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进一步理解消化的概念。2.通过温度、酸碱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影响的观察,初步了解酶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改进按实验要求,取1g干淀粉放在烧杯里,加清水煮沸,作成浆糊备用。这种当堂配制的方法太费时,影响后面的实验。此外,这种浆糊还有两个明显的缺点:一是浆糊遇碘显紫红色。学生从小学以来一直接受淀粉遇碘变蓝的认识,这显...  相似文献   

3.
在指导学生进行该实验时,发现教材对以下问题处理不妥:(1)无量简(材料用具),如何量取2ml的溶液?(2)要求向试管内滴入清水或唾液2ml,但材料用具中没有滴管,并且满多少滴,大滴还是小滴,学生不易把握。(3)取唾液的方法不卫生,不雅观。(4)淀粉的特性可以让学生去检验,不必平铺直叙。针对以上问题,我对该实验作了一些改动,下面就是改进后的实验。目的要求(略)材料用具大烧杯、试管、滴管、量简、吸管、酒精灯、温度计、碘液、干淀粉、清水、三脚架方法步骤互制备淀粉浆糊(略,课前制好)2检验淀担的特性取一试管,注入…  相似文献   

4.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教科书上要求的实验步骤是:分别在二个试管中加入2毫升制好的淀粉液;在一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在二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然后将它们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约过10分钟,在二只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碘酒,观察颜色的变化。但是,我看到一些参考书的习题中,对这个实验步骤作了一点改动:在二只装好淀粉液的试管中,在一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在二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再分别加入2滴碘酒,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过10分钟观察颜色的变化。得出的结论是:一号试管不退色,二号试管退色。以上两个实验步骤看起来似乎是一样的,只是前者将二只试管放入37℃左右温水中10分钟后加入碘酒,  相似文献   

5.
吴建华 《生物学通报》1993,28(12):13-14
中学《生理卫生》教材安排的这项实验是验证唾液淀粉酶在温度37℃左右、中性溶液中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利用淀粉遇碘变成蓝色这一特定颜色,来观察酶促反应是否发生。如果淀粉被水解成麦芽糖,则加碘液无颜色反应;如果淀粉没有破水解,则加碘变成蓝色。由于教科书中实验指导部分没有明确指出使用哪类淀  相似文献   

6.
如何上好实验课 ,切实达到培养学生生物学能力 ,这是生物教师长期以来教改的课题。在实践探索教学中 ,我尝试运用启发式教学思想 ,将验证实验改革为探究实验 ,取得了良好效果。1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探究式实验课 ,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如果学生没有任何思想准备 ,不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 ,探究式实验将失去其意义。因此在上实验课之前 ,教师要充分启发学生提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如学习了食物的消化后 ,教师启发学生 :你是否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于是学生开动脑筋想…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生理实验中,有一个“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实验是这样作的:取1、 2两个试管,各注入2毫升浆糊,再向1号管注入2毫升清水,向2号管注入2毫升唾液。把2个试管放在盛着37℃的温水的烧杯里,约过10分钟,取出2个试管,待冷却后,向两个试管各滴2滴碘酒,1号管变成蓝色,2号管蓝色消失,呈无色。此实验想说明2号管内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对这个实验,我作了一些粗浅的研究,提出几个问题,和大家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8.
“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是初中生物课的经典实验。做好这个实验,能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了解消化酶的作用及酶的催化作用受哪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突破食物的消化这个教学难点。该实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但要取得理想的实验结果,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观察低温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此实验成功的关键是预先对唾液和淀粉液进行冷处理。具体做法是将唾液与淀粉液挪置于冰水(0~3”C)中3min,然后将淀粉液与唾液在冰水中迅速混匀,保温10min后,立即滴加碘液,可观察ffig理想的实验结果。原因分析:酶是生物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  相似文献   

9.
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实验的改进取2支试管,分别放入2ml1%的淀粉溶液,各滴入1滴碘液。在1只试管里放入2ml清水作对照;另一支试管里吐进2ml唾液(泡下界面为准),用拇指封住试管口不停地震荡,勿须保温,几分钟内(冬天5min、夏天2min之内)就褪去...  相似文献   

10.
杨正 《生物学通报》2005,40(11):42-42
口腔内化学性消化即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是初中生物课程中一个重要而且经典的实验,也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唯一的生物化学实验。此实验影响学生对“人体的化学性消化”、“酶的作用”、“人体内的物质的变化”等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因此以前的教学大纲和现行的生物课程标准都把该实验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但由于实验操作障碍较大,特别是取唾液和恒温加热两个环节,学生由于取唾液时的心理顾忌,恒温加热时欠准确,实验的成功率比较低,很难达到满意的实验效果。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如何上好实验课,切实达到培养学生生物学能力,这是生物教师长期以来教改的课题.在实践探索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启发式教学思想,将验证实验改革为探究实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1.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 探究式实验课,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如果学生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不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探究式实验将失去其意义.因此在上实验课之前,教师要充分启发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  相似文献   

12.
许明 《生物学通报》2008,43(2):53-54
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生成性教学的特点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说明肠液有消化淀粉的作用及条件。实验材料新鲜的猪或羊的小肠。用具玻璃杯、试管、滴管。药品碘水或碘酒、淀粉。操作方法实验前一天将洗净的小肠剪成段,再纵剖开,用清水冲洗干净,把洗净的小肠放在玻璃杯里加500ml清水,备用。第二天实验时,玻璃杯里的液体就变得混浊了,可用做实验。取1克淀粉加100ml清水,调和均匀,在火上烧到沸腾,制成面粉糊,冷却备用。准备两只试管,编上号码,各注入2ml冷却的淀粉糊,滴一滴稀释的碘液,淀粉糊立刻变成蓝色,证明有淀粉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木瓜蛋白酶对某些食物蛋白的消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木瓜蛋白酶对某些食物蛋白的消化作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选择的食物有瘦猪肉、瘦羊肉、瘦牛肉、花生、黄豆、红豆、绿豆和眉豆等。结果表明,该酶对大部分食物消化的最适pH在7.0附近,但对花生消化的最适PH是8.0,这可能与花生蛋白在碱性溶液中有较大溶解度有关。而木瓜蛋白酶对这些食物蛋白消化的最适温度均为75℃,高于文献报道的活性稳定温度。此外,还测定了酶,食物不同比例的最适消化时间和它对各食物的表观消化率,显示该酶对肉类蛋白具有很高的消化效果,而对植物蛋白则较差。  相似文献   

16.
蚕豆胚珠发育过程中淀粉动态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蚕豆胚珠发育过程中淀粉动态变化如下:1.发育早期,整个胚珠中未见淀粉粒。其后首先在合点区出现淀粉,而后从合点向珠孔逐渐扩大分布范围。2.珠心和内、外珠被中均含有淀粉粒,尤以内珠被的淀粉增长迅速,数量多、个体大。受精后,内珠被解体,淀粉出现在外珠被细胞中,推测营养物质可通过整个胚囊表面进入其中。3.合点与胚囊之间的珠心细胞特化或长形。可能有助于营养物质进入胚囊。4.功能大孢子中贮存丰富的淀粉粒,它和珠心细胞一起是胚囊发育时的营养来源。5.卵细胞受精后,所含淀粉粒的数量和大小明显增长,随着合子和胚细胞的分裂,其中贮存的淀粉逐渐被消耗,到多细胞球形胚时完全消失。6.胚乳核周围始终未出现淀粉粒。7.胚器官分化之后,子叶和胚轴等处逐渐出现淀粉粒,其中生长活跃的结构如生长点、维管束等不贮存淀粉。8.子叶中的淀粉粒含量迅速增加,颗粒特大,是种子内营养物质的最终贮存场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揭示葛根异黄酮降血糖与减肥作用的机理。方法:以乙醇回流提取法分离提取不同地域的野葛和粉葛葛根异黄酮类;AOA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营养成分;以唾液淀粉酶和阴沟肠杆菌构建试验评价体系,用比色法测定葛根提取物(PREE)添加的抑制活性。结果:野葛与粉葛的基本营养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异黄酮成分的含量和组成差异显著;PREE对唾液淀粉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是031~114mg/mL、对阴沟肠杆菌的IC50为049~056mg/mL。随着PREE浓度的增加,唾液淀粉酶活性减弱,阴沟肠杆菌的增殖速率降低。结论:葛根异黄酮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和阴沟肠杆菌的增殖均具有抑制效果,直接影响糖代谢的初始阶段而发挥降血糖、减肥作用。  相似文献   

18.
植酸酶和非淀粉多糖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初始体重为(6.26 ± 0.10)g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 Cuvier)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PY)和非淀粉多糖酶(WX和VP)(WX为木聚糖酶和葡聚糖酶的复合酶制剂,VP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葡聚糖酶和果胶酶的复合酶制剂)对鲈鱼生长、体组成以及胃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含36.1%鱼粉和18.0%复合蛋白(豆粕:肉骨粉:花生粕:菜籽粕 = 4:3:2:1并添加赖氨酸、蛋氨酸和异亮氨酸以模拟鱼粉必需氨基酸含量)的饲料为基础饲料(Diet 1),分别向每千克基础饲料中添加200 mg PY (Diet 2)和400 mg VP + 800 mg WX (Diet 3),配制出3种等氮(粗蛋白43%)等能(20 kJ/g)的实验饲料。实验在1.5 m× 1.5 m × 2.0 m的浮式海水网箱中进行,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60尾鲈鱼。 每天饱食投喂2次(06:00和18:00)。实验期间水温为27.5-29.5 ℃, 盐度为25‰-28‰,溶解氧大于7 mg / L。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外源酶对鲈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92%-95%),但却显著提高了鲈鱼的增重百分率(从859.3%提高到947.2%和905.2%)和特定生长率(从4.0提高到4.2和4.1) (p<0.01)。与基础饲料组相比,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鲈鱼鱼体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以及身体总能均无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鲈鱼鱼体水分、粗脂肪含量以及身体总能也无显著影响,但却显著提高了鱼体的粗蛋白和灰分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和非淀粉多糖酶后,鲈鱼胃和肠道消化酶均有上升趋势。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鲈鱼胃和肠道中的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是显著提高了其胃和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分别从0.74 U / mg提高到1.02 U / mg和1.09 U / mg提高到1.71 U / mg)(p<0.01)。而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鲈鱼胃和肠道中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其胃和肠道中淀粉酶的活性(分别从0.05 U / mg提高到0.16 U / mg和0.12 U / mg提高到0.21 U / mg)(p<0.01)。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二章“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一节,通过对同化作用的两种不同类型和异化作用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分别叙述,将生物界的代谢方式进行了概括。本节教材的全部知识点都是教学大纲上规定掌握的内容,因此,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笔者在学生学习完这部分教材后,出了一道思考题:生物界的新陈代谢可以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绝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是:可分为自养型、异养型、需氧型和厌氧型四种基表类型。我们说,这个回答是错误的。为什么大部分同学的答案都是错误的呢?究其原因,发现问题出在教材上。  相似文献   

20.
周亮 《植物杂志》2010,(11):98-99
新课改理念下的有效课堂,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使教师彰显教学个性,展示自己的情感,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