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为促进其防控技术研究,迫切需要建立二化螟标准化饲养技术。根据二化螟对关键营养成分的需求,研制了一种适合其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的人工饲料配方,并发展了其长期、继代、规模化饲养的标准饲养技术。已用该饲料配方和饲养技术连续饲养二化螟69代,其适合度指标仍保持较高水平。该饲料配方和饲养技术适合二化螟的周年继代和规模化饲养,同时也为其它寡食性昆虫人工饲料的研制与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二化螟人工饲料配方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慧敏  张国安 《昆虫知识》2007,44(5):754-757
采用15因子2水平正交试验,优选出1种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人工饲料配方,筛选出影响二化螟发育的5个关键因子,分别是稻茎粉、麦芽粉、稻糠粉、酵母粉和蔗糖。其中稻茎粉、麦芽粉、酵母粉和稻糠粉影响二化螟的幼虫成活率,蔗糖和麦芽粉影响二化螟的幼虫历期,稻茎粉影响二化螟的蛹重。  相似文献   

4.
二化螟人工饲料关键因子的优化及其优化配方的饲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因子4水平正交试验,将作者在以前筛选出的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人工饲料的5个关键因子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并得出了二化螟人工饲料的优化配方,其成分如下:稻茎粉18.75g、大豆粉15.00g、麦芽粉15.00g、稻糠粉6.25g、茭白茎粉7.50g、干酪素10.00g、酵母粉18.75g、纤维素7.50g、蔗糖15.00g、葡萄糖7.50g、维生素C7.50g、复合维生素B3.00g、胆固醇0.375g、氯化胆碱0.25g、Beck氏盐2.50g、山梨酸1.35g、琼脂13.49g和自来水809.25g。通过连续3代继代饲养试验,比较了该优化配方和二化螟天然饲料水稻茎的饲养效果。结果表明,在一些关键指标上(如存活率、化蛹率和羽化率等),所优化的二化螟人工饲料配方的饲养效果明显的好于其天然饲料水稻茎的;而在许多其它的指标上(如蛹期、成虫期、产卵量、卵期和孵化率等),该优化配方对二化螟的饲养效果与水稻茎的相当;但该配方饲养的二化螟在第3代时幼虫历期明显的比水稻茎的有所延长。  相似文献   

5.
邰宁文 《生物学通报》1993,28(10):48-49
1908年,Bog danow第一次成功地用肉汁、淀粉、蛋白胨及无机盐配制的人工饲料,饲养了黑颊丽蝇(Call phoravornitoria),拉开了昆虫人工饲料研究的序幕。植食性昆虫人工饲料的研究始于Bottger(1942)和Becks(1949)。家蚕(Bombyx mori)属寡食性昆虫,食料的取得自古以来就靠栽桑,用人工饲料养蚕早在1930年就曾有试验,直至1960年日本蚕丝试验场福田纪文首次全龄用人工饲料养蚕获得成功,开创了蚕丝业发展和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同翅目昆虫人工饲料饲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强  张志涛  胡萃 《昆虫知识》2001,38(2):98-104
本文从人工饲料的组成与类型、饲养方法及饲养结果等方面总结了同翅目昆虫人工饲料饲养技术的研究现状 ,并简要讨论了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人工饲料概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自 Bogdanow 1 90 8年首先发表了黑颊丽蝇 Vomitoria Calliphora的人工饲料配方以后 ,昆虫人工饲料的研究逐步发展起来。国外Singh等 [1] 曾收集了 1 0 0多种昆虫的饲料配方和饲养方法 ,国内忻介六等 [2 ,3]也对多种昆虫、螨类和蜘蛛的人工饲料进行论述。昆虫的人工饲料一般可分为 3种类型 ,即所有成分均为纯化学物质的全纯饲料 ,多数成分为纯化学物 ,另含一种或几种粗制动、植物材料的半纯饲料和主要由粗制动、植物材料组成的实用饲料 (又称半合成或半人工饲料 )。棉铃虫 H 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是棉花生产的主要害虫。长期以…  相似文献   

8.
以人工饲料、转Bt水稻"克螟稻"(cry1Ab纯和基因型)及其对照亲本"秀水11"稻苗为供试寄主植物开展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1~5龄幼虫的室内饲养试验,以明确不同龄期二化螟种群的生活史参数。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在低龄时死亡率最高。克螟稻对二化螟各个龄期表现出高抗性,其各个龄期在克螟稻上均不能化蛹,随着龄期的增加二化螟的耐受性增强。以秀水11和人工饲料饲养二化螟对其蛹期、成虫期、单雌产卵量、羽化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以人工饲料饲养的二化螟蛹重显著高于以秀水11饲养的二化螟的蛹重,蛹重与人工饲料饲养时间呈正相关。与秀水11幼苗相比,人工饲料饲养下有利于二化螟雌虫的分化。  相似文献   

9.
徐龙辉 《蛇志》1997,9(4):81-82
蛇饲料及人工喂蛇方法研究初探徐龙辉(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州510260)广东人对养蛇场归结了一句话:“十个蛇场九个亏”。可见养蛇之艰难。养蛇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收来的蛇多有内伤或经蛇仓、转运等周折而互传疾病,身体虚弱,到养蛇场以后便不断死亡。...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人工饲料养蚜虫的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利用人工饲料饲养蚜虫的方法、人工饲料类型及其组成做了介绍.概述了利用人工饲料饲养蚜虫的效果.并结合献报道和作本人经历.讨论了影响蚜虫人工饲料饲养效果的关键因子及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1.
We developed 12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markers for the rice stem borer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These loci were screened for 96 individuals from eight populations across China. The total number of alleles ranged from 3 to 33 and the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at these loci ranged from 0.131 to 0.671. These molecular markers will be useful for fully investigating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host preference of C. suppressalis at fine spatial scales.  相似文献   

12.
二化螟水稻类群与茭白类群成虫羽化节律和交配节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比较研究了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水稻类群与茭白类群成虫的羽化和交配节律 ,研究结果表明 :两类群的羽化节律大体一致 ;但交配节律存在明显差异 :水稻类群成虫的交配高峰出现在熄灯后 4 5h ;茭白类群成虫的交配高峰出现在熄灯后 7 0~ 7 5h。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抗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水稻品种资源,明确其抗虫机理,是农业防治的基础。【方法】采用室内人工接虫为害和大田自然受害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了不同的水稻品种抗性;同时通过目测不同水稻植株外部形态特征、在网罩内供试品种上接入成虫后2 d的产卵量、幼虫孵化后2 d观察稻株内二化螟的存活率,探讨抗虫品种的抗虫机理。【结果】从344个水稻品种资源和当家品种中筛选出"碑田倒"和"银间杂糯"2个抗虫品种,以及"农飞"和"三香糯"等65个中抗品种,进一步对鉴定出的2个抗虫品种和65个中抗品种进行大田验证,发现符合率达88.06%;其中,抗虫品种"碑田倒"和"银间杂糯"稻株叶舌、叶耳紧贴,叶鞘紧包,脉间距较窄,其植株上的产卵量和幼虫存活率显著少于感虫品种"香稻"、"赣南早"、"三粒寸"、"赣优晚"及中抗品种"赛湖早"、"TKM6"。【结论】在籼稻、粳稻和糯稻中均可筛选出抗虫和中抗品种。其中,糯稻中的抗虫品种和中抗品种较多,占糯稻品种的33.3%;粳稻品种次之,中抗品种占20%,籼稻品种较少,为18.83%。其抗虫机理主要是稻株外部形态特征不利于二化螟蚁螟侵入、成虫产卵量少和幼虫生长发育不良、存活率低。  相似文献   

14.
东北稻区二化螟越冬幼虫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是我国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水稻害虫。连续 3年在东北稻区的二化螟越冬幼虫调查表明 ,在通河和方正两地 (北纬 46°附近 )出现不完全第 2代 ;在东北稻区 ,二化螟幼虫多以高龄幼虫在稻茎内越冬 ( 1 999~ 2 0 0 1年分别占总数的 44 47% ,5 3 47%和 63 48% )。在盘锦、五常、吉林和龙井 4地区的平均高度分别为 8 0 2 ,1 6 2 5 ,1 8 2 9和 2 0 3 4cm。同时 ,在东北稻区的越冬幼虫的头向多朝上 ( 65 74%~ 76 77% )。  相似文献   

15.
晚稻中后期二化螟为害特点及严重发生原因剖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近年来 ,浙江省仙居县晚稻中后期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为害日趋严重。分析原因 ,一是单季稻等桥梁田面积的不断扩大 ,使 8月底至 9月上旬田间出现了全年发生量最大的 2代主蛾峰 ,卵孵化盛期与连作晚稻抽穗期吻合 ;二是冬春气温升高 ,发生期提早 ,2代虫源寄主、水稻移栽期等的多样化 ,使 3,4代发生期拉长 ;三是因 3代主峰和 4代的螟害发生具有“隐性”的特点 ,其测报和防治工作被忽视 ;四是二化螟对常用药剂的抗药性提高。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