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磁化水浸种对苦瓜种子萌发及对其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磁化水对苦瓜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强度的磁化水浸种处理苦瓜种子,测定其以下几个生理指标: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中的酯酶以及抗坏血酸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磁化水能够提高苦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同时也能提高苦瓜幼苗的酯酶活性,但对抗坏血酸含量影响不大。结论:一定强度的磁化水能提高苦瓜种子的萌发能力,并使幼苗生长整齐一致。 相似文献
2.
磁化水浸种对苦瓜种子萌发及对其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磁化水对苦瓜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强度的磁化水浸种处理苦瓜种子 ,测定其以下几个生理指标 :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中的酯酶以及抗坏血酸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 :磁化水能够提高苦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 ,同时也能提高苦瓜幼苗的酯酶活性 ,但对抗坏血酸含量影响不大。结论 :一定强度的磁化水能提高苦瓜种子的萌发能力 ,并使幼苗生长整齐一致。 相似文献
3.
磁化水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磁化水对作物的生物学效应,本文详细分析了磁化水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磁化水处理小麦的种子发芽参数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磁化水处理对小麦的株高、根长、地上部和根部鲜重等生长参数也无显著影响;同样,磁化水处理在叶片色素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含水量、细胞汁液渗透势等重要生理特征参数方面也未显示出显著差异。此外,磁化水并未显著影响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综上所述,磁化水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无明显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4.
铝浸种对荞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对2个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Moench)品种(小白花叶和溪荞5号)在铝浸种后萌发特性和幼苗的生理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0~1000mg.L-1的铝浸种处理对2个荞麦品种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不明显,低浓度铝(≤100mg.L-1)处理可降低荞麦种子细胞膜透性,减少细胞内营养物质的外渗,促进种子的萌发。5000mg.L-1的铝处理降低了荞麦的发芽指数。种子萌发后,铝对荞麦根的伸长有抑制作用,并且随着铝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大。10~1000mg.L-1的铝浸种处理对荞麦叶片内MDA含量影响较小,但高浓度的铝处理(5000mg.L-1)明显增加了MDA的含量;POD、SS、Pro随着铝浓度增加都有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不同品种叶片内CAT活性变化趋势不同,小白花叶内CAT活性对铝的敏感性大于溪荞5号。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荞麦种子和幼苗对环境中的铝都有较强的耐受性,在铝胁迫下,荞麦可以通过升高POD活性以及增加SS和Pro含量来缓解铝毒害,不同荞麦的基因型对铝毒害的反应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6.
7.
硝酸镧浸种对NaCl胁迫下柳枝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镧对NaCl胁迫下柳枝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该研究以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种子为研究材料,通过不同浓度(0、0.05、0.1、0.5和1.0mmol/L)La(NO3)3溶液浸种24h处理后,添加100mmol/L NaCl溶液,以蒸馏水为对照,在种子发芽箱中培养并观察柳枝稷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测定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和叶绿素的含量。结果显示:(1)0.05mmol/L La(NO3)3浸种处理可缓解100mmol/L NaCl对种子发芽的影响。(2)不同处理对幼苗苗长无显著影响,0.1mmol/L La(NO3)3浸种显著增加了幼苗的鲜重和叶面积,当浓度≥0.5mmol/L时根长、根冠比、鲜重和叶面积受到抑制。(3)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随La(NO3)3浓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其中0.05和0.1mmol/L La(NO3)3浸种处理下效果较好,丙二醛含量随La(NO3)3浓度的增加持续降低,但各浓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叶绿素含量在0.05mmol/L La(NO3)3浸种处理下较NaCl处理显著增加,当浓度≥0.5mmol/L随着浸种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4)不同指标间发芽势与发芽率、根长和叶绿素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根冠比、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苗长不相关。研究表明,低浓度(0.05mmol/L)La(NO3)3可缓解NaCl胁迫对柳枝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而高浓度(1.0mmol/L)的La(NO3)3则会加重NaCl的胁迫危害。 相似文献
8.
不同温度对迷人杜鹃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利用实验室不同恒温和变温控制试验,考察了不同温度[恒温(15℃、25℃、35℃)和变温(25℃/15℃、30℃/20℃,高温12 h,低温12 h)]处理对迷人杜鹃种子萌发、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温度对迷人杜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迷人杜鹃种子在25℃/15℃变温条件下萌发率(87.69%)和萌发指数(8.65)均最高。(2)25℃/15℃变温有利于迷人杜鹃幼苗的地径、苗高、平均根长和萌枝数的增加,以及根、茎、叶生物量的积累。(3)25℃/15℃变温处理下幼苗叶片的总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而MDA含量、CAT活性和SOD活性较低。研究认为,迷人杜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条件为25℃/15℃(昼/夜),而在高温(35℃)和低温(15℃)环境下均会受到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9.
10.
S3307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 (Zeamays)品种苏玉 1号种子 ,分别用不同浓度S330 7(浙江省农科院生化实验厂生产的 5 %乳剂 )溶液浸种 (以清水作对照 ) 5h ,经清水冲洗后在室温条件下催芽。盆栽试验 :从各处理中挑选发芽均一的种子于 5月 2 1日播种 ;田间试验 :于 5月 30日将各处理生长均匀的秧苗移入大田。种子萌发3d测定发芽势 ,6d测定发芽率 ,移栽当日各处理随机取样 2 0株进行秧苗素质考测。栽入大田 1 3d时 ,各处理取样 1 0株测定株高、茎粗、叶挺长、干鲜重及根冠比等植株形态指标。获得如下结果 :1 .2 0~ 5 0mg·L-1S330 7浸种后 ,玉米的发… 相似文献
11.
12.
13.
外源一氧化氮对铅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室内水培实验,研究了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Pb2+处理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Pb2+处理使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茎长均显著降低,诱导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减少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Fv/Fo的比值减小,25 μmol·L-1 SNP明显缓解Pb2+胁迫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Pb2+胁迫下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及Fv/Fm和Fv/Fo的比值,而100 μmol·L-1SNP无明显缓解作用。此外,25和100 μmol·L-1SNP诱导Pb2+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强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多,但100 μmol·L-1SNP处理降低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说明,外源NO促进Pb2+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提高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诱导CAT活性升高,从而增强小麦对Pb2+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茄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50mmol·L^-1NaCI胁迫下,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茄子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5mg·L^-1外源EBR显著缓解150mmol·L^-1NaCI胁迫伤害,使茄子种子发芽率提高了8.23%,发芽势提高15.91%,发芽指数提高了17.23%,活力指数提高了44.29%;幼苗株高、根长和植株鲜重分别提高了56.67%、23.83%和56.68%;抗氧化酶(SOD、POD、CAT和APX)活性分别增加了13.75%、24.00%、28.64%和21.46%,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30.96%和23.66%;MDA含量、O产生速率分别降低了29.58%和14.80%。表明0.05mg·L^-1外源EBR能显著促进盐胁迫下茄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明显缓解叶片氧化损伤,增强茄子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15.
研究脱落酸引发及其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复合处理对夜香紫罗兰(Matthiola
bicornis)种子萌发的效应.结果表明,将夜香紫罗兰种子于20℃下在2.5×10-5
mol/L脱落酸(ABA)溶液中引发7 d,能显著缩短种子平均萌发时间,增加种子萌发指数.在ABA溶液中加入吲哚乙酸(NAA)未能进一步改善夜香紫罗兰种子萌发,但其他复合处理均显著提高正常幼苗百分率.ABA和细胞分裂素(KT)及NAA复合处理进一步增加种子萌发指数,不仅比单独用ABA引发的效果好,而且也比用聚乙二醇(PEG)引发的效果好.ABA引发和PEG引发的夜香紫罗兰种子相对吸水量显著不同.对ABA引发机理和应用潜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黄芪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运用室内测定方法,对黄芪野生种子和栽培种子的吸不率及其不同处理下的种子发芽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砂磨方法可使黄芪种子的萌发率明显高于其它方法,黄芪各子种皮的机械抵制是导致发芽率低的直接原因;黄芪种子在23℃/15℃变温度条件一的萌发率;不同采收期也会通过影响种子的成熟度而影响发芽率。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种子对短期高温的耐受性,种子经短期高温处理30 min,采用纸上发芽法测定种子活力及早期幼苗生理指标。结果表明,60℃下,鸡冠花种子的相对发芽率、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分别为101.68%、70%、101.41%,而相对伤害率仅为-1.41%,其早期幼苗根系长度与侧根数、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P0.05),而过氧化物酶(P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温度再升高,种子活力逐渐降低,早期幼苗CAT活性、根系活力与叶绿素含量均迅速降低。这说明鸡冠花种子可耐受的短期极限高温为60℃,且CAT对高温较SOD与POD敏感,可作为评价植物对短期高温反应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内与野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五蕊寄生(Dendrophthoe pentandra)种子萌发特性以及鸟类消化过程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五蕊寄生种子对温度和光照较敏感,与黑暗条件相比,光照能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20℃为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萌发率达53.8%,高温35℃及低温10℃均不利于种子萌发。研究发现纯色啄花鸟(Dicaeum concolor)是该植物的主要食果者,种子外的果肉不是限制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人为去除果肉并不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但可缩短种子萌发的时间,果实通过纯色啄花鸟类肠道消化后,随着粪便排出的种子萌发率显著提高(达69%),暗示纯色啄花鸟在五蕊寄生的种子萌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