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林业面积持续增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林木种苗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林业发展来说,林木种苗市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笔者在本文中,就林木种苗市场在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做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林木苗木市场健康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大自然已经明确地警告我们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同等重要,为使生态环境得到完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林业的发展,因为林业是整个生态环境的根基。要发展林业,关键在于对种苗的培育,林业建设就是以林木种苗为基础和前提的。笔者分析了种苗培育的现状,并提出促进林木种苗发展的对策,推动林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林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逐渐引起社会工作的广泛关注。林木种苗治疗监督检验是林业工作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国内林木种苗质量监督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并不高,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文章重点分析了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做出了针对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林木种苗行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提高我国林业生产经济效益做出了重要贡献。种苗质量是林木种苗行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然而由于国内林木种苗行业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种苗质量水平不高。对此,文章重点分析了如何通过加强林木种苗行业管理以提高种苗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的林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加大造林绿化的力度,提高造林绿化的质量对于构建良好的环境等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森林资源的优劣与林业种苗的品种选择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提高种苗质量,加强林业种苗的发展,对优化森林资源以及生态建设的持续发展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林业种苗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林业种苗对森林发展的意义,然后再采取科学的手段进一步去阐述林木种苗的发展。以下是对林业种苗发展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林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充足、成活率高的种苗是关键,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搞好林木的苗圃育苗工作,也就抓住了林业发展的根本。本文对目前我国木的苗圃育苗现实状况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较为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重点分析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中林木的苗圃育苗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林木种子及苗木鉴别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提高营林造林质量的关键环节。传统的种苗鉴别技术的局限性往往使之不能有效鉴别林木种子的品种及种源。DNA遗传标记技术则能提供稳定、准确、可靠的种及品种特异性标记,因而成为林业生产上极具潜力的品种鉴定手段。本文综述了目前国际上DNA遗传标记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开展我国林木种苗DNA鉴定技术研究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8.
造林品种选择的适当与否是造林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如果造林品种选择不当,不但林木不易成活,以致徒费劳力、种苗和资金,而且即使成活,也可能长期生长不良难以成林、成材,造林地的生产潜力在数十年内不能充分发挥。本文提出了杨树造林品种的选择、栽培技术,对生态林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DNA遗传标记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林木种子及苗木鉴别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提高营林造林质量的关键环节,传统的种苗鉴别技术的局限性往往使之不能有效鉴别林木种子的品种及种源。DNA遗传标记技术则能提供稳定、准确、可靠的种及品种特异性标记,因而成为林业生产上极具潜力的品种鉴定手段,本文综述了目前国际上DNA遗传标记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开展我国林木种菌DNA鉴定技术研究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环境保护意识越发强烈,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状态的社会关注度呈现持续增高趋势,政府也因此从政策、财力以及人力三方面加大了对生态环境恢复与建设的扶持力度。林业生态建设作为维持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具备积极作用与意义。生态林业建设发展过程中,林木健康状况至关重要,因此政府管理部门需根据各地区林木生长现状合理选择对应林业技术,改善、消除林木成长中所遇问题。由宋墩福和李心婳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于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生物技术是自70年代开始发展的,是技术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农业、林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尤其是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如,林木细胞工程、林木基因工程等,对林木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更有利于林木业良种的繁育。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具体工作中,要切实把握好6个关键环节。进一步明晰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建立和完善林业经营、林业服务、资源保护、资源流转体系,创新林业体制机制,转变林业增长方式,创造林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3.
林木的繁殖器官是林木种子,是在林业以及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统称。然而在林业育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像树种的种子会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休眠现象,这就会给育苗工作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怎样处理好林木种子的安全贮藏还有解除休眠,这都是会对种子的发芽的趋势和发芽率等因素有着深刻的影响,进而来极大的提高了种子的利用价值。但是由于不同的林木种子所用的条件也是不同,因此来根据不同品种之间的特性,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日益发达,林业有害生物传入我区的风险不断加大,传入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对我区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摸清我区林业有害生物的本底,掌握区域内林木虫害发生的规律及防治措施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过遗传改良的重要造林树种有100多种,全国年均提供各类林木种子2300万kg,年均生产各类良种壮苗约130亿株。林木良种在生产上的应用产生了明显的综合增益,其中用材林平均生长增益达10%~30%,经济林平均产量增益达15%~68%。中国每年进口林木种子15万kg以上,涉及50多个树种;每年出口林木种子30万kg和苗木400多种。近10年来,中国林木遗传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和利用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今后,应优先考虑对已保存的林木遗传资源的维护和资金补贴,加强种苗市场监管和信息服务,进一步提高林木良种的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林学会于1979年9月6日至15日在青岛市召开“林木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就林木组织培养工作进行了专题交流,收到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30篇,有17名代表做了报告,其中有二篇关于“组织和细胞培养在林业上的应用”和“组织培养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与展望”综述报导。还有林木无性繁殖系的快速繁殖,树木单倍体育种和原生质体分离技术等方面的科研成果报告。近年来,中国林科院林研所、热带林业研究所,以及广西、云南、浙江、安徽、湖南、山东、黑龙江等省的林业科研机构和院校,在无性繁殖系的快速繁殖方面,获得了桉树、柚木、刺槐、泡桐、糖槭、乌桕、  相似文献   

17.
曹兰芳  曾玉林 《生态学报》2020,40(18):6694-6703
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变迁后农户成为集体林区商品林和公益林的经营管护主体,本研究基于林地资源属性差异将农户分为商品林农户与公益林农户,阐释了林地确权与政府管制作用于两类资源异质性农户林业管护行为的影响及差异。研究表明:林地确权能有效激励两类资源异质性农户林业管护意愿和管护强度;林木采伐管制对商品林农户林业管护行为没有产生消极影响,但对公益林农户林业管护行为有显著消极影响;林权抵押贷款管制消极影响公益林农户林业管护行为;生态补偿不能直接促进公益林农户林业管护行为,但其能有效弱化林木采伐管制和林权抵押贷款管制的消极影响,促进公益林农户林业管护行为。本研究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林改配套政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林业剩余物资源量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十年来相关文献报道,分析了前人所建方法的合理性,结合中国林业生产实际,完善了林业剩余物资源潜力的计算方法。主要贡献包括:林业剩余物第二级分类的10个主要类型,即林木苗圃剩余物、林木修枝剩余物、木材采伐剩余物、木材造材剩余物、木材加工剩余物、竹材加工剩余物、薪材、废旧竹材、废旧木材、香蕉和菠萝残体;将经济林采伐和进口原木产生的剩余物计入相关木材剩余物计算范围;首次建立了包括木本水果在内的林木修枝剩余物的计算方法,以及多年生草本水果剩余物即香蕉和菠萝残体产量的计算方法;确定计算公式中参数所需要数据的来源;建议今后重点研究相关系数取值、林业剩余物资源量及其空间分布和相关行业标准等。  相似文献   

19.
引种对林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世界上的林木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从外地或是国外引入树种可以改变现有树种的布局,丰富林木资源,提高林业生产水平。引种是丰富本地区树木质量的捷径,它是提高林地生产、速生、丰产、优质的重要手段。杨树是我地区重要的树种之一通过,通过多年引种研究培育出了耐寒,耐旱生长迅速的树种。在林木育种、经济林研究与开发、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和社会经济效益方面成绩显著。介绍了我院研究出来的优秀的杨树树种。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地区沙枣尺蠖的发生规律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枣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是我国西北地区林木的重要害虫之一。自1966年以来,此虫在内蒙古地区连年猖獗成灾,上万公顷林木的树叶被食光,严重地影响林木的生长。由于林业生产的迫切需要,我们于1972—197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东部对该虫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现将部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