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摸清云南省菜食花植物资源种类、自然分布与食用地区、食用方法等土著知识,对云南省16个地州102个县(市)农贸市场、地方菜餐馆、民间食花者进行了访问调查,对菜食花植物进行了植物学实地鉴定。调查到云南省菜食花植物140种,隶属52科108属,其中木本植物82种,草本植物58种;人工栽培76种,人工驯化栽培14种,野生资源50种。首次报道苦绳(Dregea sinensis Hemsl.)、云南山楂(Crataegus scabrifolia(Franch.)Rehder)、滇海水仙花(Primula pseudodenticulata Pax)、长毛黄葵(Abelmoschus crinitus Wall.)、尖叶美容杜鹃(Rhododendron caloplytum var.openshawianum(Rehd.et Wils.)Chamb.)、大纽子花(Vallaris indecora(Baill.)Tsiang et P.T.Li)、大花虫豆(Cajanus grandiflorus(Benth.ex Baker)Maesen Vaniot der Maesen)、须弥葛(Pueraria wallichii DC.)、白花灯笼(Clerodendrum fortunatum L.)等9种植物的花可以做菜食用。菜食花植物自然分布区与食用地区并非完全重叠,食用地区一般分布有该植物,而分布有该植物的地区不一定食用;食用种类具有从南向北逐渐减少的特点,与食花植物丰富度和少数民族有一定的关系;食花习俗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主要体现食花的种类和烹饪口味上。不同菜食花食用的部位不同,烹饪方式也呈多样化。本文针对食用花传统文化的消失与野生菜食花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平周期性集市野生食用植物资源的民族植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木材林产品的采集和利用,既关系到当地群众生活状况,也与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运用关键人物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等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对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境内的6个主要周期性集市中一类重要的非木材林产品--野生食用植物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地区集市中常见野生食用植物35种,分属于27科,其中苏木科(8.57%)和桑科'(8.57%)等植物比例较大;主要包括野生蔬菜(82.85%)、野生水果(14.29%)和野生食用染料(2.86%);蔬菜以乔木的幼嫩枝叶(34.29%)和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25.71%)为主;表现出种类与周边地区高度的相似性、使用部位和用途类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单位摊位种类数量和市场价格较低等特点.女性在野生食用植物的采集与销售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市场的地理位置对当地群众的野生食用植物资源利用强度有一定的影响,不同民族对野生食用植物的利用强度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野生食用植物在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中占有比较小的地位.从目前研究地区对野生食用植物的利用情况看,采集和销售野生食用植物资源并未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选择当地牧民作为信息报告人,运用访谈和证据标本采集鉴定等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对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地区蒙古族野生食用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地区蒙古族民间野生食用植物共有29种和2变种;食用部位包括全株、地上部位、根、茎、鳞茎、叶、花、果和种子,其中叶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部位。民间食用方式可分为野生粮食、蔬菜、水果、茶用、调料和零食6种类型。其中,蔬菜用野生植物最多,其次为茶用和调料用植物。当地民间对野生食用植物通常采取生食和熟食两种方法。采用腌制或干燥是当地民间对野生食用植物原料或加工品进行保存的主要方法。羊肉、牛肉、鲜奶和酸奶是当地蒙古族用野生植物烹饪各种食物和调制奶茶时的必用原料,具有地区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4.
福建越桔属野生浆果资源与民间利用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初步调查了福建越桔属(Vaccinum)主要种类的野生资源、分布和民间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该属野生资源贮量以福建中西部山区较大;民间对越桔属利用方式主要为食用乌饭树(Vaccinum bracteatum)、米饭花(V. mandarinorum)、黄背越桔(V. iteophyllum)的野生浆果,德化、霞浦等地民间还有酿酒习惯,主要用"白曲室温发酵"的方法。提出福建省发展以乌饭树为主的蓝莓产业生态区划。  相似文献   

5.
<正>《真菌珍品》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美籍华人科学家谌谟美教授编著,2011年获美国国会图书馆认证(即出版许可)。这是一部关于中美食药用蘑菇的百科全书,首次以英文形式详细介绍了分布于中国和美国的约200种野生可食用蘑菇的釆集鉴定及50种食药用蘑菇的栽培。全书共分两卷12册。第一卷(前5册)介绍野生食用菇的釆集鉴定方法及在中国的内蒙古、黑龙江、云南和西藏,美国的加利弗尼亚州和阿拉斯加州发现的野生食用菇种类。每一种蘑菇都详细记录了拉英中名称和分  相似文献   

6.
运用民族植物学“5W+lH”提问法,结合访谈方法、集市调查和野外调查进行编目,研究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饮食文化中食用野生植物的传统知识.结果表明:1)冕宁县饮食文化中利用的野生植物种类隶属于45科91属110种,其中传统粮用植物4种、野生蔬菜53种、野果植物37种、调味植物6种、酿造植物4种、药食两用植物16种、代茶植物15种;2)冕宁县彝族和汉族饮食文化中对野生植物利用有叠合又各自传承发展的特征;3)对彝族和汉族饮食文化中的野生植物利用现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就如何保护传统知识进行了探讨,对可持续利用当地的野生食用植物资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来自苹果的8对EST-SSR标记对48份梨(Pyrus)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以分析其在梨属植物上的通用性.结果表明,8对EST-SSR引物在供试材料上均能扩增出与苹果大小相似的产物,所有引物共检测到140个基因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29个,多态性比例为92.14%,并且可成功区分不同品种.根据EST-SSR标记所揭示的多态性和UP-GMA法聚类分析,48份梨种质资源在相似系数0.62处可分为东方梨和西方梨两个种群,而中国的白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砂梨(P.pyrifolia Burm.f.Nakai)和秋子梨(P.ussuriensis Maxim.)相互交错在一起,没有独自成组.可见,苹果的EST-SSR标记在梨上具有高度的可转移性,可应用于梨属植物的资源评价及遗传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8.
运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关键信息报告人访谈法以及与自然教育相结合的问卷调查法,对重庆金佛山地区居民利用野生药食两用植物的种类及传统知识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金佛山地区居民常用的野生药食两用植物共55科100属117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中以蔷薇科(Rosaceae)(15种)、菊科(Asteraceae)(13种)和百合科(Liliaceae)(11种)种类较多。根据食用价值,该地区药食两用植物可以分为茶饮类(代茶类54种和药酒类18种)、野菜类(46种)、野果类(水果类24种和坚果类2种)、调味品类(5种)和淀粉类(3种)。根据药食两用植物的食用部位,食用部位为嫩茎叶(32种)、根(31种)和果(29种)的种类较多,食用部位为叶(嫩叶)(14种)和全株(10种)的种类也较多,其他食用部位的种类较少。该地区药食两用植物共具有45种药效,其中具清热、解毒、祛风湿、止痛、滋补、止血、止咳、活血、利尿、化痰、促消化和消肿等药效的种类较多。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金佛山地区居民拥有丰富的药食两用植物传统知识与该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和自然气候条件以及当地居民保健治病的需求有关。该地区药食两用植物的传统知识主要通过家庭中长辈向晚辈口授手传的方式传承。民族植物学知识的应用对金佛山地区居民在家乡生产创业、改善当地居民经济条件、减少留守儿童问题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云南各民族食用花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应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对云南各民族食用的花卉作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发现云南各民族对植物花的食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喜爱,食用过程中的加工方法和烹调技巧都各不相同,食花的部位也有所选择,本文首次全面报道了云南的303种食用花卉,它们分别属于74个科,178个属。其中广泛分布或栽培的70种,热带地区118种,亚热带地区93种,温带及寒冷地区22种,本文还对食花的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不同民族之间食用花卉的异同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分析了食用花卉的开发利用前景,文末附云南少数民族食用花卉名录,包括拉丁名、当地名(含民族语名和汉语名),中文名、科名、分布地区、食用部位及食用方法,其它用途等。  相似文献   

10.
云南少数民族食花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又是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的“天然花园”。据我们近年的民族植物学调查,发现云南少数民族中食花相象相当普遍,在民族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白族、彝族、傣族,文化内涵丰富。据调查,云南各族群众经常食用的花卉种类有近200种之多。从用途分,有家常食谱花卉、药膳花卉和具有宗教文化意义的食用花卉三大类。在不同地域的各民族之间,所食花卉又有所不同,形成了云南少数民族食花文化的多样性。云南盛产杜鹃花,尽管其中许多种的花有毒,但在云南少数民族的食花文化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已知至少有16种…  相似文献   

11.
【背景】泡梨是云南省常见的一种腌渍水果,在云南加工食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因其味道酸甜可口、风味独特而深受人们喜爱,而目前对泡梨中微生物种群的系统分析和发酵原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研究乳酸菌在云南泡梨中的分布及应用,阐明乳酸菌种类对泡梨发酵中风味物质的影响。【方法】从云南省4个不同地区采集12份泡梨样品,经菌落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种分离与鉴定。利用分离的乳酸菌为菌种进行泡梨的制备,采用GC-MS技术对人工接种的复合乳酸菌发酵与自然发酵泡梨进行风味物质的分析与感官评价。【结果】分离鉴定出79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3株类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plantarum)、1株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1株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2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和1株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植物乳杆菌为泡梨发酵中的优势菌。将分离所得乳酸菌用于泡梨制备的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2.
正构树美食传千年野生构树的花、叶以及果实均可食用,几千年来一直是人们喜爱的美味佳肴。三国时期陆玑所著《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写道"其叶初生可以为茹",意思是说刚长出来的构树嫩叶可以食用,这说明了三国时期的百姓就知道可以食用构树嫩叶。构树嫩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自古以来就是餐桌上的佳肴。明朝《本草纲目》中记载有"歉年人采花食之……雌者皮白而叶有丫叉,亦开碎花,结实如杨梅,半熟时水澡去子,蜜煎作果食",说明人们除了食用构树的嫩叶以外,还采构树的花、果实来食用,花主要指的是构树的雄花序。构树幼嫩的雄花序是民间普遍喜食的一种野生蔬菜,每年春季在各地的农贸市场常有出售。构树雄花序裹一层面粉蒸熟,蘸酱油蒜泥,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民间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及后期整理分析等,初步研究了泉州闽南饮食文化中野生药用植物利用的传统知识。结果表明:1)泉州闽南饮食文化中,可利用的野生药用植物约有56科117属148种,其中野生蔬菜46种、药膳植物37种、代茶植物38种、野果植物22种、调味植物4种、制作凉粉植物1种;2)这些植物中种类较多的科是: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唇形科(Lamiaceae)、蔷薇科(Rosaceae)、豆科(Leguminosae)、茜草科(Rubiaceae)、百合科(Liliaceae)、兰科(Orchidaceae)和桑科(Moraceae);3)对各种野生药用植物在区域内的利用状况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对如何传承民间的野生植物饮食文化和保护这些药食两用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运用民族植物学方法,以广西西部的1市1区10县为研究区域,对桂西壮族饮食文化中利用野生食用植物的传统知识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桂西壮族饮食文化中常用的野生食用植物有46科102种,其中菊科(Asteraceae)种类最多(13种),其次为苋科(Amaranth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蔷薇科(Rosaceae)和豆科(Leguminosae)(各6种).食用部位常为嫩枝叶、果实、全株、花、根和茎等,其中,食用部位为嫩枝叶的种类最多(48种),食用部位为根和茎的种类最少(8种),食用部位为果实、全株和花的种类分别有18、17和11种.食用方法有炒、煮汤、生食、凉拌、水煮、茶饮、上汤和配菜等,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炒和煮汤.采摘时间主要为春季和夏季,部分种类可全年采食.不同区域的壮族民众对野生食用植物的选择具有随机性,主要依据方便、易得、适用、无污染等标准进行选择,且生活在不同区域、不同环境的壮族民众对野生食用植物的选择具有较明显差异.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桂西壮族民众拥有丰富的利用野生食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具有食用植物种类丰富、食用部位多样、食用方法多样等特点,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此外,根据研究结果,对桂西壮族特色饮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进行了探讨,并对当地野生食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查明辽宁省浑河源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资源情况,合理利用和开发当地野生食药用菌资源,本研究经过两年的系统调查和采集,得到大型真菌标本610余份,采用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得到283种食药用菌,隶属于2门6纲20目53科122属,其中食用菌124种,药用菌130种。结果表明,当地的食药用菌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同时也说明当地充足水源和保护完整的森林生态对于大型真菌的生长是有积极作用的,因而在开发和利用野生食药用菌资源时,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李才慧  徐爽 《广西植物》2023,43(8):1446-1456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要求坚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维持机制的原则,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愿景的实现路径。云南拥有全国乃至全球都极为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形成了独特的“菌文化”。然而,随着天然菌类产品越来越受欢迎,野生食用菌的采集销售量大增、产值高涨,背后潜藏野生食用菌数量锐减,部分野生食用菌类群处于濒危、易危的境地。该研究在调查云南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薄弱、无序采集、乱采、滥采等因素都危及野生食用菌资源的生存和发展; 与此同时,相关产业标准的缺失也极大阻碍了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鉴于此,该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1)加快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与发展的专门立法,不能停留在目前碎片化或者混同化的立法状态,也不能只满足于本地的政策性保护。(2)构建野生食用菌采集、销售(包括国际贸易)、加工、运输等标准体系,对野生食用菌进行分类分级精准保护,尤其对采集国家保护类群应当逐步建立起采集许可证体系。(3)强化全产业链技术支撑,推进野生食用菌种质保藏、人工培育、精深加工等科技体系建设。期望该研究有助于野生食用菌的采集、加工和流通有标准可依,资源的保护利用有政策可查,并为野生食用菌的保护、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在云南,人们有食用蜜蜂幼虫和蛹的习俗。市场上销售的蜜蜂幼虫和蛹多经热水烫过或煮过,因而缺少成虫形态,俗名易混用,食用种类长期未予明确。本文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收集其中部分样品,通过形态学和mtDNA的COI基因部分序列初步鉴定其分类地位,以明确食用种类。结果表明,云南蜜蜂的食用集中在横断山脉南部地区,接受人群广泛,食用方式多样;云南食用本地分布的全部5种野生蜜蜂,包括东方蜜蜂(Apis cerana)、小蜜蜂(A.florea)、大蜜蜂(A.dorsata)、黑大蜜蜂(A.laboriosa)和黑小蜜蜂(A.andreniformis);基于COI序列构建的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系统发育树支持现有的蜜蜂属系统发育关系;现有的食用蜜蜂大多采集自野外,亟待开展遗传资源保护。本研究为食用蜜蜂的鉴定提供了数据支持,也为蜜蜂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仁怀市药食兼用的野生植物资源及传统知识,为该地区药食兼用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民族植物学与植物分类学的方法,对仁怀市野生药食兼用植物种类、食用部位、食用方法及药用价值等进行调查。结果:仁怀市居民常用的野生药食兼用植物共涉69科137属163种,其中以菊科和蔷薇科的植物较多,分别为26种和14种;在食用习惯上,该地区药食兼用的植物多以茶饮类和野菜类为多,分别为92种和99种;在食用部位上,以食用嫩茎叶、果实和嫩苗较多,分别为43种、25种和24种。这些药食兼用植物共涉及90种药效,多集中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滋阴润燥、消炎等清热功效方面。结论:贵州省仁怀市的药食兼用野生植物资源丰富、资源保护和应用传承现状良好,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我国梨属植物资源种类、分布及传播途径,本研究选择与陆地隔离的山东省长岛县为调查地域,对该地域梨属植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长岛县梨属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杜梨、豆梨、沙梨等种类,变异类型较多,并发现一种特异类型;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山脊和半山腰,较为集中,且在小范围内能够发现多种资源类型。遗传分析结果显示,长岛梨属植物资源与邻近陆地资源关系较近。通过田间果实调查证实,鸟类吃食梨属植物,推定鸟类在梨属植物资源传播中可能充当一定的角色,这为进一步了解我国梨属植物的资源分布及演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石豆兰属药用植物资源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石豆兰属15种野生药用植物的分布及其生物学特性、资源现状、药用价值等。石豆兰属药用植物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中草药,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华南、西南地区,其中云南、广东、广西分布较多,云南最多,有12种,占我国野生石豆兰属药用资源的80%。不同的种类在各地的资源蕴藏量不同,广东石豆兰、密花石豆兰在广东、广西常见,芳香石豆兰在广东常见。近年来,石豆兰的野生资源被当作药材和观赏花卉遭到滥采乱挖,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对如何保护与合理利用石豆兰属药用植物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