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冠鹿种内异染色质变化与染色体多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代和传代培养方法对8头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的皮肤细胞进行了染色体研究,发现了一种核型与以前所报道的几种核型不一致,确定为一新核型。在该核型中,染色体众数2n=47,2条X染色体异型,一条为端着丝粒,另一条为近端着丝粒。C-带显示该核型中异染色质除了分布在2条X染色体长臂中之外,在第一对大的端着丝粒染色体中的一条近着丝粒区出现一异染色质“柄”。结合C-带及薄层扫描结果对毛冠鹿种内常染色体、性染色体中异染色质的含量和分布与染色体多态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佴文惠  陈玉泽 《兽类学报》1998,18(3):192-195
采用复制带、C带和硝酸银染色等分带技术研究了水貂的核型和带型。结果表明,2n=30,枝型为10(M)+16(SM)+2(A),XX(M)。C-带显示该水貂的一些染色体的结构异染色质比较丰富,从着丝粒区域延伸到两臂上,No.5染色体着丝粒结构异染色质有些弱化;X染色体的结构异染色质较常染色体的丰富。Ag-NORs有3个,分布在No.8染色体的次缢痕区域和一条No.2染色体长臂接近着丝粒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异染色质是指在细胞周期中维持凝缩状态的染色质,具有维持染色体稳定性和调节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作用。异染色质相关蛋白1(heterochromatin associated protein1,HP1)是异染色质的特征性蛋白,进化高度保守,在哺乳动物有三种亚型:HP1α、HP1β和HP1γ(分别由CBX5、CBX1和CBX3基因编码),在哺乳动物配子发生、受精、胚胎的着床及胚胎发育过程中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作用,本文主要对HP1的各个亚型在哺乳动物生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异常对生殖过程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詹铁生  耿社民  张焕民  陈宏 《遗传》1984,6(3):23-24
自1948年Bar:等人在猫的神经细胞核 中发现性染色质之后,许多学者先后对哺乳动 物的性染色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性染 色质与性别以及X染色体数目有着密切的关 系[1-31,从而在人类医学中广泛应用染色质鉴 定技术。1960年Ohno等人报道,雌性小白鼠 的乳腺癌细胞及卵巢、乳腺和肝的正常二倍体 细胞都有一条染色体固缩,这条染色体就是X 染色体,它在异固缩后形成了所谓的性染色质 (X染色质)[6]。此后又用性染色质来研究异染 色质性质和染色体调控机理[[41。国内已应用性 染色质进行胎儿性别诊断、性畸形问题及性染 色体发育规律的研究旧。我们在研究萨能奶山 羊性染色质时发现使用的几种染色技术,在检 查性染色质上有分辨困难、检出率不高等缺点, 并且这些染色法不能把角化细胞与退化变性细 胞标记出来,特别是对不贴核膜的性染色质更 是难以分辨。因此,我们查阅了国内外有关性 染色质的染色技术资料,发现Cuard的猩红快 绿分染法具有强分辨能力,经我们初步试验也 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青鼬Martes flavigula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G带,C带和银染核仁组织者(Ag-NOR_s)等技术,对青鼬(Martes flavigula)的核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2n=40,双臂染色体16对,单臂染色体3对,X染色体为中着丝粒染色体。No.14同源染色体着丝点C带,一条呈阳性,另一条呈阴性。除此之外全部着丝点C带均显示强阳性。No.8染色体长臂是异染色质的,No.11和No.13具端位异染色质。Ag-NOR_s只有1对,分布在NO.15染色体次缢痕区域。通过核型的比较分析,初步探讨了青鼬的分类地位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进行毛冠鹿的染色体研究时,观察到不仅该动物染色体核型特殊,而且结构异染色质丰富,尤其是23号、24号、25号染色体几乎占长臂的3/4甚至全部(张钖然等,1983),这在其他哺乳动物的染色体中尚少见,建立该动物之细胞株,对进一步探讨鹿科动物的染色体进化,对研究结构异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材料。 本文报道了毛冠鹿细胞株的建立,命名为KIZ—81A,并对其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7.
剂量补偿是表观遗传中的一类,它是使性染色体上的连锁基因在表达水平上达到平衡的过程,其机制多种多样。1961年提出的Lyon假说认为雌性哺乳动物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会随机的将体细胞中的一条X性染色体去活化形成巴尔氏体,并传递给后代细胞,从而弥补与雄性哺乳动物X性染色体数量上的缺陷。1963年三位科学家通过对X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编码的G-6-PD进行凝胶电泳并对条带进行分析,证实了Lyon假说。尽管Lyon假说沿用至今,但仍存在很大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几种动物染色体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表面舒展技术、原位培养表面舒展技术和临界点干燥以及空气干燥等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FESEM和SEM观察了CHO、IB-RS-2哺乳动物细胞以及黄鳝肾细胞和鲫鱼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看到了染色体处于不同舒展状态的染色质纤维。在染色质纤维未完全展开排列紧密时,染色体臂的染色质纤维,缠绕排列有序,垂直于染色体纵轴,螺旋盘绕形成疏密程度不同的横纹。在纤维较为松散和完全松敌的状态下,可以看见直径约为300(?)的染色质纤维从有序到不完全有序到无序,弯扭、螺旋、缠绕,有些似“辐射环”状结构。在着丝点处可清楚地看到有二条纤维平行分别通连二染色单体臂,未见有染色体膜。初步比较了鱼类和哺乳类的染色质纤维,二者基本一致,但鱼类染色质纤维排列较哺乳动物的松散,类似“辐射环”状的结构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X染色质     
X染色质是X染色体在女性间期细胞核中的表现形式。自X染色质发现以来,人们对X染色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由于观察X染色质方法简便,在临床性剐鉴定和X染色体数量异常诊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三种姬鼠的染色体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染色体分带技术(G-,C-带和银染色),对中华姬鼠(Apodemusdraco)、大林姬鼠(A.peninsulae)和大耳姬鼠(A.latronum)的核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3种姬鼠的2n均为48。中华姬鼠的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点染色体。大林姬鼠的常规核型中,除1对中着丝点染色体(No.23)外,其余均为端着丝点染色体。大耳姬鼠的核型中,有13对端着丝点染色体,2对亚端着丝点染色体,1对亚中着丝点染色体和7对中着丝点染色体。中华姬鼠C-带核型中,所有染色体着丝点C-带都呈强阳性,异染色质非常丰富,Y染色体整条深染。在大林姬鼠C-带核型中,Nos.7,11,15,21,22着丝点C-带弱化甚至近阴性,其余染色体着丝点异染色质C-带都呈现程度不同的阳性。且Nos.2,4,7有强弱不同的端位异染色质带。X染色体着丝点区有大块的异染色质斑带出现,Y染色体整条深染。大耳姬鼠除Nos.3,4,10,12,13染色体着丝点C-带很弱外,其余染色体着丝点C-带均呈阳性,并有8对(Nos.16-23)染色体出现异染色质短臂。从总体上看,大林姬鼠和大耳姬鼠的着丝点异染色质明显比中华姬鼠的少。中华姬鼠的Ag-NOR  相似文献   

11.
东北梅花鹿染色体限制性内切酶显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ae Ⅲ、Hind Ⅲ分别处理梅花鹿中期染色体标本,发现HaeⅢ处理标本21h左右,显出类似G带、C带带型,第1、4、11、18、27、28、31对染色体的结构异染色质区对HaeⅢ敏感而浅染,而HindⅢ处理标本18h左右能诱导梅花鹿中期染色体显出类似G带、C带,第2、6、15、18、29、32对染色体的结构异染色质区对HindⅢ较敏感而浅染,性染色体Y对HaeⅢ敏感呈浅染,性染色体X对HindⅢ敏感呈浅染。表明东北梅花鹿12对常染色体和两条性染色体结构异染色质在这两种酶处理时表现出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常规的白细胞培养技术及BSGC-带技术分析了白豚的核型、C-带核型。结果是:白豚的染色体数目2n=44,其核型由12条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8条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4条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8条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所组成。染色体臂数(NF)雌性为76,雄性为75。C-带异染色质呈现出很深的着色区,主要分布在染色体臂上,着丝点区则几乎没有。C-带异染色质的量约为总染色质量的12%。这一结果表明白豚与海生豚类的核型、C-带核型有较明显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
陈增建  禹宏 《遗传学报》1989,16(4):251-255
利用C-带和N-带分别及连续处理技术对提莫菲维小麦(Triticum timopheevi Zhuk.)的染色体带型及异染色质的类型与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提莫菲维小麦的4A染色体以及G-染色体组带型丰富,并具有明显的端带,其异染色质是多样化的。4G和6G为随体染色体,随体显带明显。在提莫菲维小麦的染色体中异染色质类型有:(1)只有C~ N~ 型(4A、4G、6G和7G染色体);(2)只有C~ N~-型(1A、5A、6A和7A染色体);(3)C~ N~ 和C~ N~-型(2A、3A、1G、2G、3G和5G染色体)。在C-带和N-带连续处理中,N-带异染色质的消失部位在1G、2G、3G和5G染色体的端部,3A染色体的着丝点附近以及染色体1A、2A、5A、6A和7A的着丝点附近及端部。本文还讨论了C-带和N-带异染色质的异同以及端部异染色质在G染色体组进化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分析研究异爪蝗属Euchorthippus Tarb.2种和雏蝗属Chorthippus Fieb.5种的染色体核型及C带带型.结果表明,2个属在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组式、异染色质含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属下种间在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组式、性别决定机制、着丝粒C带等方面有相同的特征,在染色体相对长度、异染色质含量等方面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刘峰涛 《生命的化学》2004,24(2):108-109
真核细胞的染色体分为异染色质和常染色质。异染色质的形成和传播是通过对组蛋白的甲基化、乙酰化的修饰,提供HP1的识别位点实现的。过去认为与异染色质结合的蛋白质是固定的,现有研究表明与异染色质结合的蛋白质是流动的,因此转录激活因子与异染色质蛋白的竞争,可能决定了异染色质的开放,并为基因的转录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一种用苏木精染色显现蚕豆染色体异染色质区的方法,与低温处理加孚尔根反应法作了对比,分析了它们的异同点。作者根据前人工作和本实验结果,提出了在典型异染色质区和常染色质区之间应有一些过渡等级存在的论点,并把蚕豆 M 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区初步区分出五个等级,对它们的性质作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7.
哺乳动物X染色体失活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哺乳动物X染色体连锁基因的剂量平衡,是通过雌性胚胎发育早期随机或印记失活一条X染色体来实现的,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启动、计数、选择、维持等一系列的步骤。X染色体失活中心是X染色体失活的主控开关座位,调节X失活的早期事件,失活发生后,X染色体的失活状态可稳定地存在并传递给后代,这一过程涉及基因组印记的形成。此外,在雄性动物,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早期也存在着短暂的X染色体失活现象。现对哺乳动物X染色体失活机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X染色体失活是哺乳动物中为实现雌性XX个体和雄性XY个体间X染色体上基因剂量补偿作用(dosage compensation)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表现为雌性个体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结构异固缩和大范围的基因失活。由于失活基因高度甲基化,曾经认为甲基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据此提出一些模型,但相反的证据不断积累使人们对甲基化在这一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发生怀疑。由于X  相似文献   

19.
利用组成玉米异染色质钮的180-bp重复序列和TR-1元件以及45S rDNA对玉米自交系F107、GB57、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及其远缘杂交后代的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确定了3种重复序列在亲本染色体上的分布;同时对远缘杂交后代进行了细胞学鉴定,通过荧光信号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证实远缘杂交后代中异源种质的染色体来源;讨论了异染色质钮重复序列对玉米和其野生种杂交后代外源染色体整合和染色体行为等方面研究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两种华癫蝗的染色体C一带核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傅鹏  郑哲民 《遗传》1989,11(3):26-28
本文采用染色体C一带技术对癫蝗科Pamphagidae华癫蝗属Sinotrnethis B. Bienko 2个种(友育 华癫蝗S. amicus B. Bienk。和短翅华癫煌S. brachypterus Zheng et Xi)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中 期(中期11)染色体进行了C一带核型比较研究,绘制了C一带核型示意图。结果表明,结构异染色质在 2种华癫蝗的染色体组中有着相似的分布,这反映了同一属内2个物种在系统进化中的亲缘关系。另 外,两者在结构异染色质上的差别主要反映在第6染色体上有无端部C一带发生以及结构异染色质总 的百分含量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