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树龄水曲柳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优质的水曲柳种质资源,以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国家水曲柳良种基地的16年生水曲柳子代测定林75个半同胞家系为材料,分别在第4、11和16年对其树高、地径(胸径)和材积进行测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变异来源各指标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各指标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22.20%~63.30%,家系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796~0.98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以材积为评价指标,按10%入选率对家系进行评价选择,初步筛选8个优良家系,入选的家系材积平均值比总平均值高0.007 m3,遗传增益为36.03%;该研究选出的优良家系可为良种登记提供基础,也可为种子园的改建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2.
杉木半同胞家系生长和材性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 1 0年生杉木半同胞家系的生长和木材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的研究表明 ,树高、胸径和材积、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在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 ,木材基本密度和管胞长宽比在家系间差异不显著。树高、胸径、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和管胞长宽比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 0 .697、0 .841、0 .836、0 .31 7、0 .462、0 471和 0 .2 49,单株遗传力分别为 0 .42 5、0 .671、0 .71 6、0 .2 49、0 .437、0 l45、0 .1 81。木材基本密度与树高、胸径、材积、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和管胞长宽比都呈负相关 ,只有基本密度与管胞长度的负相关达到显著水平。选出的 4个优良家系 ,树高、胸径、材积、基本密度、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和管胞长宽比的遗传增益分别为 3 96%、4.31 %、1 2 .69%、0 .1 2 %、 0 .65 %、 0 .69%和 0 0 3%。  相似文献   

3.
对6个白桦半同胞家系苗期生长、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分析各指标的变异状况,并探讨白桦苗期选育评价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1)白桦半同胞家系间生长性状(苗高、地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数量、叶片长宽比)和光合指标(Pn、Gs、Ci、Tr、WUE)差异极显著,除Ci外各光合指标的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均超过了10%。(2)白桦半同胞家系间叶绿素荧光参数F0、F0′、Fs、Fv′/Fm′、NPQ和Yield差异显著,除NPQ外所有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均不超过10%,表明白桦半同胞家系叶片光合潜在能力差异不大。(3)白桦半同胞家系叶绿素荧光参数各指标遗传力H2均大于0.4,属中度遗传力,而生长指标和光合指标遗传力均大于0.7,属于较高遗传力,表明白桦半同胞家系生长和光合变异主要由遗传因素控制,有利于苗期选择评价。(4)白桦半同胞家系苗高、地径与WUE显著正相关,而与Yield显著负相关;叶片数量和叶片宽度对白桦苗期苗高和地径影响较大,可以作为苗期选择评价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种子活力能够预测幼苗的生长势和适应性,可作为评价采种母树的重要指标。赛黑桦作为东北林区木质坚硬的树种之一,关于其种子活力研究尚未见报道。比较不同家系赛黑桦种子活力,对赛黑桦采种母树进行初步评价,可为赛黑桦优良家系的选择提供参考。本研究以赛黑桦蛟河、集安和珲春3个采种地共30个半同胞家系为试材,对采种地及家系间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出苗率和幼苗健壮率等7个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遗传力估算、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参试家系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赛黑桦种子活力指数和幼苗健壮率在不同采种地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7个性状在不同家系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出苗率和幼苗健壮率外,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均高于0.68;7个性状间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JH6、JA1、JA7、JH10、JH3、HC1和HC10等7个家系为优良家系,这些家系的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出苗率和幼苗健壮率的平均值分别比总平均值高3.87%、30.29%、30.22%、31.99%、58.22%、11.88%和30.60%。初步认为这些优良家系的母树是赛黑桦采种的首选母树。  相似文献   

5.
红松半同胞家系变异分析及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和筛选优质红松种质资源,以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国家红松良种基地的53个28年生红松子代半同胞家系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树高、地径、胸径、三米径、枝下高和第六轮枝高)及形质性状(分枝角、通直度和轮枝数)进行测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部分形质性状外,大部分生长性状在各变异来源间均达极显著差异(P<0.01);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6.97%~37.39%,遗传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76%~26.75%;各性状家系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136~0.746;单株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031~0.827,个别性状遗传力较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分枝角外,其余各性状间大部分呈极显著正相关(r>0.073)。一般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状一般配合力高的家系差异较大,难以进行联合筛选,需进一步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三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2.31%,表明三个主成分包含了供试家系生长及形质性状的大部分信息。树高、地径、胸径、三米径和材积对主成分Ⅰ的贡献较大,且描述红松的生长性状,因此可作为选择优良家系的评价指标。利用多性状综合评价法对家系及单株进行选择,以家系材积现实增益超过35%为标准,可筛选出5个优良家系,入选率为10%,入选的优良家系树高、地径、胸径、三米径和材积平均值分别为7.90m、25.02cm、19.21cm、16.23cm和0.1074kg·m-3,现实增益分别为3.94%、14.71%、17.26%、19.34%和39.48%。对优良家系内的单株进行选择,按单株材积遗传增益超过100%为标准,可筛选出6株优良单株,入选率为4%,入选单株树高、地径、胸径、三米径和材积平均值比总平均值分别高1.60m、8.54cm、7.04cm、6.69cm和0.097kg·m^-3,遗传增益分别为5.99%、29.92%、35.53%、37.06%和102.04%。所选优良家系及单株可为良种审定提供基础,也可以为种子园的营建、改建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6.
红松半同胞家系遗传变异分析及果材兼用优良家系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临江林业局闹枝林场内48个红松半同胞家系为材料,连续3年对其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各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家系间各指标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2.74%~51.39%;半同胞家系间各性状遗传力均超过0.97;48个半同胞家系树高、胸径和单株球果数量的一般配合力变化范围为(-1.82~1.70)、(-7.91~9.99)和(-14.85~15.15);不同树龄树高间、胸径间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0.993 < r < 0.999,0.995 < r < 0.998);分别利用生长性状和结实性状对家系进行综合评价,以10%的入选率,初步选出5个生长性状优良的家系,入选家系树高和胸径平均值分别为8.02 m和21.95 cm,遗传增益分别为7.63%和46.29%。初步选出5个结实性状优良的家系,球果数量和千粒重平均值分别为30.26个和736.20 g,遗传增益分别为86.49%和1.46%。本研究中评价选出的优良家系可为红松良种登记提供材料,选择方法为其它果材兼用树种良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桧柏新类型塔柏生长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海  王晓冬 《植物研究》1999,19(2):227-231
本文应用数学模型及曲线图方法对桧柏新类型塔柏的生长节律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塔柏的生长节律  相似文献   

8.
云南松半同胞家系初期子代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尹擎  罗方书  舒筱武   《广西植物》1996,16(2):165-170
对收集的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292个半同胞家系进行栽培试验,经方差分析知各家系子代间高生长有极显著差异,真正的优树占参试总数的29.7%(广西);树高广义遗传力为58.0%,遗传增益为38.89%;同一林分内家系间高生长变异幅度小于林分之间的变异幅度。  相似文献   

9.
白刺不同自由授粉家系的生长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反映甘肃民勤县白刺分布区生态变化特征信息的55个白刺自由授粉家系,一、二、三年生植株的生长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这些家系可能属于不同的遗传变异群体。白刺生长的家系间变异较大,且变异性有逐年增大的趋势;不同生长指标间的同一指标上下年度间的生长变异有很大相关性。家系内变异与家系的个体生长状态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生长越好的家系,变异越小,且变异与母株果实和种子特征无关。研究结果为优良生长家系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苦楝在我国分布广泛,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性。为进一步做好苦楝种源筛选和良种选育工作,该文对不同产地苦楝实生苗生长性状和各阶段的生长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初步揭示了苦楝苗期生长规律。以15个产地的1年生实生苗为试材,对苗高、地径、复叶生长及生物量积累等生长性状进行了观测分析,并用Logistics方程对生长节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苦楝苗高、地径生长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及复叶相关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性水平;(2)苗高和地径生长均呈现慢-快-慢的S型生长规律,且均存在2次生长高峰,与苗高生长高峰出现时间相比,地径生长高峰出现时间较晚;(3)Logistic拟合方程的R2为0.976~0.994,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说明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苦楝的生长节律;(4)总体上地径速生期较苗高速生期长20~30 d,北方产地苗高和地径进入速生期和结束速生期的时间均早于南方产地,速生期苗高和地径累积生长量均超过总生长量的60%;(5)各生长指标均与纬度负相关,苗高、生物量及复叶面积与经度正相关,其他指标与经度负相关。综上结果表明,苦楝为全期生长型树种,各生长性状在产地间达显著差异水平,生长受纬度和经度双重控制,以纬度控制为主。  相似文献   

11.
林分密度对思茅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松人工林中14a龄林为研究对象,对5种造林密度(1m×1m、1.5m×1.5m、2m×1m、2m×2m、2m×3m)的思茅松人工林的林分特征及其根系生物量空间分布进行调查分析,以明确林分密度对思茅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为思茅松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树高和胸径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少呈增大趋势,而生物量呈减少趋势。(2)14a思茅松人工林的细根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单株细根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但粗根与死根生物量在5个林分密度之间无显著差异。(3)细根生物量主要分布在土壤上层,其中40.21%~54.73%的细根集中在0~10cm土壤深度,不同林分密度的细根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较为明显,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土壤上层的细根生物量比例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4)林分密度和土壤深度对细根生物量有显著影响,而且乔木个体大小差异与细根生物量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单株细根生物量与林分密度、乔木个体大小差异、地下生物量及胸高断面积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树高和胸径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描述并绘制了云南南部兰科石豆兰属一新种:斯勒卷瓣兰(Bulbophyllum dresslerianum Z. D. Han & H. Wang)。该新种属于双叶卷瓣兰组(section Tripudianthes Seidenf.),在形态上与该组的4种,即狄氏卷瓣兰(B. dickasonii)、堪布里石豆兰(B. kanburiense)、皱掌卷瓣兰(B. rugosisepalum)和拟双叶卷瓣兰(B. tripudians)近似,主要区别在于该种唇瓣前缘具囊泡,侧面及腹面被稀疏的短腺毛;侧萼片棕黄色,表面光滑。编制了斯勒卷瓣兰及其近缘种的检索表。目前,该种仅在云南南部墨江县发现一个居群,濒危状况有待评估。  相似文献   

13.
黄土丘陵区刺槐与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章广琦  张萍  陈云明  彭守璋  曹扬 《生态学报》2018,38(4):1328-1336
为阐明不同人工林生态系统间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陕北黄土丘陵区落叶阔叶树种刺槐和常绿针叶树种油松人工林乔木、灌草、枯落物和土壤(土层深度0—100cm)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刺槐乔木各器官(叶、枝、干、皮、根)C含量显著低于油松,但N和P含量显著高于油松。因此,油松的C∶N和C∶P显著大于刺槐,而N∶P小于刺槐。2)刺槐林下枯落物N和P含量显著高于油松,但C含量显著小于油松。此外,油松林下枯落物C∶N(70.21)大于刺槐林下枯落物C∶N(19.71),说明油松林下枯落物分解较慢,有利于养分的存储。3)刺槐和油松人工林土壤C、N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P含量则基本保持不变。刺槐人工林土壤中C含量低于油松,N、P含量在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4)刺槐人工林内乔灌草叶、枯落物与土壤C、N、P及其计量比的相关性多集中在10—20、20—30cm土层,而油松林中各组分与土壤营养元素的相关性相对较小,其中20—30cm土层中无显著相关性,说明相比刺槐人工林而言,油松人工林内土壤层N、P供应量对植物叶片N、P含量影响不显著。本研究为深入了解黄土丘陵区生态系统养分耦合循环机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黄土丘陵区的植被恢复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双色蜡蘑(Laccaria bicolor)对黑松(Pinus thunbergii)幼苗生长及其根系形态的影响,在营养杯培育条件下,用双色蜡蘑液体菌剂对黑松幼苗进行接种处理,接种第15、30、60、90、120天时取样,比较接种和未接种黑松幼苗的生物量、根系形态及根系分形维数的差异。结果表明:双色蜡蘑在黑松幼苗地上植株、地下根系的生长及其生物量的积累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接种双色蜡蘑也显著改善了根系总长度、分支数、表面积、体积等参数和根系分形维数,并对地下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时间早于地上部分,且效应显著高于地上部分。接种双色蜡蘑第15~30天时对地上部分基本无影响,但对根系促进作用明显,而地上部分在第60天时开始表现出显著的生长效应。研究发现,双色蜡蘑能够成功定殖于黑松根部,促进黑松幼苗生长及其生物量的积累,同时显著促进根系总长度、分支数、表面积和体积增加,并使根系分形维数增大,表现出明显的促生作用,且对根系发育的显著促进作用早于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为选择适宜培育大径材的优良家系,以广东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第二代种子园半同胞子代(28个半同胞家系)和2个对照(第一代、第一代改良种子园混合种)为对象,对林龄4、9、11、16和21 a的杉木胸径进行持续测定。结果表明,相同林龄家系间的胸径差异极显著(P0.01),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4.43%~6.29%和2.95%~3.62%。家系胸径的遗传力较高(0.335 9~0.548 6),且随年龄的增长呈增大趋势,至林龄16 a时达到0.548 6,随后趋缓。林龄9 a的胸径与早期(4 a)、晚期(11、16和21 a)的胸径遗传相关性最为密切。基于多年度育种值和林龄21 a时家系各径级立木占比统计,共选择出F5、F9、F21等3个适于培育大径材的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6.
3种四照花一年生播种苗生长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3种四照花的苗期生长规律,对1a生大花四照花(Cornusflorida)、香港四照花(C.hongkongensis)和东京四照花(C. hongkongensis subsp. tonkinensis)幼苗的年生长节律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拟合的Logistic方程生长模型(R~20.98,P 0.01),可将3种四照花苗期的苗高和地径年生长进程划分为生长初期、生长盛期、生长后期3个时期。其中,生长盛期的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量分别占全年的55.23%~59.06%和59.46%~60.71%。大花四照花的年生长积累均大于2种东亚类常绿四照花,而香港四照花和东京四照花的苗高和地径生长相似;大花四照花的生长初期和生长盛期的启动时间早于2种东亚类四照花,但持续时间最短。3种1 a生四照花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呈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节律,符合"S"型生长曲线;且地径和苗高呈现出异速生长现象。这为四照花栽培推广、引种驯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磷酸甘油酸激酶1(PGK1)与胞质溶胶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C)的功能,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PmPGK1PmGPIC基因,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与亚细胞定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PmPGK1PmGPIC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PmPGK1PmGPIC全长为2 106和1 848 bp,分别编码507和566个氨基酸。PmPGK1和PmGPIC分别定位于叶绿体和胞质溶胶。PmPGK1表达量为新叶 > 老叶 > 新茎 > 根 > 花;而PmGPIC为老叶 > 花 > 新叶 > 新茎 > 根。低温胁迫24 h,PmPGK1PmGPIC的表达量均随时间延长先降低后升高,且PmGPIC的表达量在处理2 h后即降至较低水平;高浓度CO2胁迫24 h,PmPGK1的表达量随时间延长呈降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PmGPIC的表达下调但变化较不显著。因此,推测PmPGK1主要参与卡尔文循环及叶绿体/质体糖酵解,PmGPIC主要参与细胞质基质糖酵解;PmPGK1、PmGPIC活性在低温胁迫下均受抑制;PmPGK1活性在CO2胁迫下受到显著抑制,而PmGPIC活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滇南亚高山的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优良品系,对53月生的巨桉11种源173家系的生长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生长性状在种源和家系间均呈极显著差异;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干形、分枝和冠幅的表型和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26.90%~28.84%、23.84%~25.28%、62.34~67.55、13.04%~25.62%、13.04%~25.41%和35.07~39.93,各性状种源遗传力为0.94~0.96,家系遗传力为0.88~0.95。相关分析表明,胸径与树高、单株材积、干形和冠幅呈极显著正相关,树高与其他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干形与分枝的相关系数为0.70,冠幅与干形和分枝均呈负相关关系(r2=-0.03)。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始终最大,以5%为入选率时,遗传增益高达66.11%;入选率不同,胸径与树高、干形与分枝的遗传增益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不同性状的遗传增益值的排序发生变化。以10%为入选率,经综合指数选择有17个家系入选,均来自1号(昆士兰Copperlode)、4号(昆士兰Koombooloomba)、6号(昆士兰Copperlode Falls Dam)、7号(昆士兰Bambaroo)、9号(福建天马东溪)和11号(四川乐山)种源,2号(昆士兰Ravenshoe)和8号(昆士兰Tully Gorge National Park)种源表现最差,排前6名的家系为289号、283号、2号、42号、121号和82号,也分别分布在入选种源中,说明入选家系不仅生长优良而且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19.
中国马尾松林土壤肥力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简尊吉  倪妍妍  徐瑾  雷蕾  曾立雄  肖文发 《生态学报》2021,41(13):5279-5288
土壤肥力是各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反映,也是林地生产力的基础。为了解马尾松分布区林下土壤肥力状况,利用499条文献数据、134条历史调查数据和131条当前调查数据中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和内梅罗指数法分别对土壤养分单一指标丰瘠水平和综合肥力状况进行评估,并分析马尾松天然林与人工林和纯林与混交林间土壤肥力特征的差异,为马尾松林可持续经营和生产力提高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平均值分别为4.79和4.91、33.78 g/kg和19.92 g/kg、1.82 g/kg和1.32 g/kg、0.46 g/kg和0.40 g/kg、14.49 g/kg和15.71 g/kg、88.00 mg/kg和59.41 mg/kg、4.94 mg/kg和2.38 mg/kg、71.72 mg/kg和52.99 mg/kg;(2)除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含量外,两个土层其他土壤养分指标的丰瘠水平在"较缺"水平及其以下;(3)0-20 cm土层土壤肥力指数(0.97)大于20-40 cm土层(0.77),土壤有效磷含量的肥力指数均最小(0.60和0.33);(4)除20-40 cm土层pH值、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外,其他土壤养分指标和肥力指数均表现为混交林>纯林;这些指标在天然林与人工林间的差异因指标而异。总体来看,马尾松林土壤磷和钾养分的供给潜力和能力较弱,土壤综合肥力状况也偏"贫瘠",其中土壤有效磷含量最低,肥力指数也最小;0-20 cm土层的土壤肥力状况优于20-40 cm土层,均受林分起源(天然林与人工林)和林分结构(纯林与混交林)的影响;但由于指标缺乏(如物理指标)和数据分布不均衡(天然林和混交林少),土壤肥力的估算以及林分特征对土壤养分和肥力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云南省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凤仙花属(Impatiens L.)植物2新记录,即睫毛萼凤仙花(I.blepharosepala Pritz.ex Diels)和红雉凤仙花(I.oxyanthera Hook.f.),并提供了形态描述及其图片,凭证标本保存于重庆三峡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植物标本馆。该报道的睫毛萼凤仙花花色为白色,红雉凤仙花植株茎、叶皆被微柔毛,茎有分枝,小枝细,丰富了2个物种的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