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四对引物对89株采自琅琊山的球孢白僵菌菌株进行PCR扩增,得到17类不同的单倍型,其中以BBBA型最多,占39.33%,而BABB型等其他9种单倍型较少,各占1.12%。该地区单倍型种类占已发现类型的57.7%,这说明在固定时间内同一地区的菌株也有较为丰富菌株类型,种群遗传结构是多样化的。具有较广寄主谱的BBBA型菌株是该地区的优势菌株,可作为生防菌株的重点筛选对象。  相似文献   

2.
森林生态系中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旻  王四宝  樊美珍  李增智  黄勇平 《遗传》2006,28(8):977-983
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安徽大别山区的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33个引物中筛选出12个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ISSRs用于正式的扩增分析,在2个自然保护区、3个不同季节和3个不同海拔梯度采集的48个菌株中共扩增出84条带,其中73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为8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7条(2~11)。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L)达81%,Nei’s基因多样性(H)为0.3187,Shannon信息指数(I)为 0.4782。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较小(Gst)0.1028。以上结果表明:安徽大别山区球孢白僵菌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居群间遗传变异较小,居群内表现出较高水平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3.
蔡悦  聂勇  吴茜茜  黄勃 《菌物学报》2020,39(7):1328-1338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一类常见的昆虫病原真菌,其自然侵染的寄主昆虫众多,达15目149科750种。为了解球孢白僵菌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探讨种群异质性和寄主来源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寄主专化性的强弱,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比较了安徽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85株球孢白僵菌(寄主种类涉及7目24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差异,通过构建聚类树分析菌株基因型和寄主关联性。结果表明琅琊山球孢白僵菌群体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2906,Shannon信息指数Is=0.4510,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100%。不同寄主目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水平由高至低为鞘翅目>膜翅目>同翅目>双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其中菌株数量较多的鞘翅目、膜翅目和同翅目3个亚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且水平接近。聚类分析发现8对SSR引物将85株球孢白僵菌分成29个基因型,并在遗传相似系数0.70处分别聚为3个分支。分析寄主类型发现相同基因型的株系可侵染不同目的寄主,而同一类型寄主也可被不同基因型的菌株侵染。球孢白僵菌种群的总体遗传多样性较高,遗传谱系与寄主来源无明显相关性,菌株的寄主专化性弱。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纯林中球孢白僵菌种群的遗传异质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安徽省麻姑山马尾松人工纯林的111株球孢白僵菌进行遗传异质性分析,7个引物共得到58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比率为93.10%.不同调查时间亚种群的Nei基因多样性(He)为0.2552,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825,亚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269,基因流(Nm)为0.8518,其中5月和7月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408;不同寄主亚种群的He为0.2623、I为0.3884,亚种群间的Gst为0.1964、Nm为1.0223,其中鞘翅目和鳞翅目间亚种群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163.表明麻姑山球孢白僵菌存在较高的遗传异质性,亚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较小,亚种群内表现出相对较大的遗传变异,未见ISSR图谱相同或高度相似的菌株.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林中球孢白僵菌寄主转移和专化性的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顺昌  秦丽  陈名君  蔡悦  黄勃 《菌物学报》2013,32(4):698-709
球孢白僵菌是一种最常见的虫生真菌,已被广泛应用于害虫生物防治。利用SSR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子标记对来自安徽省麻姑山马尾松林的102株球孢白僵菌进行基因分型、寄主转移和寄主专化性研究。9对微卫星引物将102株白僵菌分成31个微卫星基因型。在这31个微卫星基因型中,有5种基因型株系为相对优势菌株,这5种基因型株系通过侵染不同寄主昆虫即寄主转移延续自身在马尾松林生态系统中的传播和流行,从而证实寄主转移是白僵菌群体中的普遍现象。同时,这些相对优势基因型并不是在各个月份均匀分布,在大部分月份中,存在1–2种优势度高的基因型。相同基因型株系可侵染不同寄主的结果揭示出白僵菌不仅在种的水平,而且在菌株水平上寄主专化性也较弱。正是白僵菌较弱的寄主专化性特征促使部分基因型株系通过寄主转移,在马尾松林生态系统中得以宿存和延续。  相似文献   

6.
球孢白僵菌种群野生菌株异核现象的分子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球孢白僵菌28S rRNA基因D11域由于一内含子的存在与否,引起这一区域的扩增产物有两种片段类型(约520bp及120bp),将此作为分子标记分析了球孢白僵菌的117个菌株,发现17%菌株的扩增产物为双片段类型,即为异核体,异核体在不同种群中的分布频率因地理生态条件而异,单孢分离分析表明,异核体的分离频率约为35%,RAPD检测结果说明异核体在准性循环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遗传交换及遗传重组,球孢白僵菌异核体在继代培养中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球孢白僵菌线粒体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重要的细胞器,在细胞能量代谢和细胞衰老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也是研究物种进化关系的重要资源。本文应用球孢白僵菌的线粒体序列分析了白僵菌与粪壳菌纲其他11属的13种真菌间的进化关系,为阐明球孢白僵菌的进化地位提供了新的论据。线粒体编码的rnl,rns,25个tRNAs和14个蛋白质基因均由同一条链编码,大部分的tRNA分布为三个tRNA簇,这与粪壳菌纲的其他物种相似。与NCBI上公布的序列比对发现球孢白僵菌线粒体序列与蝇蚧霉线粒体序列最相似,相似率达73%,用14个蛋白编码基因通过邻接法(Neighbor-joint)和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也得到相同结论,其支持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8.
球孢白僵菌28S rRNA基因D11域由于一内含子的存在与否,引起这一区域的扩增产物有两种片段类型(约520bp及120bp),将此作为分子标记分析了球孢白僵菌的117个菌株,发现17%菌株的扩增产物为双片段类型,即为异核体。异核体在不同种群中的分布频率因地理生态条件而异。单孢分离分析表明,异核体的分离频率约为35%。RAPD检测结果说明异核体在准性循环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遗传交换及遗传重组。球孢白僵菌异核体在继代培养中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球孢白僵菌混菌培养的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放线酮抗性及34℃耐受性不同的球孢白僵菌两营养亲和单孢株经混合培养,能够形成异核体。在分生孢子形成的单倍化过程中,异核体中的染色体或其片段发生连续丢失,至少经4代准性循环,遗传性状才会趋于相对稳定。遗传标记及RAPD分析表明,异核体中染色体的丢失并非随机的,重组株的遗传性状表现为倾向选择,即子代主要只表现为某一母株的遗传性状,另一亲本型性状被完全抑制或其遗传物质被丢失。混合比例不同、培养介质不同可影响准性生殖过程及倾向选择频率。混菌培养有利于优良性状的保持。  相似文献   

10.
从东北伊通红松林采集的自然染病死亡的帕克阿扁松叶蜂Acantholyda 虫尸上分离获得一株球孢白僵菌,定名为FDB01。用该菌株孢子悬浮液感染油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和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幼虫,研究该菌株的致病情况。结果表明,用浓度为2×108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处理16d后,该菌株对油松阿扁叶蜂和落叶松叶蜂的致死率分别达到了94.4%和100%,说明该菌株对松叶蜂具有很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分生孢子热胁迫反应的球孢白僵菌耐热菌株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佳  冯明光 《菌物学报》2006,25(2):278-283
将寄主和原产地不同的16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的分生孢子分别悬浮于1mL萌发液中,接受48℃恒温水浴45min的热胁迫后,再在25℃下振荡培养24h,以残存活孢率作为各菌株对热胁迫反应的耐热力指标。结果显示,供试菌株的残存活孢率在4.6%~87.1%之间变化,相互间差异极显著。热胁迫后有三株菌的残活孢率均在40%以上,耐热力强;四株菌的残存活孢率低于10%,耐热力弱;其余菌株的残存活孢率为11.0%~23.6%,耐热力居中。从上述菌株中挑选耐热力强、居中和弱的菌株各一株(残存活孢率分别为40.8%、15.8%和4.6%),分别置于25℃、30℃及35℃下平板培养,其菌落生长表现明显与耐热力的强弱相关。虽然三菌株在25℃下的菌落生长无显著差异,但只有耐热力强的菌株能在35℃下正常生长并产孢,是罕见的球孢白僵菌耐热菌株。  相似文献   

12.
陈名君  周玉宝  黄勃 《菌物学报》2013,32(2):179-191
金龟子绿僵菌是昆虫种群自然控制和害虫生物防治中重要的虫生真菌,已被作为化学农药的替代品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治。其寄主范围和地理分布极广,因此种群结构也十分复杂。为明确安徽省土栖金龟子绿僵菌的种群遗传结构,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集自安徽省不同地区土壤中的116株金龟子绿僵菌进行遗传异质性分析。分子数据显示,筛选出的8个引物共获得7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比率为100%。不同地区种群的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796,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425,种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流(Nm=4.4282)和遗传分化(Gst=0.1015),种群内的基因多样度占总居群的89.85%,种群间占10.15%,表明安徽土栖金龟子绿僵菌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且种群内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变异。并采用UPGMA对所有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得到7大类种群。结果表明,安徽土栖金龟子绿僵菌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根足虫草琅琊山变种新变种及其无性型被毛孢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采自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林场的一种虫草及其无性型,经鉴定为根足虫草琅琊山变种Cordycepsheteropodavar.langyashanensis新变种。多批次收集弹射的子囊孢子分离得到其无性型,经鉴定为一被毛孢新种,命名为根足被毛孢Hirsutellaheteropoda。模式标本及其无性型菌株干培养物保存在安徽农业大学虫生菌研究中心(RCEFAAU)。  相似文献   

14.
球孢白僵菌菌株间差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不同来源的4个球孢白僵菌菌株进行了培养观察。在培养基量、接种量相同;培养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比较它们之间的产孢量。并通过生物检测,计算出对菜青虫的致死中时。结果表明,菌株间在培养性状、产孢量及毒力诸方面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北方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在中国北方13省采集分离的622株球孢白僵菌按省份划分成13个亚种群,其中寄主可以鉴定到目的8目昆虫和蜘蛛目的568株按目划分成9个亚种群,用ISSR(简单重复序列区间)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各多样性指数皆显示我国北方地区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种群的异质性较强.其中内蒙古亚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异质性最高,河南亚种群最低;鳞翅目亚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异质性最高,蜘蛛目亚种群最低.河南与辽宁亚种群间以及蜘蛛目与螳螂目亚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以及遗传距离最大,宁夏与陕西亚种群间以及鞘翅目与膜翅目亚种群间最小.按寄主目划分的亚种群间的平均遗传分化系数和平均遗传距离均低于按省份划分的亚种群.这些结果以及基于遗传距离的亚种群聚类分析都证明我国北方球孢白僵菌的遗传谱系与寄主来源和地理来源均无关系.我国北方球孢白僵菌的变异主要是由各不同寄主目内科间及属间的变异造成的,也是由各省不同采集地以及采集地内部不同微生境间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引起蜘蛛流行病的紫色野村菌种群异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安徽琅琊山自然保护区和牯牛降自然风景区引起蜘蛛流行病的紫色野村菌Nomuraea atypicola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筛出的9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17条带,多态性比率高达94%。ISSR扩增结果显示:22株紫色野村菌之间的遗传分化较大,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为0.48-0.88,平均为0.71。UPGMA方法构建的系统树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0处,22株紫色野村菌按照两个自然保护区明显分为2大类群。第一大类是分离自琅琊山不同蜘蛛的10株菌株,其种群内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4。第二大类是采自牯牛降不同蜘蛛的12株菌株,其种群内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6。种群内的遗传相似性虽高于种群间的遗传相似性,但未见两株菌株的ISSR指纹图谱相同或高度相似。这表明,不管是在琅琊山还是在牯牛降,紫色野村菌的两个种群均无优势的流行菌株。两地的蜘蛛流行病都是由高度异质的紫色野村菌种群造成的。紫色野村菌的菌株遗传相似性和地理来源相关而和寄主无关。  相似文献   

17.
白粉寄生孢ISSR-PCR体系的建立及遗传多样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云福  刘翠  梁晨  李宝笃 《菌物学报》2010,29(5):653-664
通过正交设计和单因素水平优化的方法对白粉寄生孢ISSR-PCR程序中的一些反应参数和ISSR引物进行优化和筛选,并利用建立的ISSR-PCR的反应体系来分析白粉寄生孢的遗传多样性。5个ISSR引物对73个菌株的扩增条带表明,ISSR标记在中国白粉寄生孢中存在较高的多态性,ISSR标记揭示白粉寄生孢的遗传多样性和寄主植物(真菌)多样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定了15株白僵菌Beauveria spp.,15株绿僵菌Metarhizium spp.和4株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 (Thom)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工蚁的活性,并测定分析了高活性菌株对红火蚁工蚁的毒力。结果表明,以1.0×10^8孢子mL的浓度处理红火蚁工蚁后第10天,白僵菌HHY-B、LCM1、ZYSYE-Y2、Bb034、ZG5、Bb720、Bb040、CP728和淡紫紫孢菌LYC1菌株的活性较强,红火蚁工蚁的校正死亡率为84.70%~98.79%,僵虫率为70.61%~90.38%。红火蚁工蚁在接种不同浓度的高活性菌株后,随着孢子浓度的升高,红火蚁的累积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增大,致死中时(LT50)缩短,第10天白僵菌ZYSYE-Y2、CP728、HHY-B、LCM1、ZG5、Bb040、Bb720、Bb034和淡紫紫孢菌LCM1菌株对红火蚁工蚁的LC50分别为1.16×10^5、1.49×10^5、2.27×10^5、2.28×10^5、2.32×10^5、3.79×10^5、4.94×10^5、8.47×10^5和3.90×10^6孢子/mL。当孢子浓度为1.0×10^7孢子/mL时,白僵菌HHY-B、CP728、ZG5和Bb040菌株处理的最终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54%、94.60%、91.23%和94.65%,僵虫率为82.51%、91.74%、85.43%和80.60%,致死中时(LT50)为4.22 d、4.07 d、3.72 d和3.68 d。综合分析表明,白僵菌HHY-B、CP728、ZG5和Bb040菌株对红火蚁工蚁具有较强的活性,可作为红火蚁生物防治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9.
台湾虫草的被毛孢无性型新种及其对黄粉虫的侵染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报道采自安徽省黄山风景区的台湾虫草Cordycepsformosana,多批次收集弹射的子囊孢子分离得到其无性型,经鉴定为一被毛孢新种,命名为黄山被毛孢Hirsutellahuangshanensis。黄山被毛孢在米饭培养和自制的虫草培养基上均能长出子实体,其菌落及子实体颜色与天然虫草较为相似,但未见成熟的子囊壳。应用黄山被毛孢RCEF0868菌株对饲喂昆虫黄粉虫进行感染试验,结果表明:黄粉虫在菌落接触感染、刚蜕皮幼虫的穿刺接种和孢子浓度1.0×107/ml浸蘸处理下,获得了相对较高的侵染率,分别达到30%、25%和25%,刚蜕皮幼虫一般比深色幼虫组其侵染率较高,1×105/ml孢子浓度浸蘸试虫不论是刚蜕皮或老熟幼虫均不能感染。10d后被感染的黄粉虫形成僵虫,继续保湿培养20d后,体表节间膜处形成白色菌膜,粘片镜检表明感染真菌即为供试菌株。40d后,可见子实体原基及孢梗束,尚未见成熟的子囊壳。  相似文献   

20.
针对红脂大小蠹危害程度不同的3个地区的球孢白僵菌种群,利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分析了各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从19条引物中筛选出10条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ISSR引物用于扩增分析。68株球孢白僵菌的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973,Shannon指数(Is)为0.4488。旬邑、宜君、古交3地白僵菌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525,基因流(Nm)为9.0255;而来源于土壤、红脂大小蠹、蛀屑和树皮的白僵菌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1449,基因流为2.9508。各球孢白僵菌种群表现出不同的多样性水平,旬邑种群和红脂大小蠹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地理分布种群间的差异不如分离基质种群间的差异明显,地理分布种群间存在明显的基因交流,而分离基质种群间的基因流较低,遗传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