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8种蒲公英属植物叶柄解剖学特征与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8种蒲公英属(Taraxacum)植物叶柄中部横切面的解剖特征.结果表明:8种蒲公英属植物不同种叶柄中部横切面形状不同,可分为椭圆形、长椭圆形和扁椭圆形.维管束类型可分为两大类,周韧和近周韧,且每种蒲公英的维管束数目和大小都不尽相同.这些特征在种之间差异比较明显,可作为种间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并为蒲公英属植物亲缘关系鉴定提供了解剖学证据.  相似文献   

2.
光镜下比较研究了假瘤蕨属(水龙骨科)2系、5亚系36种植物鳞片的显微特征.结果表明:该属植物的鳞片具有3种形状:卵状盾形、卵状钻形和披针形;3种边缘:全缘、微缘毛及纤维状毛.鳞片特征在系间具有一定的区别:不裂系具有卵状钻形或卵状盾形、全缘或具微缘毛的鳞片;羽裂系具有卵状盾形和披针形的鳞片,边缘以具微缘毛及纤维状毛为主....  相似文献   

3.
大瘤足蕨和镰羽瘤足蕨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瘤足蕨属中的大瘤足蕨和镰羽瘤足蕨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这两种植物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大波斯菊苷(1)、异山奈甲黄素(2)、astragalin(3)、3β,27-dihydroxylup-12-ene(4)、hydroxyhopanone(5)、plagiogyrin a(6)、androsin(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这两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7、9为这两种植物的共有成分.  相似文献   

4.
5.
石雷 《植物研究》2002,22(4):428-431,T001
本文对5种中国产瘤蕨属植物的孢子形态的进行了光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其中2种的扫描电镜观察是首次报道,对形态特征和分类学意义进行了讨论,阔鳞瘤蕨与瘤蕨孢子表面纹饰的明显区别为新种阔鳞瘤蕨的成立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6.
详细研究了托叶铁科两属的2种代表植物Stangeria eriopus和Bowenia serrulata的羽片脉序和羽片解剖学,两个属在气孔器特征与不具副传输组织方面极为相似。而在气孔的分布,羽片脉序式样与叶缘形态,粘液道的有无,海绵组织与栅栏组织的分化。工字厚壁组织与表皮细胞垂周壁特征方面则有较大的差异。将这些特征与苏铁科和泽米铁科作了比较,并讨论了这些特征在系统学上的意义。研究结果支持Stevenson(1992)将该科分为两亚科以及托叶铁科是介入苏铁科与泽米铁科之间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泽米科植物羽片脉序和解剖学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苏铁目泽米科Zamiaceae 2亚科的所有4族(Stevenson系统, 1992)共10种代表植物的羽片脉序及解剖学特征,结果显示泽米科羽片脉序为二歧分叉的平行脉,无中脉。小刺双子铁Dioon spinulosum、大头非洲铁Encephalartos friderici-guilielmii和摩尔大泽米Macrozamia moorei等的平行脉末端以不同的形式互相连接,而鳞木铁Lepidozamia peroffskyana、粗壮角果铁Ceratozamia mexicana var. robusta、竹叶角果铁C. hildae、佛州泽米Zamia floridana、柔叶泽米Z. debilis、鳞秕泽米Z. furfuracea和短尖泽米Z. muricata等的平行脉末端不连接而直达叶缘,其中鳞木铁、粗壮角果铁和竹叶角果铁的脉达叶缘后逐渐消失。羽片的横切面结构通常由表皮、下皮厚壁细胞和叶肉组成,表皮层包括上、下表皮各一层,叶肉可能同时分化出近上表面的栅栏组织和近下表面的栅栏组织,或仅有近上表面的栅栏组织分化,或无栅栏组织分化而完全为海绵组织。然而,泽米科没有典型的海绵组织和传输组织分化。小刺双子铁、大头非洲铁、鳞叶木铁和摩尔大泽米的羽片具有粘液道而无工字厚壁组织,在小刺双子铁中粘液道与维管束对生,在另3种中则与维管束轮生;但粗壮角果铁、竹叶角果铁、佛州泽米、柔叶泽米、鳞秕泽米和短尖泽米的羽片则具有工字厚壁组织而没有粘液道,其中粗壮角果铁和竹叶角果铁的羽片工字厚壁组织仅与上表皮相连,而佛州泽米、柔叶泽米、鳞秕泽米和短尖泽米的羽片工字厚壁组织与上、下表皮都相连。羽片脉序和解剖学特征支持Stevenson将泽米铁科分为两亚科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采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山东分布的蹄盖蕨科2属(蹄盖蕨属和假蹄盖蕨属)7种植物的根、根茎、叶柄、叶轴、叶表皮、表皮毛和孢子囊进行了形态解剖学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形态解剖学方面2属植物的共同特征为:根均为无髓中柱;叶柄基部的双柱型维管束向上渐靠近联合形成1个周韧型维管束;叶上下表皮垂周壁均呈波状;气孔主要为胞环型、周胞型或极附型.2属植物的不同特征是:蹄盖蕨属植物体无毛;而假蹄盖蕨属植物叶片和叶轴上均生有腺毛;蹄盖蕨属植物根皮层外侧为薄壁细胞,假蹄盖蕨属则为棕色厚壁细胞环.研究结果表明蹄盖蕨科为一个自然分类群,并支持假蹄盖蕨属的成立.  相似文献   

9.
电镜下观察并研究了假瘤蕨属植物的叶片附属结构。报道了蜡质颗粒、片层、柔毛和鳞片。叶片附属结构在数量及性质上的差别显示出种类与环境的适应性不同。结果表明,假瘤蕨属植物中土生的种类具有较多的蜡质颗粒、柔毛及鳞片,而附生的种类具有较多的颗粒及片层,这些叶片特征均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9种肿足蕨属植物即肿足蕨、光轴肿足蕨、修株肿足蕨、鳞毛肿足蕨、稻城肿足蕨、球腺肿足蕨、山东肿足蕨、福氏肿足蕨、腺毛肿足蕨和2种近缘种林下凸轴蕨及大膜盖蕨叶表皮微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9种肿足蕨属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型,垂周壁为深波状;叶上下表皮均有毛;气孔器类型有6种,为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不等细胞型、不规则四细胞型、不规则细胞型和横列型。不同种间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表现出一定差异,对种的划分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讨论了肿足蕨属植物与蹄盖蕨科、鳞毛蕨科、金星蕨科、林下凸轴蕨及大膜盖蕨的亲缘关系,为肿足蕨属植物的系统学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山矾科中原氏山矾复合体的叶形态特征及分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在形态学观察以及统计学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山矾科中原氏山矾复合体的叶片形态学结构。结果表明:叶片质地在整个复合体中可分为革质、纸质2种类型,叶片大小变异幅度较大,除中原氏山矾(Symplocos kawakamii)、棱角山矾(S.tetragona)、蒙自山矾(S.henryi)均与其他种差异显著外,其余种均属于连续过度,叶片分形可以初步区分该复合体植物。该研究结果为中原氏山矾复合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对复合体的分类处理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田琴  段涵宁  王云强  李海涛  李璐 《广西植物》2022,42(10):1661-1674
为澄清仙茅科属间界限不清的分类学问题,该文以中国仙茅科3属5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其叶形态、叶表皮显微特征和叶解剖特征。结果表明:(1)叶形态有小型平整叶、中型波状叶、大型折扇状叶三种。(2)叶表皮毛状体结构为单细胞单列,可分为长柔毛、糙伏毛和星状柔毛三类。(3)叶表皮细胞有六边形和五边形,气孔为平列型和椭圆形,气孔大小和气扎密度呈反比。(4)叶表皮蜡质纹饰有光滑、颗粒、屑状和壳状四类。(5)叶中脉横切面分为平整型和龙骨型,维管束有圆形和椭圆形,叶表皮厚度与表皮细胞具有正相关性。对5种植物的叶形态和叶解剖特征比较分析认为,一些特征组合有助于理解仙茅科属间的亲缘关系和物种鉴定,支持大叶仙茅属独立于仙茅属。  相似文献   

13.
金花茶组(Sect.Chrysantha)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其分类存在争议.为探讨金花茶组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学意义,该研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10种金花茶的花粉形状、外壁纹饰以及穿孔特征,统计了极轴长、赤道轴长和萌发沟长,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0种供试金花茶植物花粉为中粒花粉,大部分花粉形状呈近球...  相似文献   

14.
蒋日红  向睿晨  张宪春 《广西植物》2023,43(10):1759-1783
马尾杉属植物因含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特效药成分石杉碱甲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保护价值,全属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该文基于形态学、生态学和地理学等证据,对中国分布的马尾杉属植物进行了分类修订,承认我国有马尾杉属植物21种,将该属植物划分为4个单系的组,即金丝条马尾杉组(Sect.Fargesiani X. C. Zhang&R. H. Jiang, sect. nov.)、喜马拉雅马尾杉组(Sect.Hamiltoniani C. Y. Yang, emend. X. C. Zhang&R. H. Jiang)、马尾杉组(Sect.Phlegmariurus)和粗糙马尾杉组[Sect.Squarrosurus(Herter) X. C. Zhang&R. H. Jiang, comb.&stat. nov.],并将Huperzia medogensis、Phlegmariurus austrosinicus、P.changii、P.nylamensis、P.cancellatus var.minor、P.qiongzhongensis和P.shangsiens...  相似文献   

15.
蒋天翼  陈志钊  陈曌  郑永利  陈昕  邓云飞 《广西植物》2023,43(10):1814-1827
为澄清映山红亚属(Rhododendron subg. Tsutsusi)内的系统关系问题,该研究选择杜鹃花属映山红亚属37种植物作为对象,其中29种为首次报道,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叶表皮显微特征。结果表明:(1)气孔器均为无规则型且均在远轴面。(2)根据叶片微形态特征将映山红亚属的种类分为杜鹃型(R. simisii-type)、岭南杜鹃型(R. mariae-type)、皋月杜鹃型(R. indicum-type)、崖壁杜鹃型(R. saxatile-type)及丁香杜鹃型(R. farrerae-type)5种类型。(3)杜鹃型植物的气孔器周边无或具间断的条形突起。(4)岭南杜鹃型植物的气孔器周围有多层条形突起环绕,保卫细胞两极不具T型加厚。(5)皋月杜鹃型植物的叶表皮保卫细胞两极具有T型加厚,与叶状苞亚属(Subg. Therorhodion)叶状苞杜鹃(R. redowskianum)的气孔器特征相似,推测其与叶状苞亚属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6)崖壁杜鹃型植物的叶表皮毛单一,多呈卷曲状,与其他类型有所不同且未见腺体。(7)丁香杜鹃型植物的叶表皮仅有腺体。(8)依据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讨论了一些近缘种类的关系,如倾向于将背绒杜鹃(R. hypoblematosum)和千针叶杜鹃(R. polyraphidoideum)处理为独立的种,支持保留紫薇春(R. naamkwanense var. cryptonerve)作为南昆杜鹃(R. naamkwanense)的变种地位,不支持将腺花杜鹃(R. adenanthum)并入细瘦杜鹃(R. tenue)作异名处理等。该研究结果表明叶表皮显微特征在映山红亚属内物种划分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邓宽平  杨胜伟  杨秀伟  张永刚 《广西植物》2021,41(12):1981-1987
为了解钩藤钩的微观形态发育过程,该文利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钩藤营养器官分枝茎钩的微观形态特征进行解剖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钩与茎之间在解剖学上既有相关性,又各有其自身的特征; 其相关性表现在茎的内部结构大体上决定着其钩的内部结构,充分体现钩是由着生在茎上的侧枝变态发育形成的; 在钩发育中期逐渐形成与茎类似的内部结构; 茎的内部结构组成在数量上比钩更丰富,钩只有初生结构; 钩藤茎与钩的药用成分积累没有本质的区别,均主要分布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及皮层薄壁细胞。由此可知,钩藤钩器官是由茎变态发育形成,但只有初生结构。该研究结果可辅助解决某些仅靠形态学性状难以解决的分类鉴定问题,为判断钩状茎或卷须茎的变态来源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对单芽狗脊营养器官进行形态解剖研究。结果表明:单芽狗脊叶为异面叶,上、下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型,仅下表皮有气孔器分布;叶柄维管束有2~6个,自叶柄基部向上至叶轴仅有2个较大的维管束;根状茎薄壁细胞之间有多个维管束散生分布,且富含丰富的淀粉粒;皮层在根的横切结构中占比较大,木质部的发育方式为外始式;单芽狗脊珠芽的发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珠芽原基的形成期、珠芽原基的分化期、成熟期。  相似文献   

18.
该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运用扫描电镜对新疆胡颓子属(Elaeagnus Linn.)落叶组大果沙(E. moorcroftii)、尖果沙枣(E. oxycarpa)和沙枣(E. angustifolia)共计18个样品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全面描述了新疆胡颓子属3个种花粉的极轴长、赤道轴长、极面观、赤道面观、孔沟形态和外壁纹饰等形态特点,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对聚类结果的比较,讨论不同孢粉学特征对分类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3个种的花粉均为中等大小;萌发孔类型均为三孔沟型。(2)花粉极面观形状从三角形、钝三角形到圆三角形;赤道面观形状从菱角形、半圆形到扁圆形;外壁纹饰从皱波状到穴状。(3)以筛选出的5个反映花粉形态的主成分指标进行聚类,结果显示所选指标不能区分种;以代表花粉形态的极面观形态和赤道面观形态为指标进行聚类同样也无法区分3个种;以花粉粒大小为指标进行聚类发现,大果沙枣的花粉大小可以区别于其他2个种。研究表明除了大果沙枣花粉的大小,尖果沙枣和沙枣的花粉形态不宜直接应用于种的划分。该研究结果为新疆胡颓子属落叶组植物花粉的种间鉴定和品种划分以及进化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孢粉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义当归属及其相关类群的叶柄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38种广义当归属及其相关类群植物的叶柄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考察了其横切面形状、髓腔的有无、周缘变化、厚角组织的形状和数目,以及维管束的数目和排列等基本特征,为该类群的分类鉴定和系统进化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结果表明:上述特征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和良好的种内稳定性,说明叶柄解剖学特征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综合上述特征,将广义当归属植物及其相关类群的叶柄划分为4个类型:中空环状类型(Ⅰ)、Φ形维管束型(Ⅱ)、U/V形维管束型(Ⅲ)、同心圆形维管束型(Ⅳ)。依据各类型的结构特点,认为该类群叶柄结构可能的演化关系为:实心叶柄是次生类型,中空环形叶柄(单轮环形维管束)相对原始,Φ形维管束型叶柄是过渡类型,而U/V形维管束型和同心圆形维管束型叶柄是相对高级的演化类型。  相似文献   

20.
濒危植物海南风吹楠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技术,对海南风吹楠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海南风吹楠为典型异面叶,叶片中脉发达,中部分化出髓,上表皮外侧具角质层,内侧具1层内皮层,下表皮外侧无角质层,有气孔器分布,气孔器为双环型,略下陷;栅栏组织3~4层细胞,海绵组织4~6层细胞。茎的初生结构中表皮轻微角质化,维管束为外韧型,8~10个初生维管束围绕髓排列为1轮;茎的次生结构中,表皮外部角质层加厚,维管柱紧密排列连成环状,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发达,形成层细胞3~5层。根的初生结构中表皮细胞外壁加厚,外皮层细胞体积大,形状不规则,内侧具1层形成层,内皮层具凯氏带,初生木质部为多原型,呈辐射状排列。根的次生结构中木栓层细胞5~6层,木栓层内侧具1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细胞3层。海南风吹楠营养器官具有一定耐阴和耐旱结构特征,同时与其生活的热带雨林沟谷中高温荫湿的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