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述了甘肃玉门上二叠统西大沟组上部恐头兽类Anteosauridae科一新属新种——玉门中华猎兽(Sinophoneus yumenensis gen.et sp.nov.),该化石与俄罗斯伊舍夫地区Ⅱ带的Titanophoneus处于同一进化水平,其时代应为晚二叠世早期.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原始肉食anteosaurid恐头兽类头骨化石,甘肃西部成为继俄罗斯、南非之后该类原始似哺乳爬行动物化石的又一重要产地.  相似文献   

2.
A.w.克朗普登(crompton)主编的“卡鲁系的地层与古生物学”(论文集),共包括14篇论文和一篇序言,发表在南非科学促进协会出版的“南非科学杂志”(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Science)1963年5月号(页133—264)。论文集中发表的文章是1962年举行的一次关于“卡鲁系”地层和古生物学的讨论会上宣读的论文的一部分。在会上共宣读和讨论了18篇论文,这里刊出了其中的14篇。这些文章从古植物学、地层学、沉积学,和古脊椎动物等方面,详细地讨论了“卡鲁系”的沉积条件,分层对比和古气候等问题。关于  相似文献   

3.
首次比较系统地记述云南墨江羊八寨地区晚二叠世羊八寨组植物化石,共计17属26种.墨江地区晚二叠世晚期植物群新的发现,对该区羊八寨组地质时代判定,以及植物地理分区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表明墨江地区晚二叠世植物群的高度分化、繁衍,补充和完善其生物多样性,证明该区在晚二叠世晚期仍然是华夏植物群华南亚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甘肃晚二叠世二齿兽化石的发现及相关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甘肃肃南县鲁沟上二叠统肃南组的二齿兽一新种──Dicynodon sunanensis sp. nov.。它以额骨与前颌骨相连,在接触处具一深的凹坑,和向前延伸的位于前颌骨中线上的一浅沟;左右鼻骨不在中线相遇。泪骨向前延伸超过前额骨等特征区别于Dicynodon的其他种。它与新疆锅底坑组的Dicynodon bogdaensis关系密切。祁连山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的研究对比表明:1)肃南组的命名剖面──大青沟剖面只包括肃南组下部,该组由上下两部分组成,这在羊露河剖面和鲁沟剖面中可以得到证实。2)过去广泛使用的西大沟组(群)或“中下三叠统”,其地质体是指整合于窑沟组杂色岩之上,和产晚二叠世安加拉与华夏型混生植物群的肃南组之下的一套紫红色粗碎屑岩层。3)鲁沟剖面中覆于肃南组之上,和伏于下、中侏罗统含煤岩系之下的砂岩夹砾岩及细砂岩层,被命名为鲁沟组,属下三叠统。  相似文献   

5.
记述了甘肃玉门上二叠统西大沟组上部恐头兽类Anteosauridae科一新属新种-玉门中华猎兽(Sinophoneusyumenensisgen.etsp.nov)该化石与俄罗斯伊舍夫地区Ⅱ带的Titanophoneus处于同一进化水平,其时代应为晚二叠世早期,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原始肉食anteosaurid恐头兽类头骨化石,甘肃西部在继俄罗斯,南非之后该类原始似哺乳爬行动物化石的又一重要产地。  相似文献   

6.
正背景:兽头类是二叠、三叠纪的一类兽孔类,与我们哺乳动物所在的犬齿兽类亲缘关系很近。它们在地球上只生存了不到三千万年,虽然躲过了二叠纪末期(大约2.5亿年前)那次大浩劫,却在三叠纪中期灭绝了。这类动物的化石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在南非发现了,它们与二齿兽类、犬齿兽类等化石共同产出。目前这类化石种类、数量最丰富的也是在南非。  相似文献   

7.
1978年春以来,我所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组,多次在苏南、浙北、皖东南地区进行二叠一三叠系界线的研究工作,从这个地区采获的大量腕足类化石,部分研究成果已发表(赵金科等,1981;廖卓庭,1979,1980)。本文就近年来我们进一步掌握的材料(插图1),加以整理研究,予以报道,以利于对该地区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早期地层及其所含生物群的全面了解。本文共记述腕足类1新属,10新种,2新亚种,这些腕足类化石的地层、地理分布详见表Ⅰ。苏、浙、皖三省邻接的宜兴、长兴、广德一带,龙潭组含煤沉积广泛发育。在被当地地质  相似文献   

8.
贵州西部上二叠统的钙藻化石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贵州西部晚二叠世地层发育齐全,为一套海陆交替相含煤地层,含有丰富的钙藻及其它各种动植物化石,其上与三叠系为连续沉积。1966至1972年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华南含煤地层队对这个地区晚二叠世地层进行过多次研究,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化石。本文描述的材料就是该队在安顺、织金、普定、六枝、晴隆、水城、纳雍等地上二叠统中采得的。经初步研究,计有8属、2亚属、13种,并有簇形未定的叠层石一种;其中新亚属1个,新种4个。我国关于晚二叠世钙藻化石的研究很少,  相似文献   

9.
周建平 《古生物学报》1991,30(3):396-405
一、前言广西隆林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地层发育,岩相稳定,岩层连续,(竹蜓)类化石极其丰富,是研究我国南方石炭-二叠系界线理想的地区之一。董文兰、龙家荣(1977),黄志勋(1979),夏国英等(1986)先后在这一地区做过工作。1982年底,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石炭-二叠系界线工作小组对该地区进行了重点研究,在隆林县卜糯乡常么村附近测制了1条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地层剖面。本文研究的(竹蜓)类化石就是这次采获许多门类化石中的一部分。野外工作中得到吴望始教授等的帮助,成文过程中又受到张遴信教授的指点,蒋汉培磨制薄片,陈毅勇摄影,在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10.
四川下二叠统腹足类一新属——异瘤螺属(Heteronodosu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煤田地质公司普查队一分队的同志,于1979年夏天测制四川珙县洛表地区二叠系剖面时,在下二叠统茅口组顶部,距顶界2米处发现一块大型平旋的化石,确定是腹足类全脐螺亚科(Euomphalinae)的一个新属。川煤普查队一分队的边全武等提供标本,转述野外地质情况;普查队杜明礼摄制照片;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余汶审阅文稿。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广西隆林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地层发育,岩相稳定,岩层连续,(竹蜓)类化石极其丰富,是研究我国南方石炭-二叠系界线理想的地区之一。董文兰、龙家荣(1977),黄志勋(1979),夏国英等(1986)先后在这一地区做过工作。1982年底,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石炭-二叠系界线工作小组对该地区进行了重点研究,在隆林县卜糯乡常么村附近测制了1条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地层剖面。本文研究的(竹蜓)类化石就是这次采获许多门类化石中的一部分。野外工作中得到吴望始教授等的帮助,成文过程中又受到张遴信教授的指点,蒋汉培磨制薄片,陈毅勇摄影,在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12.
一、藻类化石的分布和保存 本文所记述的蓝藻类化石由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广西地质科学研究所煤田专题研究组在广西河池白土、宜山六桥、凭祥、柳州三门江和贵县右榄上二叠统合山组采集的。现以宜山六桥剖面为代表,简介如下: 上覆地层 上二叠统长兴组,灰黑色含燧石条带泥晶生物屑灰岩,富含(竹蜓)类Palaeofusulina fusiformis Sheng  相似文献   

13.
江西二叠-三叠系界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描述了江西省北部、中部、南部地区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各1条,对每条剖面进行沉积相分析,从生物地层学角度论证其界线存在的可靠性。Hindeodusparvus在江西修水清水岩乡东岭的发现是中国的又一新发现地区。二叠-三叠纪生物地层界线以H.parvusMorphotype1的首次出现为难;“界线粘土”层的底界属二叠-三叠系事件地层界线,与生物地层界线不是一回事,生物地层界线比事件地层界线在江西约高出16─20cm;建议在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中,最好不用“混生层”或“过渡层”,而改为界线地层或界线层。  相似文献   

14.
陕西汉中梁山地区二叠纪—早三叠世牙形刺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本文描述了陕西汉中梁山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和下三叠统底部的牙形刺共12属,20种,其中有6新种和5未定种。这一材料表明下二叠统茅口组和上二叠统吴家坪组所含的是两个不同的牙形刺动物群。同时对Anchignathodus typicalis 出现的层位有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对山东聊城阿城镇煤田A19-6、A20-6、L104钻孔岩石样品进行了分析,发现从太原组中上部到上石盒子组地层中均有大量孢粉化石保存,经分析鉴定和统计,共有孢粉化石53个属168种及部分未定种.根据孢粉属种的纵向分布情况及含量的变化,在本区二叠系建立了4个孢粉组合,自上而下为:Ⅳ.Triquitrtites microgranifer-Macrotorispora media组合带;Ⅲ.Limitisporires rhombicorpus -Patellisporites meishanenisis组合带;Ⅱ.Gulisporites cochlearius-Sinulatis porites sinensis组合带;Ⅰ.Thymospora pseudothiessenii-Laevogatisporites vulgaris组合带.通过与邻区及华北部分地区对比,确定本区孢粉组合所在的地质时代应为:太原组中上部,早二叠世早期(组合Ⅰ);山西组,早二叠世中期(组合Ⅱ);下石盒子组,早二叠世晚期(组合Ⅲ);上石盒子组,晚二叠世早期(组合Ⅳ).  相似文献   

16.
湖南嘉禾袁家晚二叠世瓣鳃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嘉禾地区的上二叠统,自下而上可分为两个组:1.龙潭组:下部海陆交互相,含煤,上部以浅海碎屑岩为主;2.大隆组:硅质岩、沙页岩、泥岩等。含瓣鳃类化石丰富,经鉴定、描述有22属、46种,其中1新属、12新种、5未定种。通过对这些化石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这些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嘉禾地区上二叠统和邻区的对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渝南大佛岩矿区铝土岩系炭质页岩孢粉组合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渝南地区红土风化原地残积-搬运再沉积型铝土矿是渝黔地区铝土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含矿层位横向上变化多端,不同矿区的沉积时代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渝南大佛岩矿区代表剖面顶部炭质页岩存在8种指示早石炭世的具环孢子,以及7种具囊和单沟的花粉再沉积组合,但未见指示早二叠世早期的科达类花粉Florinites出现。据此孢粉组合特征,认为大佛岩矿区顶部炭质页岩的部分物源区的沉积时代早于晚石炭世早期,本区铝土岩(矿)的部分物源有可能来自早于晚石炭世早期沉积的底板地层。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渝南地区铝土矿含矿岩系是一个穿时性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18.
记述了浙江长兴县煤山剖面、江西修水县四都乡东岭剖面和信丰县铁石口镇铁石口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层上下的辐鳍鱼类6个类别的微体化石,包含2新属2新种,它们是:赵氏浙江鱼(Zhejiangichthys zhaoi gen.et sp.nov.)和小齿葆青鱼(Baoqingichthys microdontus gen.et sp.nov.)。这是包括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在内的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层上下辐鳍鱼类微体化石序列的首次报道。在总结煤山剖面已记述的鱼类大化石和微体化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长兴煤山剖面二叠纪末鱼类的集群绝灭。绝灭发生得很晚,持续的时间很短,规模也很大,绝灭率高达93%。讨论了华南二叠/三叠系之交大绝灭后鱼类的复苏和辐射,认为鱼类和牙形类一样都是大绝灭后在三叠纪最早复苏的类别,最早复苏的鱼类为裂齿鱼类;鱼类从绝灭期到辐射期仅用了1.3 Ma到4 Ma,从地质时间考虑,大绝灭后鱼类的复苏和辐射是相当快的。华南早三叠世以裂齿鱼类的张氏鱼(Zhangina)和软骨鱼类的弓鲛(Hybodus)为代表的组合替代了晚二叠世以古鳕类的中华扁体鱼(sinoplatysomys)和软骨鱼类的中华尖齿鲨(Sinacrodus)为代表的组合。华南晚二叠世海相地层产出的辐鳍鱼类和软骨鱼类的一些土著属与产于特提斯区三叠纪的一些属非常相近,表明华南下扬子区很可能是后来繁盛于特提斯区的三叠纪鱼类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9.
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塔里木盆地二叠系孢子花粉,讨论了盆地各地层分区孢粉组合特征,建立了从早二叠世至早三叠世早期的6个孢粉组合带,阐述了各组合带孢粉学特征。依据对盆地二叠纪孢粉植物群组成分子的分析及其与国内外相关孢粉组合的比较研究,将盆地孢粉植物群分为3个发展阶段,即:早二叠世早、中期的欧美型植物群,早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的安加拉欧美混生型植物群和晚二叠世中、晚期的安加拉型植物群。文中还从孢粉地层学角度论述了沙井子组、杜瓦组和普司格组的地质时代以及二叠/三叠系界线等问题。描述孢粉25属33种(含2新种)。  相似文献   

20.
沈炎彬  朱彤 《古生物学报》1990,29(3):309-314
中国古生代的叶肢介知之甚少,南方早二叠世的叶肢介迄今尚无正式文献记载。1974年4月,福建地质一团在该省进行煤田勘探时,曾于钻孔中发现叶肢介化石,标注层位为龙潭组。只因化石数量太少,壳瓣保存不完整,产地又不详尽,因此,一直未作报道。之后,福建196煤田地质勘探队王信,在下二叠统童子岩组也找到了这一类型的叶肢介。1982年11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