶的5株菌进行复筛,对产酶量大的一株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确定该菌株属迟钝爱德华氏菌生物群I(Edwardsiella tarda Biogroup I)。这与曾报道的产乳酸氧化酶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和片球菌(Pediococcus)是不同的菌。分别研究了培养基中的培养初始pH、核黄素、乳酸钠以及硫酸铵对发酵产乳酸氧化酶的影响。这一酶源在酶法生产丙酮酸及医疗诊断和酶电极应用上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水稻根际联合固氮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我国南方水稻根部分离到3株氧化型革兰氏阴性细菌,编号为A1601,A1701和A1702。经15N示踪实验证明,它们均有较高的固氮能力。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稻根浸出液进行培养后,可使固氮酶活性明显提高。根据菌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等特征鉴定,3株菌均为产孽菌属的细菌,分别为争论产碱菌(Alcaligenes paradoxus A1601),反硝化产碱蔺木糖氧化亚种(Alcaligenes denitrificans subsp.xylosoxydons A1701)和反硝化产碱菌反硝化亚种(Alcaligenes denitridicans subsp.denitrificans A1702)。这是继粪产碱菌(Alcaligenesfaecalis)之后,发现的产碱菌属中另外3株未见报道的固氮细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纹藤壶附生菌的分离鉴定及蛋白酶菌株的产酶性质。方法:黄渤海潮间带海域纹藤壶中分离到54株菌株,经酪蛋白酶实验,筛选得到4株高产蛋白酶的菌株,并对其进行菌种鉴定、产蛋白酶的发酵条件优化及产酶活性测定。结果:经筛选,得到4株高产蛋白酶的菌株,编号分别为X8、X18、X21、X48。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透射电镜及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试结果,初步鉴定X8为河豚毒素假交替单胞菌、X18为乔治亚海杆菌、X21为杀鱼假交替单胞菌、X48为康氏菌。通过测定菌株的生长曲线,确定菌株X8发酵量最高的培养时间为18h、确定菌株X18发酵量最高的培养时间为18h、确定菌株X21发酵量最高的培养时间为21h、确定菌株X48发酵量最高的培养时间为18 h。在最适培养时间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可得产蛋白酶菌株X8的最佳发酵条件:可溶性淀粉5.0‰、初始pH 7.0、培养基盐度10‰、培养温度25℃;X18最佳发酵条件:可溶性淀粉5.0‰、初始pH 7.0、培养基盐度15‰、培养温度30℃;X21最佳发酵条件:蔗糖5.0‰、初始pH 7.0~8.0、培养基盐度15‰、培养温度25℃;X48最佳发酵条件:可溶性淀粉5.0‰、初始pH 7.0、培养基盐度15‰、培养温度25℃。结论:在优化发酵条件下,X8、X18、X21、X48菌株产蛋白酶酶活力分别达到707.06、240.00、441.18、328.22 U/mL。该研究为探索潜在的高产蛋白酶菌株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农药厂附近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两株降解辛硫磷有机农药能力较强的菌株,编号为1631、2021。经鉴定均属于PREVOT系统中的不动芽孢杆菌属(Bacteridlun)。在辛硫磷含量为50ppm的模拟废水中,1631号菌株把辛硫磷降解为无机磷的转化率为33.7%,而2021号菌株为36.6%。两个菌株在培养特性、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方面均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17.
从泡菜中分离到一株产乳酸力强的菌株SB900,经鉴定为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lactis)。其乳酸产量达1.73%,且耐酸性好,在pH2的盐酸溶液(0.02mol/L)中37℃保温1 h,细菌存活率为46.6℃。该菌株制剂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可不受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影响,对临床上治疗腹泻的常用药物有耐受性,胆汁能促进其生长。以上特性表明,SB900菌株是一株优良的生产益生素的乳链球菌。  相似文献   

18.
一株多菌灵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被多菌灵污染的湖南红壤土中分离到一株能以多菌灵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1_1,该菌在含酵母膏多菌灵(500m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中与无酵母膏的多菌灵(500mg/L)无机盐培养基中,24d对多菌灵的降解率分别为95.56%和19.6%。根据表型特征、G+C含量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1-1鉴定为β-Proteobacteria中的Ralstonia sp.(罗尔斯通氏菌)。  相似文献   

19.
我们由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1230菌株经硝基胍及紫外线诱变,得到突变菌株U_(3-21),该菌株不仅能利用C_(10)—C_(14)正烷烃混合物产生较多的混合长链二羧酸,在最适条件下也能利用一系列单一的C_(10)—C_(18)正烷烃产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广泛收集和分离,获得根霉属(Rhizopus)、曲霉属(Aspergillus)及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等属菌株897株。产酸指示平板上的变色圈测定结果表明,它们中间628株为产酸菌。通过纸层析对产酸菌发酵液酸谱的分析,获得129株L-苹果酸产生菌,经进一步测定发酵液中L-苹果酸的含量,筛选出以葡萄糖为原料,摇瓶发酵140小时,L-苹果酸产率48.37g/L,对糖转化率48.37×10-2 的菌株LMO2。经初步鉴定,这一菌株为曲霉(Asper-gillus sp.)以LM02作为出发株,采用亚硝基胍、自然污染细菌、甲基磺酸乙酯及紫外线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出葡萄糖为原料,L-苹果酸产率较高的突变抹N1-14、N1-14、NE1412、NU1416及NU1419。其中N1-14 的L-苹果酸产量最高,比出发株提高46.2×10-2。N1-14 的菌丝生长速度快,产孢能力强,摇瓶发酵葡萄糖140小时,平均L-苹果酸产率为72.53g/L,对糖转化率53.74×10-2。全发酵液经薄层层析测定,不含黄曲霉毒素。发酵产物分离提纯后,得到白色粉末状结晶,经纸层析、质谱及红外光谱测定,证明为L-苹果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