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草履虫的行为实验目的所有动物对生活环境都能发生反应。革履虫是单细胞动物,虽然没有脑和神经,也能表现出一定的行为方式。通过本实验,可以了解草履虫对地心引力、光照、电流及化学物质等的反应。实验器材草履虫培养液、试管、试管塞、试管架、小型手电筒、培养皿、铝箔、黑色纸、电池、电线、铜线、脱脂棉、稀盐酸、放大镜。实验步骤 1.草履虫对地心引力的反应 (1)取一支试管,装入草履虫培养液至试管1/4高处。 (2)将试管直立置于试管架上。  相似文献   

2.
1.在实验观察时,常常难以从培养液中吸到大量的草履虫。以往的书籍介绍用离心的方法或自培养液上层表面吸取,但效果总是不佳,学生更难做到适度。若在无底试管或玻璃管的一端,包上一小块细密的丝绢或的确良布,用以过滤培养液,使草履虫滤集在管底的绢或布上,然后小心地取下翻转之,使  相似文献   

3.
入冬前,将草履虫纯培养液注入试管里约1/6,再加入4/6的麦粒浸出液,用脱脂棉封住试管口,试管外再用纱布包裹,放入广口瓶,保存于室内。用此法制若干管,以便将来选用。天气转暖后,通过镜检找出管内草履虫多的几管  相似文献   

4.
水螅是腔肠动物门的代表动物 ,是动物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实验材料。关于水螅的培养 ,已有诸多报道。这里介绍一种比较方便、短期内就能繁殖大量水螅的方法。1 草履虫的培养培养草履虫的方法很多。玉米、玉米秆、稻草、麦粒、麦秆和槐树叶等的煮液或微小的蛋黄颗粒都是培养草履虫的好材料。2 水蚤的培养水质肥沃的水池或鱼塘 ,水蚤非常丰富 ,用浮游动物网采集并培养于室内的玻璃缸中。待澄清后 ,及时清除缸底杂质。用吸管吸取草履虫培养液上层 ,特别是培养缸边沿的培养液 (草属虫的密度很大 ) ,滴入水蚤培养缸内 ,饲喂水蚤。若饲养量大 ,可…  相似文献   

5.
用禾本科及莎草科的新鲜叶子培养草履虫我们发现很多禾本科及莎草科植物的新鲜叶子都可用来代替稻草杆培养草履虫。具体方法是:摘取禾本科及莎草科植物的新鲜叶子,洗净,切成1~2cm小段,将新鲜碎叶及草履虫(采自废水沟)同时放入盛有自来水的培养器中,3d后镜检...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物学第一个实验就是观察草履虫,而且每年只用一次草履虫,用其它方法保留草履虫当然可以,但一般都比较费时费力,随用随采也比较麻烦。在工作中我摸索出了一种草履虫的简便保种方法,具体做法是: ①先在富含有机质比较丰富的水沟中采回草履虫,用微吸管分离,提纯培养。②将100克园土过筛装入三角瓶内,加水100ml,用棉塞封好瓶口,在锅内蒸30分钟杀死土壤中的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冷却后备用。③将纯养的草履虫接种于三角瓶内,室内培养一天后转入冰箱冷藏室内保种。一年  相似文献   

7.
草履虫作为原生动物纤毛纲的代表 ,在动物学教学和实验中是必不可少的 ,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生理学等领域内也被广泛采用 ,且需要量大 ,纯度要求高。关于草履虫的培养方法 ,已有诸多报道 ,这里介绍一种冬季在人工控温条件下用熟鸡蛋黄培养草履虫的方法。1  草履虫的简易纯化与培养取普通多孔水浴锅一只 ,在锅内安装一只暖棒 (恒温加热器 ,温度范围 16 - 32℃ ) ,加水、通电、调温至 2 5℃ ;同时安放 5 0ml、 10 0 0ml烧杯各一只 ,内盛自来水 2 / 3左右。将野外采集的草履虫液在水浴锅中放置一周左右 ,取上层含有草履虫…  相似文献   

8.
经多次实验,我们发现用干玉米穗(干的玉米雄花穗)培养草履虫效果较好。方法是:将干玉米穗剪成寸长,取3克放入烧杯内,用自来水冲洗2遍。然后加200毫升水,再煮沸10分钟。放凉后,接种草履虫4—5个,盖上纱罩,置于20—30℃的室温下培养。2—3天后即有大量草履虫出现。此法比常用的稻草培养法有许多优点:(1)培养速  相似文献   

9.
常用培养草履虫接合方法,是将草履虫生长旺盛的培养液离心,除去培养液,加自来水稀释,放过夜,次日上午可见接合。但用此法培养接合率低、杂质多。本人根据遗传学原理结合草履虫生活史特点进行改进。现介绍如下。培养液的制备取优质的早稻草10克,洗净切成2.5厘米长的小段,放入1000毫升水中煮沸20分钟,除去稻草,放3天,用NaOH溶液调正pH7.4左右。实验方法 1在解剖镜下,用呼管吸取已接合的草履虫12对,分别放在双凹玻片的2个凹孔内,在24-28℃下培养,每隔半小时观察1次,约1-2小时后可见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试管诱导结薯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对马铃薯试管诱导结薯的方法作了一些改进。用带有4—5个节的马铃薯无病毒茎段,在加有生长因子的MS液体培养基中作浅层静置培养,2—3周后,可长成3~2—4~2个枝条。此时,将诱导结薯的液体培养基加入同一容器内,培养1—3周后,小植株的多数茎节上开始出现气生小块茎。再经过3—4周的培养,小块茎成熟并具有发芽能力,可以收获作为无病毒超级原种加以应用。这种改进了的方法可以大大缩短无病毒小薯的生产周期,节约成本、提高产量。讨论了激素等培养条件对小块茎形成的影响和将试管诱导结薯技术应用于马铃薯无病毒种薯生产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草履虫的培养稗草培养草履虫我们用野生稗草培养草履虫效果很好。稗草为禾本科植物,是田间杂草。9至10月份将成熟期稗草茎剪下,阴于1天萎蔫后,用自来水冲洗一下,剪成3cm左右小段。取玻璃缸盛2/3清水,将剪好的稗草浸在水里,高度约为水的卫/5。盖上玻璃,...  相似文献   

12.
将草履虫培养在罐头瓶或奶粉瓶等广口容器中。罐头瓶每天滴牛奶1滴;奶粉瓶每天滴牛奶2—3滴。如果没有牛奶,用豆浆也行。将容器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草履虫就可以长期生活和繁殖下去,随用随取,十分方便。培养液取用后,可以加注清水补足。加水时也滴入  相似文献   

13.
草履虫的几种培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培养草履虫除用稻草液培养外,还可选用下述方法进行培养。1、麦粒液培养: 在每100毫升煮沸后冷却的清水中,加入5粒麦粒。将麦粒液倒入大口瓶内暴露于空气中,24小时后接入草履虫。实验  相似文献   

14.
将第一年分离和培养好的草履虫培养液,在上完实验课后,不要倒掉,在装有草履虫培养液的烧杯口上盖上清洁的新闻纸,扎好杯口。由于新闻纸透气又较易吸湿,所以,杯内的培养液透过纸在1年内可全部蒸发掉,只剩下干稻草。而在稻草上含有草履虫的包囊。到第二年做实验前3~5天,将含有包囊的干稻草烧杯内注入凉开水或蒸馏水,浸泡杯中干稻草约40分钟后,再搅拌  相似文献   

15.
用沼液培养草履虫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作为生物学的代表动物。在揭示生命的一些基本规律中显示出极大的科学价值。其培养方法,已有诸多报道。人教版生物第1册(下)的“培养和观察草履虫”实验一般采用稻草秆的水煮液做培养液。这里介绍一种用沼液来培养草履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草履虫和变形虫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草履虫的纯种培养法草履虫属中的一种雪茄形大草履虫(Para-mecium.caudatum)个体较大(180—300微米),自由生活于世界各地2—30℃的淡水中,特别是市镇的污水沟中很易采到。草履虫高速繁殖的理想食物是肠道杆菌。最好用牛肉浸汁琼脂斜面或营养肉汁琼脂斜面移接产气气杆菌、大肠杆菌或其它肠道杆菌,于37℃温箱培养16—24小时备用。草履虫菌培  相似文献   

17.
1.取材将含有草履虫的培养液或从有机质丰富的积水坑中采回的含草履虫污水,放在烧杯中静置一夜后(最好将烧杯放在离灯泡10—20厘米处),可见草履虫云集在水面,尤其在距水面约1厘米处的烧杯壁上形成一圈“白线”。用吸管从“白线”处取材,其中含草履虫较多。也可以将盛有草履虫培养液的烧杯放在盛  相似文献   

18.
取陈旧稻草垫子的稻草,剪成0.5—1寸长,放在150毫升的小烧瓶内,加5克葡萄糖,再放100毫升凉开水(经煮沸10—15分钟后晾凉的),用纱布盖好,放在恒温箱内培养,在23℃左右,经5—7天就可培养出草履虫。此时将表面白膜移开,用肉眼即可观察到草履虫的白色小点。培养液中加葡萄糖的作用是使培养液中增加营养,有利于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繁殖,为草履虫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同样道理,在培养液中加入维生素,草履虫会生长得更好、更大。  相似文献   

19.
对草履虫培养和观察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尾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 Ehrenberg,又称草履虫、大草履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纲,是动物界中较原始、较低等、较典型的单细胞动物。其个体较大、结构典型、繁殖快、观察方便、容易采集和培养,不仅生物学教学中以它做代表动物,也用作一种研究模型,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及生理学等领域广泛应用,在揭示生命的一些基本规律中显示出极大的科学价值。尽管草履虫很容易采集到,但培养和观察草履虫的实验多安排在初冬季节,此时室外温度一般在10℃左右,天然水体中的草履虫密度远远不能满足实验的要求,必须提前进行人工培养。  相似文献   

20.
1. 先在含有机质比较丰富的水沟中采回草履虫,在体视显微镜下用微细吸管将草履虫分离,培养于稻草营养液中。2. 将肥沃的园土过筛,称取100g 装入三角瓶中,加水100ml,用棉塞封好瓶口。在普通锅内蒸30min,杀死土壤中的原生物和其它藻类,冷却后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